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牛的中国“牛市”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3:11:23
虚牛的中国“牛市”
作者:安邦集团董事长陈功(为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供稿)
2007年1月18日 星期四

2006
年末的中国股市热得发烫。回顾2006年全年的成绩,上证指数的涨幅达到130%,深圳成指全年涨幅达到132%,两市市值在2006年末已接近9万亿大关。进入2007年,A股仍然保持了强劲的上涨势头。中国股市从指数的角度来看,的确达到了一个新的制高点,但究竟应该如何看待这轮股市热潮?是什么因素支撑其成长和发育?中国国内股市未来的走向如何?这不是简单一个“牛市”就能解释的。
银行股一枝独秀
从2006年的整体行情来看,股市原本在经济持续增长的背景下,呈现的是一种温和上行态势,但在年末,这种行情态势却为一种疯狂的行情态势所替代。在12月25日到28日四天时间,上证指数大涨223.92点,不过同时却有66%的个股市值出现缩水。根据上证指数的特点,这意味着,只有少数权重大的大盘股真正吸收了流入股市的资金,并起到了推动大盘迅速上扬的作用。其中,最引入瞩目的当数银行股。

 
 
有关数据显示,在12月25日至28日的四个交易日里,沪综指代表的市值总额增加了5979.44亿元,对应的指数上涨是223.92点。但同期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两只个股在沪综指中的市值增加额就达到4457.18亿元,占比达74.54%。在12月29日,是以中行达到涨停板而告收。与之形成对照的是,具有可比性的1387只A股,同期仅有362只实现了很小的市值增长,更有916只A股的市值干脆就是逆市下跌的!也就是说,在沪指大涨223点的同时,超过三分之二的投资者实际上处于亏损状态。
我们认为,由于上证指数实质上是大盘股指数,而这样的结构性缺陷,已经被市场操作者所充分利用,通过推高指数,引导资金盲目跟随入市,而股市同时处于一种虚“牛”的“牛市”状态。
为什么这样说?
银行股虽然是近期市场分化的最大受益者,也是支持指数上涨的主力军,但A股市场的银行股与国际市场相比,已经被明显高估,蕴含的风险应当引起投资者足够的警惕。
一般而言,成熟市场的银行股市净率平均不足2倍,而全球新兴市场银行股市净率也就是在2.1倍左右。由于在监管环境、市场前景和改革进程等方面存在诸多相似之处,不少资本市场的人士主张,中国银行股的估值定位应参照印度市场。比如,在中间业务和零售业务领域增长迅速的孟买HDFC Bank银行,就被市场给予4.1倍的市净率。而现在经过近期急涨,中国银行股的估值已经实际处于全球最高水平。截至12月28日收盘,以三季度数据计算,工行的市净率高达5.99倍,动态市盈率近40倍;民生银行的市净率为5.73倍;浦发银行的市净率也达到了4.91倍。总共7只银行股的平均市净率为4.52倍,达到了国际水平的2倍有余。
试问,难道中国国内几家银行一经上市,其管理水平和经营业绩,在短时间内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这是不可能的!中国的银行股被高估已是不争的事实,这种情况下,上证指数以及工行、中行等银行股能走多远,是非常值得怀疑的。
什么资金支撑了中国国内股指上涨?
根据上海证券报和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的统计,2006年的股市新增资金达到了惊人的近5000亿元的规模。而在这5000亿新增资金中,仅仅是基金一族,就占了近4000亿,约合80%的比重。
基金在2006年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和扩张,共有90只开放式基金先后成立,首发总规模达到3947.31亿元。而在2001年到2005年的5年时间里,先后成立的165只开放式基金的首发总规模才4067.77亿份。显而易见,这些不断成立的新基金源源不断地为市场输送着巨额资金,成为支持A股市场持续飙升的重要力量。此外,大量的保险资金也是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
保险资金和基金所有的资本,基于共同的利益,试图携手推高工行这样的大盘股。值得关心的是,它们会做到什么程度?这种市况能够维持多久?从目前的市况来判断,保险资金和基金的操作,正面临何时“踩刹车”的艰难选择。
有一种流行的看法认为,人民币不断升值吸引了大量外资进入中国证券市场,外资进入中国股市,等于是投资人民币资产,除了股票本身的涨跌之外,人民币资产的升值也会导致外资获利。因此,很多人士在预计中国股市走向大牛市,所依据的根本因素就是人民币升值。但我们认为,2006年末股指的疯狂上涨,却与外资关系不大。
以合规渠道进入中国股市的外资,以QFII为代表。QFII的总额度有100亿美元,去年底获批的额度已突破90亿美元。而此前,QFII的A股基金持仓一般都已达到了90%以上,特别是股票型基金,有的甚至高达98%至99%。因此,QFII要以剩下的这点资金,在工行和中行两个万亿大盘股上持续主导市况,有很大的难度。因此我们认为,外资在银行股炒作上,虽然有一定程度的参与,但并非居于主导地位。
在我们看来,股市指数失真,潜藏着股市与整体环境的关联性。中国主要的国有商业银行已完成了上市改造。不过,这样的金融胜局,如果没有股市上涨的配合,则银行业的改造成就将不会凸显出来。低迷的股市,不仅仅对金融气氛有着巨大的影响,而且对国有商业银行的资产保值和增值要求也必定极为不利。这种情况下,利用指数拉抬股市,造成热络的市场气氛,就与整体金融环境产生了强烈的呼应。
总体来看,我们认为,中国股市的潜在价值已经被国内外资本圈所认清,因此中国股市正处于大发展期的边缘,即接近一个大的发展周期。但中国股市真正的大发展还取决于两个条件,一是全面的金融开放,这是中国股市长期活跃的资本环境保证;二是中国的资产购并活动必须全面放开。基于此,市场恐怕需要对当前股市的荣景有清醒的认识。
未经英国《金融时报》书面许可,对于英国《金融时报》拥有版权和/或其他知识产权的任何内容,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或在非FT中文网(或: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所属的服务器上做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已经英国《金融时报》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