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字的马克思主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3:11:42
但凡是真理,其实应该很简单,一句话就可以概括。
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理念是不折不扣的真理,它用四个字就可以概括,并且,这四个字所包含的道理是颠扑不破的。这四个字,套用佛教禅宗的说法,就是“打成一片”。那么,到底是谁和谁“打成一片”、为什么要“打成一片呢”?
海德格尔认为,20世纪人类面临的最大的问题就是“对存在的遗忘”。如果更进一步讲,自工业文明肇始以来人类面临的最大的问题就是人与他的“存在”的隔绝与对立。
人是这样一种动物:人必须通过劳动创造一个外部世界。人必须在这个外部世界中实现自身的存在属性。外部世界不仅仅是一个客观的、独立于人的存在的东西,外部世界是人内在存在本质的体现和表达。这就是马克思所说的“物化”。
不过,人类在将自身的存在本质“打印”到客观世界中的过程却是一个充满了异化的过程———也就是人所创造的符号世界在体现、实现着人的生命活力与存在本质的同时,一个获得了自主性的符号世界也掠夺、奴役、扼杀着人的生命活力与存在本质。
比如:人劳动是为了养活自己。人劳动得到的剩余产品可以用来换取更多的东西,包括奢侈品。(人必然是需要奢侈品的,因为奢侈品是人创造出来的具有符号意义的产品,人通过获得这个符号产品,来“命名”自身高于生物本能之上的人的存在特性。)当人拥有了过多的奢侈品,奢侈品那作为支撑人的符号性存在的属性就开始因符号的“通货膨胀”而“贬值”了。于是,为了让自己拥有的奢侈品的符号意义不至于贬值,人于是开始人为剥夺他人的符号性存在,并因此制造贫困、不平等。人从他人的贫困与低人一等中,看到的自己所拥有的符号性存在的“保值”与“增值”的可能性,从而重新获得了自身的存在感。就这样,人从生产符号阶段过渡到了符号过剩阶段、然后滑落到剥夺他人的符号性存在从而维护自身的符号性存在的阶段,就这样,人类有了“阶级斗争”。
马克思说,“人类的历史就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这话一点不假,只是我们未必理解了这句话的真实意思。
支撑人类一个阶级剥削、压迫另一个阶级的真正动因不在于占有更多物质财富本身,而在于人必须将自己投身于一个外化的符号世界、并为了维护这个符号世界、使之不断保值、增值而掠夺别人的符号性存在这个事实。人占有更多的物质财富是为了获得更多的符号性存在。
所以,马克思反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不在于反对一个被叫做“资本主义”的制度,而在于马克思所看到的那个被叫做“资本主义”社会制度极大地支持着人在符号世界中的自我异化、从而终将吞噬包括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在内的所有人的生命活力与存在本质本身。
因此上,那些认为马克思主义归根结底就是号召无产阶级起来消灭资产阶级、用公有制代替私有制的主义的看法其实是一个极大的误解!马克思主义真正要打倒的,不是资产阶级及其推动的生产关系,而是人在符号的世界中自我异化这一过程本身。消灭资产阶级、用公有制代替私有制充其量不过不被认为是达成这个目标的阶段性手段而已。当然,这个手段自身也面临着异化的危险。
所以,资本主义制度及其意识形态当然是马克思主义的敌人,因为这个制度及其意识形态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并不支持人的解放。一个解放了的人是不会把金钱、商品当做“圣物”来崇拜、并把它置于自己的生命的意义之上、让对方奴役自己的的。对他们而言,更重要的是生命本质的全面实现,而不是把自己交在一个由商品、金钱所构成的符号的世界中、并以更多地占有、掠夺符号来证明他的“存在”。
而那些号称是信仰马克思主义的,把自己的社会制度叫做“无产阶级专政”的制度及其意识形态就一定是马克思主义的朋友或追随者吗?其实也不然。后者拒绝的资本主义制度及其意识形态的符号体系的动机不在于反抗这个体系对人的奴役,而是要更有效率的把人置于一个社会化生产机器的控制之下,让人去接受一个更大的符号的奴役,并更大规模地让人在社会化大生产中与他的存在脱离开来,并让自己更无可挽回的沦为一种和自己的存在作对的、“单面的”、机械的社会工具。这个体制前脚把人从商品与金钱的偶像崇拜的禁锢中“解放”了出来,后脚却把人送入了一套新的符号体系的禁锢中。这套新的符号体系专横地把人的思想与身体禁锢在一个被认为是“解放了”的处境中,但“解放了”的人们却不能自由的思考、怀疑、与行动。这个新的符号体系用一个新的神祇代替了资本主义的商品神。这个神祇名曰“共产主义”,但实际上那些操弄这个概念的掌权者以及特权阶级。那些掌权者以及特权阶级和资产阶级一样,最害怕的就是每个人作为人的存在,他们需要让人制度性地“非存在”(也就是自动地阉割掉自己思考、创造、批判的能力),从而维护他们凌驾于别人之上的存在。这个号称是信仰马克思主义的制度及其意识形态和它所反对的资本主义制度及其意识形态其实有一个共同点———人在它们那里不是目的,都是手段,人活着的意义都围绕着某种和“人的本质的全面实现”无关的甚至敌对目的而运转着;它们都反对人的“存在”。
相较而言,那些号称的“马克思主义者”和真正的马克思主义的距离较之资产阶级更远。道理很简单:被资本主义商品拜物教所奴役、所压迫的人一旦醒悟是可以选择反抗的。比如,他们可以拒绝过现代“资产阶级法权”统治下的生活、一如美国的德裔亚米西人或六十年代的嬉皮士。但在号称信奉马克思主义的极权体制下的人连选择的权利都没有。他们要不只能全然认同这个扼杀着他们的生命本质的体制而求活,要不只能因反感这个体制而宁愿沦为资本主义商品拜物教的奴隶!历史证明,这个号称是马克思主义的追随者的体制一旦不能坚持自我,则其很快就会滑落到资本主义最丑恶、最败坏的表现形式中去,连一丁点马克思主义的味道,也留不住了。
人生在这个为自己所制造的符号所构成的世界上,难免会被他体认为自身的符号系统所吞噬和折磨、从而在符号的世界里变异为自身的敌人。并且,一旦被他内摄为自身的符号系统上升为一种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则人与自身为敌的程度将会被千百倍地强化、直到被对方彻底吞噬为止。这一“异化”的过程贯穿着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曾几何时,太多的人沦为了某种制度异化的牺牲品,而现在,太多的人沦为了自身欲望、观念异化的牺牲品。过去,在制度的异化中,人们通过迫害他人来转移、投射他们灵魂中的自我与其存在的对立;现在,在欲望、观念异化中,人们疯狂的攫取符号的附着物(金钱、权利)来冲淡自我与其存在的对立。在自我与其存在的二元分裂中,人们饱尝着人生种种的苦痛,却浑然不知、不问这一切到底是为什么,应该怎么办。
人有了痛苦,就会寻求解药。基督教把人在符号世界中的异化叫做“罪”,并为之找到了解药,这个解药就是十字架。十字架的意义就在于在舍己受死的十字架上,人争夺符号以证明、支撑自己的存在的行为变得没有意义了。人止于十字架上的“愚拙”,就胜过了在符号的世界里你争我夺的“智慧”。十字架把人的存在和他在符号世界中的身份的分裂“打成了一片”。可当基督教教义本身也变成一种符号体系的时候,那场符号的争夺战又开始了,异化就像《圣经》里所说的“七个鬼”,又悄然地回到了人的身上。于是乎,出了个马丁路德,高举着“因信称义”的铁锤,把基督教的异化了的符号世界砸个稀巴烂。不幸的是,“因信称义”也随着时间的消逝以及人类那根深蒂固的惰性而变成了资本主义符号系统的合伙人、并沦为了捆绑人、反对人的存在的异化了的符号系统。于是乎,又出了个马克思,又举起了唯物辩证法的铁锤······
马克思曾经在他的著作中把自己比作马丁路德式的人物。这其实是一个极其深刻的比喻,他因此宣告了谁才是他真正的敌人!他真正的敌人不是“上帝”,不是“资本主义”,而是附着于“上帝”、“资本主义”这些符号之上的、与人的存在为敌的异化本身!而他最有利的武器不是人们理解的“无产阶级专政”、“公有制”之类的政治主张,而是彻底地将人与那些被人制造出来并反对人的东西“打成一片”。
所谓“打成一片”,用《水浒传》的话,叫做“不打不相识”。人与那些和人相敌对的符号性力量如果不经过打铁般的锻打,是不会凝结成一个崭新的存在的。“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之路本来就充满了斗争。只是这斗争主要不是“与天斗、与人斗”,而主要是与己斗。所以,“打成一片”绝非是把别人“打倒”,把别人的财产和自己的财产搞成“一片”,而是和自己那相对立、相隔离的部分“打成一片”。在马克思看来,自己那相对立、相隔离的部分“打成一片”的过程只能通过社会斗争而得以展开。
遗憾的是,被人们送到符号世界里的马克思也没有能逃脱马丁路德“宗教革命”的失败命运。马丁路德的“因信称义”到头来被异化成了“因信圣经字句而称义”;马克思的“打成一片”到头来也被异化成了极权体制与私有财产的“打成一片”,这不能说不是历史跟人类开的一个可悲的玩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