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讲:音乐形象的单纯与复杂的关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2:51:56
音乐形象的单纯与复杂的关系。 有时用单纯的音乐主题,经过发展、变化,也能塑造出比较复杂的音乐形象来。如组歌四曲《四渡赤水出奇兵》,第一段:横断山,路难行。天如火来水似银,天如火来水似银哪!之后逐渐转为亲切而活跃的音调。这段音乐描写的是在天炎似火,水贵如银的情况下,人民群众对红军关怀和热爱的心情。音乐舒缓而深沉,是抒情性的音调。但这个音乐主题在第二段再现时,则发展为:横断山,路难行。敌重兵,压黔境,敌人重失压黔境。这段音乐具有了戏剧性的特点,描写敌人大军压境时的严重情况,展示出客观环境十分险恶。它为后面塑造乐观自豪的红军战士的形象做了铺垫陪衬,音乐上形成强烈的对比。为什么用同一音乐主题,却能表现出不同的感情,塑造出不同的音乐形象呢?其原因在于:(1)语调不同。第一段语调起伏不大,但委婉、亲切,感情深挚;第二段语调起伏较大,特别是“压黔境”的“压”字上,一处用了的七度大跳 ,一处用了的附点音符,这就显得压力很大。(2)音色不同。前者用女高音独虽,多是中声区,比较松驰;后者用男声齐唱,同样的音区,则比较紧张。(3)力度不同。前者以优美动听取胜,力度不强,但亲切感人;后者加强了力度,几乎每个字都很有分量,象发出了警号一般,使人感到情况严重。此外,速度变化也很重要,有时同样的曲调用快速处理而有轻快的感觉,用慢速处理则有庄重的效果,从而塑造出不同的音乐形象。这首歌的这两段则不需要变化速度,而转到男声领唱时,才变为小快板,塑造了另一种形象——即乐观、风趣的红军战士的形象。整个这首歌,可以说是由单纯发展为复杂,塑造出三种不同的音乐形象。六曲《遵义会议放光辉》,和上例正好相反,它是把不同的音调,经过严密地组合,从不同的侧面和角度,去表达一个共同的主题思想,去塑造了一个统一的音乐形象。全曲共分五段:第一段是抒情性的山歌音调。它表现了党中央召开遵义会议时,春回大地一片欣欣向荣的自然景色,象征着政治上的春天也同时到来——我们的英明领袖已重返舱位,继续引导革命航船向胜利前进。第二段是舞蹈性的音调,描写毛主席掌舵后,全军振奋、万民欢腾,载歌载舞喜庆胜利的热烈场景。第三段仍是抒情性的音调,并出现了山谷的回声。它表现了以毛主席为代表的正确路线,在关键时刻挽救了革命、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国的特大喜讯,象春雷一样响彻大地,三山五岳齐声呼应。这段合唱具有浪漫主义的色彩。第四段再现了舞蹈性的音乐,把人们从革命浪漫主义的联想中,又拉回到现实生活中来。这段为后面全曲的总高潮作了铺垫。第五段是气势磅礴、庄严宏伟的颂歌。它最后完成了英雄的中国人民正奋勇前进的高大形象。第五段音乐,缺一不可,单抽出哪一段来,也不足以塑造这样的音乐形象;而把五个部分合乎逻辑地连接起来,就有可能完成这一形象的塑造。所谓合乎逻辑,就是各段之间都有着内在联系,是乐思的自然发展。分析如下:(1)五个部分虽然音乐形式不同、速度力度不同、风格不同,表现感情的角度不同,但从音调上看,相互之间却有着密切的联系,是合乎规律的发展,就象水到渠成一样。(2)各段连接和转换自然。在这首歌中大体上有两种情况:(1)前段音乐持续一段时间之后,产生了向另一种音乐过渡的要求。如第一段接第二段,第三段接第四段,都是从抒情性的山歌音调一变而为舞蹈性的音乐,这里有激有抒,激抒结合,对比强烈,表达的感情会更加丰富;这四段音乐出现后,便产生了以宏伟的颂歌来结束全曲的颂向,而不能把山歌或载歌载舞的音乐无休止地持续下去。(2)前段中已蕴育了后段的主导音调。如第一段的:遵义会议放光辉,全党全军齐欢庆哎,发展为第二段的:万从欢呼毛主席哟马列路线指航程哎。虽然已由羽调式转化为徵调式,但基本音型是相近的。第二段的:毛主席哟来掌舵哎,革命磅礴向前进, 发展为第三段的“回声曲”;在第五段又以5/4的拍出子出现,而发展成为宽文的颂歌。即:毛主席哟来掌舵哎,革命磅礴向前进,向前进,向前进。 并结束在羽调的主音“6”上,和第一段在调式上互相呼应。这样一环扣一环,一浪推一浪,使全曲的音乐由复杂归于单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