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立伟:媒体非市场战略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01:03:03
媒体非市场战略论
2006-10-19  来源:人民网
将军决战岂止在战场!
传媒竞争岂止在市场,它在市场所依托的是社区。那些以社区兴衰为己任,将社区发展与自身成长融为一体的传媒,将赢得媒体和社区的双赢。
媒体非市场战略的基本含义,就是回报社区,或者说,为社区公益服务。
一、六种战术选择
媒体回报社区可以从以下六个类别中选择:
包装社区
已成为口头禅的“包装”是什么意思?据美国学者布尔斯廷考证,“包装”
在20世纪初才作为动词进入美国语言。它指“把物品包装起来,使它们本身成为引人入胜的广告”;“包装,成了一种没有推销员的推销艺术”;“所有包装只有一种检验标准:这种包装对未来的主顾会产生什么印象?”①在经营城市、招商引资、重视社区凝聚力和辐射力的背景下,媒体包装社区就是从事“广告”和“推销”。那是生产事关全局的公共物品,提升和促进社区的整体利益。它有两条基本途径:
一是概念提升。《南方日报》鲜明提出———“我们理所当然地应该担负起包装广东、推介广东的责任”。其总编辑要求,“要把人家提供给你的新闻素材包装得漂亮”,他举例,有人说东莞的民营企业是“只见星星,不见月亮”,后来报纸把这一现象包装成“簇群经济”,得到广泛的认同。他说,包装是对新闻深化理解并升华到概念层次的结果,②这也就是哲学上说的,感觉到的东西不能真正理解,只有理解的东西才能加深感觉。概念把感觉往特定方向引,通过强化与淡化来控制信息,使之具有鲜明的导向性。
二是亮点盘点。天津的《假日100天》曾用两大叠32个版重磅推出———“生活在天津的100个理由”。在中国这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恒久亮点就是发展,它突出体现社区的生机与活力,而盘点发展也因之常报常新。2004年12月中旬,《重庆日报》连续16天,推出主题为《2004———科学发展观引领重庆前进》的专题报道。每天以一个整版的篇幅盘点一个重要方面,分别为:工业篇、社会保障篇、交通篇、城建篇、对内对外开放篇、水电气篇、商贸篇、粮食与增收篇、劳动力转移与城镇化篇、移民与库区经济发展篇、高新技术产业篇、文明城市创建篇、教育篇、医疗卫生篇、环保篇、党的建设篇。全方位展示一个立体的、奋进的、充满活力的新重庆。
公益事业宣传
与上面的包装整体不同,这是促进公众对“某项”公益事业的了解和关心,或者为公益事业的募捐、参与者和自愿者提供支持。正面宣传已经很多,如关心贫困大学生、农民工、下岗职工……唯一要补充的是,宣传可正可反,后者就成为舆论监督的利器。1996年,《成都市反价格欺诈和牟取暴利条例》出台,几个月后,餐饮行业暴利依然,有关部门希望《华西都市报》配合宣传。报社策划出“李波反暴利”,让李波作为消费者到各个餐饮场所“抓现行”,就地打手机投诉,执法队迅速赶来处理。李波称,500克黑瓜子,市场上最贵十多元,而“兰桂坊”100克就收了15元;雀巢咖啡顶多一匙,也收15元;“太阳皇宫”把死虾当海鲜卖;一碟蚝油菜心收费28元……李波就这样跑来跑去作示范,形象生动解释暴利,为《反暴利条例》进入寻常百姓家作了很好的心理铺垫。而这示范—投诉—处理,又成为一幕幕冲突连连的活报剧,那段时间,追踪报道此事的《华西都市报》销量猛涨,看得其他报纸很受伤……
公益关联营销
在一个预先声明的时间段,销售产品,捐出现金或一定比例的收入给特定公益事业或机构。2004年8月,重庆街头出现一批身披红绶带,叫卖《重庆商报》的俊男靓女,每一份报款均投入募捐箱。这是重庆商报社与重庆市慈善总会联合举办的活动:“百名天使义卖商报,爱心捐助贫困学子”,而参加活动的“百名天使”,是报社主办的重庆模特大赛的参赛选手。运用这种战术,媒体通常与非赢利组织合作,既扩大市场份额又为公益事业募集资金。有人认为这种活动是“三赢”,因为它还给公众创造了向自己喜爱的公益事业捐款的机会。
变革公众行为
美国盛行“报纸教育工程”,把触角伸向学校,培养青少年的读报习惯。“报纸教育工程”的中国版,是2004年《武汉晚报》搞的“名记者、名主持高校行”。武汉现有各类学校近2000所,在校学生170万人,占武汉人口的20%。为庆祝复刊20周年,《武汉晚报》策划了由“范长江新闻奖”获得者范春歌领衔的名记者、名主持高校行,到武汉大学等十几所高校与师生见面,培养报纸的年轻读者。变革公众行为以“行为改善”为中心,这使它有别于公益事业宣传,或者说,当宣传的目的是“推销”某种行为时,它就成了这第四种战术,其目的是改善公共健康、安全、环境或社区福利。明乎此,专门化报纸或报纸的专版专刊,与自身定位相匹配还大有用武之地。比如,汽车报与反对酒后驾车;健康版与艾滋病预防;生活版与节电节水等等。
社区工作者
鼓励员工或经营伙伴,为社区奉献时间、才能及专业知识。媒体的鼓励包括提供带薪服务的时间,相关配套服务以及帮员工找到感兴趣的机会。《厦门日报》2004年推出“片区记者”。借鉴派出所的“片警”设置,在全市30个主要社区,设负责联系一个或几个社区的固定记者。其身份既是记者,又是社区工作者,他必须和社区群众经常交流,了解其酸甜苦辣,成为他们的知心人。菲利普·科特勒说,为社区提供志愿活动并不新鲜,但值得注意的新趋势是,企业越来越多地把员工的个人活动整合到企业之中,并且与经营目标相联系。《厦门日报》在推出“片区记者”的同时,就增加了“社区新闻”版面。还在“都市新闻”、“热线新闻”版面开设“党报记者到我家”
、“片区记者在您身边”、“社区故事”、“社区人物”等栏目,刊出大量鲜活的社区新闻。科特勒还引用他人的话,说社区工作者最好“奉献他们特有的技能和创造力”,这样一来,他们就是在贡献“真正属于他们的、没有人能够夺走的东西”。那意味着,如果你是会计师,就去辅导数学;是医生,就去给儿童检查身体……③按这个思路,媒体就要充分利用品牌号召与信息渠道开展活动,如厦门日报社就组织了有关科技、法律、卫生的免费咨询;为社区重病群众、特困家庭开展募捐等等。④
对社会负责的商业行为
媒体从事商业活动,但这活动同时也改善社区福利。《华西都市报》组建自办发行队伍,专门去特困企业联系,重点招收下岗职工。报社要求发行员与读者建立鱼水关系,认为下岗职工对群众有深厚感情,善于做群众工作,正是搞发行最需要的。而这些下岗职工的加入,不仅解决了再就业,也提高了报社发行队伍的素质。对社区福利需要做广义理解,它既指有形的就业、环保、健康、安全等等,也指无形的心理和情感需求;它既可以是正面的“要”,也可以是反面的“不”。1935年哥伦比亚广播公司郑重宣告,它将停止播放泻药广告,得到人们的广泛赞赏。
以上六种战术往往都有活动的配合,那它与常说的“活动营销”有何不同?首先,有些战术与活动无关,如“包装社区”,基本限于报道。更重要的是,各种战术有时也搞活动,但活动营销的目标在“营销”,属于市场战略的范畴;六种战术的目标在“公益”,从属于媒体的非市场战略。这又引出了进一步的问题,两种战略的区别何在?按经济学定义:市场是某种物品或劳务的一群买者与卖者;⑤按营销学定义:市场由一切具有特定的欲望和需求,并且愿意和能够以交换来满足此欲望和需求的潜在顾客组成。⑥两者大同小异,均强调市场的经济交易实质。抓住这个关键点就好区分了:媒体市场战略的基本含义是赚取利润;媒体非市场战略的基本含义是回报社区;一个是“取”,一个是“予”。
二、为善最乐
为什么要“予”?借用佛家的一句老话———“为善最乐”,来说明非市场战略的价值观。
一位久居上海的台湾人对《申江服务导报》说,“希望我们的报纸能够化解社会的暴戾之气、浮躁之气,创造祥和之气、温馨之气;多用美好的事物,新鲜的创意来软化头脑;多找城市中的高级幽默,多挖掘文化品位来柔化心灵。总结起来,就是要通过多报道人性的正面来达到柔化、软化、美化、教化的效果,使我们的城市更加和谐完美。”该报主编如此理解:“要歌颂人性中美好的东西,让我们更加热爱居住的城市,热爱生活。”⑦这是讲的报道,细看前面六种战术,可分为策划活动与新闻报道两大类。有些战术可以没有活动,但任何一种战术,都离不开报道,这是媒体非市场战略的显著特征,值得深入讨论。
按这样理解报道,当然就是“以正面报道为主”。曾以为它只是中国特色,直到上世纪90年代美国兴起“公众新闻学”,才发现大洋彼岸涛声相应。公众新闻学“强调合作和构建超越冲突与争论的社会”,“它将重点……移到了社会利益、和谐、稳定和社会的进步上”,“公众新闻学将群体或社会置于个人之前……提倡正面有益的新闻,蔑视负面和分裂性的新闻”。
以下摘录公众记者的建议:
1.记者应该发表那些使人们团结,而不是分裂的材料;
2.记者应该积极对待正面新闻,以及那些巩固和提升社会精神的材料;
3.记者应该使新闻本地化、特写化,使其更加贴近社会;
4.记者应该意识到“普遍的团结是社会和道德秩序规范的核心”;
5.记者应该拒绝启蒙时期的个人理性主义;
……⑧
不管“以正面报道为主”,还是“公众新闻学”,我理解是根植于“人性本善”的价值观,或者用加拿大作家卡洛·希尔滋的话来表达:“我相信善良,我为这世界上有如此多的善良而惊奇……我认为恶行是善良偶然崩溃的结果,一种非常偶然的破裂……我真的觉得为善的感觉是人之所以为人的一个部分———最大的一个部分。”⑨从社会整体或历史长河来看,你得承认她说的是绝对真理!
之所以讨论这些近乎玄学的问题,是因为非市场战略关乎组织的价值观。媒体组织的特殊性又使记者分散在四面八方,你把记者派出去,很多事都委托给他了,你无法随时指示他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专业技能考虑之外,你只有寄希望于两个环节:首先,在招聘中找到具有共同价值观的人,而媒体清晰表达自己的价值观,也使潜在的应聘人员进行某种程度的自我选择;其次,作为员工,将个人的职业目标与组织目标相匹配,保证整体的方向感。有了这两个环节,就能使价值观获得更大范围、更深程度的认同。当大多数员工都相信人性本善,相信公众向善的可能性超过向恶的可能性,才可能在各自的岗位上,在各人面临的特殊情境中,去考虑前面的六种战术选择。或者进一步说,考虑比六种战术更基本的,如何大力培育和扶持社区的“善端”(善的种子),让好人好事永远感人,让真善美有永恒活力,呼唤爱、引向善、取光明,让我们的社区更加美好。这就是媒体或记者的“为善”,这种价值观符合历史和人性的大势所趋、民心所向,为什么不“乐”?!
三、从义务到战略
价值观提供“予”的根据,却不能解决“如何”予,以上结合新闻报道讨论了价值观,现在要结合策划活动来讨论后者。先看一个近期例子,它于2006年获得由中国广告协会电视委员会、中国广告协会报纸委员会、《广告人》编辑部共同组织的“广告人·中国”评选活动评出的———“活动类十大金奖”,那是《潇湘晨报》2005年3月为庆祝创刊4周年举办的第4届读者节。
据报社自述,它每年的创刊庆典同时也是品牌推广的读者节。前三届读者节,设置了一系列读者联欢活动,如电影节、健康节、酒吧节等等。后觉得“年年如此,新意阙如”,2005年想“立意更高”,决定“将目光投向非活动推广热点的地区环保事业”,“以塑造、强化《潇湘晨报》主流大报的形象”。具体是两个活动:一是“飞播青绿、放养富庶、感恩潇湘”。即在报纸创刊4周年之际,以4架《潇湘晨报》专机携带1000万颗湿地松种子,飞往湖南北、中、南、西的4个县,播撒树种,是为“飞播青绿”;再租4只大船,去湖南湘、资、沅、澧四水之畔,放养100万尾鱼苗,是为“放养富庶”。
这当然是“为善”做好事了。不过,它似乎做的是20年前的好事,整整落后了一个时代!1994年,《哈佛商业评论》发表了一篇重要文章,作者克雷格·史密斯论证了“新的企业慈善行为”。他说90年代以前,企业还把做好事当作义务,当时的企业倾向于避开与自身商业或产品相联系的主题,以免被看成自私自利;捐赠者满足于成为众多赞助商之一,而不关心这种努力是否会引起公众注意;企业也很少尝试把捐助计划与企业战略、营销计划相联系。
然而,转折的里程碑竖在1989年。这年埃克森石油公司的巨轮“瓦尔迪兹号”触礁泄油,全世界都观看了这样的电视画面:数以万计的海鸟、水獭和海豹在浮油中痛苦地挣扎。由此,迅速引发了一场公关危机,公众开始抵制公司的石油产品。当埃克森公司亟需环境专家的帮助时,才发现他们多年的基金资助与环保没有直接联系。这件事,使反思以前的慈善模式成为严肃问题。这以后,新的模式出现,其要点是:企业的慈善活动应该支持经营目标;反过来,经营单位也应该以营销知识、技术援助来支持慈善活动。⑩
回到我们的论题,就是要把为善的战术整合进战略,并把非市场战略与市场战略相整合。换言之,即同时追求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潇湘晨报》的问题出在哪里呢?天上地下很“热闹”,但“门道”不对。什么“将目光投向非活动推广热点的地区”,开口便错。这是媒体当前公益活动的第一大常见失误:混淆社区与地区。社区是非市场战略的关键词,日本社会学家富永健一把社区定义为“互动及社会关系在一定范围的土地上积累的状态”,并强调“互动及社会关系的积累与地域的结合,是社区的本质属性。”(11)展开来说,社区有三个基本尺度:一是地理尺度,它有明确的地域边界。二是社会尺度,该区域生活的居民存在沟通和互动,有社会关系的积累。三是以上定义没说到的,社区还有心理尺度,社区居民具有共存感、从属感和认同感。
《潇湘晨报》既然搞“品牌推广”,首先得考虑“互动及社会关系的积累”这个社会尺度,由它来决定地理和心理尺度,怎么能搞个“非活动推广热点的地区”呢?“飞播青绿”的选点,据报社说很花了一番心思:一个点选在“全省离天最近的地方”,另一个选在“全省最年轻的县”。要我说,这样选点根本不必花力气,下一个点就选在“全省离天最远的地方”和“全省最年老的县”好了……《潇湘晨报》前三届的读者节,倒是紧扣社区,电影节、健康节不一定新,倒是眉毛长在眼睛上。认为它“新意阙如”,要把眉毛割到眼睛下,新不是那样新法,艳也不是那样的艳法……
菲利浦·科特勒把90年代以后的新模式概括为———“通过公益事业拓展更多的商业机会”。认为最重要的第一步是选择主题:
1.只选择支持少数的社会主题(把资源投入锁定在少数领域,如麦当劳专注儿童,雅芳专注女性健康);
2.选择当地社区关心的主题;
3.选择与企业的使命、价值观、产品和服务协同配合的主题;
4.选择有能力支持经营目标的主题;
5.选择关键群体(员工、目标市场、顾客、投资者)关心的主题;
6.选择能得到长期支持的主题。以这6项来衡量《潇湘晨报》上述活动,大部分都通不过。它的另一个活动更费解,叫什么“湖湘四水溯源立碑千里行”。4支车队浩浩荡荡,载着专家、读者和媒体记者,奔赴湖南的湘、资、沅、澧四水的源头,举行立碑仪式,以呼唤世人珍爱水源。猜一猜,这四水源头在什么地方?它们分别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兴安县、贵州省都匀市、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县和湖南省桑植县。(12)当我敲出这些生僻地名时,实在无法想象那儿立的“碑”,究竟如何呼唤长沙人或湖南人?想当年屈原“招魂”,好像也没有招到广西和贵州哇……
科特勒论述新模式的第二步是选择活动:
1.选择最有利于实现经营目标的活动;
2.选择满足公益事业优先需求的活动;
3.选择最能体现社区合作伙伴潜力的活动;
4.选择自己有历史经验的活动;
5.选择能发挥现有充足资源潜力的活动。以这5项衡量立碑,都通不过。立碑及前面的“飞播青绿、放养富庶”,只有一个解释:塑造形象。这恰恰是当前媒体公益活动的第二大常见失误:单纯形象工程。塑造形象你得花钱,花钱同赚钱完全没有联系,死要面子的形象是维持不下去的。福特公司曾开设人文研究所,问它与汽车有何联系,说不需要联系,就为形象,最终这研究所关门大吉。反之,东芝公司设有生活方式研究所,为公司开发出一系列新产品。形象的基本含义就是印象,它是多种因素长期积累的结果,短期的大把烧钱是烧不出来,更烧不长久。
科特勒论述新模式的第三步是:制定和实施计划;第四步是:评价成果。其书已有中译本,我就不再摘抄了。(13)而按以上四步运作的新模式,就是把非市场战略与市场战略相整合,把公益与商业这两个看似矛盾的东西相结合。科特勒说,这促成企业“尽全力去做最多的好事,而不仅仅是做些好事。”而这样的企业也得到一系列实际利益,(14)包括:
销售额和市场份额增长;
品牌定位巩固;
企业形象和影响力提升;
吸引、激励和保留员工的能力提高;
运营成本降低;
对投资者和财务分析师吸引力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