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价值观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11:32:22
阅读次数:4071   发布时间: 2004-4-1  打印本文
张利华
1989年美籍日裔学者弗朗西斯·福山在美国杂志《国家利益》第16期发表了《历史的终结?》一文,认为西方国家实行的自由民主制度也许是“人类意识形态发展的终点”和“人类最后一种统治形式”,并因此构成了“历史的终结”。此论一出,在东西方学界掀起轩然大波,批评、赞成之声纷至沓来。但是,不管赞成也好,反对也罢,“自由”、“民主”是人类的最高追求或理念,已经成为福山以及许多西方学者和西方人的信仰,在他们看来,人类再也“找不出比自由民主理念更好的意识形态”了。这里,引出了一个价值观和信仰的问题。人类的终极价值观到底是什么?终极价值观可不可以成为人们的信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应当倡导一种什么样的价值观?
人的全面发展
“价值”是来自人类生活实践的一种理论抽象。作为哲学范畴的“价值”是指客体的存在、作用以及它们的变化对于一定主体需要及其发展的某种适合、接近或一致。价值观念则是“主体以其需求系统为基础,对主客体之间的价值进行整合而形成的观念形态(即思想和思想体系),它综合地体现了主体的愿望、要求、欲望、理想、需要、利益等等。”
人类社会产生以后就有了价值观的探索,两千多年前古希腊和中国孔子生活的时代,就有不少智者和哲人提出过自己的价值观。世界上各种各样的宗教也为人们提供了神学价值观。19世纪中期,在世界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之际,马克思创立了自己的科学理论,公然申明其理论是“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学说”。他指出:“社会从私有财产等等解放出来、从奴役制解放出来,是通过工人解放这种政治形式来表现的,别以为这里涉及的仅仅是工人的解放,因为工人的解放还包含普遍的人的解放。”马克思认为,未来共产主义社会将取代资本主义社会。而共产主义社会是一种什么样的社会形态呢?马克思做出了明确的回答:“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在共产主义社会,人们将有条件按照自己的意愿自由而全面地发展,这种“全面发展的个人……是历史的产物。……是以建立在交换价值基础上的生产为前提的,这种生产在产生出个人同自己和同别人的普遍异化的同时,也产生出个人关系和个人能力的普遍性和全面性。”马克思的全部理论和学说都是围绕着如何使人摆脱剥削、压迫和异化,实现人的自由、解放和发展来展开的,他把实现人的自由、解放和发展视为无产阶级和人类奋斗的理想和目标,实际上,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价值观。
马克思站得更高、看得更远
弗朗西斯·福山所说的“自由”主要限定在经济和政治领域,即如何更好地实现人的经济自由和政治自由,民主则更是指一种国家制度和体制。与弗朗西斯·福山所说的“自由民主”理念不同,马克思所说的“自由”既包含着经济和政治范畴里的自由,也包含哲学层次上的“自由”,即人类不仅不断地争取实现经济和政治自由,也不断地朝着自由地认识社会、自然和宇宙,发现和顺应其规律的方向迈进。马克思所说的“解放”是指人类不断摆脱各种社会枷锁、压迫和奴役走向自由的历史过程。而“人的全面发展”则是指人类摆脱了劳动的异化、人的异化和人的片面、畸形发展状态,能够根据自己的意愿和选择自由而健康地发展,从而摆脱“非人”、“半人”、“假人”的状态,回归于人的本质,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正如马克思所说:“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的扬弃,因而是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因此,它是人向自身、向社会的(即人的)人的复归;这种复归是完全的、自觉的而且保存了以往发展的全部财富的。马克思所说的自由、解放和全面发展不仅局限于国家形态的人类社会,也适用于未来非国家形态的人类社会。可见,马克思站得更高,看得更远,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价值观也比福山所说的“自由民主”理念要高明得多。
“信仰”一词指的是人们对某人或某种主张、主义、宗教极度相信和尊敬,拿来作为自己行动的榜样或指南。古往今来,世界上的很多人信仰宗教,把自己的心灵交给上帝或众神。近现代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西方国家工业化的实现和信息社会的到来,人们的信仰日益多样化,有人信仰科学,有人追求真理,有人迷信权力,有人追求金钱,有人把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更有人把命运交给上帝或神灵。那么,马克思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宗教的核心价值观有什么区别呢?一个最根本的区别就在于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建立在科学理论基础上,建立在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发现和揭示的基础上。
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结构的多元化和利益关系的多样化以及西方社会思潮的大量涌入,使我国出现了价值观多元化的趋向,人群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信仰和价值观。在这样一种形势下,执政党和政府倡导什么样的价值观对于国家与社会良性和健康地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当然,党和政府要“依法治国”,尊重公民信仰自由,不强制公民信仰某一种“主义”或价值观。但是,这并不妨碍执政党和政府向公民倡导代表人类前进方向的价值观,也不妨碍政府坚决打击危害人民群众的邪门歪教。
马克思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思想根源
倡导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价值观与教条式地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有原则区别。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理论,揭示了社会发展基本规律,提出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预见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未来,同时也对当时的形势做出了一些具体判断。实践证明,马克思、恩格斯所做的某些具体判断已经不适用于今天的形势,其理论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和不足,这正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然而,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却是在其庞大的理论体系中提升出来的一种精华,这种价值观具有一定的“持久性”,它既是人类生生奋斗不息的理想,也是人类终极价值追求。
说实在的,我们过去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不够完整、准确和全面。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识前进了一大步,在反对教条主义、本本主义等错误态度的基础上,提出了“与时俱进”的思想,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精髓有了比较准确的把握,近年来党的文献强调的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等就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价值观。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同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价值观一脉相承,“三个代表”思想同样体现了这种核心价值观。所以,马克思主义核心价值观已经成为我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思想根源。我们相信,一个以“不断实现人的自由、解放和发展”为信仰的党将是有着强大生命力的党,一个以马克思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信念的国家将会站在世界历史潮流的前列。
(《学习时报》第202期)
阅读次数:4071   发布时间: 2004-4-1  打印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