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无形的个人空间 - 国际关系学者及学说介绍  - Powered by Discuz!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6:24:45
国际关系学者及学说介绍  打印 | 推荐 | 评分 2006-7-21 07:21 PM
 国际关系理论是一门年轻的学科,虽然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古希腊时代,就有有关国家兼政治的描述,但是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国际关系学才正式升格为一门独立的科学,茶馆(www.cjdby.net)一直以来是以他对国际政治的深切关注而闻名于网上的,小二(超大的ytgk9999)作为讨论区的分区版主和茶馆的小二,希望能够借本贴为普及国际关系学知识尽绵薄之力,也算为本国蒸蒸日上的国际关系学理论体系作一点贡献吧。

  本贴介绍的人物从美国第二十八任总统威尔逊开始直至现代,在此之前的学者如塔列朗、梅特涅、西奥多·罗斯福、俾斯麦等人因其并没有什么学术成就,不再赘述。

  本贴为连载帖,每隔一段时间更新,欢迎转载,请大家支持。 评论(7)
伍德罗·威尔逊(Woodrow Wilson)

1856年威尔逊出生在弗吉尼亚斯汤城,少年时代就醉心于政治,三度出任英国首相的威廉·格莱斯顿是他心目中崇拜的英雄。威尔逊16岁进入戴维森学院,29岁获博士学位,30岁开始在大学任教。1902年发表的《美国人民史》被认为是其学术上的最高成就。同年威尔逊出任普林斯顿大学校长,。1909年当选为新泽西州长。1912年威尔逊作为民主党候选人当选为美国第二十八任总统并且在后来获得连任。





威尔逊被认为是美国历史上学术成就最高的一位总统,这不是因为他一生十余部的专著和数十篇的论文,也不是因为他曾经获得普林斯顿大学校长的头衔,而在于他从学术和教育的角度正式确立了国际政治学作为一门独立的政治学科的地位,并第一次提出了同西方列强崇尚的武力解决问题针锋相对的理想主义政治理念,这种学说影响之大,是任何一位美国总统所不及的,即使今天仍被很多人奉为经典。





威尔逊的理想主义政治理念可以基本上概括为四点:





第一:人性可以改造。威尔逊认为组成社会体系的人的根源是可以被转变的,其观点类似于中国古代的“性本善”之类的学说。他的这一学术思想来源于启蒙运动时期以人为本的理念,认为人可以通过教育和学习克服固有的缺点而日臻高尚,人类社会也将藉此走向文明。





第二:战争可以避免。威尔逊认为作为国家组成部分的人民可以达成谅解,用和谐的眼光去看待各自的矛盾,并在友好的气氛中解决各自的矛盾,而作为国家政权操纵者的政府官员则可以良好的协调这种意愿,从而化解矛盾。





第三:利益可以调和。用现代的观点说,就是“国家之间的利益矛盾是非零和的”,也就是说,国家之间可以通过上一条为基础,以合作与协调为手段来解决国家间的矛盾,规避冲突和战争从而实现双赢,这种双赢在当时就是集体安全体制。





第四:建立国际组织,保卫世界和平。威尔逊倡导通过国家间的合作来解决矛盾,而是实现这一合作的途径和渠道就是联合的国际组织,用集体安全来替代早先大国间的均势。





威尔逊的观点毫无疑问是颠覆性的,它是人类历史上首次否认了大国之间扩张军力和理性,并对大国之间的军事扩张造成的不信任提出了强烈的抨击,这在于当时正在积侵略别国并刀兵相见的世界格局无疑影响巨大,同时其学说对后世的影响也是很重要的,联合国实质上就是以威尔逊倡导的国际联盟为蓝本建立起来的。但是其学说也有着致命的缺陷:首先国家之间的矾渣是不平衡的,其所提出的人性改造本身也是不平衡的,而且宗教、民族、地域、血统等等的复杂因素会使得人的修养的认识造成偏差,这样人与人之间的绝对信任便无从谈起;此外其关于国际组织的作用也过于理想化,原因在于国家之间的联合与合作是建立在利益的基础上,而这种基础的摩擦并没有一个组织来约束,国际法也就无法得到贯彻――或者说国际社会处于无政府状态――国家之间必然会产生不信任而导致分歧,而此时的国际组织没有足够的力量去压制这种分歧,这样的国际组织必然会产生分裂。





1919年,威尔逊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正式创立“伍德罗·威尔逊公共关系学院”,并设立世界上第一个国际政治系,至此,作为独立学科的国际政治学和国际关系学政治创立,威尔逊本人担任学院讲座教授,其个人的学术威望达到顶峰,也为其在人类文明史刻下浓重的一笔。





但是与此相比其政治前途却在此时陷入困境,由于美国的孤立主义政策在两院中的巨大影响,鼠目寸光的两院议员以绝对多数否决了威尔逊提出的包括美国加入国联等一系列使美国跨入世界支配大国行列的议案,并且无知的将国际联盟同欧洲古老而落后的“神圣同盟”相提并论,也使其在政府内部遭到深深的质疑。同时在国际上,他提出的是第十四点原则也被很多政治家质疑,英国政治家尼柯尔森形容威尔逊倡导下的巴黎和会:“我们初来巴黎时,对即将建立的秩序满怀信心;离开时,则以觉悟,新秩序不过比旧秩序更加纠缠不清。”





1920年,威尔逊在遭到质疑的忧郁中去职。他在卸任后仍然为他的理想主义政治理念奔走呼号,拖着沉重的病体日以继夜的穿梭各地发表演说,力图使美国走上时代的潮头,并期望美国能够负起维护集体安全的重任。但是他对这一理想直到他去世后多年,才由他的后辈――弗兰克林·罗斯福实现。





1924年2月3日,威尔逊因中风在怀着对美国孤立主义政策的深深不满和对他所创立的国际联盟的复杂心情中逝世,享年67岁。

大象无形 2006-7-21 07:22 PM

爱德华·卡尔







爱德华·哈利特·卡尔,英国著名历史学家、国际关系理论家,是国际政治学术领域继威尔逊之后的又一位泰斗级的学者。正是从它开始,将国际政治理论从理想主义的时代带入现实主义,被誉为“政治现实主义的奠基人”。







卡尔1892 年出生于英国,早年就读于剑桥大学,1916进入外交界。1919年进入作为英国代表团成员参加了巴黎和会,1936年,卡尔离开外交界,仅图威尔士大学国际政治学院,二战结束后又先后执教于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和曼彻斯特大学。卡尔一生著作甚丰,主要有《和平条约以来的国际关系》、《二十年危机(1919-1939):国际关系研究导论》、《和平的条件》、《苏联对西方世界对影响》、《革命研究》、《新社会》、《什么是历史》、《苏俄历史》等等,以及不计其数的论文。







卡尔一生最著名的著作恰恰是他字数最少的一本,就是《二十年危机(1919-1939):国际关系研究导论》,这本书在1939年第一次出版时,只有224页,后来于1945年再版。这本书可以说是其思想的主轴。







卡尔的主要思想可以概括如下:







对一战结束之后欧洲世界建立在流沙上的和平的假象做出批判、反省和总结。他将这段时间中的理想主义国际政治思潮成为“乌托邦主义”,并提出应当把乌托邦主义中的“应当如何(should to be)”替换为“现实如何(to be)”,并认为乌托邦主义讲道德层次上升到一个错误的高度,忽视利益冲突,忽视国际政治作为权力政治的本质,同时它还尖锐的抨击乌托邦主义的有关“世界政府”的观点荒谬无比,不可能实现。







同时,卡尔还提出了现实主义的亮点最为重要的基本原则:第一,“权力始终是政治的核心成分”,“政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权力政治”;第二,“道义只能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道义是权力的产物”。他提出,国际政治是一门幼稚的年轻学科,在这门学科的幼稚阶段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不同情况的弊病,乌托邦主义的一厢情愿就是幼稚的最大表现之一,所以,国际政治应当恢复其现实的权力政治的本来面目,对国际事物进行现实的分析,而不是用主观的愿望和热情代替对现实的国际问题的研究。







卡尔的思想对国际政治思潮的影响巨大,二战的爆发就是对他的《二十年危机》最好的注解,这本书深受现实主义国际政治学者的推崇。他提出的这一思潮,后来被最著名的国际政治理论大师汉斯·摩根索发扬壮大,对后世的影响深远。







卡尔的卒年不详。

大象无形 2006-7-21 07:22 PM

马丁·怀特





马丁·怀特1913年出生于英国布尔来顿市的一个医生家庭,1935年毕业于牛津大学现代历史专业,后在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工作,1946年马丁完成了名为《强权政治》的学术专著,显示出了他的学术才华;1949年,马丁来到英国伦敦经济学院国际关系系讲授国际关系理论,在这里他提出了著名的“3R”分析,即所谓国际关系理论的“三传统”:;1961年,马丁回到家乡,在埃塞克斯大学的欧洲研究学院继续学术工作,并为英国国际关系理论委员会的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同上面两位理论开创者不同,马丁严格上说并不能说是一位理论开创的大师――毋宁说他是一位伟大的总结者。在马丁的一生中,他严谨的观察了一战、二战之间的流沙上的和平,对国际政治理论的不同流派进行了详细的剖析,并针对其中的弊病提出了他的分析方法――“3R”:“现实主义(Realism)”“理性主义(Rationalism)”“革新主义(Revolution)”――现实主义强调国际社会的无政府主义、权力政治、利益冲突;理性主义即所谓理想主义,强调理性原则、国际对话与合作,重视国际法和国际同盟;而革新主义则是在基于现实主义的权力政治基础上强调国际社会的协调作用。马丁认为,在这三种流派不断的争论之中,最理想的状况是以理性主义为基础,吸收“摈弃愤世嫉俗内容的”现实主义及“不带有狂信”的革新主义中的结合体。




马丁重要影响的另外一个方面是他一本宾不厚的小册子――这本小册子虽然马丁在1946年时候就开始撰写,但是直到他去世,才有他的学生卡斯顿·霍尔布拉德整理补充并出版,其中的内容并不多且没有严格的章节,或者说,这本小册子完全可以看作是一本条目较少但是解释非常详细的国际政治学词典。他认为国际政治就是“过于国家生存的理论”,大国地位的取得必然依靠暴力或战争,中等国家的地位倚仗大国的善意与容忍,而小国则必须依靠中立政策在大国相互倾轧的夹缝之中获得生存空间。此外有很多后来的国际政治名词就是这本书提出来的――比如超级大国――马丁在这本书中将之称之为“支配大国”,并对支配大国所必须具有的条件作了详细的解释。




总体上讲,马丁的学术理论不同于理想主义、现实主义和革新主义(即当时美国刚刚兴起的“科学行为主义”),他的观点更倾向于欧洲的传统主义。他的贡献在于用不同于任何一派的观点去分析、总结各派别的得失,具有与众不同的重要地位。




1972年,马丁·怀特逝世于家中。

大象无形 2006-7-21 07:22 PM

汉斯·摩根索







汉斯·摩根索,世界公认的最伟大的国际关系理论泰斗,斯坦利·霍夫曼称之为“国际关系学科的奠基之父”,如果说马丁·怀特作为一名总结者,为国际关系理论这栋大楼设计出了图纸的话,那么汉斯·摩根索则正是将这张图纸变为现实,并使之成为一栋宏伟大厦的建筑师。



汉斯1904年出生于德国,先后就读于柏林大学、法兰克福大学和慕尼黑大学,主攻法律并做过律师;1933年汉斯进入瑞士日内瓦大学讲授政治学;1937年由于纳粹的逼迫被迫迁居西班牙马德里,后转辗到达美国进入纽约布鲁克林学院任教;1943年进入芝加哥大学政治学系任教并加入美国国籍,1950年出任芝加哥大学美国对外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并在后来担任美国国务院和国防部的顾问。



汉斯是国际关系理论中现实主义政治学派的集大成者,其国际关系哲学主要包含以下五大部分:



第一,人的政治哲学。



汉斯是犹太人,早年饱受纳粹迫害,因此其对人的基本观点基本上类似于中国古代传统的性恶论,即认为人天生是自私自利的,而且这种自私自利不能够通过教育和人为的机制而自行地消除,就是人与人之间冲突的根源。因此人与人之间由实力确保安全,在文明社会中这种实力就体现为权力,人的政治关系就是权力斗争的关系。



第二,国家行为哲学。



汉斯认为国家权力就是个人对权力欲望的放大与集合,国际社会中的国家行为是由国家对权力的追求所驱使的,这种行为不外乎两种形式:战争或者外交。而作为国家行为的最终指向,只能够是国家利益。他说:“政治现实主义认为理性的外交政策将是最好的外交征政策,因为只有理性的外交政策才能够最大限度地的减少危险和最大限度的使国家获利”。



第三,国家道德哲学。



关于到达在国家之间的地位和作用,是汉斯思想体系中最为复杂和矛盾的一个部分,首先他承认道德存在于国际交往之间,并且在国家行为的过程中起着一定的作用,但是他又强调国家对于权力的追求是绝对排他和毫无变通的,在这个问题上陷入了僵局,这也是摩根索理论当中致命的弱点。



第四,国际政治哲学。



摩根索的国际政治哲学始终贯穿着一条主轴――权力以及国家对权力的追求。国家为了追求安全而追求权力,如同人追求安定而追求力量。国家之间因为对权力的要求的冲突而陷入猜疑和不信任,依靠道德去约束和解决国际问题无异于缘木求鱼。



第五,对外政策哲学。



汉斯认为外交和外交政策对于国家在国际政治过程中有三大作用:一;根据自身条件去确定自身目标――即确定国家政策的目的。二;评估其他国家的实力及预测其国家利益的指向。三;分析和对比本国和别国的实力、目标,选择合适的政策来实现本国的目的。



应当说汉斯的理论很符合各国政界中的鹰派人物的口味,在我国国内也颇受军方所掌控的部分学界、以及一些激进的民间机构的推崇。不过放在历史的角度,我们必须要合理和客观地看待每一个学说――二战期间和之后,原先亲密合作的美、苏两大国居然逐步反目,摩根索的理论体系对于这一国际政治现象的解释可谓完美,其非常清晰的预测了两个超级大国的对抗模式;但是,摩根索的政治学说有着致命的弱点。他虽然批判了理想主义的不切实际的空想,强调了国际社会的无政府状态,但是却不能够解释国家之间的道德约束,无法解决国际合作、结盟、以及安全困境等等一系列问题,所以,其学说在冷战爆发之后逐渐的受到诸多质疑,在科学行为主义学派兴起之后,渐渐的被放弃和取代。








附:



关于《国家间政治》




这部国际关系专著已经成为每一个国际关系学生、学者和爱好者必备的案头书,也是国际政治学术领域至今无人能够超越的最高峰,因此,有必要对这本书专门加以介绍。



这部书是摩根索在以其在芝加哥大学教授讲授国际关系时候的建议为基础完成的,1948年正式出版,至1973年其本人亲自修订的第五版面世,1984年摩根索的学生、另外一名著名的国际关系学者肯尼思·汤姆逊根据他的遗愿,将该书继续完善,出版了第六版,也是我们现在所能看到的最后的版本。



这部书的影响之大,至今没有任何一部著作能够超越,这部书中完整地归纳了国际关系最根本得六大准则:



第一;政治根植于人的客观性,也就要求国家必须相信现实的政治法则,国际现实是国家必须首先面对和分析的问题,是国家生存的第一法则。



第二;以权力为研究对象的国家政治和国家关系学科,区别于经济学、逻辑学等等其他学科,是一门独立的社会学科,拥有自己完整的理论体系。



第三;以权力来界定国家利益的核心是普遍适用的,而国家利益指导知道国家行为的根本风向标。



第四;国家道德作国际政治过程中起着一定的作用,但这一作用完全取决于国家的嗜好和心情,如果国家不考虑政治道德的后果,就根本不存在政治道德。



第五;普遍的道德法则同国际道德不可混为一谈,后者取决于国家利益的指向。



第六;政治现实主义以权力来界定利益,区别于其他政治学科是真实的、客观的。



(本书在国内印行不多,也有好几个版本,推荐世界知识出版社的版本,可惜who翻译的记不清楚了,北大出版社有这本书的影印本,强烈推荐阅读原版,非常通俗易懂。)

大象无形 2006-7-21 07:22 PM

卡尔·多伊奇







美国著名的国际政治学者,科学行为主义学派的开创者和代表人物之一,他的理论对冷战爆发之后的一些列国际政治行为的诠释和预测,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多伊奇1912年出生于捷克,青年时代在布拉格攻读法律,并取得博士学位。后由于二战的原因移民美国,1948年,多伊奇正式取得美国国籍,1951年在哈佛大学取得第二个博士学位并进入耶鲁大学任教。后先后在哈佛大学、普林斯顿大学、芝加哥大学、斯坦福大学、苏黎世大学任教,并曾经担任美国艺术科学院院士、全美政治学会理事。



多伊奇在国际政治学领域的最重要的贡献在于他提出了科学行为主义最为重要达三大理论:一体化理论、沟通理论、博弈理论。统称为“科学行为主义三论”。



所谓一体化理论,是指世界是一个有机的、互动的整体,这个整体的基本特征是“一个整体的构成部分中间形成相当程度的相互依存”,并包含有四个要素:区域、范围、幅度、力度。所谓区域指特定地域及其人口;范围则之区域内的社会和国家行为的各个方面;幅度则指范围所代表的行为的后果;而力度则指的是做出行为的行为者所拥有的实力。这四个要素相互依存,形成了复杂的国际政治体系,是一个整合的、复杂的、相互关联的整体系统。



沟通理论被很多人视为是同现实主义针锋相对的,多伊奇认为,在国际政治体系着一复杂的整体中,国家并不是唯一的行为者,同样的,各种不同的国际组织、国家集团甚至个人都起着很重要的作用,现实主义唯国家是尊的观点已经过时,国家实在根据自身的条件和对对方的评估相互沟通,相互了解,做出科学的决策。



最后的博弈论,则主要针对微观的国家行为而言,运用多种学科知识综合分析国家行为的得失模式,“零和博弈”“非零和博弈”“小鸡博弈”等等非常著名的概念,就是多伊奇的创作。



总体来看多伊奇的理论,其突破了传统现实主义僵化的国家行为模式,见国际社会视为一个整体,解决了无政府主义同国际合作等等之间的诸多矛盾,并完美的预测了当代世界的一体化现象。但是其理论也并非没有缺陷,首先,多伊奇的理论非常重视精确化和实用化,这使得其理论很容易堕入实证主义和非理论化的误区;其次,过多的数据和案例分析,使得这一理论很容易变得庞杂无比,失去了作为理论的高度概括的本来意义。因此多伊奇虽然被称为科学行为主义的“首席革命家”,他的理论去远远没有理想主义、现实主义那般为世人所广泛认同。



1992年,多伊奇因病与世长辞。

大象无形 2006-7-21 07:23 PM

乔治·凯南







今天我们要介绍一下国际政治学这种为数不多的广为人知的学者之一――乔治·凯南。同那些受到正统的学术教育,用严谨学术作风构建自己的理论体系的人不同,乔治·凯南的理论与贡献同他在美国国务院中的外交实务工作有紧密的联系。



凯南是美国威西康星州的农民出身,个性倔强,崇尚个人自由,1921至1925就读于著名的普林斯顿大学,毕业后成为外交官,在欧洲多国任过职。后来凯南退出政界,担任普林斯顿大学国际问题高级研究院终身教授,1974年退休,现在在普林斯顿安享晚年。



提到凯南就不能不提他最著名的那篇八千字电文:1947年7月,时任美国驻苏联大使馆临时代办的乔治·凯南向国内发回一篇八千字的电报,并以此封电报为基础在美国《外交季刊》上发表了题为《苏联行动的根源》的文章。短短的一封电报和一片论文,就这样成为了美国半个世纪对苏联遏制政策的依据,影响了世界半个世纪的历史进程。



凯南主张苏联的实力、地位和国家利益会促使苏联不可避免的挑战美国的地位,美苏两国将不可避免的走向对立,主张建立对苏联的“铁幕”,遏制苏联的扩张。在这个问题上,凯南提出了两个“十分明确”:第一,“十分明确,任何美国对苏联政策必须是长期的、耐心的,但又是坚定的、警觉的遏制政策,以制约俄国的扩张趋势”;第二,“十分明确,美国不可能在不远的将来与苏联政府建立和睦关系,美国应该继续视苏联为政治舞台上的对手,而不是伙伴。”也就是说,凯南以现实主义的观点总结了美国对苏联的看法:以国家利益为先,“我们自己的国家利益是我们真正能够认识和把握的全部真谛”。



但是有趣的是,后来美国政府虽然号称按照凯南的理论前提开展外交活动,但是却排斥这位理论先行者,艾奇逊、杜勒斯、拉斯克等人对凯南极尽攻击,而凯南在后来也并不认同美国政府的行为,认为其完全违背了自己的初衷。对比凯南的理论和美国政府的政策、行为,可以看出凯南的遏制理论其实是先对低层次的,凯南仅仅主张对苏联进行政治遏制和经济竞争,而没有主张军事威慑;同样,即使是政治遏制,凯南也主张仅仅在美国的利益指向范围内进行遏制,而非美国政府那样四处点火同苏联进行全面对抗――或者说,凯南的理论带有早先美国政府的孤立主义的影子,划定美国的范围,“各家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真正连接美国政府同凯南理论的东西,实质上只有一点:对苏联共产主义的畏惧和不认同。



我们不能说凯南的理论时间是否是成功的,但是如果假设仅仅仅按照凯南的初衷而言,必定是失败的,因为的利益已经远远不是孤立主义时代的范畴所能够概括的,这也是凯南既成功又失败的原因。

大象无形 2006-7-21 07:24 PM

亨利·基辛格




作为又一位在外交界大放异彩的决策型国际政治学者,基辛格无疑是所有外交家中的出类拔萃者,众所周知,在他担任美国国务卿的十年中,几近完美的解决包括尼克松访华等等数个重大的外交事件。同在政界渐渐失意的乔治·凯南不同,他在学术上最辉煌的时刻同他在政界光芒四射的时候是几乎同时的。




亨利·基辛格于1923年5月出生于德国纽伦堡附近的费尔特市的一个犹太家庭。由于纳粹对犹太人的迫害,基辛格全家被迫于1938年经英国前往美国,,随后基辛格进入纽约“乔治·华盛顿”高级中学读书。1942年美国对德宣战,基辛格应征入伍,编入第八十四步兵师前往欧洲对德作战。战后,基辛格进入哈佛大学政治系学习,并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其毕业论文《历史的意义》包含了诸多学科的内容,大受好评,初步展现了基辛格在政治方面的卓绝才华。(题外话:提中国的大学生寒一个,基辛格的毕业论文长370页,现在中国一个大学生的毕业论文能赶上人家的注解?呵呵,不知道。)1954年基辛格获得博士学位,其博士论文《重建的世界》后来出版成书,成为其重要的著作之一。1969年,基辛格出任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1973年至1977年担任美国国务卿,并于1973年同越南的黎德寿共同获得诺贝尔和平奖。基辛格是美国第一位原籍非美国人的国务卿,战后第一位犹太人国务卿,也是第一位兼任国家安全事务助理的国务卿。




值得注意的是,基辛格的生平同国际关系理论的巅峰人物汉斯·摩根索颇为相似:同样都是犹太人,都因纳粹的迫害被迫飘洋过海来到美国,同样在美国的政治学术界大放异彩。因此,其在世界观方面同摩根索颇为相似:对人性和社会的现实主义认识。




在学术方面,基辛格非常注重对历史、现实主义权力理论和历史人物的分析。这在他的不同著作――尤其是他的传世名作《大外交》中――体现的极为明显。基辛格对两位历史人物倍加推崇,一位是维也纳会议上大放异彩的奥地利首相梅特涅,另外一位则是德意志的骄傲“铁血宰相”俾斯麦。




基辛格也深受这二人的感染,其外交思想也充分体现着这二人微妙、精细、机密的行事特征:




第一,均势的外交哲学。基辛格认为:外交的任务是将国家的势力转化为政策,并保证政策的起点和落点都是安全的;外交的目标是确定国家在世界中合法的支配地位,并且在这一世界中保持和平;外交的核心是通过谈判和交涉建立均势,并维持这一均势已保证各国的安全。




第二,外交思想必须建立在国际体系之上。基辛格的眼光卓绝无比,他敏锐的观察到了不同国家间的国际格局,以及科技革命的爆发将世界带入一个普遍联系的时代,他认为外交思想必须立足于国家间复杂的关系体系,成为国际社会中的“稳定性体系”和“革命性体系”的联结点,并以此为基础维持世界和平,防止不安定因素的爆发。




第三,国际政治多极化。基辛格很早就主张“军事两极政治多极”的观点,他认为,单纯的两极格局会使得国家间的交涉缺乏余地,并使得国家竞争陷入危险的零和博弈,菜单的条目越少,环境就越不安定。因此他主张通过政治多极化来软化两极格局带来的尖锐对立,使得国家之间在交往的问题上有更多的选择余地,也是地国家间的不安全感减低,战争爆发的可能性也就越小。




第四,谈判实现缓和。战争是危险的,不但会带来破坏也会加剧国家的不安全感,使得国家的行为倾向于极端化,因此,国家应当通过谈判和交涉来避免战争的爆发,用承诺的交流来防止战争,维持国家间的缓和状态。




应当说从表面上看,基辛格的外交思维有些老旧甚至过时,但是如果仔细分析和捉摸其外交思想,会发现其独到的过人之处。基辛格敏锐的预测到了国际格局的变化将会带来的必然结果:全球化和多极化。他的“均势外交”也完全不同于梅特涅的瓜分欧洲并限制法国的“君主国集体安全”的模式,基辛格的外交思想是建立在两极化的“无政府状态”下的,他希望通过提高其他大国的地位――欧盟、中国――来软化美苏两国剑拔弩张的态势,防止世界的局势进一步恶化,也进一步消除和战争爆发的危险。在实际操作上,基辛格实践了他的外交理想,可以说也的确实现了他的外交理想,他的努力奔走真的踏破了中美两个大国之间的坚冰。但是基辛格的理想仅限于此,他主张的均势是弱化武力的“均势”,其政策带人到美国的国家行为中,则不过是“一种强权政治哲学的必然产物”。




“冷战”,这个词才是基辛格和他的学术理论最好的脚注。
大象无形的个人空间 - 国际关系学者及学说介绍  - Powered by Discuz! 赢在龙头的个人空间 - 顶部判断及暴跌后抢反弹技巧 - Powered by Discuz... xiaoxiong的个人空间2 - 蝴蝶形态探讨 - Powered by Discuz! 小筭盘的个人空间 - 揭秘散户炒股的10大死穴 - Powered by Discuz! 春耕不晓的个人空间 - 盛开的向日葵 [9P] - Powered by Discuz! stellaryt的个人空间 - Vista/WIN7下调整硬盘分区方法之Acronis Disk Director10 - Powered by Discuz! 毛毛龙的个人空间 - 教你如何组建双屏显示系统 - Powered by Discuz! 赢在龙头的个人空间 - 三种技巧教你准确抓到涨停板 - Powered by Discuz... 看后能笑五分钟的笑话 - powered by Discuz! 论坛 - Powered by Discuz! 笑话 - powered by Discuz! 易冒 - 術數文章及著作 - 氣無休寺 - Powered by Discuz! 七政四余 - 术数纵横 - Powered by Discuz!及百度搜七政四余 漫漫器材发烧路 - wzdi - 影像传媒个人空间 - Powered by Discuz... 无极救世度人经 - 【学者风采】 - 人龙道学论坛 - Powered by Discuz... 大六壬金铰剪 - ldy12345的个人空间 - MACD博客 - Powered by ... 大六壬心镜 - ldy12345的个人空间 - MACD博客 - Powered by X... 大六壬秘本 - ldy12345的个人空间 - MACD博客 - Powered by X... 大六壬管辂神书 - ldy12345的个人空间 - MACD博客 - Powered by... 大六壬判断入手 - ldy12345的个人空间 - MACD博客 - Powered by... 图表分析一 - cobra_nick的个人空间 - MACD博客 - Powered by... 金铰剪 - ldy12345的个人空间 - MACD博客 - Powered by ... 大六壬秘本 - ldy12345的个人空间 - MACD博客 - Powered by X... 地学论坛 - Powered by Discu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