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办人文奥运首先要尊重个人的意愿(南方都市报 2007-10-13)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1 15:02:08
办人文奥运首先要尊重个人的意愿   2007-10-13 10:26:51  来源: 南方都市报   作者:

  

  社论

  距离2008北京奥运会还有300天,关于奥运的信息越来越密集。不论是商业广告还是文娱活动,不论是公共汽车还是汽水瓶,不论是奥组委还是居委会,不论是高端杂志还是街头小报,不论是运动员还是电影导演,不论是北京的城建工人还是海南的长跑神童——真正铺天盖地,到处都是奥运会,而且似乎人人都与奥运相关,人人都已经卷入奥运大潮。正如奥运宣传一再告诉我们的,北京奥运会是国族大事,人人都应该出一份力。不过,最近的一项调查表明,有超过四成的被调查者不知如何支持奥运。

  其实,奥运规模再宏大,也不至于需要十三亿人的亲身参与。即便是北京居民,多数人与奥运会的关系,也不过是被奥运会改变了个人的生活,而很难谈到亲力亲为做贡献。那些远在河北、青海的被调查者,他们也很难有什么途径为奥运做贡献,所以他们的回答并不惊人。值得推敲的是,调查问卷本身的设计,似乎预设了这样一个可能并不存在的假设,那就是每一个人都非常想为奥运会做贡献。这种假设甚至成为了某种“非此不可”的前提。而事实是,一个生活在2008年的中国人,他不仅在现实层面未必有为奥运做贡献的机会,而且在对待奥运的态度上,在参与与否和参与程度上都有自主权。

  自北京申办以来,奥运会就成了中国社会的关键词。从宏大的民族历史角度去看,2008年奥运会被认为是在世界面前重塑中国和中国人形象的机会;同时,也是中国人在世界面前重拾自信心的舞台;是团结凝聚、重建民族自我认同的仪式。奥运会,就是在这个意义上,被解读为全民族的头等大事;通过政府形式多样、持续频密的宣传活动,这种观念也被广泛理解和认同。同时,与历届奥运会一样,2008北京奥运会也是一个巨大的商机,诸多顶级大公司加盟成为赞助商,这无疑大大增强了奥运会的社会动员能力。那么多商品都被光荣地打上了奥运的烙印,这让奥运会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所不在。从这个角度来讲,确实没有人能够与奥运无关。

  在政府力量与商业力量携手推动下,奥运会的全民动员是非常成功的。在长期持续的超强话语下,一种统一的奥运意识正在形成,许多人几乎是下意识地认为一切要以奥运为先,要为奥运让路。但这种意识无形中掩蔽了种种为奥运让路的利益牺牲,也淹没了各种不同声音发言的可能。一场超大型盛会,或许的确需要这样规模的动员,或许也需要集体主义精神的感召。但是,这类奥运话语本身的正当性不能遮蔽这样一个基本的事实:每个人都有权利决定自己对奥运会的态度,而以中国之大、中国人之众,难免存在对奥运会感兴趣程度的差异,这些人有权利不接受那些宏大而光荣的叙述,有权利表达自己的意见。而对这种权利的尊重,恰恰是奥运精神和人文主义理想的要义。

  虽然奥运会的组织形式是以国家为单位,每个运动员都代表国家的荣誉,但是,奥运会的核心精神是以人为本。

  如果追溯奥运会在古希腊的发端,我们不难发现,奥运会的初衷是对个人的体力成就的崇尚,是对个人价值的发现与肯定。这也正是“更高、更快、更强”的真正内涵。从更深层次讲,奥运精神基于人本主义或者说是个体主义的哲学,它张扬对个人成就的推崇,主张个人的自我实现和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如果考察奥运会在近代世界的重启,我们会发现它其实源自一种政治理想。盛会在19世纪末的第一个组织者是法国人皮埃尔·顾拜旦男爵,他接受了英国红衣主教纽曼的观点,认为运动中包含着自由主义的价值观。而且他相信,通过体育教学,使人的身心均得到发展,并且成为更适合监督并管理政府的独立个人。

  人文奥运是北京2008奥运会的基本理念之一。而人文主义的基本内容,就是以人为本,提倡思想自由个性解放,要实现人文奥运会的理想,肯定不能只是简单地在表面上粘贴一点走形的东方文化,或者在更表面上要求北京市民在奥运期间改善个人的行为礼貌。而是要秉承奥运的人文精神,从深处了解奥运所根植的哲学内涵和价值传统,并且以与之契合的态度去筹办和举办奥运会。至少在宣传奥运的过程中,不应该有“奥运压倒一切”,人人都必须为之服务的想当然,至少应该明白并且尊重,每个人都有权对奥运会说出自己的看法,保持自己的态度。  

http://www.nanfangdaily.com.cn/southnews/spqy/200710130159.asp
社论:办人文奥运首先要尊重个人的意愿(南方都市报 2007-10-13) 社论:办人文奥运首先要尊重个人的意愿(南方都市报 2007-10-13) 社论:尊重律师会见权就是尊重人权(南方都市报 2007-10-30) 社论:尊重律师会见权就是尊重人权(南方都市报 2007-10-30) 社论:政府不可推卸的责任首先是公共责任(南方都市报 2008-10-2) 社论:环保首先必须是一场政府风暴(南方都市报 2007-7-5) 社论:环保首先必须是一场政府风暴(南方都市报 2007-7-5) 社论:政府反低俗,首先要承认大众标准(南方都市报 2008-1-6) 社论:应对突发事件更须尊重新闻规律(南方都市报 2007-11-1) 社论:应对突发事件更须尊重新闻规律(南方都市报 2007-11-1) 尊重农民意愿 刘洪波:英雄也好耻辱也罢,孙明首先是个人(南方都市报 2007-2-1) 社论:罗彩霞案:受到侵害的不只是个人权益(南方都市报 2009-5-8) 社论:中国大学的问题比排名要更靠前(南方都市报 2007-4-10) 社论:立法博弈更亟须普通公众的声音(南方都市报 2007-10-29) 社论:治权贵违建:反的是身份特权而非产权(南方都市报 2007-11-10) 社论:立法博弈更亟须普通公众的声音(南方都市报 2007-10-29) 社论:中国大学的问题比排名要更靠前(南方都市报 2007-4-10) 社论:不漏一人的解救如何可能?(南方都市报 2007-6-27) 吉利汽车的变相国有化:并购并非李书福个人意愿 工信部明确个人可办网站(南方都市报 2010-2-24) 不尊重个人的国家,国家也得不到尊重 10、首先要衡量自己的力量 中商联“委婉挺黄” 称要尊重国美股东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