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守广:卢作孚与巴蜀文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2 05:05:58
卢作孚与巴蜀文化
张守广
卢作孚是中国产生于川渝地区的著名爱国实业家。作为巴蜀文化哺育出来的优秀儿女,卢作孚在追求中国近、现代化事业的创业实践以及留下的大量文字当中又表现出富于热情、激情和青春朝气等巴蜀文化的鲜明区域特征。从区域文化的视角探讨、认识近代实业家的人生历程和创业历史,有助于加深对中国社会经济近代化进程的各个层面的了解,而探讨卢作孚与巴蜀文化的关系,则不仅有助于把卢作孚研究推向深入,而且十分有助于加深对于近代社会急剧转型过程中巴蜀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一、巴蜀文化对卢作孚社会性格的浸润
卢作孚出生在四川合川(现属重庆市),一生事业的根基也在巴蜀大地,他的情感、理想和事业把他与巴蜀故乡的自然环境和文化传统深深地连结在一起。他倾慕巴蜀先贤名宿的人品风范,赞美巴蜀的丰富物产、山川风光和具有丰厚底蕴的巴蜀历史文化遗产。巴蜀文化的侵润,巴蜀地区的自然、历史和文化是卢作孚奋斗创业和开拓近代化事业的精神源泉之一。
1901年到1907年卢作孚在四川合川县瑞山书院读书,接受了一生中短暂的正规学校教育,在这里受到著名史学家张森楷的影响。张森楷也相当器重少年和青年时代的卢作孚,在他1918年开始《民国新修合川县志》的编修工作时,还特意邀请在合川县立中学担任数学教师的卢作孚参加。张森楷晚年生活在北平生活并在这里病逝,对此卢作孚一直十分惦念。在1930年东北之行的繁忙旅程中,卢作孚还专门访问了知情人罗振玉,询问“当时的情形”。i卢作孚十分推崇的另一位四川近代人物是对四川近代化事业的有重要贡献的周孝怀,称赞周孝怀是“在四川建设上唯一有办法且有成绩的人。他办警察,警察有起色,办实业,实业有起色。”1930年东北之行中到达大连后,卢作孚立即就去拜会已经移居此地的周孝怀,ii双方谈话极为融洽,后来卢作孚还特意聘请周孝怀负责民生公司上海分公司事务。周孝怀也早就注意到了卢作孚,并对卢作孚的人品大加赞赏。iii卢作孚与四川近代其它精英人物也多有交往,如1921年4月14日应聘担任北京大学国文系教授的吴虞在赴北京途中经过泸州,就入城拜访担任泸永道尹公署教育科长的卢作孚,中午两人一道用餐,傍晚卢作孚又送吴虞上船,并赠送吴虞数件礼物。iv卢作孚与李劼人、王光祁也有密切的交往,并加入了少年中国学会四川分会,成为当时四川社会的精英分子之一,并得到四川实力派人物杨森、刘湘等人的重视。上述事实说明,卢作孚已经融进了弥漫着巴蜀文化氛围的近代四川人际关系的网络之中,正是在巴蜀特有的社会文化氛围下,卢作孚的人生和事业才如鱼得水。
卢作孚对于四川的自然风光、四川的富藏、具有丰厚底蕴的四川历史文化遗产有着发自内心的自豪与自得。1927年在一篇文告中他极力赞颂嘉陵江的优美风景。v1934年卢作孚在文章中又写到:“四川真的是好地方”,不仅风景方面有夔巫三峡、峨嵋、青城,物产方面有燃料、铁、铜、生丝、桐油、牛羊皮、猪羊毛、药材、盐、糖,而且四川还有众多的人力。他甚至对四川的凸凹不平的丘陵也大加称颂:“同是一平方里的地面,与中原比,它的面积却要大些,因为它的表面是凸凹不平的,不是平的”。vi他十分希望当时对四川心存偏见的外省各方面人士多到四川来看一看,并十分乐意陪同外省人和本省籍的朋友游览四川的山水名胜。1936年年初,黄炎培到四川考察,卢作孚不仅亲自到上海迎接黄炎培登上民生公司的轮船,而且还陪同黄炎培参观了四川的峨嵋山、青城山、都江堰、嘉陵江小三峡的缙云山和温泉等地,并在成都陪同黄炎培观看了富有区域文化特色的川剧。vii
卢作孚对于巴蜀地区的政治混乱、社会进步迟缓、交通闭塞很不满意,有诸如“论吾川,惟兵、匪,政治纠纷”的议论,viii还说过四川“地方倒很好,只是我们太对不住它了”的话,ix甚至有时候也不免发出一些抱怨。如他说在北碚开始进行乡村建设的时候,“我们要改良巴县北碚市场的街道,许多老百姓便大骂特骂起来。”又举例说:“我们不要一个钱帮助各乡场的小孩子点种牛痘,许多人都劝别的人不要抱小孩子来点种,他说:那(哪)有这样做好事的?他今天不要你钱,等害得你的小孩子要死了,他才问你要!”。x但是当1930年带着考察团走出夔门到华东的江浙、华北的山东、平津以及东三省考察的过程中,他很快就感到外省也不怎么样,倒是发现“这几年来,四川比较少战争了,少土匪了,军队逐渐讲究训练了,财政逐渐讲究整理了,地方经营逐渐成为风气了,尤其是修马路,办市政,全川都在进行,一个地方别离两三年,再去便会认识不得了。”xi 1945年卢作孚到美国出席国际工商会议并在美国进行考察,其间写成了充满激情的《中国中心的伟大基地——四川》一文并在美国发表。文章中写道:四川地区最惊人的是它的水力、“四川有丰富的煤藏量”和丰富的铁矿,“四川省有世界上最古老的灌溉系统之一”,“这个地区的自然景色将吸引世界各地的学生和旅游者”,“四川人民一定能为他们的国家的现代化作出更大的贡献”。xii江浙也好,华北也好,东北也好,美国也好,最好的还是四川,这就是卢作孚的巴蜀情结,在这里我们可以感受到巴蜀文化对卢作孚的巨大磁力作用。
卢作孚接受、认同、欣赏巴蜀文化,巴蜀文化的精神品格也深深地影响着卢作孚的人生选择和创业实践,也必然会对卢作孚在创业实践中形成的企业家精神打上巴蜀文化的鲜明烙印。
二、卢作孚的传奇般人生中凸显的巴蜀区域文化性格
卢作孚的弟弟卢子英评价卢作孚是一个“理智而不易动感情的人”。xiii的确,在为人处世方面卢作孚非常谨慎、沉稳,但是巴蜀文化侵润下的卢作孚最鲜明的性格特征无疑依然是卓越不群、敏锐灵活、富于热情、激情和青春的朝气,这一特征始终贯穿并凸显在卢作孚人生和创业的整个过程中。
倔强好胜、热情如火的卢作孚,15岁时就只身到成都闯荡世界。他先进入成都一个补习学校学习数学,但是只过了两个月,就由于不满学校的进度迟缓而毅然离校并开始自学。凭着非凡的毅力和顽强的精神,一年多后他就能够一面坚持自学,一面收教中学补习生,并编写了《代数》、《三角》、《解析几何》等供中学生使用的书籍。xiv他在重庆第二女子师范学校任国文教员时,上课不用教科书,作文时不出题,“大家觉得更奇。”xv 1922年,卢作孚在担任泸永道教育科长时曾经主持一个演讲会,演讲人说:“请大家认识我,我是一颗炸弹”。卢作孚则表示“炸弹力量小,不足以完全毁灭对方;你应当是微生物,微生物的力量才特别大,才使人无法抵抗”。xvi卢作孚第二次到上海、江浙期间曾经到当时全国有名的模范县南通参观,并拜会了大实业家张謇。张謇告诉他,因为“人才缺乏,人都没有旧道德,人都有我见”,所以经营事业很难。数年后卢作孚忆及此次会见,表示自己不同意张謇的意见,因为“旧道德不适用。……我们要建立一种积极的新道德来。”xvii1929年7月卢作孚担任川江航务管理处处长,力谋对进入川江的外轮进行检查,却遭到外商极力反对。卢作孚遂动员重庆码头工人,拒绝装卸不接受检查、管理的外轮的货物,外轮业务遭到致命打击,只得接受管理和检查。1935年时由于日本帝国主义的步步进逼,国民党当局畏惧日本,不敢言战。卢作孚却有自己的主张,他向李宗仁、白崇禧等提出了一个非常独特的“扩大战争论”:要有扩大战争的准备,有不可侮的战争的实力,使人不敢侮,乃能避免战争;扩大战争的范围到制止世界的任何战争,世界乃无敢发动战争者。xviii在事业和个人生活方面,到1936年时民生公司已经有了巨大的发展,但是作为公司总经理的卢作孚依然衣着简朴,毫不讲究服饰。有一次他到上海最豪华的国际饭店访友,电梯司机“因卢氏所穿为灰麻布制服,颇似穷工人”,xix竟不许其登电梯入内,后来友人来迎才得入内。通过种种有意识的“外显”性的出格言行举动,张显自我和与众不同的傲岸与强悍,正是巴蜀文化塑造的巴蜀人物特别是巴蜀知识分子的典型性格之一。
卢作孚的敏锐也是极为突出的。他在1930年的东北之行中已经敏锐地看到日本人处心积虑的要侵略中国,从而提高了警惕。他说:“我们一度游历东北,见日本人在东北之所为,才憬然于日本人之处心积虑,才于处心积虑一句话有了深刻的解释,才知所谓东北问题者十分紧迫,国人还懵懵然未知,未谋所以应付之。一旦东北各地,没于日军,然后举国震惊,起谋救济,已太迟矣。”xx卢作孚能够在四川军阀、四川军阀和国民党的国民政府中央政府的夹缝中间生存,卢作孚经营的事业能够在日本侵略的烽火硝烟中发展,缺乏相当的灵活敏锐是做不到的。
卢作孚的卓越不群和敏锐灵活使他能够不断地自我实现、自我发展,并使他能够不断超越旧的生存方式,适应新的生存方式,并探讨、思索更新的生存方式。卢作孚当过小学教师、中学教师、新闻记者、政府官员、企业总经理,面对生存方式的各种变化,他显得十分坦然,几乎看不到任何张謇式的内心矛盾、痛苦与焦虑。这正是巴蜀文化在卢作孚文化性格中的主要表现。作为一个巴蜀人,巴蜀文化赋予他与“天府之国”俱来的自得、自信。也许在卓越不群与敏锐灵活方面,前者表现得更突出一些,从而使卢作孚过早地离开了他热爱着的这一片热土。卢作孚在人生中凸显出来的独特的文化性格,正是巴蜀文化显著区域特性的在其人生中的具体体现。
三、卢作孚对巴蜀文化新境界的开拓与创新
在现代化追求和近现代化事业的开拓中,卢作孚表现出了典型的巴蜀式的豪情与创新开拓的精神气概:“天下事都艰难,我们如能战胜艰难,天下便无艰难事”;“人生真味在困难中,不在安泰中,最有味的是一种困难问题的解决,困难工作的完成”;“但愿人都为园艺家,把社会上布置成花园一样美丽,都为建筑家,把社会上一切事业都建筑完成”;“天下事无有不可以做的”;“白种人办得到的事情,黄种人亦办得到,日本人办得到的事情,中国人亦办得到!”xxi“要把三峡经营成为一个灿烂美好的乐土,影响到四周围的地方,逐渐都经营起来,都成为灿烂美好的乐土”;xxii“国家的对外战争开始了,民生公司的任务也就开始了”。xxiii而在创业实践中,卢作孚表现出的实业家创业精神和精心培育的民生公司企业文化,又推动了传统巴蜀文化向近代巴蜀文化的转型,对巴蜀文化开拓具有近代意义的区域文化新境界作出了贡献,这种贡献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认识。
首先,卢作孚作为一位具有强烈创新精神和创业精神的杰出近代实业家,通过创办一系列具有影响的近代事业,张扬了巴蜀文化中追求卓越的区域文化精神和敏锐灵活的进取精神。北碚原来是一个只有一、二千居民而且偏僻落后、污秽满地的小乡场,经过卢作孚的努力改造与建设而迅速成为一个具有现代气息、朝气蓬勃的近代城镇,受到包括黄炎培在内的社会各界的高度赞扬。xxiv抗日战争时期北碚更成为后方著名的科学文化区域,连李约瑟也曾经称赞这里是“此间最大的科学中心”。xxv民生公司最初的资金只有8000元,但是到抗战爆发前,已经拥有轮船46艘,成为长江上游轮船航运业的巨头。凭借这些轮船,民生公司不仅创造了1937年初川江严重枯水情况下三段航运的奇迹,而且创造了抗战初期内迁抢运的奇迹。卢作孚业绩的创造,张扬了巴蜀文化坚韧不拔、朝气蓬勃的文化精神。
其次,卢作孚对于巴蜀文化在内的传统文化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提出了自成体系的建设现代集团生活的社会文化主张,并通过开创嘉陵江三峡乡村建设、创办民生公司等近现代化事业推动了传统巴蜀文化的近现代化转型。卢作孚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不少好的内容,如勤与俭就是两种优秀的传统美德,但是勤与俭“敌不了现代的大炮”。他认为现代社会威力最大的大炮是现代的社会组织——企业组织和国家组织,要实现国家的富强就要用现代企业的组织方法和生产方法“大胆生产,节约享用”,xxvi建设一个现代的国家,并认为这是“建设一切事业以至于整个国家的根本”。xxvii他用毕生精力通过新的建设事业来扩大新型社会生活的群体,力图通过自己的努力,使四川“各方面都集中精力来创造,来建设,把四川的各个地方布满铁路之网,布满电线之网,一切大规模的工业都次第举办起来,集中生产大批出口,使原来贫穷的人都会变为有钱的富家翁了。这样一来,不单是可以把‘魔窟’变为‘桃源’,而且是也要把‘天府’造成‘天国’。”xxviii他的愿望在北碚为中心的区域近现代化建设中部分得到实现,因此北碚的建设成就成为他一生引以自豪的得意之作。他多次深情地表示:“我对北碚事业之关切,超过我对民生公司经营的兴趣”;xxix“我之喜欢北碚,胜于自己所主办的事业(民生公司)”。xxx
第三,卢作孚用大量的精力创造出了具有浓厚巴蜀区域文化特点的民生公司企业文化,而以“事业中心”为显著特征的民生公司企业文化的实践,为巴蜀文化开拓了从传统到近现代化转型的区域文化新境界。在民生公司创业之初,卢作孚就规定以“服务社会,便利人群,开发产业,富强国家”为公司宗旨,他通过会议、期刊、讲演等反复强调:“个人为事业服务,事业为社会服务”;“公司的问题,职工来解决,职工的问题,公司来解决”;“个人的工作是超报酬的,事业的任务是超利润的”;他大胆改革行业陋习,建立了新的管理制度。卢作孚本人更是以身作则。他生活朴素,常穿灰色麻布中山服,着布鞋,剃光头;他工作勤奋,每天工作时间极长,从早上要到深夜,中间的中午和晚间都是请客吃饭,解决民生公司的有关问题。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民生公司形成了以“事业中心论”思想为基础的充满朝气的企业文化。民生公司的企业文化与巴蜀区域文化和近现代化的时代要求相适应,充分激发了广大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普通职工的积极性,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不断创造惊人业绩,如1934年成功打捞千吨巨轮万流号,特别是1938年10月底武汉失陷后民生公司创造了被称为“中国实业上的敦克尔刻(克)”的宜昌抢运奇迹,用公司员工的集体行动“写出了中国人动员起来反抗敌人的力量。”xxxi
卢作孚在民生公司建设近现代企业文化的成功,在嘉陵江三峡地区开拓近代化事业的成就无疑为巴蜀文化的近代化转型开辟了一片新的天地、新的境界,是一笔值得继承的宝贵财富。
i 卢作孚:《东北游记》,川江航务管理处印行1931年11月20日再版,第34页。
ii 卢作孚:《东北游记》,川江航务管理处印行1931年11月20日再版,第25-26页。
iii 梁漱溟:《怀念卢作孚先生》,《梁漱溟在北碚》,第17页。
iv 中国革命博物馆整理:《吴虞日记》,四川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591页。
v 罗中福等编:《卢作孚文选》,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年,第28页。
vi 卢作孚:《整个四川的五个要求》,《新世界》第40期,1934年2月16日,第2页。
vii 黄炎培:《蜀游·蜀游百日记》,上海·开明书店1936年8月,第77页。
viii 卢作孚:《〈教育月刊〉发刊词》,《教育月刊》第1卷第1期,1922年2月1日,第1页。
ix 卢作孚:《四川人的大梦其醒》(1930年),北碚图书馆藏,第20页。
x 卢作孚:《乡村建设》(1935年9月),北碚图书馆藏,第1页。
xi 卢作孚:《东北游记》,川江航务管理处印1931年11月,第25页。
xii 转自卢国纪着《我的父亲卢作孚》,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年3月,第349-353页。
xiii 卢子英:《怀念二哥卢作孚》,《卢作孚追思录》,重庆出版社2001年,第33页。
xiv 卢国纪:《我的父亲卢作孚》,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年3月,第11-13页。
xv 罗中福等编:《卢作孚文选》,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年8月,第338页。
xvi 卢作孚:《这才是伟大的力量》,《新世界》第12卷第4期,1938年4月30日,第8页。
xvii 《新世界》第12期,1932年12月16日,第3页。
xviii 卢作孚:《广西之行》,《新世界》第80、81期合刊,1935年11月1日,第75页。
xix 《人物点滴·卢作孚》,《人物杂志》第2年第5期,1947年5月1日,第35页。
xx 卢作孚:《东北游记》,1931年11月20日再版,川江航务管理处印行,“序”第1页。
xxi 卢作孚:《中国的建设问题与人的训练》,上海·生活书店1935年3月,第155~156页。
xxii 江巴璧合四县峡防团务局编印:《两年来的峡防局》(1929年),第2页。
xxiii 卢国纪:《我的父亲卢作孚》,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年3月,第215页。
xxiv 黄炎培:《蜀游·蜀游百日记》,上海·开明书店1936年8月,第114-119页。
xxv 李约瑟:《李约瑟游记》,贵州人民出版社1999年1月,第96页。
xxvi 卢作孚:《大胆生产  小心享用》,《新生月刊》第1卷第6期,1934年3月17日,第109页。
xxvii 卢作孚:《中国的建设问题与人的训练》,上海生活书店,1935年3月,第37页、84页。
xxviii 《九月廿四日周会中之工作报告》,《工作月刊》第13、14期合刊,1933年10月12日,第9页。
xxix 《卢作孚回碚指示北碚的建设》,《嘉陵江日报》1947年11月3日,第2版。
xxx 卢作孚:《如何彻底改革教育》,《嘉陵江日报》1948年2月22日,第2版
xxxi 卢作孚:《一桩惨淡经营的事业——民生实业公司》,无出版社无出版年月,第21页。
卢晓蓉女士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