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白头网上旅游(三)重回母校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2:05:20

老白头网上旅游(三)

重回母校同文中学(4月21~23日)

 

(21日晚9:20同事老邱电话告知,他们的‘夕阳红’旅游专列刚到九江,此行历时40小时。)

我的母校同文中学原是一所基督教会学校,创立于1867年。我在我《中学年代》的回忆录里讲述了我的中学生活(白发年轻老头的回忆集http://www.360doc.com/content/09/0316/06/19088_2819896.shtml)。如今,今天我要在网上重回母校参观了。

 

江西省九江市同文中学前身为私立同文中学和私立儒励女子中学(分别创办于1867年和1873年),是美国基督教会在中国创办的第一批教会学校。几经历史变迁,解放后人民政府接管两校并于1951年合并为“省立浔阳中学”,后更名“九江市二中”,是江西省首批被确定的优秀重点中学。2002年经人民政府批准,恢复“同文中学”校名。

在中国近代史上,同文中学既是中学西学相融的典范,又是爱国的典范,强烈的爱国情操一直是同文精神的核心内容。尤其是在八年抗战、国难当头之际,它不畏艰难,流离千里,辗转至四川壁山坚持办学,坚持抗日宣传,坚持参加民族救亡运动,博得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普遍尊敬。著名抗日将领冯玉祥将军曾亲任同文中学名誉董事长,张治中将军则向同文中学赠送了《四库全书》和《万有文库》,宋美龄女士也对同文的文化建设表示了十分关注,同文中学一时名流云集,声誉鹊起。 在整整一个多世纪的风雨历程中,学校辗转迁徙,历经沧桑,但始终以优良校风享誉省内外,一贯被地方史志誉为“赣北文化的摇篮”。 “读好书,做好人”的校训深刻揭示了教育的真谛,注重于人的良知、良行的培养。在校训的激励下,同文学子发奋努力,人才辈出,前后有数万学子走出校门,足迹遍布世界各地,有的成为专家学者,有的担任重要领导职务,有的成为劳动模范和行业骨干。著名校友有革命家方志敏、傅烈、谢贤庆,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饶漱石,中国第一批留美女博士石美玉、康成,学部委员、华中理工大学校长杨叔子,亚运村总设计师、北京建筑设计院院长熊明,我国第一代同步通信卫星通信系统设计者、解放军总参通讯部副部长杨千里,以及中共中央委员、中将周遇奇,医学翻译家王贤才等为中国的进步和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著名人物。

摘自同文中学网站的《百年名校 千年辉煌》 ——江西省九江市同文中学简介

 

这篇简介里介绍的著名校友,大概是以政治地位和职务级别排序的,我认为不符合原同文中学的传统和校训。

 

母校的巨大变化

    母校与1867年创办小学,计14年。1881年开始办中学,至今已129年,1905年增设大学,1917年大学停办。1928年以前由外国人当校长管理学校,1928年以后,教育主权收归国家管理,聘请中国人管理学校,直到1950年6月11日,人民政府正式接办,更名为“江西省立浔阳中学”。第二年,儒励女中与九江同文中学合并。

同文中学的校史如果从中学算起,只有百年历史。同文中学解放前办学69年,解放后办学60年,学校的变化的确很大,可以从多方面考察。我在这次网游的笔记里,仅谈校史,其他方面的变化有待同文学子和教育界的专家们探讨。

 

1、看校史

1.1回顾校史

这次在网上返校,浏览了改革开放以来的不同版本校史(二中校史,校庆125周年编校史,校庆140周年校庆特刊,同文中学宣传片的校史解说词)。我发现,这些版本的校史都存在较大的遗漏,特别是解放前73年的校史,包括抗日迁校(可能是中国唯一内迁的中学,其意义与西南联大相似,其艰难甚至超过西南联大)四川的重大历史。

给同文和儒励女中写校史,应该呈现1867年以来中国第一批外国人创建中小学的历史,反映中国第一批现代私立中学,应该彰显1928年以后,同文和儒励两位中国校长主持学校30多年的业绩,应该特殊记载因抗日内迁8年,又迁回九江重建的光辉历史。

新版校史过多地宣扬当任领导的功勋、业绩,着重宣扬学生考入著名大学的业绩,大书特书仅就学1年的两位革命家,是学校百余年来学校培养起来,为首的2位名著名校友。

从新版校史的编撰内容上,我们可以看出,当今学校领导的办学思想,追求目标,办学理念与我们当年熊校长主持同文的办学思想差别很大。我们1951年在同文中学高中毕业的学子,于1992年创刊了《同窗报》。《同窗报》至2007年办到第80期,同年出了全部《同窗报》的合订本,第81期的《同窗报》改为不定期刊物。《同窗报》上刊登了不少关于熊祥熙就职同文中学校长34载的报道,这些回忆文章应该是对同文、儒励校史作补充和修正的重要资料。

我依据所收集的同文儒励中学校史资料,经过取舍,再补充我们班级《同窗报》的有关资料,匆忙地写下我心中的母校简史,希望能够比较全面真实地还原母校60年以前,同文和儒励中学的简史:

1.2我编的同文、儒励中学简史

创办“埠阆小学”

1867年,美籍卫理公会传教士赫尔利和陶理从福建来到九江,他在九江租界地城外土桥口(就是现在的湓浦路)创办了“埠阆小学”(14年)。

开创小学、中学两级制学校

1881年美籍德人传教士库思非来到九江,掌理埠阆小学校务,开辟操场,建筑校舍,充实设备,正式兴办小学、中学两级体制的学校,取《中庸》中“普天之下,车同轨,书同文”之意,取名为“九江同文书院”。1905年,同文增设大学,取名为“九江南伟烈大学”,分预科、专科两类。1917年,因学校经济困难,创办了12年的南伟烈大学不得不忍痛停办,重新改为三三制的完全中学,更名为“九江同文中学”。

(库思非主持学校的时间不详, 1928年以前,同文中学的外国人校长的名字,未见校史记载。)

创办女子小学

 1873年~1898年,美国基督教美以美会妇女外洋布道团传教士昊格矩(Gertrude Howe)在九江创办女子半日小学,1876年,改名为桑林书院。昊格矩女士在职二十五年。

1898年~1928年,传教士李恺德为桑林书院校长,在职三十年,改半日女校为全日制学校。

创立儒励女子中学

1907年9月,增设中学部。同年,为纪念美国密歇根州(Michigan)新华报副主笔儒励女士(Rulison),学校正式更名为儒励女子中学。

中国收回教育主权

1928年中华民国政府决定收回教学主权,同文中学和儒励中学乃以私立名义续办,校政聘请中国人当校长治理,凡学制、课程、招生、会考、毕业等项,一律照教育部部颁规定实施。

1928年,华籍吴懋诚女士(1928~1951?),自美国明尼苏达大学获硕士学位归来后,受聘接任李恺德职务,是为国人任儒励女中校长第一人。1930年,该校小学随中学部以私立学校名义报江西省教育厅立案并呈请教育部备案。

1928年熊祥熙受聘出任首任的中国人校长(1928~1952)任职24年。熊校长的个人简历、受聘经过和事迹可参阅《同窗报》中老校友的报道(第30期第一版、第四十八期纪念熊校长专刊一版~四版、第六十一期一、二、四版)。

抗日期间学校内迁及战后重建

1938年,因日寇逼近,九江危在旦夕,为不使学生失学,不使校史中断,同文中学和儒励女中校长和部分师生,历尽艰险,分别迁至重庆外郊璧山县和四川资中(1940年又迁遂宁),坚持办学。

详情可参阅《同窗报》中老校友的报道。

1945年熊祥熙校长帅教师师生返回九江,募集大量捐款和教学设备在原址重建同文和儒励中学。

1946年春,战后重建的同文和儒励中学顺利开课。

(我19479月,由景德镇迁到九江,插入九江同文中学春季班初中二年下学期。1948年夏,初中毕业。1949年春,去南昌豫章中学念高一上,1949年秋季,回九江同文中学插班高中二年级,1951年毕业于同文中学。)

 

解放后的同文和儒励中学

1949年九江解放

1950年6月11日,人民政府正式接办,更名为“江西省立浔阳中学”。第二年,儒励女中与九江同文中学合并。

1952年,更名为“九江市第二中学”。熊校长辞退。

2001年,经九江市政府批准,“九江市二中”恢复使用原校名:九江市同文中学。

怀念熊校长

熊祥熙,江西新建人,金陵大学学士,美国西北大学硕士,加尔第大学研究院学士。1928年,熊祥熙,出任同文中学校长。他掌校24年,直到1952年离校回沪。在主政同文中学期间,熊祥熙校长提出了“读好书,做好人”的校训和“读书与做人兼重,成人与成才并举”的办学原则,明确师长的任务是:“培养学生道德,提高学生程度                1995年参加校友联谊会在同文书院楼前                    第二排右起第四位戴眼镜的是我                                                                         2009年,同文书院楼前矗立的方志敏塑像                               
        1910年的南威烈大学,左边的三层楼是同文书院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