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申论模拟题--粮油涨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9 02:58:06
注意事项
一、本试卷由给定资料与作答要求两部分构成。考试时限为150分钟。其中,阅读给定资料参考时限为40分钟,做答参考时限为110分钟。满分100分。
二、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填写自己的姓名、报考部门、填涂准考证号。
考生应在答题卡指定的位置作答,未在指定位置作答的,不得分。
三、监考人员宣布考试结束时,考生应该立即停止作答,将试卷、答题卡和草稿纸都留在桌上,待监考人员允许离开后,方可离开。
严禁折叠答题卡
给定资料
材料一:
北京:进入11月份,北京市米价、面价、菜价及主副食品价格均有不同程度的攀升:食用油价格上涨一成,面粉价格涨幅超过10%。北京市粮食局称,虽然粮油价格上涨,但北京市场面粉货源充足,购买和销售都很正常。
成都:11月中旬以来,四川成都市粮油市场价格逐渐出现上扬行情,部分主要粮油品种价格上涨明显,其中菜油、小麦、玉米涨幅较大。对此,该市市场供应较为正常,未出现集中大量购买粮油现象。该市粮食局要求各级粮食部门密切关注市场动态。
山东:小麦价格上涨幅度较大。山东省农户小麦出售价格由9月份每公斤不到1.4元涨到了目前的1.6元左右,涨幅超过10%。据山东省物价局价格调控处分析,虽然目前粮价涨了不少,但仍处于正常水平。
广东:面粉、玉米等部分粮食价格持续出现小幅上扬。广州市菜篮子报价中心的市场报价显示,标准粉从11月15日的每公斤2.20元,至12月3日上涨到2.30元。
材料二:
粮油等食品价格的大幅涨价,导致了11月CPI (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的突然变化。11月,全国食品价格上涨了3.7%,高于10月的2.2%,而食品是我国CPI的第一构成因素,权重比例高达33%左右。
在食品中,粮食、油脂、肉禽及其制品、鲜蛋等价格涨幅都是10月涨幅的数倍,其中,11月粮食价格上涨4.7%;油脂涨6.2%,肉禽及其制品涨7.6%,鲜蛋涨11.7%,水产品涨2.7%。之前,粮油价格上涨在包括北京在内的各地超市、批发市场的大米、小麦、食用油等价格方面都已经反映出来。在食品价格的影响下,其他多个居民消费品如烟、酒、中药等价格涨幅也有所增高。
由粮油价格上涨引发的多个行业成本和收益的加速变化,正快速传导到整个产业链,尤以下游行业受影响最大。"食品加工业、生物化工业等行业受到的影响已经显现,预计会在近期的股市有所体现。"申银万国食品行业研究员赵金厚告诉上海证券报记者。
材料三:
12月5日,受粮油价格上涨影响,农业板块几乎全线飘红。典型个股如排在涨幅前五位的金健米业(600127)以及玉米深加工为主业的北大荒(600598)等。其中金健米业涨幅10.04%、北大荒涨幅8.82%--"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农产品价格成为股市热议话题。
"表面上看,价格上涨是由于此前为保障农民收益以行政手段加大了粮油储备,从而造成暂时的供应吃紧。但是从本质上来看,农产品价值被低估也是此轮上涨的内在原因之一。因此,这轮粮油价格上涨引发的相关消费品涨价不会因季节原因,或行政粮‘回吐‘而立即有所转向。"上海资本市场资深分析师林荣时说。
部分农业类股票昨日涨幅
代码     公司名称    涨幅
600598    北大荒     8.82%
600127    金健米业    10.04%
600311    荣华实业    2.67%
600354    敦煌种业    4.01%
000998    隆平高科    3.99%
002041    登海种业    5.20%
000713    丰乐种业    6.68%
000860    顺鑫农业    3.95%
材料三:
"粮价油价又涨了",这是最近大城市市民见面常要讨论的一个话题。但由于近年来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加上今年很大一部分市民加薪幅度较大,用于食品消费的支出,在多数市民的总支出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小,这次食品价格上涨的负面影响并不大。市民王女士表示,她家里一直使用的是鲁花食用油系列,10天前购买的鲁花花生调和油价格在59.8元左右,现在已上涨了10元。"涨价对我们消费者来讲当然不是好事,但现在每个月用在吃上的钱不是很多,还能承受。"王女士说。在多个超市粮油销售处调查得到,虽然价格有所上扬,但多数市民反映平静,并无出现抢购现象。
在乌市新民路、青年路的几家超市里,粮油产品涨价后,批发价25元(10公斤)一袋的天山牌面粉,在超市卖23.8元,而批发价38元(10公斤)一袋的米全大米,超市只卖35元至37元;批发价40元(5升)的大豆调和油,超市里只卖35元。一家供货商介绍,部分超市之所以对粮油产品打出低于批发价的价格,主要是想借此吸引消费者,从而带动其他商品的消费。然而,记者在超市看到的情况是,超市的促销做法并未吸引多少消费者,在青年路一家超市里,十分钟时间里才有一人买了两袋10公斤装面粉,这名消费者说,她来买面粉并不是因为面粉涨价,而是觉得超市搞促销比较划算,"现在涨的价格还能接受,没必要买这么多。"她说。
北京市粮食局主管市场的副局长马长旺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总体看,北京市场面粉货源充足,居民消费心理平稳,购买和销售都很正常。"
由于不是面粉消费大省,广东市场对面粉涨价反应十分平静。广东省物价局表示,将密切关注粮价上涨情况,如果价格波动异常显著且持续时间较长,国家会放出一部分粮库的粮食进行价格调节,稳定市场,因此,市民不必惊慌抢购。
据山东省物价局价格调控处处长董金文介绍,由于前期山东粮价不算太高,目前虽然涨了不少,但粮价仍处于正常水平。
国家发改委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蓝海涛认为,眼下的粮价处于正常区间。今年以来,农业生产资料成本上升,而粮食价格处于低位,容易挫伤农民种粮积极性。目前的粮价上涨,真实地反映了农民的种粮成本,使粮价回到一个合理区间。今年的粮食库存与去年持平,不存在缺粮的风险,所以下一步也不存在平抑粮价的说法。
材料四:
自2003年底、2004年初的粮食市场波动以后,国家采取了一系列促进粮食生产的措施,国内粮食生产连年丰收。这轮粮油价格上涨并不是因为粮食减产。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4年粮食获得丰收,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4695亿公斤,同比增长9%,扭转了连续五年下降的局面;2005全年粮食产量4840亿公斤,增长3.1%;2006年前三季度,粮食生产再获好收成,夏粮总产量1138亿公斤,增长7%。
由于我国小麦连续三年丰收,为保护农民利益,落实中央的惠农政策,发改委等部门今年6月份曾印发《2006年小麦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的通知》,要求各级政府部门全力支持和配合中储粮总公司,进行小麦托市工作,总共收购了近4200万吨小麦,称之为"临时存储粮"。12月11日出版的最新一期《财经》杂志报道,由于中储粮公司等收购粮食有农发行贷款支持,而且今年年初"最低收购价"高出市场粮价,农民售粮踊跃,加之地方政府对"托市收购"赞赏有加,于是高层决定,不再限制最低价收购的小麦总量,而是由中储粮公司"敞开收购"。结果中储粮收购的小麦竟占到今年小麦总产量的40%以上。
北京锦绣大地玉泉路粮油批发市场总经理尹大庆认为,食用油价格上涨主要是受国际期货市场转基因大豆(2825,-29,-1.02%)价格上涨的影响,从产区看,由于小麦、大豆等农作物收购价格持续上涨,农民惜售稻谷的心理明显增强,导致稻谷收购紧张,收购价格上涨。
自6月1日国家启动小麦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以来,国内小麦收购价止跌并呈平稳略升之势,但仍低于上年同期。据了解,今年执行国家托市收购政策的六省累计收购最低价小麦4121.8万吨。
广东省价格信息监测中心有关负责人分析指出,导致面粉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是,今年全球小麦主产国除我国小麦明显增产外,其他国家普遍减产,国际小麦价格走高势必导致国内小麦价格上涨;受国内保护农民利益政策的影响,今年小麦的收购价高于市场预期,客观上抬高了小麦的市场行情,许多农民开始惜售,从而导致面粉加工企业货源不足,推动了小麦价格的上涨。
对于广东市场上玉米价格涨幅较大的主要原因,广东省价格信息监测中心负责人表示,是自国际原油价格上涨以来,玉米的提取物被用作为燃料替代品,从而导致玉米价格一路走高。
在期货市场上,最近国内小麦期货价格出现了大幅上涨。国际期货市场,玉米期货价格也创出了10年来的高点。从CPI走势看,截至10月,粮价呈平稳上涨趋势,同比去年上涨3.7%,但高于整体CPI涨幅。
蓝海涛接受认为,入冬以来的粮价走高属恢复性上涨,不存在政府直接干预成分。因秋粮丰收之后10月份小麦等价格曾出现震荡和下跌趋势,目前的价格恢复性上涨客观上保护了农民利益。大豆和食用油价格上涨则是由于此前四五个月延续低价趋势,目前也是恢复性上涨。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经济师祁京梅接受采访时解释,粮油价突然大涨,主要受到国内国家收购价上调以及国际市场减产的影响。其中,国家提高各地粮食收购价,导致农民看好下一步粮价而惜售,供需平衡遭到破坏,价格将进一步高涨。祁京梅预计,12月我国CPI将继续这一上涨态势,因为粮食价格上涨的影响后继效应大,预计12月CPI涨幅将保持在1.8%左右的水平。
材料五:
在连续7年没有出现足以影响全球农产品收成的恶劣天气之后,反常的炎热天气和干旱今年一同袭来,导致世界主要小麦生产国的小麦出现不同程度减产。美国农业部11月预计,2006至2007年度,全球小麦产量5.87亿吨,消费量达6.15亿吨,期末库存将从2005至2006年度的1.47亿吨降至1.19亿吨。小麦减产使得美国芝加哥小麦期货价格从9月中下旬开始领涨,并带动玉米价格上涨。
稻米库存也不容乐观,预计2006至2007年度全球期末库存将降至6195万吨,库消比14.64%,低于联合国粮农组织18%的警戒线。
大豆全球库存较大,但受小麦、玉米、稻米影响,也纷纷追涨。这些因素影响了我国食油市场。特别是我国大豆消费三分之二依靠进口,国际市场一涨价,国内豆油价格也随之上扬。
同时,能源短缺刺激起来的生物能源热潮,玉米作为燃料乙醇的最主要原料,已经被赋予了新能源的属性,其需求量也在持续大幅度增加。
材料六:
中国农科院农经所博士后张春敏分析认为,表面原因是由于国际期货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转基因大豆价格上涨,致使食用油成本提高;受国际小麦价格走高影响,国内小麦价格相应上涨;以及国际原油价格上涨后,玉米提取物被用作燃料替代品,从而导致玉米价格上升。而部分农作物价格上涨的内在原因则在于受国内保护农民利益政策的影响,今年小麦的收购价高于市场预期,许多农民开始惜售,致使短期内供给受到制约,导致面粉加工企业货源不足,造成小麦价格上涨。一般情况下,涨价分为两种:一种是在价位正常的情况下涨价,形成高价;另一种是在价位偏低的情况下涨价,恢复到正常价格。张春敏认为,这次粮油价格上涨属于后者,是"恢复性上涨"。国内的几次工资上涨,使得工业品的成本相应上升,而工业品的价格上涨无疑会增加农产品的成本,但农产品的市场价格长期低于实际成本,既然工资上涨,物价上调,粮油相应涨价也属正常,如此还能助力农民增收。张春敏认为,虽然此次涨价的幅度较大,但粮食价格继续上涨的空间有限,不会持续下去。
材料六:
国务院办公厅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明确责任,密切配合,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做好粮油供应和市场稳定工作。
通知要求加强市场监测,密切关注粮油市场供求和价格的变化,及时准确地反映粮油肉蛋奶等重要食品的购销、库存和价格动态,科学分析和判断价格变化趋势。发现趋势性和苗头性的问题,适时采取措施。
把握好调控目标,统筹策划,合理安排国有粮食存储布局,及时调整粮食调拨、运输数量。根据市场需求情况,把握好国家存储粮食公开竞价销售的节奏,既要做到保证供应,又使粮价在合理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
保证粮油供应,主销区粮食库存要满足一定时期的销售需求,有序组织企业到产区采购,合理增加粮食品种和成品粮的储备,保证随时能投放市场。大中城市要适当增加成品粮加工数量,特别要安排好高等院校、厂矿企业和城镇低收入群体的粮油及副食品供应,对高等院校所需粮油副食品实行定点直供,以减少中间环节,降低采购成本。
组织好粮食调运,铁路、交通部门要加强调度,优先保证粮油运输。各销区省、市粮食主管部门要加强组织协调,做好粮食产销协作工作,配合产区粮食主管部门加强与铁路运输企业的衔接。
落实困难补助政策,确保城镇低收入居民的生活水平不下降。要关心和支持高等院校,做好学生食堂饭菜价格稳定工作,落实好家庭贫困学生的生活补助。
加强市场监管,督促各类粮食经营企业保持必要的库存,补充市场粮源。加大对城镇大型粮油批发市场、超市和农副产品市场的巡查,坚决打击囤积居奇、哄抬价格、假冒伪劣等违法行为,维护正常的市场流通秩序。切实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确保广大人民群众饮食安全。
材料八:
11月25日,中储粮总公司向国内具有粮食经营资格的企业竞价销售120万吨小麦;11月29日,竞价销售67.65万吨早籼稻;11月30日,竞价销售67.65万吨小麦;12月7日竞价销售75.5万吨小麦。12月7日,在安徽、郑州、河北等地粮油市场,国家粮食局举行今年第四次"最低收购价粮食竞价销售交易会",成交小麦75.5万吨,本次竞拍总成交比率达到76.69%,高于前三次。在中储粮总公司先后4次向市场投放了超过300万吨粮食后,粮油价格上涨受到控制,河北石家庄,山东潍坊等地的小麦价格甚至有了一定的跌幅。中储粮总公司让各地的存储粮企业先后四次"开仓放粮"后,12月13日和12月14日还将向国内具有粮食经营资格的企业销售50万吨早籼稻和65万吨小麦,以进一步稳定粮价。
在最近一次的拍卖直播中,国家粮油信息中心小麦分析师张浩然表示,经过上月底两次拍卖之后,原来价格比较高的地区,如河北石家庄,山东潍坊等地有了一定的跌幅,但不明显。国家粮油信息中心谷物高级分析师、市场信息处处长卜轶彪分析,现在成交率比较高,确实反映了比较强的市场需求。后期小麦价格应该向拍卖底价靠拢,保持基本平稳。
与此同时,为了避免各地承储企业不按合同约定向外竞价销售临时存储粮,12月1日,国家发改委昨天公布了《国家临时存储粮食销售办法》,办法明确,将建立由国家发改委牵头、财政部、国家粮食局、农业发展银行和中储粮总公司五部门参加的临时存储粮销售联席会议制度。通知中明确规定:必须充分发挥临时存储粮对市场的调节作用,销售临时存储粮要有利于保持市场粮价在合理水平上基本稳定,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满足市场需要,保持粮食市场的稳定;对不按照合同约定出库的承储企业,由国家粮食局取消其承储资格,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材料九:
国家粮食局研究员、粮食问题资深专家丁声俊说,这一轮行情属于恢复性上扬,"在正常范围以内,不值得大惊小怪"。他说,多年来,中国粮食价格一直偏低,这既不利于保护农民利益帮助农民增收,也影响农民种粮积极性,不利于国家粮食安全。他举例说,城市里买一瓶饮料要三块钱,但农民辛苦耕作一年,卖出的小麦500克才八毛钱,"这能说合理吗。""现阶段粮油价格的上涨在正常范围内。多年以来,我国粮食价格一直偏低,这容易导致农民种植积极性下降,不利于‘三农‘问题的顺利解决。要从增加农民收入这个大局出发,理性看待粮油价格上涨。"国家粮食局研究员丁声俊对这次粮油价格上涨作了这样的评价。
中国改革开放的20多年,农民在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能量释放出来之后,农民的收入一直徘徊在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种粮食不仅周期长,而且费力几乎不赚钱,农民收入低就成了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克服的一个"顽疾"。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副所长李培林说,现在,中国的人均GDP已经超过了1000美元,但贫富差距不仅没有缩小反而在继续扩大,据测算,中国农民人均收入要在20年后才能达到2000年城镇人均收入的水平,也就是说,中国城镇和农村之间的发展差距在20年以上。
市场人士指出,多年来生产资料的涨价也是粮油价格上涨的一个成本动因;另外,不排除一些粮油购销、加工企业,利用当前市场缺口,推动粮油价格上扬。为此,有关部门要加强价格监测和市场监管,打击不法行为,规范不当得利,既保障农民从粮食涨价中得到实惠,又保障城市低收入家庭生活不受大的影响。在提高农民的收入方面,低迷的粮食价格一直是一个令农民头痛的问题。目前的粮食收购价格在扣除化肥、水电、税收等因素后,几乎所剩无几,而且这里还不包括自己的劳动力成本,农民一般都是把自己的劳动力成本都算在利润中了。当然,这个情况或许还是农业条件较好的乡村,比较差的乡村有些在农业根本就是赔钱。
为此,这次粮食涨价对于农民来说不能说不是一件好事,尽管这种情况也许维持不了多长时间,但是仍然使和土地打交道的农民感到了一丝丝慰籍甚至是兴奋。
作答要求:
一、根据"给定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的内容,整理一份供有关负责同志参阅的材料。(30分)
要求:概述全面,观点鲜明,条理清楚,语言流畅,不超过500字。
二、围绕给定资料的主题,请结合"给定材料4~6",谈谈当前粮油价格上涨的原因有哪些方面。(15)
要求:分条作答,简明扼要,不超过200字。
三、1.以上资料中曾多次提到"临时存储粮"一词,结合上下文,说明临时存储粮的含义。
2.假如你是某市主要负责人,应采取哪些措施来缓解或解决粮油涨价问题。
四、写一篇关于托市收购利弊的文章。(30分)
要求:1、参考给定资料,自选角度,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2、观点明确,联系实际,分析具体,条理清楚,语言流畅。
3、全文不少于800字。
答案:
一、 (1)近期,一些地方粮油价格上涨引起广泛关注。今年11月份以来,北京市米价、面价、食用油价格均有不同程度的攀升:食用油价格上涨一成,面粉价格涨幅超过10%;上海市场的食用油价格也出现"跳高式"增长。深圳、广东等地粮油价格也出现上涨。
(2)随着粮油价格的上涨,其他商品价格也有所上涨,进而引起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的发生变化。11月,全国食品价格上涨了3.7%,高于10月的2.2%。在食品价格的影响下,其他多个居民消费品如烟、酒、中药等价格涨幅也有所增高。
(3)受粮油价格上涨的影响,资本市场也向农业板块倾斜,相关食品及化工类上市公司的收益将发生变化;
(4)居民的生活并没有受到很大影响。从目前情况看,涨价并没有影响到市民的正常生活秩序。这次粮油价格上涨是正常市场调节现象,对百姓生活不会产生太大影响。市民对粮油涨价反应平淡,商家也表示目前货源充足,而且有货就卖,没有出现囤积居奇现象。但是,城镇低保特困家庭的生活的保障问题需要考虑。
二、我国粮食生产从2004年起,已连续三年丰收。从材料中的数据上看,这次粮油涨价并不是因为国内粮食短缺引起的。
国际市场小麦价格上涨也影响国内市场。国际市场小麦等农产品价格大幅走强,相对于需求,世界范围的粮食供给仍然偏紧。今年一些突发性气候因素,更是加剧了供需不平衡。
受国家政策影响,在中国的粮食供给依然偏紧的背景下,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超常规、大规模收购小麦等主要粮食品种,控制了很大一部分市场粮源,导致了这次涨价。
三、1.临时存储粮指国家指定中储粮总公司执行最低收购价预案收购和国家组织进口,并委托中储粮公司临时存储的粮食。通俗地说,就是中储粮公司按照最低收购价收购的国内粮食和国家进口的储备粮。
2. 首先,要加强市场监测,密切关注粮油市场供求和价格的变化,及时准确地反映粮油肉蛋奶等重要食品的购销、库存和价格动态,科学分析和判断价格变化趋势。发现趋势性和苗头性的问题,适时采取措施。
其次,调整低保金制度,保障低保户居民的正常生活。适时调整城镇低保特困人员保障标准,建立自然增长机制,以确保在基本物资价格发生变动时,低保特困户的利益不受侵害。切实采取措施,加大地方政府的资金投入,研究制定配套优惠政策。
第三,要安排好高等院校、厂矿企业和城镇低收入群体的粮油及副食品供应,对高等院校所需粮油副食品实行定点直供,以减少中间环节,降低采购成本。
第四,加大对大型粮油批发市场、超市和农副产品市场的巡查,坚决打击囤积居奇、哄抬价格、假冒伪劣等违法行为,维护正常的市场流通秩序。切实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确保广大人民群众饮食安全。
四、
托市收购利弊之我见
近期我国部分地区粮油价格上涨,不是总体供求关系发生变化所致,而是受到国际市场、国内流通等多方面因素影响的结果。当然,这一波粮油价格上涨,出现在国家采取一系列惠农促粮政策后,出现在粮食生产连年丰收的情况下,虽有利于保护农民生产积极性和增加农民收入,也有不足之处。
由于我国小麦连续三年丰收,为保护农民利益,落实中央的惠农政策,发改委等部门今年6月份曾印发《2006年小麦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的通知》,要求各级政府部门全力支持和配合中储粮总公司,进行小麦托市工作,总共收购了近4200万吨小麦。由于中储粮公司等收购粮食有农发行贷款支持,而且今年年初"最低收购价"高出市场粮价,农民售粮踊跃,加之地方政府对"托市收购"赞赏有加,于是高层决定,不再限制最低价收购的小麦总量,而是由中储粮公司"敞开收购"。结果中储粮收购的小麦竟占到今年小麦总产量的40%以上。政府最低收购价政策所产生的"托市"作用,政策保证了农民不会出现卖粮难,农民收入也藉此得以增加。从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谷贱伤农"之苦。
但我们也因该看到,"托市"收购使大量粮源被国家控制,即使在产量大增的情况下,能够直接进入市场流通的粮食总量却不一定相应增加。国家用行政手段或政府资源,正是由于今年小麦"最低收购价"高于市场价,最初大多数民营面粉厂商按兵不动,意在等中储粮公司停止收购后再到市场购粮。但谁也想不到,由于中储粮公司掌握了大部分粮源,在春节前最需要购进原料的时候,却买不到粮食。这说明此次粮价上涨,问题出在流通环节,主要原因可能是中储粮公司‘托市‘收购太多了,投放市场又不及时。
我们要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在粮食流通方面,应该让市场在这其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事实上,由于中储粮有中央财政和农发行"撑腰",原本有最低价收购资格的各省地方储备粮公司也无法与之对抗,绝大部分的小麦和稻谷都纳入中储粮公司囊中,更使得粮食市场"风声鹤唳",无论是国有还是民营企业只能甘拜下风。四次开仓放粮,粮食拍卖底价都高于当初的最低收购价,最大的赢家是市场的最大卖主--中储粮公司。"托市收购抬高了粮价,高价卖粮又增加了利润。"但在专家看来,这却是对中国粮食流通市场化改革的讽刺:粮食流通市场化改革远未成功,民营流通企业正在发育,现实中却出现了一个新的垄断市场粮源的"巨无霸"--中储粮公司。中储粮公司本应主责粮食战略性储备和管理,但现实中却以执行最低收购价为名,全面掌握粮源,抑制了民营市场主体的发育,粮食流通出现了逆市场化倾向。
更为重要的是,这一政策使"最低收购价"变成了"定购价",取代了市场价格,民营粮食企业无法收购,扭曲了市场信号。
同时,我们还要看到"最低收购价"政策并非保护种粮农民利益的最有效办法。根据国际经验,实行最低收购价制度,政府投入的资金中,真正被农民获得的只有25%,其余部分全被流通环节拿走了。
由此看来,中国加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固然重要,但有关粮食综合流通能力建设,特别是与此相关的粮食物流体系、粮食市场体系建设,其实更为关键。
综合分析:
纵观历年公务员考试申论试题的演变,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阅读量和写作量不断增加。作答要求也不断翻新,但仔细分析仍是万变不离其中,不过是通过对当前的热点、难点,或社会上的特定现象,来考察行政能力和应变水平,这对于未来的公务员来说既是岗位要求,又是一次入职前的锻炼。粮油涨价最近在媒体曝光率很高,是老百姓耳熟能详并切身体会的一个问题,相信每个考生对此都有一番感受和见解。
最近两年国家和地方的公务员考试申论可目更加突出对公务员岗位日常工作的能力的考察,如2006、2007年申论考试的第一题,都是以给领导参阅的形式要求考生在错综复杂的材料中提炼资料所表达的中心思想,故本套模拟试卷第一题命题初衷也基于此。本套模拟第三题的定义判断只要联系上下文,并结合字面意思,不难推出把握概念的实质,这与07年申论第二题类似。考生在作答申论试题的时候务必要读懂材料,利用好材料,问题的答案往往在材料中直接体现或间接映射,第二题和第三题关于粮食涨价的"原因"、"措施"的作答就可以从材料中直接获得或经果总结后得出。第四题是一篇作文,题型历年都有,考生并不陌生,需要平时注意知识积累,多加练习。
相关专家评论文章:
粮食"直补"改革与国家粮食安全目标的实现
一、现行直补政策目标的多重性难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2002年,安徽、吉林选择了三个县(安徽2个、吉林1个)进行粮食补贴方式改革试点,河南、湖北省也调整粮食补贴政策,减少对流通环节的补贴,增加对生产环节的直接补贴。由于粮食政策目标涉及多方面,如粮食安全目标、农民收入目标、生态环境目标、产量目标等,所以在制定粮食政策时,既要兼顾各项目标,同时也要突出重点目标。在我国,长期以来,政策的变化主要是围绕"粮食产量目标"和"粮农收入目标"而进行的。本次粮食直接补贴制度改革也未能例外,政策的出台背景是由于多重复杂原因,各方的动机也是各不相同,这样就造成直接补贴政策目标的多重性,从而难以确保政策的基本目标,即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正是由于改革目标的多元,使补贴范围过大,在总补贴金额一定的情况下,对单个补贴对象的补贴金额太少,难以起到激励作用。山西省2005年粮食直补是小麦每亩补10元、玉米每亩补5元、谷子每亩补5元;河南省2005年每亩的补贴标准平均大体是每亩补贴12.38元;江西省粮食直补资金按2004年计税土地上早稻、中稻和晚稻实际播种面积,每亩各补贴10元;江苏省粮食直补标准是每亩补贴20元;上海市对种粮农户的补贴标准为:种植规模在5亩以下(含5亩)的每亩补贴60元,5-15亩(含15亩)的每亩补贴70元;15亩以上的每亩补贴80元。从各省情况可以看到,对单个农户而言,粮食直接补贴的数额很小;提供商品粮食最多的粮食主产区的农户得到的补贴更少。
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粮食直接补贴的资金来源于各省的粮食风险基金,而粮食风险基金是难以承担增加农民收入功能。目前的粮食风险基金是中央给一块,地方政府补一块。粮食调出省将粮食调往粮食主销区时,实际上将粮食风险基金的一部分补给了粮食调入省份。这种反常的补贴挫伤了粮食主产区的生产积极性。实施粮食直接补贴改革后,粮食主产区将粮食风险基金作为直接补贴的资金来源,不仅本地财政资金没有流向外省,而且增加了本地农民的收入,但这种主产区与主销区基于地方利益的博弈,并不能真正大幅度增加农民的收入,而且势必影响粮食风险基金保障粮食安全的政策功能的发挥。
二、中国粮食直补政策的调整方向
粮食风险基金的功能应该明确而单一。世界各国对于粮食问题所实施的政策多为价格政策。价格政策主要是国内市场上保护农业生产者利益,但价格保护只是用以稳定农民收入,而不是提高农民收入,稳定价格政策主要是为了粮食安全,粮食的安全价格机制操作复杂。如果考虑国家粮食安全问题,我国不能放弃价格支持政策,对粮农的补贴不能只有"直补"这种固定补贴,政府还必须提供必要的保护,保证农民在价格下跌时的合理利益。虽然粮食直接补贴政策的初衷是"改保护价收购为直接补贴农民",即把保护价与市场价的差价直接补贴农民。但在实际实施过程中,由于强调增加农民收入的目标,直接补贴变成了与价格不挂钩的固定支付,因此,还须制定相应的粮食价格支持政策。
提高粮食主产区的补贴水平。粮食直接补贴实质是一项公共工程,公共工程的实施应该以最低的成本实现特定的目标,基于粮食安全的补贴政策应是一种价格政策,实际上是一种包含有价格保障机制的补贴,其目的是减少粮农的市场风险。确保粮食安全,并不意味着所有地区都实现粮食自给,要积极引导和强化市场对粮食供需的调节作用,从各地区追求区域内的产需平衡向全国供需平衡转变。使我国粮食生产愈来愈向粮食主产区集中,即集中到东北三省、黄淮海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等地区,以便进一步增加国家对粮食主产区的补贴水平。对主产区粮食生产者的价格补贴,由中央财政按全国统一标准负担基本补贴部分。保持国内粮食生产成本与进口粮食到岸价的动态平衡,形式上加重了国家财政负担,实际上是消费者支付给国外的粮食差价转移支付给了我国农民。实行主产区生产者价格补贴政策,不仅可以维持在较低价格水平的粮食供求平衡,而且让广大农民分享社会经济发展成果,有利于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国民经济的良性循环。这也是2005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的要建立粮食主产区与主销区之间的利益协调机制的题中应有之义。
按WTO规则统一全国的粮食直接补贴政策。我国已加入WTO,粮食产业直接面对国际竞争,粮食生产支持政策也必须适应这种形势,充分、灵活运用WTO《农业协议》的"绿箱"政策和部分"黄箱"政策,对粮农进行直接的收入补贴和价格支持,这既是长期任务,又有较大的政策实施空间。按照世贸组织的有关规则,以价格保护为主的支持政策属于"黄箱"政策,要受到《价格与反补贴措施协议》的限制。但我国的粮食直接补贴的资金来源主要是粮食风险资金,粮食风险资金最初目的是为了国家粮食安全,是WTO《农业协定》中免于减让的国内支持措施,即属于"绿箱"措施所包括的11个项目中的粮食安全储备补贴。因此,应将为粮食安全所进行的粮食直接补贴、生产者收入直接补贴和价格保护政策所形成的补贴明确分开,为国家粮食安全问题的补贴需要对粮食安全的补贴数量进行测算,按统一的标准,明确补贴的目的,强调其粮食安全储备补贴的性质,从而在WTO的谈判中处于主动地位。
解决粮食安全和"三农"问题的思路和对策
(一)围绕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提高粮食安全保障水平
解决我国粮食安全问题既要立足现实,又要未雨绸缪。"十一五"期间,要继续加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千方百计调动种粮农民的积极性,进一步增加中央政府对粮食主产区的投入和政策支持,并努力协调好粮食主产区与主销区的关系,强化主销区的粮食安全责任。
一是整合资源,突出重点,加大投入。建议将国家大型商品粮基地建设投资、农业国债资金和综合开发中的中低产田改造资金,统一纳入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之中,集中用于优质粮专用良种繁育、标准良田建设、现代农机装备推进、病虫害防控、粮食加工转化等项目方面。
二是建议今后在中央财政每年的收入增量中,拿出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主产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同时,建议调整粮食主产区与主销区的利益关系,今后对于主销区凡有粮食缺口的,每调入或进口1斤粮食的省市区,国家收取0.10元集中用于主产区商品粮生产基地建设。
三是加强粮食核心技术、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发和相关技术的组装、集成和推广工作,积极创造条件促进粮食生产方式的根本转变。通过增加投入和进一步发挥科学技术对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的支撑作用,逐步缓解耕地和水资源对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增长的制约,促进耕地、水资源的节约和可持续利用,降低农民的粮食生产成本、延伸粮食产业链并挖掘其增值潜力,为实现粮食生产能力建设与农民增收创造条件。
四是继续完善主要粮食品种的最低收购价制度和粮食生产相关补贴政策。"十一五"期间,建议适当提高粮农直接补贴、粮种补贴和农机补贴的标准,促进其进一步向粮食主产区和规模种植户、重点农户倾斜;对于主要粮食品种的最低收购价和粮农直接补贴、粮种补贴、农机补贴的标准,应赶在下一年度粮食播种之前两个月发布,以便更好地指导农民的粮食生产;要进一步完善最低收购价制度和粮食生产相关补贴政策的执行和监督,提高最低收购价制度和粮食补贴政策的效率。
(二)支持农民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和农业产业化经营
农业、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加快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推动力量。
(1)面向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强对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体系建设的政府支持。日本经济学家速水佑次郎指出,发展中国家要由贫困走向富裕,需要将以资源为基础的农业转变为以科学为基础的农业;但是,"以科学为基础的农业,仅仅依靠农民和企业家追求利润的努力是发展不起来的",要依靠农业研究及推广体系的支撑。因此,"政府投资于科学研究和教育,组织竞争性市场和激励企业家创新,是实现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为此,一方面要实行农业产业链重大技术推广或集成项目的专项补贴制度;另一方面要通过财政贴息、税费减免等方式,积极支持各类农业科技示范村、示范户和民办科技创新组织。
(2)培育和扶持龙头企业,充分发挥其在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中的带动作用。在农业产业化中,产前发育不良、产后发展不足和农业产业链条过短是农业收益低的重要原因。要从财税、金融信贷等政策上培育和扶持产业化龙头企业,通过"订单农业"、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市场+农户等形式,推动农业结构调整。提升农产品的附加价值。
(3)继续用国债或财政资金以资本金补助形式,支持粮油产品加工、果蔬产品加工、肉类产品加工和乳汁品加工等项目,不管是国有还是民营,凡符合项目要求的,都给予支持。
(4)以提高农民素质为中心,加强农民培训工作。不断提高农民市场创收能力。第一,增加财政资金用于农民培训的投入,该项投入资金主要用于农民专业成熟、实用技术培训方面;第二,以提高农民技术素质为目的,对农民开展灵活多样的培训工作,即支持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单位及个人到农村培训农民,也支持民间组织培训农民,同时还要支持农民自己办夜校、田间地头培训班。
(三)提高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公共品支撑能力
在"十一五"期间,应继续将农村中小型基础设施建设作为财政支农的重点,加大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的财政投入规模,集中力量对乡村路、村村路、人畜饮水、农村沼气、中小学危房改造、农村通讯及信息基础设施、小流域综合治理及中低产田改造、节水灌溉、农村市场基础设施、乡村卫生基础设施等方面进行重点成片建设。在加强农村中小型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要改变其重建设轻管理维护的状况,应积极探索建立农村中小型基础设施建设和管扩的新体制,实行谁投资、谁经营、谁收益的原则。要特别关注中西部地区。改革开放20多年来,尽管我国中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和东部地区相比这里农民生产和生活条件还比较差。在现阶段,中西部地区农民人均收入水平低,市场购买能力不高,要想靠他们改善农业、农村基础设施状况十分困难。但是,中西部地区土地面积大,人口比重高,恰恰是我国粮食主产区,这里生产和生活条件状况如何,将直接关系到我国粮食安全和内需扩大战略的实施,因此,国家必须加大对中西部地区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通过农业、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当地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
(四)加大对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的支持力度
统筹城乡发展,重点在农村,难点在社会事业。具体地说,在积极推动财政将教育资源投入的重点由高等教育转向义务教育的基础上,不断增加农村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投入。目前,农村义务教育实行"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对于调动地方政府因地制宜地发展农村义务教育的积极性是十分必要的。但是,鉴于当前县乡财政普遍严重负债、农村义务教育的公共品属性和外部性非常强,应该进一步强化中央和省级政府在农村义务教育方面的投入责任,将实行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与在中西部地区建立以中央和省级政府为主的投入体制结合起来。要提高农民培训和农村职业教育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前瞻性。
在农村医疗卫生体系的建设中,应该摈弃片面追求高档化的发展思路,逐步扭转医疗卫生资源向"城(市)、大(医院)、高(科技)、新(药品和设备)"过度集中的趋势,倡导大众化、适用化、平民化,把增加公共卫生资源和加快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重点放到农村。要以中西部地区、贫困地区和农村基层,作为加强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重点地区;把完善疫情信息网络、疾病预防控制和医疗救治体系、建立农村疫病防治机制和应急处理机制,作为加强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重点领域。进一步完善农村药品供应网和药品监督网,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的试点工作。
"十一五"期间,一方面要鼓励发达地区主要依靠依靠自身力量扩大农村社会保障覆盖面,并不断缩小城乡社会保障差距;另一方面,要加大中央和省级政府对欠发达地区、中西部地区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支持力度,这些地区要在中央和省级政府的支持下,按照分地区、低水平、广覆盖、有保障的原则,初步构建最基本的农村基本养老保障、基本医疗保障、最低生活保障和规范化的政府救济制度。
(五)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和金融体制改革
"十一五"期间,一方面,要继续推进农村税费改革,进一步加快取消农业税的进程,争取到2006年全面取消农业税,对于中西部地区由此形成的地方财政缺口,要通过加大中央和省级政府的财政转移支付来解决;另一方面,要完善相关配套改革,加快清理乡村负债,推进乡镇机构改革,加快建立比较完善的县乡公共财政体制。农村税费改革的最终目标是消除不合理的城乡二元税制结构,实现城乡统一税制。但是,在"十一五"期间,深化农村税费改革的重点仍然是减轻甚至取消负担,并不是建立新的城乡统一税。
在深化农村金融改革方面,应通过立法途径调整县域农村金融市场准入条件;应该改变现有的农村正规金融有分工、少协作、乏竞争的状况,在适度放松民间金融市场准入的同时,加快建立农村金融市场退出制度,积极审慎地支持民间金融、特别是非正规金融的发展,加快邮政储蓄制度的改革,鼓励多种金融机构分工协作、平等竞争,基本形成农村金融与农村发展良性互动的局面。要通过深化农村金融改革,使农业发展银行转变为能够整合大多数农村政策性金融业务的政策性银行;继续完善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联保贷款制度,扩大其覆盖面和农户受益面;要在加快农村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同时,深化和完善农村信用社改革,要把促进农村保险业的发展和农产品期货市场的发育,作为"十一五"时期深化农村金融改革的重要内容。
(六)加快建设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体系,完善土地征占用
"十一五"时期,要以强化农民工权益保护为重点,加强城乡统一劳动力市场建设和监管。要鼓励地方政府积极开展城乡劳动力平等就业的试点工作,引导和支持服务于劳动力市场的各类中介机构健康发展,支持农民工组织起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尽快形成"城乡通开,企业自主用人,劳动者自由择业,中介机构优化服务,政府改善市场监管、维权和农民培训"的劳动力市场体系。在此基础上,要着手对进城农民工的户籍、子女上学就业、住房、社会保障等制度进行科学地规划改革,从制度上确保他们的基本权益。
"十一五"期间,继续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防止和杜绝非农产业、城镇违法乱批、乱占耕地,侵蚀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威胁国家粮食安全。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家庭承包责任制,依法保护农民对土地承包经营的各项权利,促进土地在自愿、有序、合法的基础上流转,坚决打击各种变相侵犯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益的行为。与此同时,要加快土地征占用制度的改革,协调解决土地征占用过程中土地增值收益在国家、农民和企业之间的分配不公平问题,保护失地农民的合法权益。要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供给的年度计划,严格控制征地规模,确保最严格的土地保护制度能够持续落到实处。在土地征占用制度的改革中,要严格区分公益性用地和经营性用地,按照略低于市价的原则显著提高公益性用地的补偿标准;在征地过程中,要逐步引入听证制度,确保被征地农民获得的土地占用补偿费能够覆盖其失业保障、基本养老保障、医疗保障和最低生活保障费,确保被征地农民的长期稳定收益不仅不会减少,还会略有增加。对于经营性用地,要强化社会监督机制建设,提高土地征用市场的公开性和透明性,实行彻底的市场招标出让制度。另外,还要进一步完善土地占用审批管理制度,摈弃土地占用审批权与土地占用费收益挂钩的做法,从根本上打破批地越多、相关部门和地方收益就越多的怪圈。可在不同规模、不同类型的城市,开展农村土地直接进入城市土地一级市场的试点工作。在严格执行有关审批程序和土地规划方案的基础上,允许城镇规划区内属于农村集体的农用地,通过转让、出租、抵押、入股等形式直接进入城镇土地一级市场,参与城镇土地开发,并将参与城镇土地开发的收益与解决失地农民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结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