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白头网上旅游(一~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9 01:26:57

老白头网上旅游(一)

一、出行准备2010年4月19日星期一

1、缘起

老白头年轻时,很喜欢游山玩水。因探亲、治病和及后来的教学、科研的出差,到过不少地方。每一次出差都会乘机游逛一番,留下一些照片和一些游记。旅游,给我的人生添加了许多珍贵的色彩和情趣。

近十年来,由于身体原因,为了多活几年,取消了包括同学聚会的外出机会,很是遗憾,也是无奈。

最近我们学院有三位同事随‘夕阳红’旅游专列到庐山、鼓浪屿和武夷山旅游。这次旅游很吸引我,可我是绝对不允许远游了,更何况是随团旅游。今年是我个人的保健年,我想平平安安地迎接我的虚80岁生日。

前些日子,我的大学朋友给我发来了一个《网上点击周游世界》的外国网址,使我喜出望外。我何不利用这个网上旅游的软件,追随我们同事的旅游路线,做一次网上旅游。网上旅游因为不能身临其境,亲自感受,当然是健康的中老年人不足挂齿的,可是对于我这个心脏病比较严重的老龄人,能够不费力气地在网上随意旅游,却是过去难以想象的。利用旅游软件作网上旅游与跟随旅游团旅游更有很多特殊的差别。且让我通过这次网上的虚拟旅游切身体会一下。

2、计划和安排

1、时间和路线

同事们的“夕阳红”旅游专列定于4月20日早5时20分从长春站出发,21日晚到九江。在九江和庐山玩3天;24日到武夷山玩2天;26日下午到厦门,27日游鼓浪屿,看金门;28日到美集,再回漳州上车回长春;5月1日下午3:30回到长春。旅游历时12天,其中在呆在火车上的时间将近5天。

我的网上旅游地点和起止时间同事们的相同,不过我可以利用网上旅游的优势,在这12天的旅游期间,继续按照我在家的作息时间表进行身体锻炼,饮食起居,上网浏览,管理图书馆和经营博客,还可以每天晚上收看CCTV的青年歌手大奖赛。我还要尽量写好我的网上旅游记。

2、日程和安排

4月19日做好出行准备;制定计划和安排,了解网游软件的使用方法;

4月20日启程,一个‘筋斗’翻到九江。

江西九江是我中学母校的所在地,在15年前的同学联谊会以后,再也没有去过,很是想念。所以九江是我这次旅游的重点;六十年前在同文中学就学期间,曾数次上庐山,如今再登庐山一定大有变化,要特意仔细游玩。因为这次是网游,我这个体弱的老龄人也可以登高看日出,也可以下到最低的深潭访鱼鳖,岂不痛快煞我也。

武夷山也没有去过,它与我们九江的庐山有什么特别不同的地方,可以免费地考察一下。

鼓浪屿风光很美,没有去过,这回可以仔细悠闲地神往一番。

暂别了其他繁琐事务,明天就去远游,再见了朋友,让我们继续保持网上的交流。

老白头网上旅游(二)

二、九江之游2010年4月20~23日

(一)、回到第二故乡——九江(4月20日)

   (同事们的‘夕阳红’旅游专列定于4月20日早5时20分从长春站出发,预计需要36小时以上才能到九江。)

原想利用《网上点击周游世界》的外国网址作这次旅游的主要工具,岂知上网使用发现,这里只能欣赏世界各地的风景明信片。无奈之下,只能通过搜索工具完成这次网上的旅游。

我于今早8点开始网上旅游,飞向我神往的第二故乡——九江。

                                                                                                                                   1、如今的九江

我从1947年随父母迁到九江。一直到1951年考入哈工大,才打回东北。在九江生活了5年,是我19岁以前,呆过最长时间的城市,可以说是我的第二故乡。

六十多年以来,我曾回九江探亲十几次,每次都会发现九江的变化。如今九江又有什么大的变化呢?

九江北依长江,南环抱两湖。自古以来商贸和生态环境得天独厚。

且看:

著名的甘棠湖和南湖。

九江古城,秀在一湖。甘棠湖原名景星,后人为感念唐江洲刺史李渤德政,改名甘棠。湖周十余里,面积千余亩。碧波荡漾,朝辉夕阴,匡庐倒影,景色优美。又有烟水亭、思贤桥等名胜古迹相辉映,令人流连忘返。
  唐长庆二年(公元822年),李渤跨湖筑堤以利交通,并在堤上建桥安闸调节税时,以利灌溉。后人称此堤为李公堤,此桥为思贤桥。一堤将甘棠湖分为两半,东称南湖,西为甘棠湖。现桥为六十年代重修。

摘自www.5677.com

我家最早住在紧靠甘棠湖东岸的楼房里,后来搬到南湖北口紧靠湖边的住宅里。如今湖边的房子早已拆掉,大都改建成湖边花园了,湖边风景更加优美。                                                                                                                                                      石钟山                                            1995年校友联谊会游石钟山照片片                                                                                                 

 

                                                                                                               2、重游石钟山

1995年参加母校同文中学1945/1946届校友联谊会会时,我们一起游览过石钟山,还拍了不少照片,录了相。

石钟山雄峙于长江之滨,鄱阳湖口,三面临水,一面着陆,因山石多隙,水石相搏,击出如 钟鸣之声而得名。尤以北宋大文学家苏轼曾夜泊山下,寻声探 源,并撰写闻名天下的《石钟山记》而相得益彰。 石钟山地势险要,陡峭峥嵘,因控扼长江及鄱阳湖,居高 临下,进可攻,退可守,号称“江湖锁钥”,自古即为军事要 塞,成为兵家必争之地。登临山上,既可远眺庐山烟云,又可 近睹江湖清浊。如在月色之夜,可谓“湖光影玉壁,长天一月空”。

在山顶的“江天一览亭”,凭栏远眺,万里长江,一泻千里;浩瀚鄱阳湖,波涛万顷。鄱阳湖与长江交界处,清浊分明,水分两色。远眺匡庐云遮雾障。

老白头网上旅游(三)

重回母校同文中学(4月21~23日)

 

(21日晚9:20同事老邱电话告知,他们的‘夕阳红’旅游专列刚到九江,此行历时40小时。)

我的母校同文中学原是一所基督教会学校,创立于1867年。我在我《中学年代》的回忆录里讲述了我的中学生活(白发年轻老头的回忆集http://www.360doc.com/content/09/0316/06/19088_2819896.shtml)。如今,今天我要在网上重回母校参观了。

 

江西省九江市同文中学前身为私立同文中学和私立儒励女子中学(分别创办于1867年和1873年),是美国基督教会在中国创办的第一批教会学校。几经历史变迁,解放后人民政府接管两校并于1951年合并为“省立浔阳中学”,后更名“九江市二中”,是江西省首批被确定的优秀重点中学。2002年经人民政府批准,恢复“同文中学”校名。

在中国近代史上,同文中学既是中学西学相融的典范,又是爱国的典范,强烈的爱国情操一直是同文精神的核心内容。尤其是在八年抗战、国难当头之际,它不畏艰难,流离千里,辗转至四川壁山坚持办学,坚持抗日宣传,坚持参加民族救亡运动,博得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普遍尊敬。著名抗日将领冯玉祥将军曾亲任同文中学名誉董事长,张治中将军则向同文中学赠送了《四库全书》和《万有文库》,宋美龄女士也对同文的文化建设表示了十分关注,同文中学一时名流云集,声誉鹊起。 在整整一个多世纪的风雨历程中,学校辗转迁徙,历经沧桑,但始终以优良校风享誉省内外,一贯被地方史志誉为“赣北文化的摇篮”。 “读好书,做好人”的校训深刻揭示了教育的真谛,注重于人的良知、良行的培养。在校训的激励下,同文学子发奋努力,人才辈出,前后有数万学子走出校门,足迹遍布世界各地,有的成为专家学者,有的担任重要领导职务,有的成为劳动模范和行业骨干。著名校友有革命家方志敏、傅烈、谢贤庆,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饶漱石,中国第一批留美女博士石美玉、康成,学部委员、华中理工大学校长杨叔子,亚运村总设计师、北京建筑设计院院长熊明,我国第一代同步通信卫星通信系统设计者、解放军总参通讯部副部长杨千里,以及中共中央委员、中将周遇奇,医学翻译家王贤才等为中国的进步和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著名人物。

摘自同文中学网站的《百年名校 千年辉煌》 ——江西省九江市同文中学简介

 

这篇简介里介绍的著名校友,大概是以政治地位和职务级别排序的,我认为不符合原同文中学的传统和校训。

 

母校的巨大变化

    母校与1867年创办小学,计14年。1881年开始办中学,至今已129年,1905年增设大学,1917年大学停办。1928年以前由外国人当校长管理学校,1928年以后,教育主权收归国家管理,聘请中国人管理学校,直到1950年6月11日,人民政府正式接办,更名为“江西省立浔阳中学”。第二年,儒励女中与九江同文中学合并。

同文中学的校史如果从中学算起,只有百年历史。同文中学解放前办学69年,解放后办学60年,学校的变化的确很大,可以从多方面考察。我在这次网游的笔记里,仅谈校史,其他方面的变化有待同文学子和教育界的专家们探讨。

 

1、看校史

1.1回顾校史

这次在网上返校,浏览了改革开放以来的不同版本校史(二中校史,校庆125周年编校史,校庆140周年校庆特刊,同文中学宣传片的校史解说词)。我发现,这些版本的校史都存在较大的遗漏,特别是解放前73年的校史,包括抗日迁校(可能是中国唯一内迁的中学,其意义与西南联大相似,其艰难甚至超过西南联大)四川的重大历史。

给同文和儒励女中写校史,应该呈现1867年以来中国第一批外国人创建中小学的历史,反映中国第一批现代私立中学,应该彰显1928年以后,同文和儒励两位中国校长主持学校30多年的业绩,应该特殊记载因抗日内迁8年,又迁回九江重建的光辉历史。

新版校史过多地宣扬当任领导的功勋、业绩,着重宣扬学生考入著名大学的业绩,大书特书仅就学1年的两位革命家,是学校百余年来学校培养起来,为首的2位名著名校友。

从新版校史的编撰内容上,我们可以看出,当今学校领导的办学思想,追求目标,办学理念与我们当年熊校长主持同文的办学思想差别很大。我们1951年在同文中学高中毕业的学子,于1992年创刊了《同窗报》。《同窗报》至2007年办到第80期,同年出了全部《同窗报》的合订本,第81期的《同窗报》改为不定期刊物。《同窗报》上刊登了不少关于熊祥熙就职同文中学校长34载的报道,这些回忆文章应该是对同文、儒励校史作补充和修正的重要资料。

我依据所收集的同文儒励中学校史资料,经过取舍,再补充我们班级《同窗报》的有关资料,匆忙地写下我心中的母校简史,希望能够比较全面真实地还原母校60年以前,同文和儒励中学的简史:

1.2我编的同文、儒励中学简史

创办“埠阆小学”

1867年,美籍卫理公会传教士赫尔利和陶理从福建来到九江,他在九江租界地城外土桥口(就是现在的湓浦路)创办了“埠阆小学”(14年)。

开创小学、中学两级制学校

1881年美籍德人传教士库思非来到九江,掌理埠阆小学校务,开辟操场,建筑校舍,充实设备,正式兴办小学、中学两级体制的学校,取《中庸》中“普天之下,车同轨,书同文”之意,取名为“九江同文书院”。1905年,同文增设大学,取名为“九江南伟烈大学”,分预科、专科两类。1917年,因学校经济困难,创办了12年的南伟烈大学不得不忍痛停办,重新改为三三制的完全中学,更名为“九江同文中学”。

(库思非主持学校的时间不详, 1928年以前,同文中学的外国人校长的名字,未见校史记载。)

创办女子小学

 1873年~1898年,美国基督教美以美会妇女外洋布道团传教士昊格矩(Gertrude Howe)在九江创办女子半日小学,1876年,改名为桑林书院。昊格矩女士在职二十五年。

1898年~1928年,传教士李恺德为桑林书院校长,在职三十年,改半日女校为全日制学校。

创立儒励女子中学

1907年9月,增设中学部。同年,为纪念美国密歇根州(Michigan)新华报副主笔儒励女士(Rulison),学校正式更名为儒励女子中学。

中国收回教育主权

1928年中华民国政府决定收回教学主权,同文中学和儒励中学乃以私立名义续办,校政聘请中国人当校长治理,凡学制、课程、招生、会考、毕业等项,一律照教育部部颁规定实施。

1928年,华籍吴懋诚女士(1928~1951?),自美国明尼苏达大学获硕士学位归来后,受聘接任李恺德职务,是为国人任儒励女中校长第一人。1930年,该校小学随中学部以私立学校名义报江西省教育厅立案并呈请教育部备案。

1928年熊祥熙受聘出任首任的中国人校长(1928~1952)任职24年。熊校长的个人简历、受聘经过和事迹可参阅《同窗报》中老校友的报道(第30期第一版、第四十八期纪念熊校长专刊一版~四版、第六十一期一、二、四版)。

抗日期间学校内迁及战后重建

1938年,因日寇逼近,九江危在旦夕,为不使学生失学,不使校史中断,同文中学和儒励女中校长和部分师生,历尽艰险,分别迁至重庆外郊璧山县和四川资中(1940年又迁遂宁),坚持办学。

详情可参阅《同窗报》中老校友的报道。

1945年熊祥熙校长帅教师师生返回九江,募集大量捐款和教学设备在原址重建同文和儒励中学。

1946年春,战后重建的同文和儒励中学顺利开课。

(我19479月,由景德镇迁到九江,插入九江同文中学春季班初中二年下学期。1948年夏,初中毕业。1949年春,去南昌豫章中学念高一上,1949年秋季,回九江同文中学插班高中二年级,1951年毕业于同文中学。)

 

解放后的同文和儒励中学

1949年九江解放

1950年6月11日,人民政府正式接办,更名为“江西省立浔阳中学”。第二年,儒励女中与九江同文中学合并。

1952年,更名为“九江市第二中学”。熊校长辞退。

2001年,经九江市政府批准,“九江市二中”恢复使用原校名:九江市同文中学。

怀念熊校长

熊祥熙,江西新建人,金陵大学学士,美国西北大学硕士,加尔第大学研究院学士。1928年,熊祥熙,出任同文中学校长。他掌校24年,直到1952年离校回沪。在主政同文中学期间,熊祥熙校长提出了“读好书,做好人”的校训和“读书与做人兼重,成人与成才并举”的办学原则,明确师长的任务是:“培养学生道德,提高学生程度                1995年参加校友联谊会在同文书院楼前                    第二排右起第四位戴眼镜的是我                                                                         2009年,同文书院楼前矗立的方志敏塑像                               
        1910年的南威烈大学,左边的三层楼是同文书院楼

老白头网上旅游(四)

三、重游庐山(24日)

庐山,又称匡山或匡庐,隶属于江西省九江市。传说殷周时期有匡氏兄弟七人结庐隐居于此,后成仙而去,其所居之庐幻化为山,故而得名。位于九江市南36公里处,北靠长江,南傍鄱阳湖。南北长约25公里,东西宽约20公里。大部分山峰在海拔1000米以上,主峰汉阳峰海拔1474米,云中山城牯岭镇海拔约1167米。 
    庐山雄奇秀拔,云雾缭绕,山中多飞泉瀑布和奇洞怪石,名胜古迹遍布,夏天气候凉爽宜人,是我国著名的旅游风景区和避暑疗养胜地,于1996年被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

 

在九江念中学期间曾几次上随班级同学上庐山,在哈尔滨求学期间也有两次借回九江探亲之机上过庐山。其中以1950年全班同学到庐山去搞了一次宣传最有意思。我们住在胡振球同学家。在庐山礼堂演出了《张裁缝之死》和《兄妹开荒》等独幕剧,当时在庐山还颇有—番轰动效应呢,见我的青年时代(一)。http://www.360doc.com/content/07/0821/10/19088_685833.shtml

那时上庐山很不容易,我们带着乐器和道具徒步走到十里堡,再从莲花洞登山。

昔日登山路线:

十里堡大道——石门(300)——莲花洞——好汉坡(500)——牯岭镇(1100),括号内是从谷歌地形图查到的等高线(米)。好汉坡很陡,很长。我因为还风湿性心脏病,曾在爬坡时咳过血。

这次网游我主要利用谷歌hk的地图,包括卫星地图和地形图,还可以在地图上查看景点的照片。谷歌hk繁体字地图的分辨率高,均达到1:1000,。谷歌hk简体字地图的分辨率分别为——地图:1:1000。地形图:1:1500,卫星地图:1:3000。百度地图只有地形图,分辨率:1:2500

这次重游庐山,选择几个喜爱的景点,再查看旅行社介绍的新景点。

 

沿老路徒步登山

    对照谷歌地形图,从同文中学出发,过江堤,沿十里大道(过去是土路,还要爬一个山坡)转105国道,到莲花镇沿小道到莲花洞(550m),开始登山。                            爬好汉坡                                免费下榻牯岭大酒店             百年老镇被勒令拆迁                    云中仙境                  看日出                                   三叠泉                   乘缆车                     云海漫顶                   世界地质公园雪景                   大瀑布      

 

            

          风景图片看得不少,庐山的网游到此为止吧。同事老邱他们三人已经游完庐山,今天旅游专列正开向武夷山。今天长春的天气暖和,我该到外面逛逛,休息一番,晚上还准备要看CCTV的青歌赛。网友们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