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层是会遗传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1 20:55:50
目录前言
第一章 孩子的成绩与父母的经济能力有关系吗?
 父亲收入越高,孩子成绩就越好
存款与孩子的成绩成正比
 父亲收入越高,上补习班与考私立中学的孩子就越多
 收入比学历的影响力大
 家庭需要花多少钱在教育上?
 考试能力与社会能力能取得平衡吗?
第二章 母亲会左右孩子的成绩吗?
 母亲学历与婚前收入越高,孩子成绩就越好
 曾是高学历、高收入的女性,较在意孩子的成绩
 母亲小时候成绩越好,孩子成绩就越好
 无论母亲小时候成绩如何,孩子成绩仍有进步空间
 母亲小时候不喜欢念书,孩子成绩同样有进步空间
 成绩好的孩子抱持“努力”的人生观
 母亲的人生观,对孩子成绩影响不大
 母亲喜欢读书或睡午觉,会影响孩子的成绩
 成绩好的孩子,母亲比较有条理又有趣
 成绩好的孩子,妈妈通常是有计划且动作利落的人
 父亲越认真、越有条理、越有礼貌,孩子成绩就越好
 考试也能促进生活规律
第三章 饮食习惯会影响成绩吗?
成绩越好的孩子,饮食越均衡规律
 成绩越差的孩子,越依赖便利商店的食物
 成绩越好的孩子,母亲越喜欢做菜
 觉得吃东西很麻烦的母亲,孩子成绩较差
 成绩好的孩子,母亲大都会吃早餐
 越注意饮食的母亲,孩子的成绩越好
 成绩越好的孩子,母亲越注重营养均衡
 生活品质的差异
 亲手做便当与孩子的成绩有关
 专职家庭主妇比较愿意煮饭做菜
 现代的母亲被迫承担更多压力
第四章 聪明的孩子有什么特征?
 孩子的生活习惯比成绩更令人在意
 成绩越差的孩子,越喜欢电玩、越不爱运动
 父母能做的就是改善孩子的生活习惯
 新一代的精英有什么特征?
 产业界对教育界的期待
 成绩越差的孩子,朋友越少
 培养孩子好的生活态度,就能提高成绩
 喜欢电玩与成绩没有直接关系
 学习英语与成绩没有直接关系
 成绩好的孩子偏爱文学与艺术
 成绩差的孩子念书时间少
 孩子成绩与父亲的书籍阅读量成正比
 成绩好的孩子,家里大多都看《日经新闻》
 电视和电玩每天都应限制在一小时内
 成绩好的孩子,母亲常阅读育儿杂志
第五章 生活品质与阶层的关系
 成绩越好的孩子,亲子间的交谈越多
 孩子是否有个人的房间,与成绩无关
 亲子交谈与生活品质的关系
 父亲周休二日,孩子成绩较好
 为何父母无法增加与孩子交谈的时间
 父母的休假差异将造成孩子的能力差异
 父亲有休息时间才能配合孩子学习
 生活品质的降低
 旅行地点也与成绩有关
 企业需要的是有沟通能力的人
 父母的文化涵养会影响孩子
 孩子常去的地方与成绩有关
 造成差异的是社会结构
 收入越低,生活品质越差
第六章 母亲与孩子升学的关系
 参不参加升学考,取决于经济能力
 母亲学历越高,越期望孩子考私立中学
 身为职业妇女的母亲多住在市区
 外祖父的学历与孩子的成绩也有关系
 母亲期望女儿成绩比当年的自己好
 要让孩子考私立中学的母亲,拥有较强的目标达成欲
 要让孩子考私立中学的母亲,期望孩子拥有高社会地位
 不让孩子考私立中学的母亲,期望孩子当平凡的人
 让孩子直升高中的母亲,期望孩子拥有一项才艺
 直升高中的孩子,喜欢钢琴或英语胜过漫画或电玩
 直升高中的孩子,生活习惯较好
 直升高中的孩子,饮食生活很正常
第七章 母亲们的满足与不安
 母亲对孩子的满意度与成绩成正比
 孩子的成绩就是母亲的成绩
 千万别忘了多元的价值观
 努力、认真、诚实的孩子让母亲满意
 孩子比自己努力,母亲的满意度便会提高
 母亲不会只因为孩子成绩好就对孩子感到满意
 丈夫与孩子的体贴,可以提高母亲对孩子的满意度
 对孩子越满意的母亲,越期望孩子拥有知性与教养
 希望孩子提高学历与母亲对孩子的满意度无关
 对孩子很满意的母亲,期望孩子往艺术、人文或学者方向发展
 对孩子越满意,夫妻对两人的生活满意度越高
 母亲对不帮忙照顾孩子的父亲满意度低
 父亲无法周休,夫妻的生活满意度较低
 过度竞争将形成阶级固定化的危机
 母亲们对未来感到悲观
 为避免未来可能的风险,所以要孩子争取高学历
参考 四种母亲类型与孩子成绩的比较
 四种常见的母亲类型
 精明能干,成绩也好的静香
 缺乏独立性,讨厌麻烦事的大雄
 静香妈妈对孩子的满意度较高
 每个妈妈都各自有对孩子的典型期望
第八章 家长对孩子教育的期待
 家长对多元学习与统整教育存疑
 家长期望教育更具实用性
 文化素质高低所可能衍伸的问题
 私立中学与补习班的功与过
 放学后的“文化体验教室”
 即使学校提倡多元,也未必真的多元
 鉴赏真品的体验
 让孩子接触大人世界的文化
 让孩子体验职业生活
 大人与孩子间互相认识与交流的场所
后记

媒体评论

阶级是会遗传的吗?
  这是一本日本亚马逊书店排名第一的图书,由日本社会学家三浦展著述,他通过一本书提出了“下流社会”的概念,当然将日本人所谓的下流社会直译到中国来,我认识有待商榷,中国语言中的下流是贬义词,所谓无耻下流是也,而日本人的下流社会之下流,是社会底层与社会下游的意思。所谓译为底层社会与下游社会可能更妥贴一些。
  阶级是会遗传的吗?
  是不是如作者所言,日本与台湾地区最新出现了特定的社会现象就是:小孩正跟着父母下游化、底层化?M型社会来临,经济贫困的孩子他们的未来底线又在哪里?
  看起来题目有点危言耸听,但日本学者有一点令我钦佩,就是用调研与数字说话,在书前言里,作者开宗明义:
  孩子成绩好坏是由什么决定的?当然每一个孩子都有天份上的差异,但实际影响孩子的,却不只是这个因素而已,为了寻找这个答案,我针对家里有就读小学二年级到六年级1443名孩子的母亲,做了一份问卷调查,这本书的目的就是要将调查结果介绍给大家。
  在《下流社会》一书中,作者对下流做过一个定义,就是,下游社会的人们不仅仅是所得低,而是连意愿也低,意愿包括学习意愿、工作意愿、生活意愿,也就是人生的目标是低级的。而这种低级意愿却更多的出自父母,也即所谓的“遗传”。位于下流的人们,他们无论付出怎样的努力,他们最终都不可能改变自己的命运,这就是三浦展通过调研“收获”的忧虑。
  我们应该看到作者在人的权力平等上做出的深沉思考,人们在劳动与所得上需要平等,机会需要平等,但起点的平等却有着深刻的原因,就是“遗传”的深处藏着不平等。
  三浦展调查显示孩子学习好由下列因素构成:父亲所得较高;母亲婚前所得较高;父亲母亲祖父学历较高;还有三浦展的独特发现:母亲喜欢做菜;父亲有双休日;有趣的研究显示:家里的存款居然与孩子学习成绩成正比例!
  而成绩好的孩子有几个特点:成绩好的孩子开朗努力喜欢运动;成绩不好的孩子被动懒散朋友少。
  这里还得提一点,三浦展说的是下流社会的遗传性,也就是说孩子无法选择自己出生时的社会状态,它与血缘遗传有一点差别就是,它看出来的是社会性的遗传,而不是简单的父母血缘遗传。
——博客中国

书摘插图

第一章 孩子的成绩与父母的经济能力有关系吗?
  父亲收入越高,孩子成绩就越好
近年来,有许多事实指出孩子的学习能力与父母的经济能力有关。简单地说,父母所得越高,孩子的成绩就越好,因为要让孩子成绩好,最快的方式就是让孩子就读同一所私立初中、高中,为此有必要让孩子去上补习班,而不论是上补习班还是上私立学校,都非常花钱,所以对所得高的父母来说比较有利。在本调查中,将验证看看这种说法究竟正不正确。
首先让我们看一下孩子的成绩分布图。本次调查中,我们向母亲们提出问题:“你觉得你的孩子现在的成绩如何?”然后请她们从“上”、“中上”、“中”、“中下”、“下”的五个答案中,选出适当者。结果发现“下”的比率很低,因此我们将“中下”与“下”一并视为“下”,结果得到:
“上”18%、“中上”42%、“中”33%、“下”7%(图1-1)。
那么父亲的所得和孩子的成绩是否真有关系?经我们调查结果发现,父亲所得越高,孩子的成绩确实就越好。
  例如父亲所得达到1100万日元以上的孩子,成绩为“上”的占33%、“下”只占了3%(图1-2)。相对地,父亲所得不到300万日元的孩子,成绩为“上”的占15%、“下”也占了15%。从这一点就可看出,父亲所得与孩子成绩确实有关系。
  存款与孩子的成绩成正比
  此外,在比较每一户的存款时也发现,存款多寡与小孩的成绩有明显的关系。
  例如存款达到1500万日元以上的家庭,小孩的成绩为“上”者占34%、“中上”者占43%,合计为78%,而“下”只占了5%(图1-3)。
  但是存款不到100万日元的家庭,孩子的成绩为“上”者占14%、“中上”者占38%、“下”者占13%。综合以上所述,孩子的成绩,确实明显受到父母所得以及存款多寡的经济面所左右。
如果将所得集中投资在教育上,能让孩子成绩有所提高的话,相信身为父母的人,还是会觉得有努力的价值。但一旦得知存款多寡也会影响到孩子成绩时,为人父母就必须从孩子还小的时候开始,甚至是在孩子还未出生之前,就开始努力存钱,这可是一件非常累人的事。
  当然,如果祖父也有资产的话,总比没有好,至少当父母存款不足时,祖父若能拿出一点积蓄来帮忙缴学费,会让全家人更放心。
  若祖父所建造的是一栋三代同堂的房子,好与孩子的夫妻以及孙子同住,或是祖父住家拥有广大的占地,能让孩子在占地内盖房子住,就能减轻夫妻的负担,把多出来的金钱花在孙子的教育上。
  一旦连祖父的资产多寡都会影响孩子的成绩时,那么孩子彼此间的起跑点,一开始就注定有很大的差异,而且这种差异从一开始就已经固定了,并非努力就能解决。
  父亲收入越高,上补习班与考私立中学的孩子就越多
孩子上补习班的比率如何?本次调查的对象是拥有小学生孩子的母亲,结果发现,其中有32%的孩子在上补习班。当然,随着孩子年级的增长,上补习班的比率也越高,六年级的学童中,有52%在上补习班,同时父亲收入越高者,孩子上补习班的比率也越高。
例如父亲收入不到300万日元的孩子,上补习班的比率只有13%,但是父亲收入达到1100万日元以上的孩子,上补习班的比率则高达61%。父亲收入达到900万日元时,孩子上补习班的比率就开始增加(图1-4)。
另外,在针对是否让孩子去上私立中学的问题上,也发现父亲收入越高者,让孩子进私立中学的比率也越高。相较于收入不到300万日元的2%来看,收入达到1100万日元以上者,占了54%。
  收入比学历的影响力大
  此外,依据父亲的学历来看孩子的成绩时,发现大学(含以上)毕业者,孩子成绩为“上”的有24%、“中上”有45%,合计为69%(图1—6)。相对地,不到大学学历者中,孩子成绩为“上”的只有10%~11%、“中”以下的比率比较多。
就连孩子上补习班的比率以及预定上私立中学的比率,也是父亲学历越高者,比率就越高。
不过无论这些比率为何,这之间的差异都没有父亲收入的差异来得大,可见收入比学历更深深影响孩子的成绩。
  家庭需要花多少钱在教育上?
每个月花费在孩子上补习班的金额,究竟有多少呢?以父亲的收入来看,收入达到1100万日元以上者,每个月花费5万日元以上在补习费的,占16%,若加计3万日元以上的比率,则为29%。相对地,收入在500万-699万日元者,花费3万日元以上在补习费的,只有4%(图1—7)。
在没有让孩子上补习班的理由中,回答“经济方面不允许”的,达到1100万日元以上收入者为0%、900万-1099万日元者只占7%,但是不到300万日元者占了63%、300万~499万日元者也占了49%(图1—8)。
此外,在不让孩子上私立中学的理由中,若以父亲的收入来看,同样是收入越低,回答“经济方面不允许”的比率就越高。例如收入达到1100万日元以上者,对“经济方面不允许”的回答为零,但不到500万日元者,则占了将近五成(图1-9),就连500万~699万日元者,也占了将近四成。
换句话说,一般上班族是由于经济因素,所以才不允许孩子上私立中学,他们甚至连让孩子去补习好考私立中学的费用都拿不出来,因此只好让孩子去读公立中学。顺带一提的是,若以日本教育部的测算结果来看,从幼儿园到大学都是就读公立学校时,所需的教育费用为818万日元,而若除小学外,其余都是就读私立学校的话,就必须花费1563万日元,两者之间几乎相差了一倍(参考图1),也难怪人们会对公立学校的教育内容会有越来越多的要求。
  考试能力与社会能力能取得平衡吗?
  话说回来,父亲的收入越高者,也不见得就一定会让孩子去上补习班,或是去念私立中学。
父亲收入虽高,却没有让孩子去上补习班的理由中,以“不想让孩子那么晚还在路上走”、“坚决反对让孩子从小学就开始补习”为多。不过这几个回答的比率,并不因为收入高低而有不同。
此外,父亲收入虽高,却没有打算让孩子去上私立中学的理由中,最多的就是“想让孩子在自己所居住的区域里成长”,而这个回答的比率,同样没有受到收入高低的影响,甚至还有“不想让孩子的价值观在私立中学里被扭曲”的理由。针对这项理由,收入在300万~699万日元者只占5%、700万~1099万日元者只占7%~8%,两者所占的比率都不高,但是收入达到1100万日元以上者,却高居22%(图1-9)。
  也就是说,即使经济能力足以负担孩子念私立中学,还是有不少父母想尽量让孩子就读有来自许多不同阶层孩子的一般学校,以便培养孩子的社会能力。当然,从这一点来看是无法看出考试能力与社会能力之间是否会有矛盾,不过至少就印象来说。恐怕大家还是会认为,每天忙着准备考私立中学的孩子,是很难学到什么社会能力的。事实上,应该有不少人认为,如果让孩子在初高中时代里,成天与父母收入差不多、职业也相差无几的孩子在一起,每天过着公子或千金般的生活,一旦走进社会后,将没有能力与各种不同阶层的人来往。
相信大多数人都希望将孩子托付给公立教育机构后,就能让孩子自然地培养出学习能力与社会能力。不过就日本的情形来看,由于政府每年都在删减教育预算,所以民众对公立教育的不信任感也越来越强,迫使人们在教育投资方面回归到“自我责任主义”上,说来实在是一件愚蠢的事,但对现今的父母来说,却也是一件无可奈何的事。不然哪个父母愿意主动将孩子送到补习班去,让孩子半夜才回家呢?更没有哪个父母,会一直积极地想每个月送5万日元给补习班!
  第二章 母亲会左右孩子的成绩吗? 
  母亲的学历与婚前收入越高,孩子成绩就越好
在第一章里,我们已经很清楚孩子的成绩与父亲所得、存款、学历等有关,本章将验证看看母亲所得与学历等因素是否与孩子成绩有关。
本调查对象的母亲当中,有65%为专职家庭主妇,22%为兼职上班妇女,因此母亲本人的所得并不高,所以若以母亲现在的职业和所得来探讨与孩子成绩之间的关系,恐怕没有多大的意义。因此我们将以母亲婚前的所得,来检验与孩子成绩之间的关系。
结果发现,母亲婚前所得的影响虽然不如父亲所得多寡来得明显,但越高者,孩子的成绩果然还是越好,尤其母亲所得在400万日元以上的孩子,成绩为“上”的占23%、“中上”占47%,合计为70%(图2-1)。此外,从母亲学历别来看,学历越高者,孩子的成绩也越好。例如母亲是大学(含以上)的孩子,成绩为“上”的占27%、“中上”占44%,合计为71%(图2-2)。
  综上所述,母亲学历在大学(含以上)者,以及婚前所得在400万日元以上者,孩子成绩普遍比较好。
  曾是高学历、高收入的女性。较在意孩子的成绩
  前文中,针对母亲学历与婚前收入,调查了这些因素对孩子成绩有何影响时,发现拥有大学(含以上)学历,以及收入达到400万日元以上者,都与孩子成绩有很大关系。大学毕业且收入曾达400万日元以上的女性有40%,高中、专科学校、短期大学毕业且收入曾达400万日元以上的女性有19%,高中以下学历者则为13%。
相反地,以母亲们的整体学历来看,大学毕业(含以上)者占25%,但若以收入曾达400万日元以上的母亲来看,则有44%是大学毕业(含以上)。换句话说,大学毕业(含以上)与收入曾达400万日元之间,有很大的关联。
大学毕业(含以上)且曾有过高收入的女性中,与高收入男性结婚的几率也很大。具体来看,大学毕业(含以上)女性的丈夫中,有46%收入在700万日元以上,但高中以下女性的丈夫中,则只有21%的收入在700万日元以上。
  此外,收入曾达400万日元以上女性的丈夫收入,有52%在700万日元以上,但收入在100万~199万日元的女性,其丈夫收入达700万日元以上者,只有19%。换句话说,大学毕业且婚前收入达400万日元以上的女性,与收入达700万日元以上男性结婚的比率相当高。
综合以上结果来看,似乎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在女性的高学历化下,高收入的女性越来越多,结婚对象自然也以高学历、高收入的男性为主,只是当丈夫收入越高时,就算原本是高学历、高收入的女性,也会与非高学历、非高收入的女性一样,因为结婚、生产而辞掉工作,成为65%的专职家庭主妇。
当高学历的母亲们成为专职的家庭主妇后,知性能力显得无处发挥,因此容易转向孩子身上,开始搜集、分析各个学校、老师的资讯,想要找出适合自己孩子就读的学校。同时希望孩子至少要拥有与自己相同的学历,或希望孩子考进和自己相同程度的大学就读,更甚者还会追求适合自己孩子的高品质教育内容,而非单纯的考试技巧。
既是高学历父母所培养的孩子,照说即使不去上补习班,应该也能得到高学历。只是一般父母总是会担心,害怕自己的孩子若不去上补习班,很可能会被其他孩子追赶过去,因此只要经济方面还过得去,都会设法让孩子去上补习班,希望孩子能考上好学校。事实上,母亲学历越高、婚前收入越高者,越希望让自己的孩子去上补习班,并打算让自己的孩子去考私立中学(图2—3、2—4)。
  这是为人父母最常见的烦恼,也因此这种烦恼心理才会被人所利用,造成父母们在教育上接受“自我责任”的观念,进而在孩子的教育上花大钱。
  母亲小时候成绩越好,孩子成绩就越好
  谈论教育阶层论时,最困难的地方其实并不是经济面会影响学习能力的问题,反而是“是否遗传也会影响学习能力”,才是最受质疑的。也就是大家会假设:父母能拥有高经济能力,是因为父母学历较高,而学历较高又是因为学习能力较强的缘故。所以学习能力高的父母,比较容易生出学习能力高的孩子来,对吗?若真是如此的话,那么所谓父母的经济能力较高,孩子的成绩就越好,这种阶层论的分析就成了胡说八道,因为根本是父母的学习能力强,才连带使得孩子的成绩好。
如果真是如此,就没有什么值得再讨论的,这种遗传假设说,似乎不无道理。因此,为了验证,我们特别针对母亲小时候的成绩好坏,与自己孩子的成绩好坏,做了一个分析比较。
当母亲成绩为“上”时,孩子成绩为“上”的有35%、“中上”为45%、“下”则只有3%,几乎所有孩子的成绩都在“中上”或以上。
当母亲成绩为“中上”时,孩子成绩为“上”的有15%、“中上”为45%、“下”为8%。当母亲成绩为“中”时,孩子成绩为“上”的有11%、“中上”为38%、“下”为7%,当母亲成绩为“下”时,孩子成绩为“上”的有12%、“中上”为30%、“下”为16%。从这个结果可以得知,母亲成绩与孩子成绩有很大的正比关系,等于是在验证遗传假设说的结果。
  无论母亲小时候成绩如何,孩子成绩仍有进步空间
不过若换个观点来看,即使母亲的成绩为“上”,还是有65%的孩子成绩是在“中上”(含以下),也就是说,有65%的孩子,成绩比母亲当年还差。
相反地,母亲成绩为“下”的孩子,只有16%也是“下”,其余有84%为“中”(含以上)。换句话说,有84%的孩子,成绩比当年的母亲还好。同样地,母亲成绩为“中”的孩子,有49%在“中上”(含以上)、44%为“中”,虽然高出母亲当年成绩的比率不是很多,但至少仍旧胜过母亲。
从这一个结果来看,母亲小时候成绩好,孩子成绩确实也会好,但调查结果同时也显示,即使母亲小时候成绩不好,也不见得孩子的成绩就一定差,因此孩子其实还是有努力空间。
  母亲小时候不喜欢念书,孩子成绩同样有进步空间
此外,我们再来分析看看,母亲小时候是否喜欢念书,与孩子成绩好坏之间是否有关联。
母亲小时候喜欢念书的孩子,有33%成绩为“上”、42%为“中上”、只有5%为“下”。母亲小时候还算喜欢念书的孩子,有22%成绩为“上”、45%为“中上”、6%为“下”。从这个结果来看,母亲小时候越喜欢念书者,孩子的成绩似乎就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