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铁矿石谈判看中澳“非对称性贸易”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8:37:44

通过铁矿石谈判看中澳“非对称性贸易”

www.gqsoso.com 2010-5-7 10:36:58  钢企网 

中国钢企网 张德重 综合报道 进入21世纪,我国的城市化合工业化进程加快,国民经济进入新一轮的快速增长周期,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用钢的需求增大,钢铁产业得到飞速发展。与中国钢铁产能的迅速提高相对应的是,我国铁矿石对国际市场的依存度越来越高。据统计中国对于铁矿石资源依赖度超过50%。而中国进口铁矿石主要集中在三大矿商,力拓、必和必拓、和淡水河谷。这其中力拓和必和必拓的铁矿石在澳大利亚。中澳“非对称性贸易”也在困扰着中国铁矿石谈判。
   澳大利亚是中国重要的贸易伙伴,自1972年中澳两国正式建交以来,两国贸易发展迅速。据中国海关统计统计,中澳双边贸易额在1972年不到1亿美元;而2009年中澳贸易额已达600.84亿美元,中澳贸易额占中国进出口总额的2.72%,在单个国家(地区)贸易伙伴中,澳排名上升至第7位。矿产品一直是澳大利亚对中国出口的主力产品,2009年出口额为245.1亿美元,增长27.4%,占澳对中国出口总额的73.4%。
    矿产品一直是澳大利亚对中国出口的主力产品,2009年出口额为245.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7.4%,占澳对中国出口总额的73.4%。贱金属及制品是澳对中国出口的第二大类商品,出口额21.2亿美元,增长58.3%,占澳对中国出口总额的6.4%。纺织原料是澳对中国出口的第三大类商品,出口额12.6亿美元,比上年下降8.1%。澳大利亚对中国出口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小,除总体出口增幅有所下降外,铁矿砂等主要出口商品仍保持稳定增长,而以铜、铝、钢铁等为主的金属制品出口增幅甚至高于金融危机发生之前。
     矿产品中,铁矿石在澳对华出口贸易中占有绝对重要位置。中国占澳大利亚铁矿石出口份额的一半以上。日本、韩国对澳大利亚铁矿石的需求量也很大,占澳大利亚铁矿类产品出口份额的40%。另外,亚洲很多国家如今都处于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它们也构成澳大利亚铁矿石的潜在出口市场。铁矿石的消费与经济关系直接挂钩,而且目前新兴市场国家普遍采用长流程工艺生产钢材,这使得铁矿石对一国的经济发展来说是一种很强的刚性消费品。
    虽然从总体来看,全球铁矿石储量较为丰富,但对铁矿石生产却处于较为集中的态势。全球铁矿石产量主要集中在两拓与巴西淡水河谷三大矿业巨头手中,这使得该行业成为名副其实的寡头垄断。对于矿商来讲,其可以通过控制产量来间接控制铁矿石价格。目前,国际市场的铁矿石价格已经处于历史高位,但其成交量仍然不断扩大。澳大利亚铁矿石的出口前景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较为乐观。
    澳大利亚自中国进口的主要商品为机电产品、纺织品和家具玩具制品,2009年合计进口184.6亿美元,占澳大利亚自中国进口总额的64.6%。除上述产品外,贱金属及制品、塑料橡胶、运输设备等也为澳大利亚自中国进口的主要大类商品(HS类),其中运输设备全年进口增长60.8%,为进口增长最快的产品。与出口表现不同的是,澳自中国进口受金融危机持续影响,多种进口产品均出现程度不同地下降。但总体看来,澳进口下降趋势有所减缓。 
    由此我们可以发现,澳大利亚从中国大量进口的商品主要以劳动密集型轻工业制成品为主。其中机电产品是中国对澳第一大出口商品。虽然中国凭借其劳动力低廉的成本优势在这些领域占据澳大利亚很大的市场份额,但是此类产品的特点是技术含量不高,市场替代性较强,消费刚性小。而且目前随着美国、日本、意大利、韩国、新加坡、新西兰等发达国家在此类商品的绝对高端研发能力,牢牢把持着澳大利亚的高端产品市场。此外,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越南等周边发展中国家同样具有一定的成本优势,并伴随这些国家制造能力的提升,其产品在澳大利亚市场上也显示出了出较强的竞争潜力。
    中国对澳大利亚贸易的依赖性主要体现在矿产品,特别是铁矿石的进口。中国在澳大利亚的核心经济利益也集中在铁矿石贸易上。据中国海关统计,铁矿石是中国第四大进口商品,澳大利亚是中国最大的铁矿石进口来源地。鉴于此,中国对澳大利亚贸易的依赖程度之高是不言而喻的。
    目前,中国85%的铁矿石进口集中于澳大利亚、巴西和印度三国,海关进口铁矿石分国别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澳大利亚、巴西、印度、南非和乌克兰是中国前五大铁矿石进口来源国。我国自澳大利亚和巴西分别进口铁矿砂2.6亿吨和1.4亿吨,比上年分别增长42.9%和41.5%,合计占当年我国铁矿砂进口总量的64.4%。同期,自印度进口1.1亿吨,增长18%,占当年我国铁矿砂进口总量的17.1%;自南非、乌克兰和加拿大分别进口3413万吨、1158万吨和865.3万吨,分别增长1.4倍、1.5倍和1.3倍。2010年1—3月,我国铁矿石进口1.55亿吨,澳大利亚、印度、巴西、南非和伊朗位居前五位出口国,进口比例分别为41.65%、21.46%、19.98%、3.95%和1.91%。值得注意的是印度矿超过巴西,成为第二大进口来源国。
    在铁矿石的品位与持续供给能力上能与澳大利亚相比的国家只有巴西。中国从巴西大规模进口铁矿石最大的问题在于运输成本。巴西图巴朗港至中国大约10860海里,而西澳大利亚黑德兰港至中国3240海里。澳大利亚在地理上与中国市场的距离不到巴西的1/3,从而使澳大利亚铁矿石出口商比巴西铁矿石出口商具有更大的到岸价格优势。而且,自澳大利亚到中国的船期也比巴西短半个月。近年来海运费的飞速增长,使得运输费用在铁矿石进口成本中占据相当大的比例。2008年6月,巴西和澳大利亚至上海的铁矿石海运费曾分别高达108.7美元/吨和50.5美元/吨。中国铁矿石散货运输主要控制在三井商社等国际海运公司手中,三大矿山和一些国际基金也通过海运期货等手段操纵海运市场价格,从而影响铁矿石谈判。虽然目前海运费尚处于较低位置,但中国有可能将面临铁矿石和海运费的双重波动困扰。由于海运费的不确定性,在离岸价格相差不多的情况下,中国从澳洲进口铁矿石的到岸成本优势越来越大,澳矿优势越加明显。
    除澳大利亚和巴西两国外,中国铁矿石的另一主要进口来源国是印度。然而,由于印度一直将中国视为其亚洲崛起过程中的潜在竞争对手,从未来趋势看,中国从印度大量进口铁矿石不仅是购买成本问题,而更多的受到印度国家战略问题的制约,甚至面临频繁的贸易摩擦。对世界资源依赖程度的脆弱性不断增强,结果导致中国虽然成为国际市场的超级买家,但在定价权上却处于劣势。在2010年谈判中,铁矿石谈判体系正面临极大考验,卖方的强势地位导致的漫天要价过程用传统经济学供求理论难以解释。资源品定价权的缺失,已经直接关系中国经济发展的成本,可能抑制中国的发展速度。作为赶超型国家,中国需要低成本生产要素来支持经济发展,这对于中国来说应作为战略问题看待。(文中部分信息来源于金融界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