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萧军演京剧——延安生活回忆之二_中国·辽宁·凌海市萧军纪念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2 01:47:10

我和萧军演京剧——延安生活回忆之二

时间:2009-07-13 15:23来源:萧军纪念馆 作者:王德芬 点击:91次  

延安中央党校共分六部,毛泽东是校长,彭真是副校长。延安文艺界的同志们大多集中在党校三部参加后期的整风学习。

1944年3月7日我和萧军带着两岁八个月的儿子萧鸣和刚满两个月的女儿萧耘,从延安县川口区第六乡的刘庄来到了党校三部,见到了很多老朋友:有东北作家罗峰、白朗夫妇,戏剧家塞克。诗人艾青,木刻家刘岘,延安平剧研究院副院长阿甲以及潘开茨等人。

萧军参加了第四支部学习小组,住在山下平房里。我参加了第七支部学习小组,带着两个孩子住在山上窑洞里,这是妈妈们带着孩子居住的地方,有韦嫈、曾克、玛莎、王成、田蔚、马毅、周若冰、胡朝芝……约20多人。

我们组织了托儿所,按孩子年龄大小分成了两个班,大家轮流值日看管孩子,不值班的就可以去参加学习了。萧鸣分在了大班,萧耘在小班。

在陕甘宁边区孩子是最受优待的,由一位老厨师给孩子们做饭,主食有大米饭、馒头、花卷、包子、饺子、混饨、面条、小米粥、枣粥等,副食每天都有肉、蛋、蔬菜。

大人分大灶和小灶,萧军是专家待遇吃小灶,平时有馒头、米饭、花卷和带肉的菜,主食随便吃,副食每人一份菜分食。因为我有吃奶的孩子萧耘,所以萧军每天都把他那份菜分给我一些作为营养补助。我们这些妈妈们算学员,吃大灶,平时吃小米干饭、玉米面窝窝头、小米粥,偶尔吃顿馒头,平时很少吃到肉,只有过年过节会餐的时候才能吃到肉。小米营养价值很高,黄澄澄的锅巴又香又脆,大家都很爱吃。女同志每天喝小米粥吃小米饭,病弱的变得健康了,不生孩子的也怀孕了,夫妻皆大欢喜!

由于住处少,平时夫妻分居各自住在集体宿舍里,到了星期六才给每对夫妻安排一个窑洞,连大人带孩子团聚一夜,过完星期日再回各自的集体宿舍。

在召开“延安文艺座谈会”之前,萧军在毛主席家里遇到了彭真同志,经毛主席介绍两人谈得很投缘,建立了友谊。萧军从乡下回到党校三部以后,没有忘记“入党”的事,有一天他到彭真的住处,正式向彭真提出了入党申请,并把在刘庄写的日记中有关部分给彭真看了,也说了说思想转变过程和入党动机。彭真听了特别高兴,非常理解萧军能够克服自己的自由散漫、个人英雄主义是多么不容易,可以说是个突飞猛进的发展,表示热烈欢迎,两人推心置腹谈得非常透彻非常高兴,但最后彭真针对萧军的性格将了他一军:

“党的基本原则是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地方服从中央。领导你的人,你的顶头上司,工作能力不一定比你强,有时候多数人的决定不一定比少数人的意见正确,你能够做到绝对服从吗?”萧军沉吟了一下说:

“不能,我不能!我认为是对的就会坚持到底!谁要是命令我,我会产生一种心理上的反感,绝对不能服从!看来我还是不够共产党员的资格,算啦,我还是在党外跟着跑跑吧!别给党添麻烦!”

“等你什么时候想通了再来找我吧!”彭真深感遗憾。萧军入党的事也就作罢了。

这也是萧军从小独来独往,个人奋斗养成独断专行的习惯。连毛主席1942年欢迎他改行弃文从政也没说服他,这次又没成功,只好以后再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