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能源短缺性矿产的战略储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7:11:51
 在未来五年里,我国将启动铀、铜、铝、锰、铬、钾盐等非能源短缺性矿产的战略储备。分期、分批将能源和重要矿产资源纳入储备序列——— 让中国经济少一点受制于人 记者 朱啸波 中国财经报 2006-06-07 08:51:37

  “储备粮”、“储备棉”、“储备铜”……这些词汇在我国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出现的频率很高,老百姓大都耳熟能详。可以说,粮棉铜等是目前国家物资储备中的主要储备品种。

    仿效前苏联设立的国家物资储备局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有效的战略物资储备制度尚未建立起来,我国遭遇的尴尬也是很多的:

    2005年4月,我们无奈地吞下铁矿石价格暴涨71.5%的苦果;2005年底,铜价暴涨,我们又在进口铜市场损失巨大。特别是2005年夏天,广东等多个省份一度出现大面积“油荒”……

    出现这类尴尬尽管归因很多,但未建立战略物资储备体系至少是一大重要原因。

    中国已成为拉动全球经济增长的引擎之一,但偏偏支撑我国经济建设急需的主要能源产品和矿产品如石油、铁矿石、铜等均需大量依赖进口。有人测算过,中国仅在石油一项每年就要多支付百亿美元。

  石油储备战略开始

    早在1993年,也就是中国成为石油产品净进口国的第一年,便有从事石油产业以及宏观经济研究的专家指出中国建立战略石油储备的必要性。十多年的实践证明,战略石油储备依然是困扰中国能源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

    “由于没有被国际石油市场所认知的战略石油储备,中国为保障正常经济和社会运行,对进口石油的依赖变成了国际石油交易商炒作的本钱。”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能源战略研究中心查道炯博士接受采访时说。“这种炒作的结果是,中国为满足日常所需石油的进口价格提高,采用进口石油作为储备油的成本也水涨船高。像钢材、粮食等经济和生活必需品一样,国际上越来越多地把中国的石油进口量说成是一种全球范围的威胁;同时在价格层面通过增加中国进口的成本而得益。”

    据了解,借助石油战略储备手段规避能源使用风险、降低油价波动影响,已成为国际上的惯例。但我国此前一直未建立石油战略储备体系,石油系统内部原油的综合储备天数仅为21天,战略石油储备状况并不乐观。近年来,国际油价一直跌宕起伏,我国因缺少石油战略储备,既不能在低价时大量买进,也不能在高价时减少采购,由此造成高达百亿美元的损失。

    两年前,国家发改委能源局正式组建,其职责之一就是管理国家战略石油储备。此后,国家发改委石油储备办公室正式运作,2004年,正式圈定浙江省镇海、岱山,山东省黄岛,辽宁省大连为首批四个国家战略石油储备基地。

    “而在煤炭储备方面,去年国务院出台的一个关于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已经明确提出要建立煤炭资源战略储备制度。”有关专家介绍说,鉴于我国煤炭在能源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它与粮食生产布局相似的特点,各地应借鉴粮食产区和销区利益协调机制的模式,积极探索,及早着手,尽快建立煤炭战略储备制度。

    据国家物资储备局办公室一位官员介绍,“十一五”规划进一步确立了国家战略物资储备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她预测,继石油后,煤炭和天然气等重要能源资源必将列入国家战略储备,只是时间问题。

  重要资源列入日程

    鉴于去年底日本囤积中国稀有金属事件引起了各方关注,我国已经准备对铜、铀、锰、铝、铬、钾盐等重要矿产资源进行全面储备。

  “现在我国出口的金属大部分是初级原材料,而国外企业则把这些初级材料加工成高附加值的产品再卖给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国家。产品掌握在别人的手中,我们会非常被动。”中国五矿化工进出口商会金属部负责人刘立会说。近日,他代表五矿进出口商会专门撰写了一篇题为《中国稀有金属贸易战略须引起高度重视》的文章,呼吁政府及社会各界对国内大量稀有金属流失和日本囤积中国金属事件引起重视。

    该文指出,近一两年,美日等国从我国采购稀有金属的渠道和策略明显发生了变化,从大量公开采购转为小量分散采购。这样做的目的,一方面是在采购战略性极强的物资上避开国际市场的关注焦点,另一方面则巧妙利用采购时间差,扭曲正常的供求关系,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警惕。“目前发改委、商务部等国家相关部委已经组织了一个联合工作组,正就国内大量稀有金属流失事件进行调查研究,并准备着手建立一套稀有金属保护机制,以确保这些重要矿产资源的稳定供应。”刘立会在接受本报采访时忧心忡忡,“由于持续上升的需求,这些矿物的价格已处于创纪录的高价位。”

    据悉,我国要求相关部门参与的这一计划的目的就是建立铀和其他稀有矿物的战略储备,这与我国已经计划建立的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的战略储备类似,是我国确保蓬勃发展的工业的需求及稳定市场供应的努力的一部分。这一计划要求储备相当充足的铀,以确保我国计划和正在建设的数十个核电站对铀的需求。我国要求储备的其他矿物还包括铁矿石、铜、铝、锰、铬和钾等。

    “战略储备对于调控市场供应、应付突发事件和保证资源供应安全是至关重要的。我国应该加强对具有战略重要性的物资的管控力度。”刘立会说,这是因为以前的几次事件曾导致中国在国际市场上蒙受损失。尽管中国拥有对包括稀土在内的一些战略物资的丰富储备,但在其他很多战略物资上,中国却还要依赖大量进口,这其中就包括铀。中国公司正在很多国家非常积极地寻求对当地矿产资源的勘探和开采的协议,这些国家包括澳大利亚、巴西、智利等。

    多种迹象表明,中国对稀有矿产资源的战略储备有望全面启动。除了几大部委已成立联合工作组,进行详细调研外,上个月,中国国土资源部“十一五规划”纲要也首次以官方名义正式提出,中国政府将积极筹备建立铜、铀等重要矿产资源的国家战略储备。该纲要说:在未来五年里,我国将启动铀、铜、铝、锰、铬、钾盐等非能源短缺性矿产的战略储备。分期、分批将能源和重要矿产资源纳入储备序列。

  储备思想需要改变

    我国目前的战略储备思想还是继续延续了建国初期的,战略物资的储备规模、结构也未发生太大改变。

    “我国的现在物资储备现状是:优质资产少,一般资产居中,劣质资产多,闲置资产多。”国家物资储备局办公室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一份统计说,截至2004年8月,国家物资储备局尚有1994年以前累计借出的各类储备物资价值14亿多元未收回,部分已经损失。事实证明,起始于建国初期的战略储备思想,无论是在储备格局还是地域布局上都已经不适合现在的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了。

    而在储备制度和储备政策方面,我国又一向重货币储备,轻物资储备;重国家储备,轻企业和个人储备。长期双顺差造成外汇储备的快速增长,授人以柄,加剧了人民币升值压力。因此,面对升值压力,改变储备政策,减少货币储备,增加物资储备,在国外适当购买一些战略物资,以备日后之需,对于缓解我们的资源压力也是有好处的,同时也就减轻了汇率升值的压力。我国外汇储备已高居全球第一,根据国际市场的变动和经济周期的变动,将部分外汇储备转化为实物储备、资源储备,不失为上策。最近两年的“两会”上,这个问题也是代表、委员们的话题之一。

    “重要能源、矿产品的战略物资储备体系的建立最终需要有关法规来保障。”采访中,有关专家告诉记者,我国目前尚没有制定出台战略物资储备法或者条例,但已在颁布的《国防法》中要求建立国家战略物资储备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