中国在非洲形象调查:与“新殖民主义”无关_4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8:47:55
中国在非洲形象调查:与“新殖民主义”无关
http://view.QQ.com  2006年11月06日11:49中国新闻网评论4条
中国形象存在三大落差
由于种种原因,中国在非洲的预期形象和实际形象之间存在落差
从《国际先驱导报》对非洲媒体和非洲人的“中国形象”调查来看,中国在非洲的形象存在一定落差,中国在非洲的预期形象和实际形象之间既有相互重合的地方,也有相异甚至大相径庭之处。
形象落差之一:错误估量中国实力
错误估计中国实力存在两种情况:高估和低估。
在非洲民众普遍赞许中国经济现状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令人不安的倾向:不少非洲民众对中国经济发展估计过高,期望过高。60人中的26人(43%)表示中国飞速发展的经济,已对传统的经济强国,如美国、欧盟国家形成了一定程度的挑战,已成为世界经济强国或发达国家。非洲媒体和有些受访者在提及中国经济与美国、欧盟等经济实体的关系时,多次用到了“挑战”、“威胁”等字眼。
然而,低估中国实力的现象也同时存在。中国驻塞内加尔使馆办公室主任王步之表示,由于中塞断交多年,大部分民众对中国不甚了解,少部分人认为中国还停留在改革开放前的水平,只有一些官员认识到中国是正在崛起的新兴力量。
形象落差之二:“老大哥”需要“新思维”
长期以来,中国对非洲提供了大量援助,这主要以贷款和基础建设的形式进行。这样做虽然给非洲民众留下了很好的“老大哥”印象,但非洲民众现在强烈希望中国与非洲的合作模式不断创新和多元化,由单一经济援助向提供技术援助转变。
关于中非合作模式的问题,60名受访者中有28人(44%)认为中国应该发展与非洲的技术交流,以帮助非洲国家的自主发展。加蓬邦戈大学的一位大学生表示:“中国应该考虑制定一项面向未来的政策。要教会非洲‘钓鱼’,而不只是供养它。”
埃及人阿卜杜拉·哈桑认为,中国不仅要向非洲输出商品,还要重视技术转让和对当地技术工人的培训。鼓励与非洲国家的技术交流。
形象落差之三: 对非关注度,上升?下降?
在“中国近20多年对非洲国家关注程度是上升还是下降”的问题上,非洲民众和在非洲中国人的观点产生了很大的分歧。
在针对中国人的调查访问中,52位受访者中有15%的人认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对非洲事务的关注度下降了,71%的人认为关注度上升,14%的人认为没有太大变化。
但同样的问题,非洲民众却给予截然相反的回答。68名受访者中,认为中国近20多年对非洲国家更加重视的占7%,不如过去重视非洲的达到76%,剩下17%的人表示说不清。多数非洲人认为中国在改革开放以来,对非洲事务的关注度比起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是下降而不是上升了。
南非一受访者说,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高速增长,在这一过程中,中国更多的是同美国、欧洲等经济发达国家加强联系,同非洲等发展中国家的联系有所减弱,导致非洲人民形成了中国不如过去重视非洲的印象。
落差原因之一:正面宣传有待加强
中国在非洲预期形象和实际形象产生落差的原因之一是,由于历史原因,西方媒体在非洲一直占据明显优势,很多场合却难以听到中方的声音。而当地一些英文媒体也几乎被西方国家操控,长期以来进行了很多损害中国形象的报道,这些歪曲性报道程度不同地影响非洲人对中国的印象。
落差原因之二: 中非缺乏全面交流
很长一段时间,中非之间的交流更多地发生在经济领域,而在教育、文化、社会、政治、体育等方面的交流很少,导致了信息的不对称性和了解的片面性,这也是导致中国在非洲形象出现落差的重要原因。
肯尼亚华人华侨联合会主席韩军坦言,我国在非洲搞了11个中国贸促中心可以说基本上没达到预期效果。欧洲及其他发达国家在肯尼亚建了不少文化中心和学校,而中国在这方面做得不够。
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贺文萍表示:“不少非洲国家和人民都认为中国已经是富裕起来的发达国家了,但对我们国内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则所知不多。因此,应尽量让非洲国家和人民对中国国情有全面、完整和两分法的认识。”
落差原因之三:要排除实利主义
随着非洲国家需要发展经济的紧迫性及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实利主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在非洲的形象。
《国际先驱导报》前驻非洲总分社记者龙胜东认为,一些非洲国家民众在援助方面对中国期望过高,认为既然中国比非洲发达,彼此要友好,中国就理所当然应该援助非洲。
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徐伟忠强调,处理中非关系时,不能急功近利,不能只重视经济效益而忽视中非关系的全面发展。应对非洲国家关注的发展问题(包括脱贫问题、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问题)等给予足够重视。必须重视中非关系发展的可持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