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earning研究新视野——社会心理学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09:34:49
e-learning研究新视野——社会心理学/吴兰岸 (2007年01月26日)点击数:26  

【摘 要】通过“一个优秀学习者的e-learning退出事件”的个案研究,说明社会心理学在e-learning学习者学习行为研究中的作用与地位;然后从社会心理学视野分析了此事件中学习者的学习行为的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与原因,明确提出从社会心理学视野研究e-learning,为我国e-learning实践与研究开拓新的领域。

【关键词】 e-learning;社会心理学;虚拟学习社区;互动



   Internet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与思维方式[1]。Internet正在引发一场极其深刻的革命,这场革命也迅速扩展到学习领域,悄然改变人们的学习方式、学习内容、学习环境[2]。e-learning正成为一种时尚,一种时代潮流;也是人类信息社会数字化生存一种基本的能力。

   当前,国家精品课程计划与各类高校精品课程计划的实施、各种网络教学平台的开发、虚拟学习社区的建立、教育网站与在线数字图书馆的开放、企业培训的开展、网校与数据库的出现等,都加速了我国e-learning的飞速发展。

   e-learning是一种全新学习方式、学习环境、学习内容,随着它不断发展与深化,传统主要以教育学、心理学研究学习者行为的方法已经很难全面解释e-learning中学习者的种种学习行为,时代呼唤我们应该从新的视野研究e-learning。

一、一个令人困惑的问题——一个优秀学习者的e-learning退出事件

   2006年初,笔者以研究e-learning与课程相关知识为主要目的参加了一个国内著名的网络协作学习平台(以下简称学习平台)中一门课程的学习。学习者以在校大学生、教育硕士、中学教师、高校教师为主,学历大多数是本科生或者研究生,基本上是以真实的名字与资料参加此课程的学习与研究。课程辅导教师是几名博士,主讲教师是一个博士生导师。在此学习平台中学习者主要通过学习平台提供的资料完成辅导教师布置的作业,在课程讨论区发言讨论、通过e-mail相互联系等形式进行个性化、协作式学习。学习平台与辅导教师根据学习者登陆平台的学习时间、发言情况、平时作业成绩综合给出学生的成绩,辅导教师还把每一次的优秀作业发布在学习平台中,供其他学习者参考,整个学习平台构成了一个e-learning虚拟学习社区。

   在学习过程中,笔者留心观察了所有学习者的学习行为并进行自我学习行为分析研究。笔者发现:一个平时作业经常被辅导教师评为优秀作业、发言积极并富有建设性、议题得到其他许多学习者热情参与讨论、综合成绩突出的学习者已经很长一段时间不出现在学习平台中了(以下简称:e-learning退出事件)。

   如果以传统的教育学、心理学解释这种特殊的e-learning退出事件,主要因素有学习兴趣、学习时间、学习条件、学习目的与需要、学习者的健康情况、教师的教学方法、作业难度、学习环境、学习资源等。根据笔者的研究与日常观察,并根据此学习者日常的学习表现和与笔者学习交流与合作过程看来,以上因素似乎很难成立,这个特殊的“e-learning退出事件”引起了笔者的注意与研究兴趣。后来笔者与这个退出e-learning的学习者进行了对话,事实证明,从传统的教育学、心理学视野无法解释学习者的这种退出行为。这是一个涉及人际信任、社会认知、社会互动、甚至心理博弈的问题,我们需要从社会心理学视野来研究e-learning中学习者的学习行为,才能找到正确的答案。

二、社会心理学及其研究方法

   社会心理学是有关人类社会行为研究的一门现代科学,它研究生活在特定的社会生活条件下,具有独特的文化和完整人格结构的人对各种简单或者复杂的社会刺激所作的反应。简言之,它研究人的社会和文化行为的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及其规律。目前,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取向主要有心理学取向、社会学取向、文化人类学取向等三种。心理学取向社会心理学将研究重点放在个体行为的说明上,如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社会学取向社会心理学关注群体以及试图通过群体内部的互动来解释人类的社会行为,其强调的是社会地位、社会角色、社会化等社会群体变量,如社会互动、社会交换理论。文化人类学取向社会心理学从文化入手探索有关人类行为的解释,试图通过文化与人格间的相互影响来理解人的社会行为;其强调的是文化因素。从社会心理学的发展历史与现状来看,目前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完成消除其内部的不同取向并存的现象,以求得纯粹的统一或综合,而“多维视野中的社会行为研究”是当前社会心理学研究取向的一种趋势。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行为,主要内容包括社会化、社会认知、群体与互动、社会期望与角色、群体行为与社会运动、文化与人格发展等。其研究方法主要有观察法、实验法、调查研究法、跨文化研究法。

   学习作为人的一种重要文化和社会行为,也属于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传统学习主要以心理学、教育学来解释人类的学习行为,而在e-learning中,人类的学习环境、学习方式、学习内容等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而需要新的理论来支持e-learning的研究。在e-learning中不仅仅涉及学习者的学习行为的个体行为与心理;还涉及学习者、教师之间各种关系的建立等群体的行为与心理;同时还涉及不同行业、年龄、身份的人、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聚集在一个虚拟学习环境,产生多元文化相互碰撞。总的说来,e-learning是一种互动的学习,自我互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习者与媒体的互动等。社会心理学涉及心理学、社会学、文化人类学等多方面,这种多维视野中的社会行为研究对e-learning学习者学习行为的研究必然起着重要的作用与积极的现实意义,填补传统用教育学、心理学研究e-learning的空白。

三、社会心理学视野中e-learning学习者行为研究

   我们现在用社会心理学视野来分析以上“e-learning退出事件”。这位优秀的学习者退出学习后,我带着困惑与他联系上并说明我的意图。原来,这位学习者是在给辅导教师发送了自己与课程有关的学术论文后才退出学习的。他告诉我,他原来与辅导教师之间经常保持联系,在课程讨论区中辅导教师对自己的发言也经常给予回复或评价,自己非常喜欢这门课程。但是在他给辅导教师发送了一篇学术论文后,辅导教师很反常地一直没有给他任何信息回复,包括在课程讨论区中辅导教师也没有给予他任何信息回复。他是根据自己的研究、讨论区中学习者之间的讨论、网上调查等形式,然后以自己的名义把学术论文写出来的。他认为辅导教师不给他信息回复可能是辅导教师对他利用学习平台做研究、发表学术论文有不满的情绪;特别是自己的学术研究与辅导教师的研究课题有相同的地方,在学术上形成了一定的竞争。虽然自己很喜欢这门课程的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环境,但他还是决定不再参加这门课程的学习。

   我们可以从社会心理学的视野来分析这个事件。首先来分析此学习者的学习行为过程,大体概括为:参与学习——建立良好学习共同体与信任、合作关系——形成竞争——信任危机——退出学习。然后用社会心理学的视野的几个方面来分析学习者学习行为发生、发展、变化的原因。

   第一,e-learning学习社区中的人际信任问题

   人际信任是一种复杂的社会和心理现象,信任最根本的根源是人与人之间交往过程中对交往对象的预期;人际信任在本质上是一种保障感,即人际交往过程中双方对对方能够履行他被付托之义务与责任的一种保障感。e-learning虚拟学习社区中的网络互动人际信任与现实中的现实互动人际信任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这种网络互动人际信任可以说是现实与虚拟双重的人际信任。参加e-learning的学习者有采用真实身份、匿名身份的各种学习者,这样的一种人际信任,相对于现实互动人际信任,网络互动人际信任具有信任关系松散、对象广泛等特点。网络互动人际信任产生机制也很多,信誉产生、相似性产生、预设性产生、交往信息(特别是文本信息)产生、交往中的主观判断等。在“e-learning退出事件”中,由于辅导教师的权威与信誉、师生之间的文本信息交往、研究内容与研究兴趣的相似性使得学习者与教师之间首先建立了一种信任关系,信任对方能够履行他被付托之义务与责任。在学习者给教师发送了一篇附带有学术论文的电子邮件后,学习者期望对方能给予答复。但是对方反常的行为违背了学习者的预期期望,信任双方之间原先建立起来的“保障感”失衡,学习者根据主观的判断,产生了信任危机;这种松散的信任关系随之中断。

   第二,e-learning学习社区中的社会认知

   所谓社会认知是指对他人、他人的社会行为及其规律的感知与认识,其目的是为了了解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是如何了解他人与自己并依据这种了解做出恰当行为[4]。在“e-learning退出事件”中,学习者根据辅导教师不回复信息这个行为而认为辅导教师对自己有成见,他作出的行为反映就是退出学习。认知一致性理论认为,人具有一种保持心理平衡的需要,而认知矛盾往往会打破心理上的平衡,使个体出现不愉快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又会促使个体作出一定的行为,以重新恢复心理上的平衡。自从辅导教师不回复信息后,学习者对辅导教师的认知由信任转化成不信任,这个矛盾形成后,打破了原有信任关系的平衡,出现了不愉快的心理状态,促使学习者退出学习,以恢复自我心理的平衡。社会认知又分为有正确与错误之分,如我们平时常见的误解就是一种错误的社会认知。一般说来,以人为对象的社会认知,是通过对他人的言谈举止、仪表神情以及行为习惯等方面的观察和了解而实现的,所有这些组成了社会认知活动的基本途径。通过这些途径,一个人方可形成关于他人的印象,对他人及其行为作出判断和评价,并进一步解释和推论他人的行为。而在e-learning学习社区中,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主要基于文本互动,信息交互途径单一,所以在e-learning学习社区的社会认知难度更加大,主观性极强。在以上“e-learning退出事件”中,学习者对辅导教师的知觉、印象、判断以及对其“不回复信息”这个外显行为活动的原因进行推测和评价带有明显的主观臆断,因而其推断与判断的正确性就很难保证。

   第三,e-learning学习社区中的社会互动

   互动是发生在人们相互之间的社会行为。社会互动理论主要有:符号互动理论、社会戏剧论及日常生活方法、社会交换理论等。社会互动的基本形式主要有:合作、竞争、冲突、调适、模仿、暗示、感染等。在e-learning学习社区中,学习者与辅导教师、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既有合作,协作学习、共同讨论问题、共同进步,他们之间又有竞争,通过协作学习、研究性学习,然后做出科学的研究与成果,相互之间就形成一定的竞争关系。如学习者经过研究,发表学术论文,对于其他学习者来讲,自己的研究速度慢了就失去了发表的机会。当竞争激烈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冲突就产生了,一方面可以通过调适,使冲突减少或者消失,另一方面当冲突无法调适时将使合作中断。在上述“e-learning退出事件”中,一开始学习者与辅导教师、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协作学习、共同参与问题的探讨与研究,建立了良好关系的学习共同体;同时也暗地里竞争发表学术论文,当这个学习者以自己的名义撰写学术论文,把学术论文发送给辅导教师后心理冲突出现了。e-learning中的社会互动包括学习者与辅导教师之间的互动、学习者之间的互动、学习者与媒体之间的互动及学习者自我心理互动(心理博弈)、辅导教师自我心理互动等。

四、结束语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依靠的是“研究”而不是“思辨”,是一种科学研究。以上是从社会心理学视野研究e-learning学习者学习行为的一个实例,在社会心理学中这种研究称为个案研究法;笔者还亲自参与了在e-learning进行研究,在社会心理学中这种研究称为观察研究法。e-learning社会心理学研究的方法有很多,在这里就不一一叙述。

   目前我国学者对e-learning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例如从人类文化学研究虚拟社区人的行为、从心理学的视野来研究虚拟学习社区中学习者的人格特征等。e-learning是信息社会一个新的研究领域,从社会心理学多维视野研究e-learning更是一个新的研究领域。

[参考文献]

[1] 胡道元. 网络设计师教程[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2] 桑新民. 学习科学与技术[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 周晓红. 社会心理学[M]. 江苏: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

[4] 周晓红. 社会心理学[M]. 江苏: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



作者简介:吴兰岸,讲师,研究生,广西玉林师范学院物理与信息科学系(53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