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习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22:43:20
体会文章
  
  更改观念能想会干实现梦想
  
  梦想是人类性情的自然流露,它毫不费力地从心灵深处生长出来,但也可能同样毫不费力地消亡。我们的生活是由梦想塑造而成的,我们今天的成就地位都是梦想成真的结果,你所看到的每一栋楼宇都是出自某人的想象。威尔逊说:"我们因梦想而成长壮大。所有的大人物都是梦想家,他们在春日的薄雾中,或是在漫长冬夜的熊熊炉火里,看到自己的梦想。我们当中有些人任由这些伟大的梦想消逝,也有些人努力地滋养和保护这些梦想,等到恶劣的日子过去,阳光普照,光明便会降临在那些坚信自己将会成功的人身上"。这就是文化的差异,西方文化是行为→习惯→性格→命运,而东方文化是命运→性格→习惯→行为。
  积极的想象力是通向成功的重要通道,我们要先成为一个优秀的梦想家,再成为一名卓越的梦想实现家。在出发前往一个不熟悉的地方之前,没有人不先查阅一下地图。同样的,没有梦想或奋斗目标的人,不免终日无所适从,一事无成。梦想是上天所赐,需要细心的滋养,可悲的是,许多人却任凭生活夺走自己的梦想。这个掠夺者化身为不同的人物和环境。你的父母、朋友、伙伴、同事都可能在不知不觉的情况下夺走了你的梦想。"你凭什么觉得自己可以这么做?"他们会说"这是办不到的。这根本不可能。算了吧。"但是,如果这是你的远见,你的梦想,岂可轻言放弃?去尝试吧,不要让别人替你做决定,毁了你的梦想!
  把自己的不足和失败怪罪在别人身上总是比较容易的。虽然我们心里也许明白自己才是问题的根源,但是自怜和骄傲却不容许我们承认这个事实。把问题怪罪在别人身上,自己却躲在虚假的掩饰背后,则容易的多。有这种低下行为的人,可称之为抱怨者。抱怨者好象永远不会做错事,不论发生了什么不幸的事,他总有办法找到一个方便的借口,把问题怪罪到其他人的身上,而抱怨者总是抄便道溜走。熟悉他的人已把他看透,虽然还是和他交往,却打心眼里看不起这种人。
  说起来很可怜,有的人好象命中注定了什么都做不成。不论他们到哪里,头顶总有一片乌云在盘旋。他们就象那个著名的漫画角色"天生的失败者",总是别人嘲笑的对象,久而久之便失去了自尊和自重。爱抱怨的人属于那种应该避免往来的对象,和爱抱怨的人交往不只是害了自己,也是置自己梦想于绝境。显而易见地,他们没有任何具备建设性的人生目标。如果他们连自己都不能掌握,还有希望去实现目标吗?爱抱怨实在应该算是一种绝症。它是一种剥夺人的自重,而且摧毁成功机会的疾病。爱抱怨的人成不了大器,只是活着而已。这个可怕的疾病可以从几个征兆中看出来。很有讽刺意义的是,爱抱怨的人似乎永远是对的--至少他自己是这么想的。不管大部份人又怎么说,他绝不屈服。这么一来,他只是自取其辱而已。
  在生活中,人有三种:失败者、观望者、以及领导者。失败者永远无法成功,因为还没开始就先认输了。失败者坚持说自己不能达到目标,对他们来说梦想是一种遥不可及的幻想,永远无法实现。他们有时生活在幻想中,幻想成功所带来的荣耀,绘制通往盛名和财富的道路,但是一旦遭到现实的打击,他们就失去了希望,停滞不前,再度成为失败者。失败者对前途通常不抱希望,他们很快地决定自己没有成功的可能,真正的成功不能吸引他们,反而让他们害怕。
  观望者爱和稀泥。如果一切顺利倒还好,一旦问题出现,阻碍目标的达成,他们就裹足不前,把梦想拱手让人。遇到挑战的时候,他们则宁可退而求其次。
  成功者的生活不属于失败者或观望者,成功者都是领袖,他们具有领袖的才华,他们对自己的能力有十足的信心,知道成功乃是命中注定。他们厌恶没有斗志的人,因此努力使这些人也成为领袖。他们清楚自己的短处和弱点,因此努力取长补短,以保成功。所以,最后领袖都是成功者。成功者能够接受自己的失败和错误,收拾残局,继续为达到目标而奋斗。成功者不怕艰难,能够面对表面上看起来办不到的事情,视之为挑战。除非克服了挑战,绝不放弃。与抱怨者相反,他高呼胜利的口号,他总是连连获胜,能够跳过阻碍,不惜一切,以求达到目标。抱怨者则永远留在起跑点,等待枪响,骑墙观望者既要胜利,却又不愿付出应有的努力。但是成功者在一番努力之后,终将冲过终点线,领取美梦成真的奖杯。
  做事的态度能帮助或破坏建立一个良好的自我形象。"我做不来"这种态度马上就表明了你消极的自我形象。如果你自己都认为自己不能胜任某件事情,那么你大概也真的做不到了。态度源自你内心的想法。心理学家和神学家都同意一个说法,就是我们的所作所为其实是由自己的潜意识或"心态"所控制的。态度是人格的一个因素,我们由此而决定对人对事的喜恶。一个人处世的态度会决定他是否受人欢迎,或是惹人讨厌。理所当然地,一般人不喜欢与态度消极的人相处。良好的自我形象,部分来自对自己或是对自己能力的健全态度。对那些肯说"我一定办得到"而又毫不迟疑开始行动的人,成功就在眼前。有良好自我形象的人做事勤奋,他的态度认真,效果卓著。他会多花一点工夫,以取得完全的满意,他明白工作的品质是自己的直接反映。
  俗话说:"钱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钱也万万不能。"这话很有几分道理。让我们面对这个事实吧,在我们的经济生活中金钱是很重要的。有了优厚的收入,才有舒适的生活。当然,钱也有它不好的地方,钱乃是万恶之源。其实钱本身并没有错,错的是人们贪财之心,如果我们对金钱着了迷,那么就该考虑重新调整我们的生活重心。如果金钱成了我们个人快乐或家庭生活的绊脚石,那么就更有绝对的必要重新审查我们的生活重心。总之,我们应该抛弃金钱邪恶的想法,金钱并不邪恶,金钱是必需品,就象我们所呼吸的空气一样,它并不邪恶,有了它,生活的运行才能正常。当然,这并不意味着说成功的人就一定很有钱,但可以很肯定地说,你并不需要拥有家财万贯才能成功。也许你的目标不需要以金钱为后盾。而且天下不是所有的东西都可以用金钱才能买到,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往往是金钱买不到的,诸如爱、快乐和安全感等等,都是金钱无法买到的。这些东西无论在商店里、在邮购目录里,都无法找到。可见,金钱并不一定能使人们富有和快乐,有钱的人只有不断使自己更加完美,更重要的是,还要使他所接触到的人都变得更加完美,才算是真正富有和快乐。何况,要达到目标不能光靠自己,可能需要无数的帮助,但金钱则绝对不是其中最关键的因素。
  根据圣经的说法,上帝在我们的周围创造了许多美好的事物:天、地、飞禽走兽、植物和海洋,并指明这些是美好的。然后他创造了男人,说男人不够好--他需要一位能辅佐他的伴侣,所以才创造女人,来成全男人。有人说在每一个好男人的背后都有一位好女人。哈佛大学的一项重要调查证明这句不凡的话语可能比我们想象的更有道理。但"女人能创造一个男人,也能毁灭一个男人"则是另一句常听到的话。确实,女人能让男人觉得自己是英雄,或是狗熊。很多时候,女人常常会忘记自己在男女关系之中所持有的力量。一句激励的话,或是一个温柔的抚摸,都能让男人觉得自己顶天立地,足以征服全世界。但是同样容易的,一句责备的话,或是冰冷的态度,也会让他觉得自己一败涂地。可见,女人在防碍或鼓励男人的事业方面,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
  贝莱恩·科斯罗认为:很普遍的一个错误观念是:要多赚钱就得更努力地去工作。然而,从根本上讲,当你改变你的思维--不是行为--你的收入就会增加。亿万富翁保罗·盖迪说:"如果你想变得富有,只要找到一个赚很多钱的人,然后按照他做事情的方式去做就行了"。其实,富人都是生产者,因为他们以店铺的方式思考,他们以店主、而不是顾客的模式思考,然后按照这种模式去做。因此,如果你想拥有亿万富翁所拥有的,你就得要学会做亿万富翁所做的事情。亿万富翁生产消费,而不是简单地消费,事情就这么简单。
  爱默生说:改变思维方式,就能改变生活,去思考,等于去行动。为什么要"不同的思维"?"不同的思维",这个建议可不是任何时候都是那么好的,在伽利略时代,不同的思维有可能使你被烧死在柱子上。但是今天,人们必须学会挑战传统的智慧,换一种方式来思考。依靠传统的智慧,只能给你带来传统的结局,而不会有任何新东西。伟大的思想家都是"另类的思想家",他们不会陷入思考的陷阱跟着羊群走。他们不愿被打上烙印,他们摆脱羊群的随从心理,他们开辟新的路径和拓展新的边界。
  大多数人对建立财富有相同的思维,即都找一份工作,因为这是建立财富的一种显而易见的方式。如果打工者想建立更多的财富,他们会寻求晋升,或者找另一份薪水更高的工作,或者加班,或者找第二甚至第三份工作。他们也许改变了工作,但是没有改变思维,正是由于他们的思维方式没有改变,所以,今天许多人仍在低水准忙碌着。一成不变的思考和想通过打工创造财富,或者通过打折购物坚持"省"钱的人,就好像一个在深夜丢失汽车钥匙的人一样,那个人在一盏明亮的路灯下,疯狂地走来走去寻找钥匙,尽管钥匙并未丢在这个地方,而只因此处有亮光。大多数人就是这样,他们在他们看得比较清楚的地方创造财富,换句话说,在与过去一样熟悉的地方,在他们的打工环境或在购物打折中沾沾自喜。如果你坠入这种传统思维的陷阱,你就会将注意力放在错误的对象上,从而忽略了从入口到出口最快捷的路线。
  让我们看一下另一种人,非传统的人让自己改变注意的焦点,寻求捷径,寻求创新的解决方式,寻求新颖的、更好的、打破传统的解决方法。换句话说,他们迫使自己换一种方式思考!我们换一种方式思考,就能获得不同的收获位置。如果你像大多数人一样遵循传统的想法购物,那么你是以消费者的方式思考。传统的智慧告诉我们,店铺通过销售东西来创造财富;传统的智慧还告诉我们,我们是通过购买东西来消耗财富的。有一句西班牙谚语将我们的思想怎样影响我们的人生观做了总结:"当一个扒手遇到一位牧师,他看到的全部是口袋。"这说得不是很棒吗?这句话表明了我们的思想左右着我们看世界的方式。扒手想的只有一件事,从别人的口袋中偷取有价值的东西。在扒手改变他们的行为之前,他们得先改变他们的思想。如果扒手能"换一种方式思考",从牧师的角度看世界,你猜会怎么样?他的生活会发生180度转变,对吗?
  创造更多财富的方法是更明智地花钱,而不是更辛苦地工作!如果更多的人明白,怎样通过更明智地购物来创造更多的财富,而不是通过更便宜地购物来消耗财富,他们会为自己和家人创造真正的财务保障。生产消费主义背后的概念是,你帮助你的伙伴扩展生意,向人们推荐他们的产品和服务,为了报答你,生意伙伴会给你更多的折扣或者支付给你推荐费,或者两者都给你。你不仅得到了产品,还获得拥有自己的生意和建立资产的机会,这就是双赢。
  我曾经以为,人们逃避改变和无视伟大机会的原因,是他们害怕失败。是的,很多人因为这个原因而逃避改变。但是随着我变得更老和更聪明,我开始发现,害怕成功的人比害怕失败的人更多。害怕成功的人逃避成功,更糟糕的是,他们认为自己不配成功而破坏成功。正如故事中的小孩一样,我们生来就觉得自己没有价值。我们将听到的批评变成自己的东西,我们接受人们给予我们的限制。结果,我们在内心都背负着一个有成长障碍的小孩,无论我们年纪多大,这个内在的小孩子还经常反复提醒我们"没有价值"。一出生,我们就被调教成相信我们应该在自己的志向上加一限度,因为我们只配拥有一点点,而不是更多。如:我们一直被调教成认为自己只配当雇员,而不是老板;只配拥有舒服的生活,而不是财务独立;只配做追随者,而不是领导者;只配在60岁退休,而不是在40岁;只配拥有一份工作,而不是抓住一个机会;只配生活在一点点梦想中,而不是生活在巨大的梦想中。这种调教是荒谬的!不要让你的梦想打折,不要低价出卖自己,你值得拥有成功,你值得拥有财务独立,你值得成为领导者,你值得拥有自己的生意,你值得生活在巨大的梦想中。
  动物也会思考,它们会推理,会记忆,会解决问题,甚至还有情感。养过宠物的人都知道,动物会表达出恋幕之情,会思念死去的主人,它们也有欢乐和悲伤。但动物不会梦想,它们不具备这种精神力量。梦想是人类独有的,它比情感更多,比思想更高。梦想不是靠理智或情感能做到的,它埋藏于心灵深处,正是它使人类有别于飞禽走兽,正是它证明了上帝是照着自己的样子造出了我们。
  既然梦想为人类独有,它在每个人身上自然也各不相同,就象人与人各不相同一样,每个人的梦想就象指纹一般独一无二。梦想是人类独有的,门前的狗和厩中的马都不会做梦。没有哪两个人的梦想是相同的,人们可能共有一个梦想,可能梦想某个相同的目标。但每个人的梦想都埋藏在心中深锁的重门里,旁人不可能闯入,更不可能占据。也就是说,人的梦想就象雪花一样,没有两片是相同的。而梦想也正象雪花一般脆弱,如果不加以培养和保护,很快就会消逝。梦想消逝,人最重要的一些东西就消逝了,生命中最美的一部分随之零落成泥。诗人兰斯顿·休斯曾写道:"抓紧梦想/若梦想消逝/生命便如鸟儿折翼/不能远飞"。
  当然,梦想是脆弱易逝的。最为脆弱的梦想悬在稀薄的空气里,好像漂亮的肥皂泡,美丽眩目、五彩缤纷,却经不起真实轻微的冲撞。它们常常被人们认为是痴心妄想,即使是那些美丽的、考虑周详的梦想,也可能因失败和批评而灭亡。这些梦想是"曾经有过的梦",起初的时候盛开得非常鲜艳,随后在艰苦的环境里逐渐枯萎调谢,零落成泥。
  面对日新月异的变化,你可以抱怨、牢骚满腹;面对变化,你可以更加浮躁;面对变化,你也可以一直等待;面对变化,你还能否思考?你困惑!也许没有人能说得清年轻的激情中理智的目光与感情的奔跑谁更重要;也许没有人能说得清崛起的效率中、变化的激情与思考的冷静谁更重要。不管你是否愿意,你将面临更加波澜壮阔,也将面临更具挑战与更加重要的困惑。思考、选择、行动与成功也应离你更近了,或许是更远。而当人们学会自嘲,能够嘲笑自己的愚蠢和所做的错事时,他就在开始改变了。他甚至觉得,改变自己的最快捷的方式,就是坦然嘲笑自己的愚笨--这样,你就能对过往云烟轻松释然,迅速行动起来,直面变化。简单地对待生活,不会反复分析,也不会把事情搞得很复杂。当形势发生改变时,会迅速随之改变。要更清醒地认识到,有时需要简单地看待问题,以及灵敏快速地行动。如果不能及时调整自己,就可能永远找不到属于自己的财富。还有一点必须承认,那就是阻止你发生改变的最大的制约因素就是你自己。只有自己发生了变化,事情才会开始好转。只有当你克服了自己的恐惧念头,并且勇于走出久已习惯的生活,去享受冒险带来的喜悦的时候,你才会得到新思路带给你的报偿和奖赏。
  不能否认,有些畏惧是需要加以认真对待的,它会帮助你避开真正的危险。但绝大部分的恐惧都是不明智的,它们只会在你需要改变的时候,使你回避这种改变。生活并不会遵从某个人的愿望发展。改变随时有可能降临,但积极地面对改变却会让你发现更好的财富,真的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可见,变化无时无处不在发生,无论我们是害怕改变还是喜欢改变,但如果我们能尽快调整自己适应变化,我们应该可以做得更好。贝克·哈吉斯认为:富有不是机会,而是选择,如果你想成为一名富翁或成功者,你所需要做的只是跟随以下三个步骤去做:
  1、明白成功或财富是如何建立和积累的,这是一个识别能力和过程;
  2、复制已经被证实建立成功或财富的系统,这是一个理解和执行能力的检验;
  3、在一段时间内持续不懈,这是意志和耐力的体现。
  其实,也就这么多,这就是普通人积累百万资产所需做的:认识、复制、坚持。
  财富和收入是不同的。如果你每月都赚不错的收入,但都花完,你并没有变得更富有,你只是生活水平高而已。财富是你所积累的,而不是你所花费的。你如何才能变得富有呢?在这里,很多人也弄错了。通常不是幸运、继承财产、高学历或高智商让人们积累财富。财富更多的是努力工作、有毅力、有计划、最重要的是自律等因素的结果。如,时间是金钱:有效地利用空余时间是成功人士有更多时间、做更多的事情、回报更多的关键之一。你是否认为比尔·盖茨像普通美国成年人那样每天5:00下班,回家看7小时电视?我们并非人人都有相同数目的钱可供杠杆,但我们有相同的时间可供杠杆!通过聪明地杠杆你的空余时间,你将建立一个能给你回报许多年的管道。
  这些年来,许多观点,使成千上万的人发现了许多生活中的简单真理,使他们的生活更健康、更成功、更轻松。你看,"知"与"智"差别什么东西?差个"日"。"日"就是日日而行,就是知道道理之后,要天天去实践,去身体力行。知道虽是无形的,却很有力量,它也是财富的一种,同时是用不完的财富。世界上人人追求财富,人民要有财富,政府也要有财富,有财富,才有购买力,金钱是购买力的媒介,有财富才能办很多很多的事情。这就要求我们在有梦想的同时,还要有知识、有智慧、有意志。
  我们日常立身处事到底是重视知识还是重视智慧呢?当然是智慧。古人告诉我们用什么眼晴去认识英雄呢?有云"慧眼识英雄",就是用智慧的眼睛去认识真正的英雄。换言之,我们不只要重视花功夫去求知识,更要花更大功夫去力行,这样"不经一事,不长一智",力行才会把知识变成智慧。人生怎样通过比较而得到知识及智慧呢?我认为三句话,即: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交万人友。亚圣先师孟子"生死考验论"100字:"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色,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也",这是多么好的论述啊!
  一个青年向一个富翁请教成功之道。富翁拿了3块大小不等的西瓜放在青年面前:"如果每块西瓜代表一定程度的利益,你选哪块?""当然是最大的那块!"青年毫不犹豫地回答。富翁笑了笑,说:"那好,请吧!"富翁把最大的那块西瓜递给青年,而自己吃起了最小的那块。很快富翁就吃完了,随后拿起桌上的最后一块西瓜得意地在青年眼前晃了晃,大口吃了起来。青年马上就明白了富翁的意思:富翁吃的瓜虽然不比青年的瓜大,却比青年吃得多。如果每块代表一定程度的利益,那么富翁占的利益自然比青年多。有很多时候,我们发现眼前的利益就是最大和最好的,而等到我们把事情做完后才发现原来还要耗费那么多的精力和时间。而如果用同等的精力和时间去做别的事情,虽然一下子没有那么大的利益,但是做的事情却多得多,总利益也比做一件事情来得更多得多。这是否与为人或谋略有关?
  席勒说过,谋略和爱情是人类永恒的课题。谋略作为人类智慧的表现形式之一,无论是在波诡云谲的政治舞台,还是在刀光剑影的沙场;无论是在神秘的外交领域,还是由那"看不见的手"所调控的经济王国,乃至日常生活、人际交往,几乎在社会生活的每一处都能找到它的踪迹。尤其是在竞争激烈的当今时代,谋略已成为社会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作为谋略另一种传达方式的语言往往是幽默的语言。当谋略靠幽默的语言来实现时,这幽默的语言本身就是谋略。谋略就是幽默的语言,二者是统一的。谋略是成功的计谋和方略,而大凡幽默的语言都是成功的语言。
  幽默的语言必定是精练含蓄的语言、妙趣横生的语言。幽默不能长篇宏论,不能解释,解释是幽默的致命伤。幽默而太露骨、太嚣张,就失去了"幽"和"默"。高度的幽默是一种含蓄的艺术,暗示性愈强,艺术性也就愈高。幽默的另一个特点是夸张。这同含蓄并不矛盾;含蓄是幽默的深层,夸张则是幽默的表层。幽默往往顺着荒谬的逻辑夸张下去,使人领悟到荒谬的后果。这样看来,幽默实在是荒谬的克星。
  真正的幽默是灵活。灵活是幽默的生命,也是谋略的生命。幽默决不能"一条道走到黑",站定一个角度对人或对自己。谋略主体不仅会嘲人,更会释然自嘲,泰然自贬。幽默感强的高人往往损已娱人,迎合别人来反躬自笑。从这个意义上说,幽默又是宽厚的、平和的,它与尖酸刻薄无缘。
  作为人类个体,都是绝对的、独一无二的、不可重复的。人们常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其实哈姆雷特只有一个,不同的是这一千个读者。生命之树常新,即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不同的人群中,也有不同的心理反应。在不同的心理反应影响下的行为各不相同。但是,要想获得成功,单凭自己是不行的,只有优秀的团队才能做到。"成功"是一个集合名词,没有某个人的成功,只有某个团队的成功--磨合式合作团队。
  人在世上要保证一生快乐的话,必须有一个团体值得他全身心投入和贡献。假如缺少了这个团队,他一生不可能真正快乐。快乐的来源是做一个团体的队员,且奉献自我,经由超越自己来发挥无限潜能。每一笔巨大财富背后的真实故事都是从观念的创造者和行销者的碰头开始的,也就是从组建共同的开拓团队或与外界团队合作的那一天开始的。没有人能在毫无他人协助的状况下成功或保持成功的结果。在今天大家互相依赖的社会,不论在哪一个专业领域,单独一个人想独立达到事业的顶峰是不可能的事情。而要得到别人帮助的最好办法,就是先帮助别人。
  权威不仅建立在个人一定的社会影响基础之上,还建立在个人获得高度的全面发展这一本质的基础之上。能控制自己的人是命中注定的领导人物,他们之所以被选出来管理别人,是因为他们展现了管理自己的能力,他们正是有品格特质的人。惟有这样的人才会魅力四射。只要能激起他人强烈的欲望,你自会拥有一切,支配一切,并获得充分的支持,否则,你将永远都孤立无援。
  在生活中成就大事的人与凡事得过且过的人之间最基本的差异,就在于成功的人很早就明白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每个人由外界刺激而引起的愤怒情绪是对外界刺激最表象的反应,这种反应由浅及深,包括觉察、感觉、情绪、内心伤害、个人世界观等等,只有充分考虑冲动后果的人,才能够使自己真正获得精神自由,才能够使周围的人获得与你交往的自由。没有人能促使你成功,也没有人能阻挠你实现目标,但你必须为别人和自己负责,既要想到冲动的正面影响,也要想到冲动的负面影响。
  成功是一种努力的积累。不论任何行业,想攀上顶端,通常都需要漫长的时间和精心的规划。如营销的成功需要创业的激情,激情像一匹野马,其冲动力没有方向性,不为人所用,没有成为有用的、现实的资源,而加上理智的缰绳,则可使这种力量沿着某一方向,达到某一目标。激情外张,理智内敛,理智可为外张力划定一个合理的边界。
  接受可分为冲动型接受、中性心理状态下的接受、理智型的接受,消费者几种接受状态交替是一种正常情况。所谓掠夺性发展是极力打压后两种接受类型,刺激冲动型接受。冲动型接受既然是冲动所致,周期明显很短,是一种虚幻状态。无论让群体接受还是让个体接受,都要几种接受类型有机搭配;既要造成冲动,又要保证消费者比较、评价产品的机会,不要剥夺理智型思考。理智型思考是强化记忆和坚定意志的过程,这种发展方式可称为可持续性发展。按照菲利普斯曲线的理论,并非动机越强,行为的结果就越好,适度的动机才能保证良好的效果。
  市场认同与道德认同在秩序化的背景下是统一的,在动荡和转轨的背景下,大致也应该是统一的。转轨时期可能会有更多的不理智,但狂热的背后总有理智者的劝告和提醒,成为狂热的摩擦力。以牺牲道德素质取得市场认同,终究是不能长久的。罗伯特·清崎将心智杠杆称为一号杠杆,他认为心智杠杆是人类最强有力的杠杆工具,也是致富杠杆中最重要的核心部分。如果人们不在思想上"富有"起来,就不会落实在行动中。但思想的改变是最难的,虽然成本很低,几乎不用花钱,但却涉及人的世界观、价值观的转变,难度之大可想而知。可以说许多人终身贫困的根本原因,其实就是思想和观念陈旧所致。因为,在大多数情况下,凡是我们思想上认为是真实的事物才能最终成为我们个人生活的现实。穷人与富人最大的差别并不仅仅体现在财富的占有上,那些具有致富思想,并在这一思想的指引下形成致富能力的人,即使身无分文,也有可能创造出巨大的财富;而那些没有思想上和行动上的准备的人,就算是意外地发了横财,也会因为只有花钱的本事,而没有持家守业的本事,最终还是要打回原形的。
  为什么穷人会穷,富人会富?这是因为穷人有穷人的语言和思想,凡事总是在想做不成的理由,而富人却总是在琢磨如何做成的办法。现在我们来讨论几个有关心智致富的重要杠杆,一个是慷慨杠杆,一个是诚信杠杆,还有一个是童话杠杆,这些杠杆也是造成人们贫富悬殊的一部分重要原因。
  1、慷慨杠杆。人们普遍认为:富人是虚伪和贪婪的,他们是和诚信、慷慨绝缘的。但"富爸爸"却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讲,贪婪是人类的天性。追求基本生存或更美好的生活,以及维持退休后的生活都是人类的本能。就算某些人从商或者富有,都不足以说明他们比其他任何人更贪婪。事实上,情况可能正好相反,大多数人不能致富的根本原因,就是在于他们不够慷慨。
  回顾历史,我们可以看到:最富有的人总是在某个方面显得非常慷慨。比如,在汽车仅仅为富人专有的时代,汽车大王亨利·福特通过向普遍民众提供他们买得起的汽车,而使自己成为一名亿万富翁。而很多只为富人生产汽车的公司今天大多已经不复存在、销声匿迹了。但是福特公司却实现了福特本人的理想,成为世界级汽车工业巨头。因此,如果你想要寻找为越来越多的人提供更好服务的途径,这种锲而不舍的"贪婪"倒是必要的,这会有助于你找到个人致富的捷径。"富爸爸"坚信:慷慨是成为巨富的最佳途径。他认为:如果你希望得到一个微笑,那么你首先应该给别人微笑;如果你希望得到爱,你首先应该给予别人爱;如果你渴望被人理解,你首先要试着去理解别人;当然,如果你想嘴巴上挨一巴掌,你也可以先给别人一巴掌。
  "富爸爸"不仅认为人们应该慷慨地为越来越多的人服务,而且也认为人们应该慷慨地对待自己的金钱和财产。按照"付出就会有收获"的互惠法则,富人们乐于施善的根本原因在于,他们相信捐款的力量。他们乐于给别人钱,乐于为教会、慈善团体和学校慷慨解囊的真正原因,是因为他们希望得到更多的力量和更多的钱。"富爸爸"常说:"上帝不需要接纳什么,但是人类却需要奉献。"相反,很多人十分贫穷,在金钱上无法慷慨;他们只乐于奉献自己的时间,因为他们只有对自己的时间十分慷慨;他们没有多少钱,因此他们不大为别人奉献金钱;而且往往在金钱上斤斤计较,总是担心自己没有足够的钱,因此他们的担心往往最终变成了现实。总之,无论是为施而取,还是为取而施,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只有富人才有慷慨的本钱和条件,富人施与取之间的关系和道理也就是慷慨杠杆的致富原理。
  2、诚信杠杆。同理,诚信杠杆的原理也表现在:如果一个人在小事情上信守诺言,那么他在大事情上也有可能信守诺言;但一个不能在小事情上信守诺言的人,就肯定做不了大事情。诚信的重要性就在于:强调一个人的言行必须一致,不仅要"听其言",更重要的是要"观其行"。世界上心怀梦想却一事无成的人太多了,原因就在于他们大多有着宏伟的抱负和计划,但却不能信守自己的小诺言。而在小事情上不信守诺言的人是不可信任的;如果在小事情上不能信守诺言,人们就不会信任你,对你和你所说的话也会没有信心。我们经常看到:当压力降临时,很多人就会暴露出自己的本性。有些人在面对压力时经常说谎,他不是坦率地告诉别人真相,而是用谎言来掩盖真相,而且认为这样可以侥幸逃过别人的注意。因此,当他身处困境时,他还不知自己为什么会如此。还有的人则经常撕毁与合作伙伴、雇员和银行的协议,经常利用法律规定的漏洞来蒙骗他人,这些人尽管有时也可以取得某些商业上的成功,但也还是不得不经常寻找新的合作关系。因为他破坏了自己原有的合作关系,而不是充分利用这种关系和资源,他们只好不断地与完全陌生的人重新开始合作。虽然寻找新的合作伙伴没有多大问题,但其劣根性却越来越凸显,也越来越难以掩盖。
  而富有的人和人格高尚的人都认为:我们不能轻易许下不能兑现的诺言,如果我们不能履行诺言,就必须坦然地告诉对方,应当言行一致。事实上有将近20左右的人是经常说谎的,而有80的人是基本诚实的,这并不包括善意的"谎言"和对有关未来的积极的"谎言",这些"谎言"是会得到善报和兑现的。但是只有极少数的人善于运用诚信杠杆的力量,并能始终言行一致地追求事业的成功和理想的实现。
  3、童话杠杆。"富爸爸"的心智杠杆还应当包括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那就是童话杠杆。许多人听过许多童话,听过也就算了,并没有从中深悟出其所含的生活哲理。而"富爸爸"则不然,他不仅可以深谙其中的道理,还可以将其中的杠杆原理运用到自己的致富实践中去。
  --"富爸爸"喜欢《大卫和歌利亚》的故事,这是一个圣经故事。他认为大卫之所以能打败歌利亚,主要是因为他懂得如何运用杠杆的力量。一个年轻的小伙子加上一个简单投石器,就可以拥有战胜令人生畏的巨人歌利亚的力量。而他自己本身也好像大卫的化身一样,也是一个善于运用杠杆力量向商业巨人挑战的人,经历了从一无所有到腰缠万贯的具有传奇色彩的一生。
  --"富爸爸"喜欢《乌龟与兔子》的童话故事,他认为自己之所以成功,是因为自己一直是一只乌龟。自己既不富有,又不特别聪明能干,但却从不停步,从不停止学习和拓展自己可能的现实。人的一生中会经常遇到许多比自己更聪明、更快、更富有、更有权力和更有天分的人,但他们一开始领先,并不意味着他们一定会赢得这场人生竞赛。只要你对自己有信心,肯做那些别人不愿意做的事,每天都像乌龟那样不断地努力进步,那么你就一定会最终赢得这场人生的竞赛。
  --"富爸爸"也喜欢《三只小猪》的童话故事,因为这个故事告诉人们,要成功不仅要善于团结、齐心合力,更重要的是要搭建人生坚固的房子。他认为,不同的人使用不同的材料,穷人用的是韬草,中产阶层用的是木棍,富人用的是砖石。他经常喜欢将这个故事和乌龟的故事结合起来,把自己比做一只成功的乌龟,虽然步履缓慢,但一直都在搭建一座砖石结构的房子。
  --"富爸爸"还喜欢《丑小鸭》的童话故事,他在一生中有许多时候都把自己看做是一只丑小鸭。家贫辍学,遭人欺凌;尤其是那些自恃受过良好教育、自视极高、瞧不起别人、处处颐指气使、高人一等的人,经常使他遭受心灵和精神上的伤害。但他并不因此灰心气馁,而是用丑小鸭的故事激励自己不断进取;他不仅没有被那些他所遇到的欺凌他的人吓倒,反而用他们势利的言行激励自己做得更好;他通过不断努力、不断进取,终于使自己由丑小鸭变为富裕的天鹅。
  这一切关键就在于,如果我们愿意从生活中汲取营养,我们就能够成长、发展,并且在生活中取得很大的进步和变化。我们也就会发现那些童话故事也能够成为现实,丑小鸭可以变成美丽的天鹅,慢乌龟能取得赛跑的胜利。
  面对一个组织,首先要改变自己,适应组织;当然不是说组织就非常科学,不需要改革了,组织之所以像目前这样存在肯定有其存在的必要。每一条路可能都会成功,"改变自己,适应别人",能有适应别人的心态,才能融入这个团队,才能真正展现自己的才华。如果你这时认准了一条路,就坚定不移地走下去,从来没有一条路是别人为你走出来的。我们的路上有许多困难,想迫使我们改变道路;也有许多诱惑,引诱我们改变道路。据说在国外有这样一个说法,上帝造人的时候也顺便给每一个人造了一条通向成功的路,后来许多死去的人找到上帝说上帝骗了他,没有给他一条成功的路。上帝笑着对他们说,你们现在回头看看吧,你的无数个足迹都在成功的路上,可惜的是你又无数次中途改变了方向,就这么简单。
  人们常说:一夜可以成就三个富翁,而三世修不出一个贵族。因为前者只需要拥有财富,后者需要的,却是气质。而气质,是需要由内而外由衷散发、是必须用长久的时候砺炼出来的。贵族与暴发户的一大区别,往往就在于:暴发户做买卖,是只有看到白花花的银子,甚至只能是自己银光灿烂而他人必须菜色满脸,才会感到生活的乐趣;而贵族做生意,更多地是通过追求金钱以外的立意,进而获得财富与精神的双倍享受。全球首富比尔·盖茨每天关心的,并不是股市涨跌带来自己财富的胀缩,因为200亿美元与400亿美元,虽然数字上相差一倍,但对于个人感知而言,却没有任何区别。他关心的是:我的公司能否不断地改变着人类的生存方式。
  每一个伟大的成功者都起步于一个伟大的梦想。野心勃勃的愿景不仅仅是需求进行重大变革的能力,同时也提供了激励他人的能量与灵感。这些任务--描绘一个梦想,并将他人凝聚于这个梦想周围--正是领导力的精髓,其野心具有更强的目标性,和创造一些超越个人利益的事业驱动力。
  今天,野心与成就都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上升和坠落。但是回溯历史上的伟人,以及当今的商业和社会英雄,我们就会发现伟大的野心都遵循一个可预知的路径。人们以不同的速度沿着这条路径向上爬,有些升得高些,有些落得快些。但具有野心的人都有一些共同的性格特征,即:坚定不移、准备充分、目标明确,还有最重要的一点--乐观向上。有野心的勇夫也会遇到常人一样的起起落落,但他们与常人的区别在于对待逆境的态度。他们把每一次挫折看作只是暂时的,不会影响自身的努力。他们绝不会屈服于质疑并说:"这是个错误。我遇到麻烦了。"他们也不会自己吓唬自己说挑战是那么巨大,而是全心全力地专注于实现自己的目标。同时,他们也清楚存在的风险,因为他们了解市场,他们审视过面临的工作,也审视过自己。
  市场是变化无常、不留情面的,而且不是每个目标都伟大到足以吸引他人加入。奋斗者在推销自己的目标时常常夸大自己的能力,但如果你太过夸大而实际做不到,你会跌倒得很惨。成功者还要与一些和野心相伴的冲动--狂妄与贪婪--斗争。然而,没有一个卓越的人是建立在自大与贪婪之上的。伟大的成功者能够学会通过自我反思来调整自己的野心。他们保持对价值观的真诚,透彻地了解世界和自身,有效地管理束缚实现梦想的资源--时间、才华和动力。
  可喜的是,每个人原本都想成就一些伟大的事情。遗憾的是,大多数人从童年起就被压制梦想,或至少被压制谈论自己的梦想,导致性格变异,不去努力,使梦想真的成了梦……。
  
  
  自信自强,做一个成熟的人
  
  你相信吗?一个人心里怎样想,他就会成为怎样的人。成功是产生在那些有了成功意识的人身上,失败根源于那些不自觉地让自己产生失败的人身上。想着成功,就能成功。想着失败,就会失败,这是人的意识和潜意识在起作用。人的心灵有两个主要部分,就是意识和潜意识。当意识做所有的决定时,潜意识则做好所有的准备。换句话说,意识决定了"做什么",而潜意识便将"如何做"整理出来。可见,意识就好像冰山浮出水平线上的一角,而潜意识就是埋藏在水平线下面很大很深的部分。人的意识和潜意识具有操纵人类命运的巨大能力,如果意识给潜意识一个目标,潜意识就会为实现这个目标而行动起来;如果意识给潜意识一个指令,潜意识就会认真去执行这个指令。所以说,一个人想着成功,就可能成功,想着失败,就会失败;一个人期望的多,获得的也多,期望的少,获得的也少。成功是产生在那些有了成功意识的人身上,失败根源于那些不自觉地让自己产生失败的人身上。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常接触"暗示"两字,你可不能小瞧这两个字,暗示可以把人带入"天堂",也能把人引入"地狱"。人的思想行为往往是通过经常持久地暗示而形成的。暗示能使人的意识里面最具力量的意念转入潜意识,成为潜意识的一部分。意识和潜意识与性格有密切联系,性格能创造辉煌,也能酿造悲剧。有了健康的性格,才能享有健康的人生。如果你的性格是健康的,你的人生也会是快乐的、幸福的;如果你的性格是病态的,那么你的人生也会是痛苦的、忧伤的。
  有人说,暗示是意识与潜意识之间沟通的"媒介",这话有一定道理。人的思想行为不可能一切都要有意识地选择和控制,而往往是通过经常持久的暗示而产生意识。每一个人在自己的一生中都会受到暗示的巨大影响,其中有好的暗示,也有不好的暗示。比如,有的人接受了积极健康的暗示,走向了成功,走向了健康,走向了快乐;而有的人接受了错误的有害的暗示,却失去了健康,失去了成功,失去了快乐。应该提醒的是,绝大部分人过去并不明白或未意识到这一切是暗示在背后悄悄地起作用。可见,也就是说,不良的性格能给人带来悲剧,那么良好的性格必然能给人带来人生的辉煌。
  有人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其实这话只说对了一半。当然,人的本性是比较难改变的,但并不是不能改变。人的性格的形成,有先天遗传因素,但更多的是后天环境的影响。人的良好性格,大都是由于各种各样的无形的影响所塑造而成的。人是万物的灵长,是宇宙的精华,我们每个人都具有光扬生命的本能。为"生命本能"效力的就是人体内的创造机能,它能创造人间的奇迹,也能创造一个最好的你。因为一个人相信自己是什么,就会是什么;一个人心里怎样想,就会成为怎样的人。我们每个人心里都有一幅"心理蓝图"或一幅自画像,有人称它为"自我心像"。自我心像有如电脑程序,直接影响它的运作结果。如果你的"心像"想的是做最好的你,那么你就会在你内心的"荧光屏"上看到一个踌躇满志、不断进取的自我。同时,还会经常收听到"我做得很好,我以后还会做得更好"之类的信息,这样你注定会成为一个最好的你。美国哲学家爱默生说:"人的一生正如他一天中所设想的那样,你怎样想象,怎样期待,就有怎样的人生。"可见,决定你的是你自己。
  有些人天天受益却不知道感恩,所以他们天天痛苦。相反,人有了不忘感恩之情,生命会时时得到滋润。生命的整体是相互依存的,每一样东西都依赖其他每一样东西。人有了不忘感恩之情,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也会变得更加和谐,更加亲切。我们自身也会因为这种感恩心理的存在而变得愉快和健康起来。决定最好的你,既不是你物质财富的多少,也不是你身份的贵贱,关键是看你是否拥有实现自己理想的强烈愿望,看你身上的潜力能否充分地发挥。平淡是心猿意马的克星,它能使心灵更加舒展。在追名逐利惟恐不及的现代社会里,不要小瞧这不起眼的平淡心态,它能于利不趋,于色不近,于失不馁,于得不骄。它能抗拒物欲的诱惑,帮你进入宁静致远的人生境界。
  法国杰出的启蒙哲学家卢梭认为现代人物欲太盛,他说:"十岁时被点心、二十岁被恋人、三十岁被快乐、四十岁被野心、五十岁被贪婪所俘虏。人到什么时候才能只追求睿智呢?"可见,人心不能清净,是因为物欲太盛。当然,人生在世,不能没有欲望,除了生存的欲望以外,人应有各种各样的欲望,欲望在一定程度上是促进社会发展和自我实现的动力。然而,欲望是无止境的,尤其是现代社会物欲更具诱惑力,如果管不住自己的欲望,任它随心所欲,就必然会给人带来痛苦和不幸。
  淡泊物欲的人,与其说他们懂得享受朴素,能够保持淡泊宁静,利于致远的境界,毋宁说是崇高伟大的追求,使他们自然而然地选择了与之和谐的简朴生活。所以,他们成了强者,强者从逆境中找回自信,弱者从自卑中丢失自己。因为前者学会了自己支配自己,由自己去计划自己的人生。而后者却把自己托付给别人,一切按别人的意见行事,一切由别人来操纵。因此,我们要学会自嘲,自嘲能使自卑产生自信,使失衡的心理得到平衡。自嘲是生活的艺术,它能帮你更清楚地认识自己,占胜自卑的心态,应付周围众说纷纭的评价带来的压力,摆脱心中种种失落和不平衡。学会从得到中失去,就能从失去中获得。我们每个人如果认真地思考一下自己的得与失,就会发现,在得到的过程中也确实不同程度地经历了失去。你得到了名人的声誉或高贵的权力,同时就失去了做普通人的自由;你得到了巨额财产,同时就失去了淡泊清贫的欢愉;你得到了事业成功的满足,同时就失去了眼前的奋斗目标………整个人生就是一个不断地得而复失的过程。由此可见,生命是一篇小说,不在长,而在好。一个人活着就要积极劳动,积极工作,积极创造,积极探索,就要用好自己的生命,哪怕是个残疾之躯,也要高质量地活着,让有限的生命爆发出令人难以置信的火花。
  哲人说:"人的自由并不仅仅是在于做他愿意做的事,而在于永远做他不愿做的事。"这句话提醒人们,任何自由都是有限度的,有规则的。有了行为的不自由,才能获得精神上的真正自由。精神自由的人,大多能慎物节缘,自甘平淡,保持一种宁静的超然心境,做起事来,不慌不忙,不躁不乱,井然有序;面对外界的各种变化不惊不惧,不愠不乱,不暴不躁;面对物质引诱,心不动,手不痒,没有小肚鸡肠带来的烦恼,没有功名利禄的拖累,活得轻松,过得自在。白天知足常乐,夜里睡觉安宁,走路感觉踏实,蓦然回首时没有遗憾。如此,人体的神经系统常处于一种稳定、平衡、有规律的正常状态,这才是心灵的最大舒展。
  人的一生谁都会常常碰到个人的利益受到他人有意或无意的侵害。为了培养和锻炼良好的心理素质,要勇于接受忍让和宽容的考验,即使感情无法控制时,也要紧闭住自己的嘴巴,管住自己的大脑,忍一忍,就能抵御急躁和鲁莽,控制冲动的行为。生活中有许多事当忍则忍,能让则让,忍让和宽容不是懦怯胆小,而是关怀体凉。忍让和宽容是给予,是奉献,是人生的一种智慧,是建立人与人之间良好关系的法宝。一个人经历一次忍让,会获得一次人生的亮丽,经历一次宽容会打开一道爱的大门。宽容和忍让是制止报复的良方,你经常带上这个"护身符",保你一生平安。因为善于宽容和忍让的人,不会被世上不平之事所摆弄,即使受了他人的伤害,也决不冤冤相报,宽容忍让会时时提醒自己:"邪恶到我为止。"当然,对于外界的打击辱骂,也许我们还达不到所谓"爱敌人"的修养程度,但至少要学会爱惜自己,不要让他人来影响你的情绪和健康。英国伟大的戏剧家莎士比亚说:不要为了敌人而过度燃烧心中之火。不要烧焦自己的身体。因为"生气是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
  在这个世界上,人要学会承担生活带来的磨难,更要学会享受生活赐予的幸福。一个人有了理想,生命就有了价值,生命有了价值,就能在承受痛苦的同时享受生活赐予自己的幸福。人们常说,爱人爱已,其实,这是做人的基础。爱的表现是无保留地奉献,而其结果却是无偿地索取。人常说:"施恩于人共分享","献花者手中有余香"。人活在世,要学会分享给予,养成互爱互助行为,给予得越多,人生便越丰富,生命才越有意义。为什么我们要提倡在忏悔丑陋中拯救灵魂,在解剖自己中升华生命?人的忏悔,可以拂拭思想灵魂深处的污垢尘埃,净化自己的精神境界。这既是精神的炼狱,良知的复苏,也是对自己生命的一种拯救。这实际上是一种境界,就像勤奋能塑造卓越的伟人,也能创造最好的自己一样。大凡有作为的人,无一不与勤奋有着难解难分的缘分。我们从古今中外著名的思想家、科学家、艺术家身上都可以找到某些偶然性,但他们每一个人才学广博,勤奋耕作又体现了成功的必然性。那就让我们也读书吧,爱读书的人会走近文明,走近成功,会在不知不觉中获得一份智慧,一份欢乐,一份沉甸甸的人生感悟。相反,不读书的人往往会走回到以前的愚昧和野蛮状态,精神田园永远是一片光秃秃的荒漠。
  人的成熟往往表现在要有经受成功、战胜失败的精神防线。成功了要时时记住:世上任何一样成功或荣誉,同时依赖周围的其他因素,决非你一个人的功劳;失败了不要一蹶不振,只要奋斗了,拼搏了,就可以无愧地对自己说:"天空不留下我的痕迹,但我已飞过。"(泰戈尔语)这样就会赢得一个广阔的心灵空间,得而不喜,失而不忧,把握自我,超越自己。托尔斯泰说:"欲望越小,人生就越幸福。"这话,蕴含着深邃的人生哲理。其实,我们每一个人所拥有的财物,无论是房子、车子、金子……无论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没有一样是属于自己的。那些东西不过是暂时寄托于你,有的让你暂时使用,有的让你暂时保管而已,到了最后,物归何主,都未可知。所以智者把这些财富统统视为身外之物。著名哲学家卡耐基说:"要是我们得不到我们希望的东西,最好不要让忧虑和悔恨来苦恼我们的生活"。且让我们原谅自己,学得豁达一点。根据古希腊哲学家艾皮科蒂塔的说法,哲学的精华就是:"一个人生活上的快乐,应该来自尽可能减少对外来事物的依赖"。罗马政治学家及哲学家塞尼加也说:"如果你一直觉得不满,那么即使你拥有了整个世界,也会觉得伤心"。
  在生活中,一味追求名声的人,想让人家看到他的长处,结果人家却偏偏看到了他的短处。德国生命哲学的先驱者叔本华说:"凡是为野心所驱使,不顾自身的兴趣与快乐而拼命苦干的人,多半不会留下不朽的遗物。反而是那些追求真理与美善,避开邪想,公然向公意挑战并且蔑视它的错误之人,往往得以不朽。"谚语云:"名声躲避追求它的人,却去追求躲避它的人。"这是为什么?叔本华回答得很好,"这只因前者过分顺应世俗,而后者能够大胆反抗的缘故"。就名声本身而言,有好名声,也有坏名声,还有不好不坏的名声。喜欢好名声,鄙视坏名声,这是人之常情。有人称名声为人生的第二生命,有人认为,名声的丧失,有如生命的死亡。名声是一个人追求理想,完善自我的必然结果,但不是人生的目标。一个人如果把追求名声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处处卖弄自己,显示自己,就会超出限度和理智。人一旦超出限度,超出理智时,常常会迷失自我,不是你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而是名声要你干什么你就得去干什么。就像时间一样,看似平常,但时间的价值非比寻常,它与人生的发展和成功关系非常密切。一个人在时间面前如果是个弱者,他将永远是一个弱者,因为放弃时间的人,时间也放弃了他。如果一个人在时间面前是个强者,那么他将是一个善于运用"时间"于手掌之中的成功者。成功者的现在这一分钟,是经过了过去无数亿万分钟的拼搏后才换来的。谁重视时间,时间就对谁慷慨;谁会利用时间,时间就会服服帖帖地为谁服务。时间给丢失者留下的是遗憾和惆怅;时间给珍惜者献上的是壮美的人生。
  一个人要挑战自己,靠的不是投机取巧,不是耍小聪明,而靠的是信心。人有了信心,就会产生意志力量。人与人之间,强者与弱者之间,成功与失败之间最大的差异就在于意志力量的差异。人一旦有了意志的力量,就能战胜自身的各种弱点。一个人有了信心,有了意志的力量,就具备了敢于挑战自己的素质,就能做成在这个世界上能做的任何事情。可见,人生最大的挑战就是挑战自己,这是因为其他敌人都容易战胜,惟独自己是最难战胜的。有位作家说得好:"自己把自己说服了,是一种理智的胜利;自己被自己感动了,是一种心灵的升华;自己把自己征服了,是一种人生的成熟。大凡说服了,感动了,征服了自己的人,就有力量征服一切挫折,痛苦和不幸。"人的自卑感的存在和产生,并不是由于自己在能力或知识上不如人,而是由于自己有不如人的心态和感觉。为什么会产生不如人的心态和感觉呢?是因为有些人常常不用自己的"尺度"来判断和评价自己,而喜欢用别人的"标准"来衡量自己。说白了,就是喜欢拿自己与他人相比较,尤其喜欢拿别人的优点长处与自己的缺点和短处相比较。原本这些不一样的东西,是不能进行比较的,越比较,就越会产生自卑。这些简单、明显的道理,只要你相信它,接受它,你就会遇事掌握正确的思维方式,保持良好的心态,摒弃自卑,找回自信,学会由自己支配自己,由自己去安排自己的生活,由自己去计划自己的人生。
  人的一生,谁都难免会有失误,谁身上都难免会有缺陷,谁都难免会遇上尴尬的处境。当不希望的事发生时,有的人喜欢藏藏掩掩,有的人却喜欢辩解。其实越是藏藏掩掩,心理越是失衡,越是辩解,却会越辩越丑,越描越黑,而最佳的办法是学会嘲笑自己。前面提到过,自嘲是一种特殊的人生态度,它带有强烈的个性化色彩。自嘲作为生活的一种艺术,它具有干预生活和调整自己的功能。它不但能给人增添快乐,减少烦恼,还能帮助人更清楚地认识真实的自己,战胜自卑的心态,应付周围众说纷纭评价带来的压力,摆脱心中种种失落和不平衡,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和成功。人赤条条地来到这个世界,又手握空拳地离去。人的一生不可能永久地拥有什么,在你得到什么的同时,你其实也在失去。所以说人生获得的本身就是一种失去。俄国伟大诗人普希金在一首诗中写道:"一切都是暂时,一切都会消逝;让失去的变为可爱。"学会习惯于失去,往往能从失去中获得。得其精髓者,人生则少有挫折,多有收获。人会从幼雅走向成熟,从贪婪走向博大。
  我认为,优秀是一种习惯,好习惯养成得越多,驾驭自己的能力就越强。著名作家古龙先生说:"一个人的习惯,往往是别人都知道,而自己却是惟一不知道的人"。生命质量的链条是理想和奋斗结成的。有了理想,人才会立足用好生命;有了奋斗精神,生命才会丰满坚实。生命的意义在于它的价值,而不在活了多少年。用好生命,就是对生命的积极消费,如果吝于消耗,把生命的活力一味地加以收藏,这就同守财奴把金钱埋在地下,舍不得使用是一个道理。人活在世要学会分享给予,养成互爱互助的行为。正像俄国伟大的作家托尔斯泰所说:"神奇的爱,使数学法则失去平衡,两个人分担一个痛苦,只有一个痛苦;而两个人共享一个幸福,却有两个幸福。"世界著名的精神医学家亚弗烈德·阿德勒曾经发表过一篇令人惊奇的研究报告。他常对那些孤独者和忧郁病患者说:"只要你按照我这个处方去做,14天内你的孤独忧郁症一定可以痊愈。这个处方是--每天都想一想,怎样才能使别人快乐?"在漫漫的人生道路上,你如果觉得自己孤寂,或者觉得道路艰险,那你就照着阿德勒的话去做。每天都想一想,怎样才能使别人快乐?这样你定会逢凶化吉,因祸得福,快乐就会飞到你的身边,使你远离精神科医生。因为爱的表现是无保留地奉献,而其结果却是无偿地索取。你在送别人一束玫瑰的时候,自己手中也留下了最持久的芳馥。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人活在世,谁都难免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和错误,谁都难免有丑陋的一面。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说:"在你要战胜外来的敌人之前,先得战胜你内在的敌人;你不必害怕沉沦与堕落,只请你能不断地自拔与更新。"古今中外许多伟人和智者,就是通过忏悔来战胜自己内在的敌人,打扫自己思想灵魂深处的污垢尘埃,减轻精神痛苦净化自己的精神境界。
  比如,我们学会忏悔,会有利于身心健康。一个人干了无法弥补的错事,良心会遭受道德的无情谴责,心灵会受到法理的严厉拷问,以至寝食难安,容颜憔悴。内心产生的种种苦痛,是一种比疾病更为痛苦的心灵痛苦,它会给人带来许多疾病和不幸。如果善于忏悔自己,不但可以拂拭思想上的尘埃,还可以减轻心灵上的苦痛。说到忏悔人们就自然联想到宗教来,今天人类已进入高科技高信息发展的新时代,宗教为什么仍有那么大的诱惑力?这与净化人的心灵有关。宗教虽然以神为中心,但重视引导信教者自觉忏悔自己,就是对生命的一种积极拯救。许多大科学家如哥白尼、牛顿、爱因斯坦,他们热爱科学,同时也重视自己心灵的净化,这就是为什么他们虔信宗教的原因。忏悔是知错后的幡然悔改,是良知的复苏,是生命的升华。一个人有了错误,包括那些见不得人的丑事,不要护短,不要掩掩藏藏,不要怕丢失面子,也不要怕失威信,要像卢梭那样勇于忏悔,像鲁迅、纪伯伦那样无情地解剖自己,这样就能打开人生的睿智之门,进入人生的更高境界。
  在生活和工作中,"懒惰"是个很有诱惑力的怪物,人一生谁都会与这个怪物相遇,比如,早上躺在床上不想起来,起床后什么事也不想干,能拖到明天的事今天不做,能推给别人的事自己不做,不懂的事自己不想懂,不会作的事,自己不想做……"懒惰"是人类最难克服的一个敌人,许多本来可以做到的事,都因为一次又一次的懒惰拖延而错过了成功的机会。
  当然,勤奋不是先天生就的,而是后天自己养成的。人一旦有了抱负和信念,就会产生勤奋。凡是能创造最好自己的人,他们的努力虽然各有不同,但他们勤而不怠却是相同的。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我们这一代人最重大的发现是,人能改变心态,从而改变自己的一生"。是的,人生的成功或失败,幸福或坎坷,快乐或悲伤,完全是由人自己的心态造成的。因此,自信不自私,乐观向上,勇于助人,广交朋友是走向成功的必然之路。
  人们历来重视朋友,是因为人们需要朋友。在大庭广众,他能维护你的尊严和声誉;在僻静之处,他能指出你的缺点和错误。你富有时,他不求什么回报;你贫穷时,他会解囊相助。你成功时,他会为你祝福,为你快乐;你危难时,他会将支持和鼓励无私地给予你。你心情烦恼时,他会给你送来抚慰,让你欢笑;你得意忘形时,他会向你泼点冷水,让你清醒。他体贴你,而又不占有你;他关心你,而又不约束你。人的一生,可以没有金银财宝,也可以没有高官厚禄,但不能没有朋友。没有朋友的人生,是残缺不全的人生,是孤独可怜的人生。
  我们训练自己,变成一个成熟的人,就会影响别人走向成熟,这即是一种进步,更是一种奉献。
  
  
  创造财富分享快乐
  
  我国老百姓有句古话说:有钱天天都过年。这话虽说白了点,可认真琢磨一下,这话蕴藏着一个财富原理。现在很多人做梦都想着致富,可有些人致富的方法发生了错误,便付出了高昂的代价。这是个知识年代,什么都要讲科学,致富也不例外,如果我们按照消费金钱、储蓄金钱、种子金钱这样的模式来致富,就不会付出这样高成本。比如,在做的基础上,利用业余时间,先用种子金钱来投资,等站稳了脚跟再出来独立创业。这种模式致富的关键是看种子金钱,比如一个人月收入3000元,1500元做消费金钱,500元做储蓄金钱,1000元做种子金钱,如投资失败,也只是种子金钱1000元没有了,消费金钱1500元和储蓄金钱500元依然存在,并没有折腾得更穷。种子金钱是个独立的系统,它就是用来做投资用的,它是要种在你的致富试验田里的。致富实验田就是你用来创造财富的一种田野,在这个田野上你要找出一种适合你种植并能长出财富的一种东西。既然是致富试验田就应该允许在这个田里用种子金钱,进行试验种植,在试验种植阶段,许多种子肯定长不出来,也就是说用种子金钱进行投资失败是很正常的事,它并不会影响消费金钱系统和储蓄金钱系统,它们是各自独立的系统,不能混为一谈。很多人认识不到这一点,他们常常混为一谈,所以一旦投资失败,就被折腾得更穷,有时连消费的钱也没了,弄得家人埋天怨地,也使自己失去了信心,"一年被蛇咬,三年怕草绳"不敢再投资了。而只用种子金钱进行投资意义大,风险小,既是一种尝试,又是一种乐趣。把这种种子金钱种在自家的致富试验田里,并不断试验种植下去,一定会长出财富的新苗,成就一片财富的田野。所以我们说,致富的成本不是丢掉工作和被折腾得更穷,而是用种子金钱在你的致富试验田里进行试验种植,开花结果。如象美国安利这样的直销生意就是如此。
  值得研究的是,很多人通过努力致富后,非但没有带来快乐,反而使原本轻松的生活变得越来越沉重。如果在拥有了财富的原始积累之后,还一味地将自己当成挣钱的机器,那失去的一定会比得到的更多。因为人不是机器,钱不是人生的全部!只有享受奋斗的乐趣、实现自我的存在价值才是人生的高境界!
  培根说:"不要寻求令人称羡的财富,应当追求这样的境界:对财富正当地获取,清醒地使用,愉快地施舍并能知足的放弃。"能支配财富,则宽裕而自由,被财富驾驭,那真是贫苦。财富应该包括三个层次:创造财富、保护财富和超越财富。保护财富是创造财富最有效的动力。如中国经济面临最大的危险就是贫富差距的扩大。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建立保护财富的体系,保护穷人和富人的财产。穷人的财产虽少,但与之性命攸关;而保护富人的财产,就是鼓励穷人争取成为富人,如果富人的财产得不到有效的保护,那就没有人敢做富人了。赚钱虽然是一种享受,但根据边际效用递减规律,钱赚得越多每元钱带来的快乐就越少。财富最终带来的快乐是有限的,因此,有必要超越财富的羁绊,在更高的层次上享受人生……追求财富和利益的时候不妨碍别人同样追求财富和利益,在这样的原则下,自己能致富,社会也能致富。市场经济发展200多年就是由于这一条规则改变了全世界的面貌。因此,我国更需要调整自己的传统,以适应民主政治和市场制度。这是从大处说,小处就甭说了。
  其实,人与人之间没有太大的差别,但却有根本的区别,那就是境界的不同。如在正常情况下,为什么会有穷人和富人之分?我们很多人认识不到这一点,所以"仇富"心理十足,杀富济贫应该,革命有功,造反有理。其实,真正富有的人都是可敬的,因为富豪应该是一群自愿为社会驱使的毛驴,他们拉磨挣的钱越多,跟自己的财富关系就越少。如果说百万富翁的财富属于自己,那么亿万富翁的财富就属于社会了。
  在很多情况下,财富的确与自由相关,但离幸福却越来越远了。这种一代人的困境,是我们正在师法西方经济和社会已经出现的困境,即在达到舒适温饱之后,财富的增加所带来的幸福感会越来越弱。正如一个研究者所形容的,开奔驰上班的人,并不一定比坐公共汽车上班的人幸福很多。而极少数巨富的人群的幸福感,仅仅比一般人口稍高一点,而他们的财富却远远超越普通人群,财富和幸福感极不成比例。事实上,超级富翁的一个共识,是"金钱可以增强,也可以削弱幸福感,取决于如何使用财富"。换句话说,基本的物质财富对于幸福是很重要的,但在这种基本要求满足之后,财富与幸福之间并没有正的线性关系。可见,赚钱以及把钱花出去所获得的,有时只是一种方便,而非幸福。国家元首做了许多事情,但必定不是拼命打手机及开车游走所成,乾坤在手岂不比爱立信在手更好?就是羊毫在手糖块在手及至小人书在手也比方向盘在手更愉快安全。因为前者是享受,后者是劳役或伪享受,与幸福无关。有时,人只为温饱而工作,没有办法去为幸福而谋划,因为谋划的结果大多是财富或满足,离幸福仍然很远。
  为什么穷人离幸福很近?如同朴素离美很近那样,因为穷人的愿望低而单纯。如果人们致富了仍能很单纯,很天真,甚至傻得可爱,那真是一种境界。人在风雪路上疾走,倘遇暖屋烤火,是一种幸福。汗湿的鞋垫抻出来,手脚并感炉火的温暖,与封侯何异?这时,倘有一杯热茶与点心,更让人喜出望外。这样的例子太多,如避雨之乐,推重载之车上坡幸无顶风之乐,在街头捡一张旧报纸读到精妙故事之乐,在快餐店吃饭忽闻老板宣布啤酒免费之乐,走夜路无狼狗尾随之乐。穷人太容易快乐了,因为愿望低,"望外"之喜于是多多。有钱人所以享受不到这些货真价实的幸福,是因为此类幸福需要风雪、推车、检报纸以及走夜路这些条件。穷人的幸福差不多是以温饱不逮为前提的,满足了温饱,幸福却变得悭吝,它的价值又升高了。除非你有意过一种简单的生活。这并不是提倡做穷人,而是做了富人以后应该怎么想。我们很少赞美穷人,因为贫穷是落后的象征,不是光荣。
  假如说贫穷离幸福很远的话,财富离幸福仍然很远,甚至更远。臻此,前者需要机遇及韧力,藉外力者多。而后者则需要仰仗心灵的纯洁和情操的醇厚,靠内力实现。
  一个善良的人牺牲自己或多或少的利益,去无私地帮助、扶携别人,主观上并不是为了赚取什么,也不在意回报,但客观上,善良却常会给人带来幸运,他付出了一些,却得到更多;不求回报,却意外地获得丰厚的回报。生活的逻辑就是如此: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帮助别人,常常也帮助了自己。一个善良的人,乐于助人的人,不知不觉中已为自己筑起了一道美丽的台阶,幸运之神就在台阶的一端冲他微笑!助人助已就是这个道理。
  很多人在按照老模式学着致富,不成功便成仁,其实财富更需要创新。人在哪个天地中最容易异化?财富天地。面对一堆金子,两只贪婪的眼闪出绿莹莹的光,这是最常见的文学描写。许多人把"人为金钱还是钱为人"等同于"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被搅得闹不准北。为防止走火入魔出现异化,在财富堆中打滚的人就特讲究固本培元。其实,思路是最重要的,思路一变一重天,最痛快的事莫过于察觉到现状被打破而新世界开始出现时的那一刹那的心情。所以,创新是财富的灵魂,是构成历史发展的催生剂。
  当今世界,财富缔造即将而且正在进入一个"人本创新"的阶段,这将是一个创意横流、人性被加倍关注的发展阶段,所有的聪明才干都将面临来自自身的新挑战。因此,重新审视自己,认识自己,显得更加重要。有人说:"人之初,性本善";还有人说:"人之初,性本恶"。以我看,人之初,性本利也,非善也非恶。了解这一点,就深刻地洞察了人性,戴高乐将军说过: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永恒的只是利益。这似乎是人之初,性本利的欧洲版。我是这样认为的,就人的本性来讲,有些事情是不能创新的。
  创造就是不断的努力,有很多东西需要重复,重复是一个伟大的力量。这是一句简单的容易被遗忘,但又一再显示魅力的格言。水滴石穿,磨杵成针,聚沙成塔,集腋成裘,无不说明着重复的力量。周而复始,日积月累,做好做透,做精做深,这是许多创业人永远不能忘记的。许多天资聪颖者就因为放弃,以至功亏一篑。成就辉煌的人绝对不会轻言放弃。成功者不过是爬起来比倒下去多一次而已。莎士比亚说,凡事开始最难,然而更难的是何以善终。懂得开始的人是智者,做到善终的人是赢家。大凡成功的人在内涵上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认识自我,发挥潜能。基因和早期经验是人的性格的奠基地。性格是受自我内驱力支配的追求体系。人们都在追求幸福,而幸福在某种意义上说恰是基因的演绎和早期经验的满足而已。认识自我,发挥潜能要从基因和早期经验开始。这就要求我们要了解我们的大脑和心智模式,这是它们决定了我们。
  1、大脑的有限性。人们对环境身边的信息并不是全部接受,因为人的大脑是有选择性的,人的记忆也有高度的选择性,这就是大脑容量的自我防御机制,人们通过使自己不暴露在信息面前,或者不留意,或者不保存这些信息,会把不必要的或不需要的信息拦截住。
  2、大脑憎恨混乱。人们总是认为厌烦情绪的产生是因为缺少刺激,即某种信息量供应不足。然而,事实是,在越来越多的情况下,厌烦情绪是由于过度的刺激和过多的信息产生的。因此,人们对复杂的事物有抵触情绪,而喜欢简易的东西。大脑憎恨混乱和复杂,因此真正打入大脑的最佳方式就是简化信息。我们在工业时代所学的所有知识都倾向于制造越来越多的复杂性。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学习怎样简化而不是复杂化了。简单化才是最终的成熟化。
  3、大脑的不可靠性。大脑总是倾向于情感,而不是理智。如果你问人们为什么购买某商品,他们的回答通常都词不达意,或说不出所以然来。这也可能意味着,他们知道购买原因,但是不愿意说出来。但在更多的情况下,他们确实不太清楚他们自己的购买动机。即使能回忆起来,大脑也是不可靠的,人们总是记起那些早就消亡的事情。人们总是买那些他们认为应该拥有的东西,某种程度上像是茫然随着羊群走的羊,这种行为产生是由于大脑的不可靠性所致。
  4、大脑可能丧失焦点。以商品和品牌为例,大脑丧失焦点完全是因为产品线的延伸,但这一点是最有争议的,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从根本上说是个观念问题。各个企业从经济角度看待他们的品牌,为了获得成本效率并在商业上被承认,它们非常乐意把一个高度集中的产品的焦点分散,使产品由原来代表一种类型和观念变成代表两种、三种或更多种类观念和类型。如果我们从大脑的角度看待产品延伸问题,品牌种类越多,大脑的焦点就越分散。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有时想得好却做不好的原因所在。
  正如很多人物质财富具备了,却少了精神财富,由于自认高贵反而失去了很多朋友。人与人的交往其实存在着微妙的关系。交往深浅、利害关系都会影响我们的表现及付出,也因为关系的不同,在与人往来的过程中,就有了不同的应对"技术"。称赞的方法高明与否、自我主张的时机拿捏是否恰当等等,都是不得不考虑的因素。但是,这样的"技术"却也让自己在不知不觉中,有时诚实待人,有时戴着面具面对他人,既让人性的魅力发光,同时也呈现了人性晦暗的一面。
  情感在人类个体的生存发展中、在社会进步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现代化过程中,由于技术理性膨胀,人文理性衰微,造成了人类情感的迷失,殃及到人类精神家园的坍塌,甚至危及人类自身的基本生存,造成现代化的困境。因此,建构"既有个性特质,又有融通力"的人文情感模式对于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也就是说,人与人之间的快乐是最大的快乐。
  从本质上说,人文情感是主客体之间的一种有关喜爱、欢乐、嗜好、思恋、憎恶等等的心理倾向、心理体验和心理机制。人文情感是现实生活中最普遍的现象,虽说它是一种非理性的存在,但它不仅是人性的重要表现方式,也是人类精神活动的起点。人文情感构成了人的基本心理过程,是人性发展不可缺少的"基因"。人性结构由生物性、社会性、精神性三个层面构成,人是社会动物,人的情感最初萌发于人的生物性,而在社会过程中不断被强化和提升。按照马斯洛的"需求"理论,人的需求是一个不断递增的发展过程。人文情感在现实性上代表了人性的需要倾向,这种倾向需要借助一定的文化形式来表达,人性结构的三个层面与文化结构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观念文化"三个基本层面相对应,并保持互动状态的平衡。人性与文化的动态平衡被破坏,必然会导致人的人文情感浮躁、片面发展和人文理性的丧失。人文情感在人类个体的全面发展中的作用是重大的,人的全面发展直接受到了人的人文情感序化的制约,而决定人文情感正确序化的力量就是不断经受客观合理改造的价值观。
  人文情感序化是人全面发展的基本前提。从人类精神和文化发展轨迹来看,人类精神的起点是感觉,人文情感是感觉的序化,理性是人文情感的序化,精神序化是促使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方法。人文情感序化是情感的理性化过程,它的基本价值取向是利于人的生存和发展,理性的起点应该服从于这一"人本主义"的价值选择,理性发展的归宿也应该是如何进一步利于人的生存和繁衍。价值体系既是人全面发展的内容,也是感受幸福的能力。一方面,价值体系构成了人发展的内容,以人类生存活动为基准的,以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另一方面,价值体系增强了人的感受能力,幸福本来是自由主体的自由感受,缺乏价值观往往导致缺乏快乐和幸福感。马斯洛认为"没有价值体系的状态是一种心理病态……没有价值体系的人往往感情冲动,并持有虚无、怀疑一切的态度。也就是说,他的生活是毫无意义的"。弗洛姆形象地说"人并不仅仅为了面包过活"。
  人文情感模型更偏重于感性层面,艺术形式是其典型的表现,因此要善于以形象思维去把握。只有从其内涵上才能找到作为文化核心的价值观的特质,从文化与价值系统的联系上去寻觅价值的核心。科学文化以真为核心、道德文化以善为核心、艺术以美为核心、宗教文化以超越为核心、世俗文化以安适为核心。人文情感模型的变化反映着历史的变迁,只有在现实和历史发展趋势中才能确认价值观的正确与否。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并且与社会发展趋势相一致的价值观才是正确的。在这样价值观引导下,才能保证高品味、高质量的人文情感定向。
  可见,让彼此的心加上一条润滑带是非常必要的。在复杂又微妙的人际关系中,有时是有理讲不清的。不过,要确切记住的是,决定自己评价的人绝不是自己,而是对方。那么,如何确立个人良好的人际关系呢?先决条件是,改变你的作法。只要稍微改变方法,就可以让对方活络起来。改善人际关系也一样,只要改变一下做法,很可能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第一次约会就跟对方说:"我们结婚吧。"对方一定会觉得你这个人有点不正常。这些都是"沟通方法"错误的结果。其实我们只要稍稍动一下脑筋,就可以不露痕迹地运用技巧,让对方接受自己的智慧。这是一种沟通能力的真实体现,有钱人不快乐,往往是人际关系不如意,尤其是虚伪的影响。
  现实的人际关系,不是只与互相了解、合得来的人往来。和彼此不了解、不好应付、立场不同的人交往,虽然是相当劳心劳力的事,却是我们生活中必然的情况。为了突破人与人之间的那层"现实"障碍,你需要调动你的智慧。通晓人际关系的人,在商场、人生都可以如鱼得水,这是一项不变的铁则,也是快乐的真谛。
  在心理学上,有"关系和睦"一词。称呼对方的姓名、积极的询问对方、笑容满面的和对方接触等,都可称之为"关系和睦"。问题是,彼此处于正面关系时,是容易和睦相处,但是,处于负面关系时,就很难和睦相处了。思考彼此的和睦关系,将复杂麻烦的人际关系单纯化,不是很好吗?当然,面对不好相处的对方,要有更进一步发展,彼此就必须建立和谐关系,有时候不妨可以特意强调彼此的"共鸣区域"。敞开心扉表现自己,慢慢地在对方心灵上加上润滑带。
  和睦关系不需特别的技巧,只是摸索对方的心,站在他的立场思考事情,顺着对方的态度说话。只要能够诚挚地向对方表达关心,彼此自然就能处在和谐关系中。要记住,应用感性的话和对方闲聊愉快的事;双方有纠纷,恶言相向之前,请先用理性调整自己的感情,掌握用心说话的艺术。"说什么话"在沟通上相当重要,但有些时候比"说什么话"更重要的是"如何去说",也就是指,如何用谦虚有礼的肢体语言来传达意思。有些人嘴巴上虽然大声的说:"和你见面真是高兴"。眉头却深锁紧皱,这样的言行不配合,如何让对方信服?不过,当我们面对不好应付的人或是曾发生过纠纷的人,也实在很难让人言行一致。那么,在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要采取何种态度呢?首先要眉目传神。常言道:眼睛是心灵之窗。我们内心的情感总会在眼神中无意地流露出来。与亲密的人接触时,我们会直视对方的眼晴说话;在面对讨厌的人和不好应付的人时,眼晴便会习惯地不看着对方。然而,眼睛老往他处张望,是很不好的一件事,就算是不喜欢的人,也请务必注意聆听对方说话。刚开始的时候或许需要一些勇气,但不妨尝试做做看,就可以了解内心深处起了什么微妙的变化,而且实际做起来并不会像想象的那么痛苦。英国《自然》(Nature)杂志曾报道指出,眼晴看不到的人,几乎都是使用手势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也就是说,人的心灵会跟着手运作。很多人在闹别扭时,常会双手抱胸,采取防卫姿态,但当心灵开放时,身体便会很自然地放松,同时也会很自然地使用手势来加强沟通,所以,请用轻松的姿态、手势,活灵活现的和对方说话吧,快乐就在其中。
  可见,"至诚而不动者,未有之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只要一个人能以诚待人,一定能感动别人,同享快乐。
  说到这里你认为真正快乐的是什么人?真正快乐的是具有高尚情操的有钱人。这个世界到处都可以撞见有钱的穷人。有钱的穷人不外乎两种:一种是穷得只剩下钱了,说的是精神上的贫脊,只懂挣钱,不谙世事,思想一无所有,但是钞票不少;再一种是有资产却拿不出现金,说的是由于管理和运作不善,资金全部化成了固定资产或抵押财产,没了流动资金和大宗消费现金。这样有钱的穷人,真是令人深表同情。
  诚然,无论个人还是社会,经济增长是一种动力,但其本身不是目的。因此除经济增长之外,发展首先是社会性的,扩展的财富概念中包含了"自然资本"、"生产资本"、"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四大组要素。新经济是以知识和思想为基础的经济,不难给我们一个启示:财富是有思想内涵的金钱,是能以物质形式对社会产生作用的精神。这样一种财富观强调三个要素:
  首先,要以经济增长为内核。没有收入就没有力量,没有经济实力财富是一句空话。其次,要用思想来提领。财富具有收支选择的特性,哪些钱能赚哪些钱不能赚,受一定思想支配。最后,要善于把思想与收支有机地结合起来。也就是,思想要体现经济力量,经济要有思想渗透。二者如果分开来说,则财产不是财富,属纯粹的资产范畴;思想也不是财富,属纯粹的文化范畴。二得相互结合,经济是富有思想的经济,思想是渗透着经济因素的思想,这种一元化的境界才是财富的天地。
  毛泽东曾感叹:"多少事,从事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老子从阴阳对立统一的辩证思维角度思考了宇宙万物的生成问题,将"和"作为宇宙生成的重要机制,"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意谓阴阳二气互相激荡而成新的和谐体。在儒道哲学强调"中和"思想,承认各种不同的自然事物生存和发展的独特的生态权利,要求人们对自然事物维持一种生态公正性。道家站在"道"的立场上来看,天下万物之间是不存在高低、贵贱等差别的。儒家一方面极力赞美自然界化育万物的大德,"天地之大德曰生","生生之谓易",另一方面,主张人类要"厚德载物",从社会与自然一体的角度,论证了从亲亲到仁民到爱物的道德升华过程。宋明理学形成了完整的"爱物"思想。
  从宏观上说来,传统文化向绿色文化转变,是一次深刻的价值转向,它是全方位的、深刻的文化革命和创新,是对传统的人本文化的一种变革和扬弃。从现在起,人类应当而且必须具有这样一种悟性;在开发自然、变革社会、推进文明的过程中,经常反思内省,不断自我控制,使自己的欲望和行为不超越客观上所能承受的限度,保持人类社会内部环境各种关系间的协调,也保持人类社会的文明发展同自然界之间的协调。我们创造财富却不快乐,我们努力工作却不会生活,难到我们愿意如此吗?毫无疑问,我们谁都不愿意这样,这就需要我们从改变心智模式做起,创造财富,分享快乐。
  
  
  
  
  关注细节做强做大
  
  一心渴望伟大、追求伟大,伟大却了无踪影;甘于平淡,认真做好每个细节,伟大却不期而至。这就是细节的魅力,是水到渠成后的惊喜。我始终认为,优秀不是一种行为而是一种习惯,如果没有良好习惯为基础,任何理想的大厦都难以建立起来。而习惯恰恰是由日常生活中的一点一滴的细微之处的不断积累形成的。所以,我国古人说的好: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从更深刻的意义上讲,习惯是人生之基,而基础水平决定人的发展水平。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良好的习惯是人在其思维习惯中所存放的道德资本,这个资本会不断增长,一个人毕生可以享受它的'利息'。"另一方面,"坏习惯在同样的程度上就是一笔道德上未偿清的债务,这种债务能以其不断增长的利息折磨人,使他最好的创举失败,并把他引到道德破产的地步……"。
  可见,芸芸众生能做大事的实在太少,多数人的多数情况总还只能做一些具体的事、琐碎的事、单调的事,也许过于平淡,也许鸡毛蒜皮,但这就是工作,是生活,是成就大事的不可缺少的基础。失败固然有战略决策失误的原因,但更重要的原因是细节上做得不够。而且,就决策做出的依据来说,决策失误也是由于细节不到位造成的。几乎所有的成功,无一例外是横平竖直、字正腔圆。正如麦当劳总裁弗雷德·特纳所说的,"我们的成功表明,我们的竞争者的管理层对下层的介入未能坚持下去,他们缺少对细节的深层关注。"中国决不缺少雄韬伟略的战略家,缺少的是精益求精的执行者;决不缺少各类管理制度,缺少的是对规章条款不折不扣的执行。因为大量的工作,都是一些琐碎的、繁杂的、细小的事务的重复。这些事做成了、做好了,并不见什么成就;一旦做不好了、做坏了,就使其它工作和其他人的工作受连累,甚至把一件大事给弄垮了。可惜啊,明白这些的人并不多见。
  注意细节其实是一种功夫,这种功夫是靠日积月累培养出来的。谈到日积月累,就不能不涉及到习惯,因为人的行为的95都是受习惯影响的,在习惯中积累功夫,培养素质。勉强成习惯,习惯成自然。爱因斯坦曾说过这样一句有意思的话:"如果人们已经忘记了他们在学校里所学的一切,那么所留下的就是教育"。也就是说"忘不掉的是真正的素质"。而习惯正是忘不掉的最重要的素质之一,否则,怎么会说"好运气不如好习惯"呢?
  如办事拖拉是一个坏习惯。首先,它会使你丧失成功的机会。你有许多极好的想法或者说创意,但由于拖拉的习惯,你没有尽快让它们变成现实。结果某一天你会发现,别人和你一样的创意,已变成橱窗里的产品了,成功就这样与你失之交臂。
  马尔登说:"办事一贯准时、从不拖延的好名声,往往是积累成功资本的第一步。"他还说:"做事情从不拖延是使人信任的前提……它最好不过地表明,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是按部就班、有条不紊的,使别人可以相信我们能出色地完成手中的事情。遵守时间的人一般都不会失言或违约,都是可靠的和值得信赖的。"
  美国成功大师拿破仑·希尔说:"做事的秘诀是什么?是行动。而督促你去运用这个秘诀的座右铭是:立即行动。"
  管理一半是科学,一半是艺术。在学校里学的不是生搬硬套的管理模式,而是一种思考方法。可以说,成功者可以不是管理方面的理论家,却必须是管理方面的艺术家。他们深谙"细节管理"的奥秘,处理问题于细微处见功夫,长于在管理学一般理论与本企业实际的结合上做出一篇篇堪称艺术品的文章来。
  所谓"在商场上,每一笔生意都是独一无二的",成功的关键在于针对具体环境处置问题的原创性和想像力,而原创性、想像力无疑是这个时代最稀缺、最宝贵的东西,它体现着一个人的经历、知识和整体人格。
  进入任何一个产业,都要求企业的资本运作能力、管理能力、资金的来源彼此匹配,不切实际的扩张只能带来企业的信用风险和更大的危机。当一个人只顾快速奔跑的时候,他的脑子里只有速度,而不会管自己的姿势是不是标准。企业也是如此,在一味追求规模扩张的过程,基础管理无暇顾及,加之内功炼得不够,管理问题一定严重滞后。
  世界诸多成功企业的案例告诉人们:无论专业化、还是多元化,哪种方式都能成就一个公司。但有一个不争的事实是,真正能够成功地进行多元化战略转型的企业,少之又少,而且它们往往都先经历了专业化成熟发展的阶段。在美国,成功的多元化企业也越来越少。GE属于一个比较特别的个案。而这些仅有的多元化成功的企业,却偏偏在国内成为多数企业纷纷模仿的榜样。这不得不引起人们深思和警惕。
  任何一个组织为实现目标都要有一个强有力的领导,而真正有力的是挥之不去的魅力。什么是领导力,领导力的核心就是:领导必须为组织增加价值,但却不能在离开组织时带走这些价值。领导工作的一个核心部分,就是要创造一种贯穿整个组织的领导文化,使领导者个人变得可有可无。当一个组织因领导的离开而衰落或分裂,残留下的往往只是对领导者个人才华的追忆、回味和遗憾。但与此同时,这也证明了领导没能赋予组织超越以往成就所必需的素质,没能培养让领导力繁茂生长的土壤。有些领导没能建立一种领导文化,但却培养出一种个人崇拜。崇拜是一种退化的、不完善的而且注定短命的现象,当建立这种崇拜的人离开后,它就会消逝。而文化要比崇拜持久和强盛得多,因为文化的生存与威力,并不依存于某个人的存在与个性。文化来自于一个组织或社会中的所有成员而且为所有成员所共有。正因为文化是共有的,所以能在其创始者被忘记很长时间以后还保持影响力。在领导力实施的三个关键方面--预见、组织和行动上,拥有领导文化的企业都会超越拥有领导崇拜的企业。
  要想准确地预见,组织及其领导需要时刻注意微弱的信号,并且乐于接受不一定符合本组织公认理念的信息。在领导崇拜中,一般是有一个强势的人来决定组织策略和未来发展方向。其结果,企业的计划与行动都由某一个具有非凡个人魅力的人控制。员工的计划与行动,主要是由对领导的爱或者恨激励着。在领导崇拜日盛的环境中,领导不去倾听,员工们不敢公开说出自己所思所想。关于未来趋势和潜在威胁的宝贵信息无法传递开来,组织的业务从内部开始溃败。但在领导文化中,员工们受到鼓励去发掘和表达自己的创意和愿景。领导们真正用心倾听员工,各级员工都勇于公开而诚实地说出自己的想法,领导们从中能够找到未来机会的线索以及初生威胁的信号。有了开放和敏锐的预见性领导力贯穿整个组织,就有了生存发展和兴旺的基础。在领导文化中,员工人人平等,只是分工不同。分工是根据每个人的能力所在来确定的,并不代表这个人的真正价值。因此,任何层级的员工都被看作是组织的一个成员和贡献者,即使是那些为了给企业整体增加价值而违反制度或规则的人。可见,领导文化之所以能够容忍"另类",是因为他们能从反传统的观点中看到创新的动力。
  从"人才"来讲,我们把组织内的员工分为五种:人财、人才、人材、人在、人灾。"人财"是指能直接带来社会财富的人,是创造了80财富的那20的人;"人才"是指在某些方面有特殊才能的人,20的人才带来了10的财富;"人材"是指有发展和潜力的人,20的人材带来了财富的10;"人在"是指对组织可有可无、人在心不在的人,其中30的人没有一次实际性贡献;"人灾"是旨给组织带来麻烦和灾难的人,这种人不仅不能带来社会财富,还会消耗掉社会财富。"人财"自然是组织间争夺的关键,组织会千方百计留住他们;人才也是组织大力关注的对象;对于有潜力的人材则需要组织提供一个好平台使他转化成人才;而人在和人灾,在组织内是没有什么生存机会的,也是不受欢迎的。
  对于人才,是狮子就给他一片森林,是老虎就给他一座高山,是蛟龙就给他一条江河。从这个意义上说,如果没有高山、森林、江河,老虎、狮子、蛟龙也就不可能存在。组织大小、薪金等只是员工去留的一部分关键因素,员工的发展空间、工作环境、信任、沟通同样必不可少。如果一个组织既不让员工快乐,也不让员工发展,还不让员工赚钱,那么,优秀员工留下来的理由何在?
  在汉字中,"信"左边是人,右边是言,说明人一定要遵守他的诺言。另外,你的能力是有限的,但是你的热情是无限的。不要总想着少做事、多回报,一定要对组织、对国家有一种奉献精神。诚实经营、正道经营实际上反映了经营的最核心本质,比如说竞争,是竞争产品?竞争服务?还是竞争市场?实际上最关键的是竞争顾客。因为顾客是稀有资源,他掌握了一个很关键的特性,就是企业的产品再好再多,没有顾客购买就不能转化为价值。实际上抢的是人头,赢得的是人心。就像《商道》一书讲的诚信那样,它称经商之道不是赚钱,赚的是人心。把人心"赚"住以后,钱自动就会滚滚而来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诚信后面包含的是以顾客为核心。就是说你怎么争取顾客,只有你为顾客创造卓越的价值,顾客才会不断地回头跟你做生意,你才能做成一个基业常青的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