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前心理辅导[学习材料4]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6 19:25:37
高考前心理辅导
1.前言
一年一度的高考即将来临了,我首先预祝同学们能更好的发挥出自己的理想成绩。怎样能发挥出自己正常的乃至超常的成绩呢?心理因素是关键。经过多年的辛苦努力,考生的知识水平和知识结构已经基本成型,考前短期内难有较大提高。考生迎接高考的心理状态,就成了当前影响高考成绩最重要的因素。谁比谁强?谁比谁更聪明?在同样努力学习、同等学习成绩的情况下,谁的心理状态好,谁临场发挥得好,谁就能在高考中取胜;而如果心理状态不佳,面对高考,内心紧张焦虑,头昏头胀,大脑一片空白,纵然经纶满腹,难以倾注笔端,终因临场发挥失利,功亏一篑,岂不令人抱憾终生!在历年的高考落榜者中,因心理准备不充分而失利者大有人在!
2.从伤熊事件谈起
心理素质,是一个人成功的关键,即使智力因素也在其下,大凡成功人事,往往并非是他具有多高的智商,而往往是他具有坚强、耐受挫折的、乐观向上、具有创造力的等良好的心理素质,为了说明心理素质的重要性,我先举个发生在我们周围的几个例子,大家都知道,前段时期清华大学的刘海洋伤熊事件,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很多人深感不解,刘海洋作为清华大学学生,竟然无端的向动物园的狗熊身上前后五次泼硫酸。他的行为不但遭到了社会各界的强烈谴责,公安机关也介入处理,作为心理专家,从刘海洋的成长经历,窥视其不良行为,发现其伤熊行为并非偶然事件,而是在其扭曲的心理支配下发生的严重不良行为,
刘海洋从小性格孤僻,除了很少和外界交往,即使在人文方面,涉猎很窄,其书架上摆着的多是数学、外语而对小说却不感兴趣。在小学及中学时,刘海洋对数学就有浓厚兴趣,在数理化方面的学习能力令人瞩目,2000年曾代表清华大学赢得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二等奖。他的成绩,仅仅指的是他的课本或教科书的学习成绩。而他的心理却没有健康的成长
通过刘海洋的成长经历,对他进行心理剖析:
他自幼父母分居,缺乏父爱和母亲的过于溺爱形成了他性格缺陷
家庭是构成社会的基本单位,是儿童和少年心身健康成长的重要环境,父母过分严厉、过分溺爱,缺乏父爱或缺乏母爱及对子女粗暴专横、管教态度分歧,往往给孩子一个不明确的期望,使孩子不知如何去做,更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地成长,成年后容易形成心理障碍,导致行为偏差,甚至犯罪。刘海洋的这种伤害动物的行为,与其从小没有父爱,很少与外界交往,生活在残缺不全的家庭有密切的关系。
导致他形成冷酷,情感淡漠等偏激的心理,
到了大学,刘海洋开始用自己的思维去认识世界,然而很多道德规范、行为准则、日常生活常识和社会经验,只是从母亲和老师那里被动学到,自己并不认为是多么真切,多么准确,带着这种心理,他做出了令人难以理解的伤熊事?quot;。
刘海洋的行为实在让人痛恨,也感到惋惜。无独有偶,从我的心理治疗病案中发现,大学生心理障碍问题的发生率逐年升高,有的案例造成了严重的后果。
小张跨入大学刚刚半年,因学习成绩欠佳,受到了老师的批评,之后小张出现失眠、头痛、情绪低落,认为自己的能力不如别人,整日唉声叹气,不愿上课。老师认为她有思想问题,给予进行思想教育,但毫无效果。因无法上课,小张便请假回家休养,其父便带着小张辗转就诊于各大医院内科,但仍不见好转。小张父亲的一个朋友建议带小张找心理专家进行检查,就在小张的父亲与心理医生进行电话联系时,小张从四楼的凉台上跳了下去。
小李的室友对他生活习惯难以理解,小李自己的用品放在什么位置,都是固定不变的,谁若是动了他的物品,他就会大发脾气。更让人不解的是,每次下课,他都要急忙跑回宿舍,检查所用的物品是否还放在原处。如果不回去,他就会坐立不安,下一节课的内容怎么也听不进去。到了考试的前几天,老师常常拖堂,他没有回宿舍的机会,致使他无心复习,考试成绩极差,老师找他单独谈话时,他道出了以上原委。
张所患的是抑郁症,未能得到及时治疗,酿成了无可挽回的后果。小李所患的是强迫症,需接受专科治疗。 据对北京16所高校学生因病退学原因的调查,20年前以各种传染病性疾病据多,而现在则以精神疾病为最多,其中研究生的比例更高。最近由"北京高校学生心理素质研究课题组"发布的研究结果表明:近年来大学生心理疾患发生率仍居高不下,存在中度以上的心理卫生问题大学生占16.51%,呈逐年上升趋势,且存有性别差异,女生存在的心理卫生问题的比例(17.34%)略高于男生(16.07%)。2000年对淄博市高中及中专准毕业生进行了大样本的心理测查,发现有33%的学生有心理障碍或精神障碍。
我说这些的目的是让大家对心理健康有个正确的认识和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以至影响了他们的学业,乃至今后的成长,所以说,我们高中学生重视的不应该仅仅是考入大学,而应该重视的是自己的心理健康,如果心理不健康,考入大学又有何用,同样无法适应社会,或难以找到工作,或无法很好完成学业。步入大学的学生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如此令人担忧,那么你们这些尚未步入大学,而又拼命去挤入大学这个独木桥的高三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又如何呢?同样我们作过一项调查研究,发现同样也存在着很多心理问题。
3.高三学生突出表现为那些心理问题呢?
最主要的是考前焦虑紧张问题,我们今天主要谈论的就是这个问题,至于其他的心理问题,高三学生同样存在着,我们暂且不谈,个别问题可以和我单独交流。
考前焦虑有何表现?1、心理过分紧张--怯场。所谓怯场,是指应试者由于心理过度紧张,情绪不安,大脑处于兴奋状态,难以控制自已,无法集中注意力,以致于有的表现出头晕,活动失常,无法进行考试。这一现象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据心理学家研究,主要是应试者有着强烈的动机,但由于准备不足也包括心理准备不足造成的。有些研究表明,动机过强会使反应效果变坏。
2、情绪低落--丧失信心。在应试中由于应试者出于被迫参加,或是认为目的达不到,或是在应试过程中预感成绩不好,都会表现出情绪低落,动机缺乏强度、缺乏韧性,现样表现为无法集中注意力,以致弃考。这里由于动机过弱和注意力分散所致。在高校招生考试中,如第一节课考试试题难度较大,会对第二节考试中应试者心理带来干扰,表现为消极,没有信心,直至不能坚持下去。
3、外来"刺激"对心理带来的干扰。在解答试题过程中,应试者要对所学知识经过回忆,联想、知识重现等一系列心理活动。回忆是人脑的一种机能,它是以记忆为基础的,是在试题词语的作用下,暂时神经联系又恢复的过程。突然外来"刺激"往往容易使"神经联系"中断,强"刺激"还能使原来已知"信息"难于"提取",其结果影响测验进行。人们对突然刺激常说"吓死我了"、"吓得我都不知道说什么好"就是这个道理。在考试中如有人突然大声喧哗,考试秩序混乱,附近传来噪声等,都是"刺激"的因素。
4、偶发事项对心理带来的惊慌。在应试者缺乏思维准备的情况下发生的一些事项、事件,会使应试者惊慌失措,心理紧张,影响正常思维,造成考试成绩下降。
由于高考强大的作用及全社会的高度重视,考生在考前出现一定程度的考前焦虑是正常的。目前,我们的重点在于讨论如何消除考试焦虑,但不应过头。考生在考前一点也不紧张,抱着一种无所谓的心态上考场也是绝对不能发挥出较高水平的,所以考生应保持适度的紧张心态上考场。
5、解决上述问题的办法
目标降低法之--正确认识高考
对所有考生而言,每个人都对高考抱有期望,但在高考中,毕竟还是要有许多人退下来。退下来就没有出路了吗?实践证明,从高考战场上退下来的人,只要有战胜生活的勇气,照样在社会上有所作为。考上大学固然前途光明,考不上也依然前程似锦,重要的是我们要以平常心态对待考试的成败,认识到高考只是实现理想的重要途径,但不是唯一途径。一个人实现理想抱负的途径有多种,年轻人不要孤注一掷,把命运完全维系在高考上。高考前多想几条退路,可以缓解自己的心理压力。
正确认识自己
正确认识自己,包括正确评价自己和正确认识自己的心理压力。正确评价自己就是要确定合理的奋斗目标。目标过高,超过自己实际能力,考试多次受挫,会造成焦虑;目标过低,会放松对自己的要求,造成松懈。特别是那些平时感觉不错,但考试成绩总不理想的学生,一定要分析造成考试不理想的原因,确定是自己知识掌握得不好,还是考试紧张,不要总把失误归为发挥得不好,那样不利于目标的确立,也不利于实事求是、心平气和地学习。对于有些介于考上或考不上、介于考上重点或考上非重点的学生,为缓解心理压力,不妨可设置一个略低的目标,这样做有利于增加自信心,从容地面对考试。那些对高考充满自信的学生,不妨适当提高目标。只要目标合理,就能以最佳状态面对高考。心理学研究证明,一个人的忧虑、担心与其成就愿望值成正比,与为此愿望付出的行动成反比,一个平和的心理状态对于应考十分重要,所以对于高考,有一个平和的心态,行事在人,成事在天,降低目标,顺其自然。
面对高考,所有的人都会感到有心理压力。考试焦虑难以避免
考生在考试前和考试中出现考试焦虑现象,有些紧张、有些不安、有些着急是难以避免的。轻度考试焦虑在某种意义上还会促进考生发挥自己的心理潜力。考生在考试前和考试中存在轻度的考试焦虑是相当普遍的。可是有很多考生把自己存在的轻度考试焦虑看得很重,误认为紧张情绪会对考试产生严重的影响。却不知其他考生也大多存在像你一样程度的考试焦虑。谁过分看重考试焦虑,谁就会受到影响。因此考生不要把自己存在的轻度考试焦虑想得太多,看得太重。适当的紧张和焦虑有利于提高意识的觉醒程度和思维的敏锐性,不紧张不焦虑反而是不正常的,而过度的紧张和心理压力,会影响正常的学习和考试发挥。缓解心理压力可采用自我认知矫正法。第一步是把自己的担忧不加思索全部写下,然后去掉重复的,按担忧程度大小排列各条目;第二步是分析担忧的合理性与不合理性;第三步是对不合理的担忧产生质疑,逐步打消担忧的念头;第四步是得出合理的分析。如,通过分析认为某一担忧是不现实的,而且有危害,那就应马上放弃这种担忧;再如,通过分析自己的知识结构,认为自己有可能考上大学,担忧是没必要的。再就是不要逃避关于"考砸了"的问题,其实你最担心的最忌讳的就是这个问题,家长老师包括你自己都在回避这个字眼,其实,不妨透彻的讨论"考砸了"的问题,一方面使考生的不良情绪得到疏导和宣泄,另一方面让考生对"考砸了"作好充分的思想准备,认识到一次成败或成功都不是人生最后的、不可改变的结局,考上好学校的人不一定成才,以后的路很长,况且我们已经进入一个学制的社会,这是个终生教育的时代,学习有很多的途径可走。
如果压力过重,经常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失眠的现象,应早些看看心理医生,进行心理辅导和药物治疗。
合理安排复习时间和内容
许多事实证明"睡眠不足"是"考试杀手"之一。高考复习时一定要科学地安排时间,每天要保证8小时的睡眠时间。为提高时间利用率,要注意劳逸结合。因为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超负荷运转的结果是效率低下。休息方式有多种,如睡眠、聊天、听音乐、散步、娱乐等。踢一场球看似耽误了几十分钟的时间,但当你精力充沛、头脑清晰地投入到学习中,给你的将是几倍于疲劳时的学习效率。
科学地安排时间,对那些习惯于挑灯夜战的学生尤其重要,高考前半个月一定要调整好自己的"生物钟"。因为高考在白天进行,这种类型的学生往往上午精力不集中,不利于考试发挥,考前一定要养?quot;早睡早起"的好习惯。
还要科学地安排复习内容,制定合理的复习计划,统筹安排。复习中学会鉴别重点,会重新组织课程材料,能灵活运用几种常用的复习方法,如列表法、比较法、排列知识点法、读练结合法等。
饮食及生活的几种见压法:
1.饮食减压法 饮食疗法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指科学合理的饮食可以保证考生生理健康,为考生超强度的脑力劳动提供足够的物质与营养基础。这是考生减轻心理压力的生理保证。
另一方面,研究表明有的食物有直接减轻人的心理压力的作用,有的食物还可提高我们的接受能力和工作效率,使我们的思维更加敏捷,精力集中。如维生素C就具有减轻心理压力的作用,当人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时,身体会大量消耗维生素C,所以考生应大量摄取诸如草莓、洋葱头、菜花、菠菜、水果等富含维生素C的食品。 不要吃大量的大鱼大肉等难以消化的食物,以免血液大量流入胃肠而通往大脑的血液则响应减少。
另外,有些食物可以集中人的精力,提高工作效率,这可间接地减轻考生的心理压力。如胡萝卜能提高记忆力,因为胡萝卜能加快大脑的新陈代谢作用,有助于记忆。香蕉含有血清素,它对人的大脑产生成功意识是不可缺少的。柠檬能使人精力充沛,提高接受能力。海螯虾可为大脑提供营养丰富的美味食品,它含有的多种重要脂肪酸可供应人体所需的养分,能使人长时间保持精力集中。
另外,少食、多餐也有助于减轻考生紧张与疲劳。如经常咀嚼诸如花生、腰果等食品对恢复体能、减轻疲劳是有一定帮助的。而过硬过于油腻的食物,对考生来说则不是理想的食品,因为精神紧张必然影响肠胃的消化功能,这些食品会增加肠胃的负担,反过来会加剧考生的精神紧张。
2.运动减压法
科学的安排生活、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有机结合,劳逸结合有助于减轻压力,及时消除疲劳,同时还会有效转移考生的注意力。对于长时段、高强度的脑力劳动,更应该进行有益而适宜的体育运动,以此减轻紧张度。如在星期日时家长可与孩子进行爬山、打球、游泳等活动。针对考前时间紧的情况,考生应学会抓住间隙时间进行体育锻炼。如在学习中的间隙时间可进行伸伸腰、踢踢腿、做做深呼吸等小活动。考生在考前每日进行体育锻炼是必不可少的,从考生的实际情况看,考生晚锻炼比早锻炼好。为什么这样呢?因为早锻炼虽然空气好一点,有助于大脑充分吸收氧气,但是应看到考生考前大都处于身心疲惫状态,这往往导致早锻炼后,考生整个一上午都精神不振。而傍晚锻炼因有一个吃饭休息的调试过程,却可避免这种情况出现。
3.转移减压法
有意识的转移注意力是减轻心理压力的有效途径。针对精神长期高度紧张的状况,家长应帮助考生学会自我调试,及时放松自己,如参加各种体育活动、放学后泡泡热水澡、与家人、朋友聊天、双休日抽出一些时间出游,还可以利用各种方式宣泄自己压抑的情绪等等。
考生还可以进行左右脑思维的自主转移,为此考生应将文理科交叉起来学习,脑科学的初步研究表明文科与理科的思维活动是由人的左右大脑分工负责的,这样文理交叉学习可以让左右大脑轮流活动,这种转移既可以减轻大脑的疲劳度,也可提高学习效率。
4.环境减压法
对于考生来说,在学校的学习氛围已经是够压抑和紧张的了,所以在家庭环境方面,家长应营造一个良好而宽松的生活与学习氛围,而不能制造考前压抑、紧张的家庭氛围,如在言行上不要天天对考生灌输努力学习考大学或名牌大学等字眼,家长可以在为孩子迎考服务方面暗中给孩子以物质与心理上的支持,如营造安静的家庭学习和休息氛围,为孩子安排好饮食等。家长在考前应积极与孩子进行亲子沟通,如倾听孩子的倾诉、与孩子多聊天、尊重孩子的意愿、多鼓励孩子而不能以打击或施压等方式鞭策孩子努力学习,还应积极引导孩子进行自我宣泄,如以幽默的方式逗孩子开怀大笑,对孩子遇到不快时适当时可让孩子痛快地哭一场,经常对孩子进行身体接触式的爱抚,甚至经常拥抱孩子等等。
5.睡眠减压法
充足的睡眠是保证考生精力充沛、心理宽舒与平衡的前提。但遗憾的是大多数考生在考前遇到的问题是既没有充足的睡眠时间,也没有很好的睡眠,许多考生因考前过度紧张还常常发生失眠。即使有的考生能及时入睡,但其睡眠质量也不高,如睡眠不深、整夜做梦等。所以保证考生有足够的质量较好的睡眠是减轻其心理压力,提高学习效率的必要条件。如何改善考生的睡眠呢?首先家庭应为孩子营造一个安静的休息环境,其次针对考前睡眠时间少、身心过度疲劳,考生应进行多时段的睡眠。对脑力劳动过大过强的人来说,多时段的休息是调节过度紧张的有效方法,这已被爱因斯坦等许多科学家的切身经历所证明。
对于失眠的考生,一方面应积极调试心态,减轻因失眠而带来的心理压力,事实上失眠与心理压力常常产生恶性的互动。另一方面应通过科学的安排生活,建立有规律的起居来克服失眠,同时在饮食上也可采取一些措施,如睡前喝半杯浓牛奶是有助于入睡的。
6.过渡减压法
通常学校与家庭都让考生在考前进行一周以上时间的休息与调整,以让考生以充沛的精力应试。但许多老师、家长以及考生都不了解科学的调整方法,例如大多数考生在考前往往是甩手大休息,有关学习的活动一概不进行,事实上这种休息与调整是不科学的。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如果处于高度紧张的工作压力下,长期下来作为一种应急机制,人的大脑中枢会相应建立起高度紧张的思维和运作模式,使人能适应高紧张度、大压力的生活、工作方式,如果突然停下来无事可干,使原来那种适应高度紧张的心理模式,因突然失去对象物,面对宽松无事的环境,反倒不适应。所以许多考生停止学习后,往往会产生抑郁不安、失落、心慌等不适的心理现象。对此考生与家长都以为是因过度紧张的学习造成的,而不知道是急刹车惹的祸。所以考生在考前一个月前就应该慢慢减小学习强度和减少学习时间,采取过渡调节方式。再从应试角度来说,如果考生在考前一周完全停止学习活动,也不利于考试时迅速建立应急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