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岁科学会堂将大修 曾是《建国大业》取景点(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15:07:46
 

  曾是《建国大业》上海取景点主楼被定为危房近日启动改建

  上海科学会堂

  科学会堂主楼(1号楼)坐落在南昌路47号,为一幢建于民国六年的混凝土木框架结构的法国古典式两层花园楼房,拥有约6000平方米的花园;主楼西约150米处,是高16层的“科学会堂思南楼”,其竖向玻璃体造型新颖,象远航的风帆,给人丰富的联想。

  ●1917年,在法租界刚刚命名的霞飞路(今淮海中路)边一座法国古典式两层花园楼房拔地而起,它就是科学会堂1号楼,先后成为法国学堂、法国夜总会。

  ●1954年,科学家任鸿隽建议将此改成科学家集中活动的场所。之后,周总理亲自关心落实此事。

  ●1958年1月18日,共和国首任上海市长陈毅,即为其亲自题了“科学会堂”四个大字。

  ●1958年,上海市科协成立,该建筑作为市科协的办公和活动场所至今。

  ●1994年,该建筑被列为上海市第二批优秀历史保护建筑。

  东方早报记者 俞立严 实习生 潘则成

  

  

  上图:上海科学会堂主楼外景。下图:科学会堂内雕花的楼梯,非常古典精致。 本版图片 早报记者 张健

  “在上海新生活的第一个早晨,我拉开窗帘……我很纳闷,在这么繁华的市中心,为什么会有一片这样的老房子?后来才知道,这里才是真正的,和其他大城市不一样的大上海。”这是一位新上海人描绘的她对南昌路47号“上海科学会堂”的初印象。

  实际上,这座隐于闹市的旧上海法国夜总会,解放后的科学家俱乐部,正是此前热映的《建国大业》在沪取景点,由于其独特的风格韵味,包括蒋介石办公室在内的该片众多室内外场景都取自于此。

  然而,根据从上海市发改委传出的最新消息,这座93岁高龄的老洋房——科学会堂主楼(1号楼)因历史长远,已出现比较严重的老化和损坏。在2009年11月的上海市房屋安全监督所的检测中,科学会堂1号楼已被判定为“危险房屋”,亟待整修。《建国大业》取景点竟然已成“危房”的现实让许多人感到意外。

  曾经记载历史

  如今老态毕露

  时光倒转93年,1917年,上海已是远东的繁华都会,在法租界刚刚命名的霞飞路(今淮海中路)边一座法国古典式两层花园楼房拔地而起,它就是科学会堂1号楼,在此后的岁月变迁中,它先后成为法国学堂、法国夜总会,1954年,科学家任鸿隽建议将此改成科学家集中活动的场所。之后,周总理亲自关心落实此事,陈毅市长还题写了“科学会堂”4个大字。 1958年,上海市科协成立,该建筑作为市科协的办公和活动场所至今。1994年,该建筑被列为上海市第二批优秀历史保护建筑。

  “当年我经过的时候,就知道这里是大亨住的。”77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教授范立础回忆自己年轻时的感受说。

  如今的科学会堂,北靠繁华的淮海中路商业街,南依复兴公园,东邻雁荡路步行街,西南近孙中山先生故居和周公馆,闹中取静,杨振宁、李政道、苏步青、李国豪等科技界名流此前都来此活动过。

  而让“科学会堂”再次扬名的是建国六十年的献礼片《建国大业》,这部明星大腕云集的大片在此选取了大量场景,导演黄建新表示,由于这里风貌犹存,为影片提供了活背景。

  不论是张国立版蒋介石的办公室,唐国强饰演的毛泽东与蒋介石会面的历史性时刻,还是蒋家父子谈话的所在等等影片中在上海发生或不在上海发生的历史场景很多都取自“科学会堂”的各个角落,镶着金边的法式拱形门窗,鲜花图案的彩色玻璃,咖啡色木地板和楼梯,黄铜色楼梯把手,碧草如洗的法式花园都帮助观众回到了那个风云年代。

  影片拍摄前后,甚至还有申城青年人将这里作为举行婚礼的场所。

  但是,岁月不饶人,昨天记者来到科学会堂1号楼时,这座建筑已是老态毕露,走在楼梯上咯吱作响,墙壁灰暗斑驳,门窗等油漆脱落。而有关人士透露,这些只不过是表面上的老化,更为严重的是建筑主体结构的老化,最明显的是雨天渗水的情况,此前,有关部门领导甚至还亲自爬上了靠近屋顶的地方专门查看漏水情况。

  亟待修旧如旧

  政府斥资改建

  “见证了上海历史的变迁,应该保护。”对于“科学会堂”已成危房的现状,范立础院士感叹说,对于日新月异的上海来说,承载了上海历史的“科学会堂”显得十分珍贵,亟待一次修旧如旧的大修。

  今年2月,上海市政府有关部门已经通过了科学会堂1号楼改建工程项目建议书,确定斥资对“科学会堂1号楼”进行结构修补,消除危房隐患。相关部门表示,在各方协调后,改建工程将在近日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