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互联网为何会“变味”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7:39:30
国内互联网为何会“变味”
2007-1-10 0:16:30
贾敬华
互联网在国内可以稳得上是一个新鲜事物,随着时间的推移,互联网这个原来曾经非常鲜美的事物也逐渐在“变味”。尤其是在过去的2006年里,一些让人意想不到的事情,都纷纷在互联网这个平台中涌现出来,而且着实成为了人们生活中的一些笑料。有人在网上卖坦克,有人在网上卖灵魂,还有人在网上卖约会权……与此同时,一批人在互联网上互相谩骂,这一切现象也证明,国内互联网真的“变味”了。
曾几何时,互联网的出现提高了很多人的工作效率,也方便了人们的生活,正因于此,今天的互联网已经渗透到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在工作中,互联网是一个优秀的助手,在生活中,互联网是人们的一款娱乐工具。不知何时,互联网却在悄悄的变质,恶搞、谩骂纷纷光顾互联网,这也让不少人士纷纷感叹,国内互联网为何会“变味”了呢?
借助互联网出尽风头
由于互联网的便捷及信息传播广这一特点,互联网才被一些好事之人恶搞及提高知名度的一个最佳工具。如果说有人在网上卖坦克和航空母舰这样一类的稀奇物品是在出尽风头,那么卖灵魂及约会权不仅仅是出尽风头,更重要的是为了吸引众人的目光。几日前,红极一时的芙蓉姐姐再次爆出奇闻,她在淘宝网上开出了一家小店,出售她穿过的衣服,一些被广为传播的照片上出现的衣服甚至开价近亿元。
一件衣服近亿元,什么样的材料制作的呢?既便是最贵的材料黄金,做一件衣服也不会有近亿元的标价吧。看来,芙蓉姐姐在淘宝上开店卖衣服是为了让自己出风头,从而提高自己的知名度。类似这样的事件还不止芙蓉姐姐卖衣服这一宗,反流氓软件联盟等诸多事件,都是人们借助互联网平台出尽风头的实例吗?
利用互联网炒作敛财
借助互联网这个传播平台出一下风头,提高一下自己的知名度也就罢了。近几年来,互联网成为一些企业炒作敛财的一个最佳工具,互联网也成为了一些企业的敛财工具。试想,成为了一个敛财工具的互联网,能不“变味”吗?
互联网的信息没有国界,传播更是神速。随意一条新闻或者一个热点事件,短短几分钟就会出现在各大互联网站点中,这一特点也被互联网企业利用的淋漓尽致。去年的TOM并购新浪传闻,出现在各大互联网门户的重要位置,新浪和TOM的股价也一路攀升,双方均从这次炒作中受益。最终,TOM也没有收购新浪,这一传闻却让TOM和新浪这两家企业赚了个盆满钵盂。
在过去的一年中,除新浪并购传闻之外,各种类似的传闻也不在少数,雅虎身陷并购或收购传闻,一些互联网企业高层的离职传闻亦是如家常便饭一样出现在互联网业界中。探究根源,这些传闻都是一些人为了敛财而制造出来的,互联网无形中成为一些人敛财的最佳工具。
互联网成为“恶搞”最佳平台
2006年初,一部名为《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的片子横空出世,刮起互联网恶搞之风,该片作者胡戈被认为是恶搞的鼻祖,其实在胡戈之前,“小胖”和“猥琐男”早就在网上“恶行”多年。
随后,网络恶搞一时间成为互联网最流行的娱乐模式。从明星到政府官员,以及电视剧中的人物,这些都成为了人们恶搞的对象。谈及恶搞的目的,就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娱乐需求,可人们娱乐,难道一定要以“恶搞”和破坏他人的形象为目的吗?无论是恶搞视频,还是恶搞文字,在互联网平台发布时无需任何审核,直接可以发布,这也为互联网恶搞提供了一定的便利,互联网也成为了“恶搞”的最佳传播平台。
显然,人们对娱乐的需求导致了“恶搞”的庞大市场需求,这从中又是一场“利益”的博弈。看来,“恶搞”又是为了“利益”,这也是互联网“变味”的基本诱因。
炒作敛财、出风头、恶搞的盛行,加速了国内互联网“变味”的进程,而这一系列的变化,无不是因为一个“利”字。近日有媒体呼吁改变互联网目前的不良现状,试图阻止仍在“变味”的互联网。事实上,如果无法抹除互联网这个平台上浓浓的“利”字,国内互联网还将继续“变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