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版图的变迁--读史漫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21:03:32
中国版图的变迁--读史漫谈 【 来源:扯淡网编辑 】 中国是一个很独特的国家,四千年的文明一脉相承,绵延不绝,文明覆盖的主要区域即版图也一直保持着较完整的形态,并呈稳定扩展的态势。想想历史上曾经粉墨登场的帝国:罗马帝国、匈奴帝国、波斯帝国、阿拉伯帝国、突厥帝国、蒙古帝国,都是昙花一现,我们只能在故纸堆中惊叹他们的辉煌。相比之下,中国这个老大帝国存续到现在,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祖先留下如此广袤的土地,我们从中受益非浅,有了创造超级大国和不怕当今列强围堵的资本。

中国版图构建的起点是夏、商,当时控制着黄河中下游地区,估算不过七十万平方公里,犹如刚刚殍出的小鸡啄破蛋壳。到了周朝,脱胎于西羌的周族,凭着尚存的游牧民族的强悍性横扫中原,势力已达长江中下游和燕山脚下,估计疆域面积一百五十万平方公里,现今中国经济文化的精华区域已经收入囊中。

周朝分封诸侯的政策最终导致天下的分裂,春秋战国时代群雄并起,争战不已。但我们发现春秋战国的确是中国第一次辉煌时期,有两个理由足够解释:一是出现了百家争鸣,文化昌盛;二是奠定了历代中原王朝基本疆域的基础。各诸侯国为扩大生存空间,征伐北狄、南蛮、西戎部落,各自开辟疆土“积极性”得到了发挥。秦国西进青海湟水流域,南并四川盆地;楚国攻占贵州、云南北部;燕国北开五郡,夺得今辽宁省的大部;赵国略取今内蒙中部部分地区。各个“小中国”拥有的疆域达两百多万平方公里。

一代袅雄秦始皇以非凡的武功实现了“六国并、四海一”,创立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虽然秦朝首尾仅十五年,但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特殊重要阶段,她在战国时代各诸侯疆域的基础上有所扩展。秦始皇发天下罪徒五十万出征百越,将今两广、福建纳入版图,遣蒙恬击走匈奴,取内蒙黄河以南地区,新增六十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疆域面积达到三杯余万平方公里。

汉朝分西汉和东汉,持续长达四百二十年,这是汉族王朝历时最长的朝代,如果考虑到唐朝皇帝有突厥血统的疑点,应当说汉朝达到了汉族王朝强盛的顶点。总的来说西汉要强于东汉。其他汉族王朝如宋、明,具有内敛性,固守疆土,被动挨打,而汉朝外向性很强,奋发进取,主动出击。从建国之初到文景帝时代的六十多年里,西汉休养生息,韬光养晦,守住阵地,对强敌匈奴采取和亲避让政策,从而积累了财富,增长了国力。

到汉武帝时,凭借强大的实力,加上汉武帝本人的雄才大略,掀起了向外出击的浪潮,这是中国进入封建时代第一次大规模扩张。这一时期的关键是击败了匈奴,取得了东亚的霸权,同时疆域和势力范围大大扩展。西北面夺取河西走廊,置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使之永久成为中国郡县治理的区域,并征服西域三十六国,控制今新疆及中亚部分地区;北面收复内蒙黄河以南地区;东北面击灭古朝鲜国,将今北朝鲜大部纳入版图;西南面恢复楚国庄桥旧业,并占领今云南几乎全部;南面不仅恢复对两广、福建的直接管辖,而且伸展到今越南北、中部。西汉鼎盛时版图和势力范围达六十万平方公里。尤其重要的是新增河西和云南四十多万平方公里的中国本土疆域,以及将西域纳入势力范围,为以后新疆成为中国固有领土打下了基础。东汉后魏、蜀、吴三国鼎立,三国统治区域基本承袭东汉,西晋统一时间短暂,之后进入东晋南北朝长达二百六十多年的分裂时期,也就是所谓“五胡乱华”时期。

南北朝时代,中原的主导力量是来自东北的蒙古语族的鲜卑人,这开创了中原王朝的致命外患来自东北方向的历史,其后的契丹、女真、蒙古、满洲渊源相同或相近,也都入据过中原。南北朝时期,按各分立政权管辖的区域总和来说,基本稳定在东汉有效统治的版图内,但有所缩小。东北面的辽东和今北朝鲜被高丽占领,西南面的云南大部被南蛮蚕食。特别是今北朝鲜原为中国郡县,从南北朝后再也无法恢复,掷出了中国版图。

经历了民族大融合之后,汉民族焕发了生机和活力,隋唐时的中国又一次步入繁荣富强。隋唐帝国在扩张版图的斗争中有成功也有失败。隋朝为恢复东北旧疆,三次征伐高丽,均无功而返。唐朝初期军力强大,消灭东、西突厥和高丽、百济,置安北、安西、北庭、安东等都护府,最盛时版图加控制区域约达九百万平方公里。但大片区域统治是不巩固的,随着公元六七六年安东都护府迁入辽东,唐朝放弃了朝鲜半岛的疆土,蒙古高原也因草原民族桀敖不驯而退出,西南面没有恢复汉朝旧疆,仅领有云南北部一小块,天宝年间两次对南诏的讨伐均遭惨败。实际上安史之乱前唐朝稳定控制的区域五百多万平方公里,比西汉略小。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文弱朝代,其国防军战斗力极其低下,它没有恢复汉唐旧疆的雄心,北宋早期最高目标不过是收复燕云十六州,后来因对外作战接连失败,连这一可怜的目标也成了奢望。好在北宋时辽国尚无灭宋的野心,宋朝通过输币实则上贡的办法维持了统治区域。到女真、蒙古先后崛起,宋朝一直被强敌压得喘不过气来,在南宋一百多年的时间里摇摇欲坠终至灭亡。

金国以数量不多的精兵扫灭辽国,又乘胜攻破开封,占领华北,兵锋远抵湘、浙一带,宋高宗四处避难,俨然一难民,并哀求金国赦免,真是无耻之尤。北宋疆域是历代统一的中原王朝中最小的,东北失去辽宁和河北、山西北部;西北失去甘肃、宁夏;西南面不图规复,“宋太祖鉴于唐之祸基于南诏,乃弃越西诸
郡,以大渡河为界”,退缩到四川凉山以北;南面原中国本土一部分的安南乘中原纷乱之机独立,宋太宗曾尝试攻取但未成功,于是承认了现状,自此安南永久脱离中国,这是宋朝统治者对中国版图铸成的历史性大错。当然,从今天的眼光看,辽、西夏、金都是中国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其管辖区域也是中国历史上的版图。

十三世纪欧亚大陆是蒙古人称雄的时代,蒙古人把阿尔泰语系民族狂野骠悍发挥到极致,也把冷兵器时代游牧民族骑射之功升华到顶点,它在不长的时间里征服了许多文明民族,建起了西起乌克兰、地中海东到太平洋,北达西伯利亚冻土带,南至南中国海的空前规模的大帝国,面积当有三千多万平方公里。以今中国 地域为主的元帝国是蒙古四大帝国之一,面积有一千多万平方公里。成吉思汗、忽必烈创造的辉煌常令现代中国人引以自豪。

但也有一些人不以为然,如鲁迅先生说过(大意):中国人当时沦为奴隶,如果我们说那是我们最阔气的时代,那么俄国人也有资格说那是他们最阔气的时代。但蒙古人统治中国的确有值得称道之处:中国一级行政区行省的建制是蒙古人开创的,被沿用至今;经略青藏高原,中国政治势力开始进入西藏;消灭大理政权,置云南行省,一举打破南北朝以来云南地区近千年的割据局面。

十四世纪中叶,当蒙古人在欧亚大陆还继续维持霸权,多数民族尚未摆脱其羁绊的时候,汉民族发起了大规模反抗,在浴火中重生,建立了明帝国。明朝洪武、成祖时期,国势向上,战线外延,不仅恢复了汉唐时代的中国本土,而且置奴儿干都司、大宁都司、东胜卫、哈密卫,将黑龙江流域、内蒙中部、新疆东端纳入势力范围,并数次出征北方大漠。只可惜好景不长,农业民族固有的封闭守界意识占了上风,在具有实力称霸东亚、扩张版图之时,明成祖却采取了收缩政策,主动放弃内蒙河套、赤峰地区及河北长城以北地区,使京师暴露在草原部落的锋刃之下,东北仅有的一小块领土辽东依靠狭窄的辽西走廊与内地连接,难以相互呼应,战略态势极为不利。在南方,没有坚持对交趾的统治,在北宋以前一千多年里越南北、中部为中国本土,明朝得而复失真是千古遗憾。明成祖的政策被他的子孙“发扬光大”,以至发展到消极防守、被动挨打。明朝中叶后边患严重,蒙古鄂尔多斯、土默特等部不断寇略,明朝不是主动出击,而是大修长城,分兵把守。近二百年里完成了从鸭绿江到嘉峪关长达一万多里的北方边墙工程。嘉靖时,一度出现进取思维的火花,首辅夏言、兵部尚书曾铣试图收复河套,但他们遭奸臣严嵩陷害致死,这一计划在统治集团内部倾轧中夭折。到一六一六年后金崛起后,明朝固守疆土的策略彻底破产,在内外交困中走向覆灭。明朝是最后一个汉族王朝,它在成祖后一直在昏暗中聊渡时光,具有农业民族国家趋于没落的特征,明朝不明,日月无光。


当然明朝也闪现了一些亮点,一五九二至一五九八年援朝抗倭,耗费极大财力、兵力艰难取胜,粉碎了日本丰臣秀吉以朝鲜为跳板征服中国的梦想;明末内地人迁移台湾,这是台湾归入中国版图的开端;巩固了中国本土疆域,恢复自唐末以来六、七百年间汉族王朝失管的一些地区,如辽东、云南、河西走廊。估计明朝版图为三百六十万平方公里,为纯汉族规模的国家,其国土轮廓翻开现在的中国地图依稀可见,其本土的北部和西部边界基本就是今天内地与蒙古、维吾尔、藏等少数民族自治地方的分界线。

沉寂五百年后,十七世纪初东北女真族再次爆发而且更为猛烈,又一次了显示了冷兵器时代游猎民族对农业民族的武力优势,也是最后一次。女真族更名叫满族,崛起时人口不到百万,兵力仅有十万,却以一当十,战无不胜,不仅打败腐朽的明军,而且消灭兴盛的农民军,征服上亿人口的国家。清朝在平定“三藩之 乱”、攻取台湾、稳定汉族地区统治后,以游牧民族固有的扩张冲动,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不断用兵西北、西南,将内外蒙古、新疆、青海、西藏纳入版图,加上它陪嫁中国而来的满洲(今吉林、黑龙江两省及以北、以东地区),形成中国历史上空前规模的大帝国,西北达巴尔喀什湖、帕米尔,西南抵喜马拉雅山,北到萨彦岭、外兴安岭,面积达到一千三百多万平方公里。十九世纪后清朝国势衰落,特别是鸦片战争失败后沦为列强宰割的对象,东北、西北边疆地带由于早期疏于防控,俄国乘虚而入,并在十九世纪中叶后胁迫软弱的清朝签订城下之盟,割占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土地。日本在甲午战争后割占台湾。外蒙古于清朝临终之际在俄国策动下乘机独立。

清朝一个腐败无能、丧权辱国的政权,在众口责骂中清朝给中国历史做出的巨大贡献却被掩盖了。想想明清两朝版图的对比,从三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到一千三百万平方公里,多么巨大的飞跃,即使清朝后期丧失了大片国土,也只是它在中国本土之外新增领土的一部分,仍然有很大的转圜空间,给当今的中国留下了广阔的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