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汽车的变相国有化:并购并非李书福个人意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7:07:23
吉利汽车的变相国有化:并购并非李书福个人意愿
时间:2010-04-01 | 来源:和讯博客 |评论共0条
核心提示: 吉利的此次并购并非来自李书福的个人意愿,他貌似代表有关部门完成了这次所谓的历史性收购,而吉利汽车或许仅仅是个代持者,那吉利汽车是不是向煤老板一样被变相国有化了呢?
乡下人穿上没有补丁的衣服了,城里人又在衣服上留起了窟窿。
乡下人穿上西装了,城里人又开始露出肚脐了。
乡下人终于用上‘手纸’了,城里人却用它来擦嘴巴了。
当丰田的HEV混合动力车已经风靡全球的时候,李书福耗资18亿美元完成了对沃尔沃轿车的收购,从沃尔沃拥有的产品和技术看,该公司仍停留在“用手纸”时代。关于本次收购有人做了个有趣的比喻:假设朝鲜收购诺基亚手机,那谁还会青睐他呢?
关于吉利收购后的产品整合与技术前景本文不做探讨,我们仅将此作为一个投行的并购案例,来揣摩整个收购事件的真实意图。
09年7月,北京市国资下属的北汽砸出63亿元竞购欧宝被踢出局,虽然北汽开出的条件是三家竞购者最优厚的,但北汽仍然落败。从福特转让沃尔沃给出的报价看福特是急于出手这块资产的,但有了欧宝的前车之鉴,任何一家国内车企也没有确定的把握能将沃尔沃收入囊中。
对于国有企业自身的管理水平以及外资对国有企业的看法,国资部门是心知肚明的。然而汽车工业发展了几十年,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消费市场,09年汽车销量高达1379万辆,偌大个消费市场加上众多的生产企业却不具备轿车生产的核心技术,长期如此有关部门对上对下都是难以交代的。研发是没这个本事了,收购则成为了获得技术的唯一途径,好歹也对上有个交代。
李书福是靠做冰箱零部件起家的,当李书福发展成为中国轿车最大民营企业的时候,也没忘记拆除冰箱里面的废铜烂铁,这手硬功夫如今成为了他成本控制的制胜法宝,由此李书福被称为“汽车狂人”。08年10月29日,吉利汽车(0175hk)每股只有0.15元,总市值为11亿港元左右,要说那时李书福就有收购沃尔沃的想法纯属痴人说梦。但随着巴菲特入股比亚迪,比亚迪从6元一路飙升至88港元,而吉利汽车也从0.15港元飙升至现在的4.15港元,总市值增加折合人民币260亿元左右。在吉利汽车股价2港元的时候,吉利获得了高盛的融资支持,收购计划才得以正式展开,而此时时隔北汽竞购欧宝失手后仅仅2个月,这之间难道没有什么巧合吗?
从吉利竞购沃尔沃的资金构成看,最大头的10亿美元贷款来自以中行为首的银团贷款,这对于一个民营企业来说无异于太阳从西边出来了。其余5亿美元贷款来自项目所在地的地方政府支持,剩下的就是高盛的3.3亿美元的可转债了。18亿美元贷款,每年仅利息支出就将近1亿美元,而吉利汽车09年是销量最好的年份净利润仅为12亿左右,今后每年一大半利润将用于支付财务成本。如果从正常的企业并购案例看这种级别的负债并购财务风险巨大,难道李书福这个擅长成本控制的人能不知道?
这还不算完,据说吉利完全完成收购并支付其余欠费等等,共需27亿美元,而沃尔沃09年亏损9.4亿美元,如果1年吉利不能完成让沃尔沃实现盈利,吉利汽车就面临资不抵债的风险,这些难道李书福不知情?除非李书福获得有关部门继续注资的承诺,否则李书福真个就是疯了。27亿的负债,其中部分融资将通过资本市场完成,而吉利注入沃尔沃资产能否获利投资者明显持怀疑态度,这从吉利签约当日股价高开低走就能够反映出来。
综上所述,吉利的此次并购并非来自李书福的个人意愿,他貌似代表有关部门完成了这次所谓的历史性收购,而吉利汽车或许仅仅是个代持者,那吉利汽车是不是向煤老板一样被变相国有化了呢?这或许只有李书福自己才知道,有关部门也许完成了一个心愿,但吉利汽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