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一道渐去渐远的背影?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3:56:40
 五四,一道渐去渐远的背影?

 何仁勇   今天一大早就打开电脑,上网浏览新闻。意料之中,几大门户网站的首页,均是由世博会牢牢占据版面,基本上找不到关于五四青年节的新闻,除了这样一条抱怨,《“五四”半天假遇尴尬 逾七成适龄者没有或不知道》。

青年们不知道自己享有半天假,这其实没啥尴尬的;真正尴尬的是,有多少人知道,五四青年节是怎么来的?其中有着怎样深远的历史意义,有着怎样丰富的精神内涵和外延?

我认为,发生在1919年五四,对中国近现代史的影响之大、之深远,怎样讲都不会过分。

毛泽东是中国现代史上亲自参与五四的最高政治领袖。受新思潮的影响,五四时期的毛泽东,推崇科学、反对迷信,讴歌“个人主义”、“个性解放”和“自我实现”,鞭鞑封建伦理道德,主张“问题”与“主义”并重,与五四启蒙精神保持了高度的一致性。

在这之后,毛泽东对五四运动的评价极具高度,甚至不惜溢美之词。他认为五四运动“是彻底地反对封建文化的运动,自有中国历史以来,还没有过这样伟大而彻底的文化革命。当时以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为文化革命的两大旗帜,立下了伟大的功劳。”“全部中国史中,五四运动以后二十年的进步,不但赛过了以前的八十年,简直赛过了以前的几千年。”

而在1918年前后来到北京,以各种方式影响五四运动,参与五四运动的名人就更多了。胡适、陈独秀、蔡元培、鲁迅、梁漱溟、罗家伦、傅斯年、段锡朋、李大钊、梁启超、章士钊、邵飘萍……这一长串的名单,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乐章。在他们的身体力行之下,“五四精神”像一粒粒火种,撒播到中国的土壤里,生根、发芽、茁壮成长,最后瓜熟蒂落。显然,如果说没有五四,就没有新中国,这肯定不是夸大之辞。

关于五四精神,有的说是民主与科学,有的说是爱国主义。我认为这些都没错,而且彼此之间并不矛盾,或者说,分歧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大。但对于青年来说,最好的五四精神应该是“独立思考”。只要在“独立思考”的前提下,不论是得出“民主科学”,还是“爱国主义”的结论,我都认为是一件值得赞美的事情。

如今官方已经将纪念五四运动的官方活动有意无意淡化,这未必是什么坏事。真正令人遗憾的是,我们青年自己已经逐渐忘记了五四,忘记了那群热血同龄人。是的。他们渐去渐远的背影有些孤独,所以我们每一个青年都应该在内心怀念他们,以一种“独立思考”的姿态去打量他们的背影,分析他们的得失、成败。而且认真地想一想,如果我到了那种场景,是继续“打酱油”吗?还是投身这场轰轰烈烈的运动?结论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已经完成了这种独立思考,我想,这或许是一种更好的纪念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