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智能理论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00:00:23
一、树立因“智”施教的教学观
多元智能的教学观要求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以及学生智能结构、学习兴趣和学习方式的不同特点,选择和创设多种多样适宜的、能够促进每个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充分展示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要实现这一目的,在教学方式上,教师既要成为课堂的指导者,采用“授人以渔”的方式,教给学生受益一生的本领;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把教学的重心放在促进学生“学”上,促进学生各种能力和个性发展,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教师还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在教学中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从而营造一个启发式的教学环境,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他们畅所欲言,主动参与,自主探究。
在数学课教学实践中,我们尝试了“小组教学”的方式,取得了良好效果。比如,制订出解决数学题目的流程图,看哪个小组解题速度快,解题思路新,评比出优秀小组,以此激发学生的求知动机。
此外,尝试实施的“个性化教学”模式也体现了多元智能理论的思想。依据该理论,教师在教学中应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允许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鼓励学生解题策略和算法的多样化。
案例:一箱汽水24瓶,18箱汽水有多少瓶?
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一些算法:
24×10+24×8=432
24×20-24×2=432
20×18+4×18=432
24×2×9=432
24×3×6=432
18×4×6=432
18×3×8=432
也有学生可能会用竖式计算出结果。由此可见,每个学生对问题都有自己的思考,并能用不同的策略解决问题。让学生比较不同策略的特点,使他们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与灵活性,从中反思各种解法的优劣,促进元认知的发展,这实际上也是发展学生自我认识智能的过程。
二、建设有个性的课程观
学生的发展是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从课程开发到课程实施与评价的每一环节,都必须建立在理解学生、尊重学生个性和智能差异的基础之上。课程必须适应学生的需要,而不是让学生被动地适应预先规定的课程。学生智能的多元性决定了单一的课程设置不可能满足每个学生的智能发展需求。多元智能理论主张个性化的课程观,即讲究课程的个别性、个性化设计。其课程设计思路可以概括为两点:其一是“为多元智力而教”,其二是“通过多元智力来教”。要达到这个目标,就必须有多元化的课程设计,借以实施个别性、个性化的学习,以便适应不同的学习风格和特长。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尤其强调教师写教案时,要解决两个关键性的问题:一是妥善处理好教学内容。教师要将教科书的知识与学生生活、现代社会发展紧密联系起来,同学生的学习兴趣、经验和智力层次融合起来,促进师生互动知识的产生。二是设计好教学的组织形式。要根据每节课内容的不同,每个学生智力发展的不同、教学背景的不同和课堂教学环境的不同,设计出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让学生“生长”知识,而不是把知识强加给学生。为学生创造一个“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的自主发展的学习乐园。
为了使学生能以适合其智能特点的方式从事学习活动,我们在教学实践中采用了林达·坎贝尔等人为每一项智能设计的“教学菜单”,还自行组织了教师“智能小组”,教师在备写教案时,以此为依据。例如:
语言菜单——描述并再现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情境;表述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发表自己的观点;展开辩论。
数理逻辑菜单——找出某一事物或现象中的数学问题;把问题转化成数学模型;为某一问题设计一个实验;将一些现象分门别类。
身体运动菜单——扮演数学问题情境中的角色;动手操作、实验;制作模型;根据需要测量相关数据;收集和处理信息。
视觉空间菜单——建立各种几何图形和计量单位大小的表象;根据需要制作统计图表;根据空间位置绘制方位图;建立各种数学模型。
人际交往菜单——参加小组活动;合作制订并自觉遵守规则;自觉用数学的思想和方法解决自己或他人遇到的数学问题。
自我认识菜单——描述自己解决某个实际问题所需的素质;为自己设定一个目标;描述自己对于某个数学问题的感觉;就某个数学问题表明自己的观点。
“教学菜单”有许多用处,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提供一些“教学菜单”让学生选择,使学生能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学习。
我们借用“组织学习”的理念,把教师组成“智能小组”,小组内的每一个成员都有自己的智能强项,成员之间相互学习、共同成长。小组通常有四五名教师,在备课及日常的教学中,每位教师负责一种或几种智能。智能小组的出现,使得具有不同特长或智能强项的教师能够取长补短,集思广益,既有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也有助于多元智能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三、建构和谐的师生观
当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运用多种智能来挖掘自身的潜能而高效学习时,他们必然在认知、情绪、社会以至生理各方面展现出前所未有的积极变化。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创设丰富的数学现实情景,使学生的多种智能积极调动起来,帮助学生将优势智能迁移到弱势智能领域,促进对概念的理解和知识的学习。
在数学教学中,为了调动学生用多种智能来学数学,数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势必也是丰富的、现实的,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相关的。比如,可以将实物照片、素描、文字、表格、图形、字母等多种形式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整个学习过程,加深对所学内容的数学意义的理解。
案例:为了加深对乘方的理解,教师可以提供生物学中细胞分裂的实例,在呈现时可以用细胞分裂图来展示细胞分裂的情况:每个细胞每次分裂为2个,2个又分裂成4个,如此下去就构成了1,2,4,8……
这样一组数在这里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空间视觉智能来加深对乘方概念的理解。再比如,还可以通过“做数学”来“学数学”。对数学学习过程的深入研究已表明:数学学习并非一个被动的吸收过程,而是一个以学习者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的过程。按照这种观点,最好的学习方法就是做中学,也即所谓的“学数学就是做数学”,这其实也是一个调动身体运动智能并结合逻辑数学智能、自然观察智能等学数学的一个过程。
同时,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树立教学民主的思想也是创建新型课堂的必要措施。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承认学生作为“人”的价值,维护学生的尊严。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智能特点和优势智能,都有自己的学习类型和方法。教师的重要职责之一便是正确地判断每个学生智能的不同特征及其发展潜质,为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制定丰富而灵活的教育计划,创造各种各样的展现其智能的情景,给每个学生以多样化的选择,采取多种策略指导教育学生,把学生培养成不同类型的人才。在多元智能理论看来,学生是成长的主人、发展的主体,学生对教育教学一切重大问题应有表达权。所以,教师要从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认知特点和特殊的教育需求出发实施教学,既鼓励冒尖,也允许在某些方面暂时落后,创造和谐宽松的学习环境。
四、构筑多元评价的发展观
要把学生看成是具有多元智力的人、发展的人和独特的人,要充分挖掘学生的不同的智力,按照学生近期、中期发展的需求和长期发展的需要去培养各种不同智力类型的人。在对学生的评价上,加德纳提出了以“个人为本”的评价理念,这种评价是灵活多样的,它体现了以人为本,建构个体发展的思想,它表明评价要关注个体的处境和需要,尊重和体现个体的差异,激发个体的主体精神,以促进每个个体最大可能地实现自身价值。
学生智能的多元化和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决定了评价方式也应该是多样化的,只有这样才能真实地反映出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给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供可靠的信息。在具体的操作层面上,我们做到以下几点:
1.评价目标多元化。要求教师多角度、多层面地去评价学生的发展过程和现有水平,不仅要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等方面去评价数学逻辑智能的发展水平,还要评价语言智能、空间智能、人际关系智能以及人格发展等方面。
2.评价方法交互化。教师要通过多种途径去评价,以获得更多的信息,使评价更加合理。比如,在评价的内容上,可以将考试(主要是讨论题、开放题等)、课题活动、撰写论文、小组活动、自我评价、面谈、提问、日常观察、建立学生档案等各种方法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评价。在评价的主体上,不仅要由教师评价学生,而且要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进行自我评价以及相互评价,如同伴评价、小组评价、组间互评等,我们称之为“360度评价方法”,既发展了学生的自我认识智能,又培养了学生初步的民主意识。
3.评价过程个别化。教师从个体发展的角度去评价学生,不能单拿他们与班内其他同学进行横向比较,更要看重他们在原有基础上纵向前进了多少以及发展到了一个什么样的水平。
4.评价结果模糊化。教师作出模糊评价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心理因素,提出建设性意见,激发他们发展积极的因素。如为每一位学生设计“学习过程档案”,内含学生已完成的作品(包括学生的作业、制作的教学模型、撰写的小论文等),同时将作品产生的过程、自己对作品的反思等记录在案,为学生的全面评价提供客观的依据。
课程与教学改革:多元智能的视角
与教学改革。因为多元智能课程与教学的改革,要求教师具备多元的智能结构,以便设计出多元化和个别化的课程和教学方式。但诚如前述,每个人的智能结构和特点是各不相同的,其智能结构中多元智能均衡发展的情况也是不常见的,而更多的情况是其中的一项智能处于优势智能地位。因此,教师可以通过与同事合作的方式,组织“智能小组”,即小组内的每一位成员都有各自不同的智能强项。这样,“智能小组”作为一个整体就具有了完善的智能结构,小组成员之间也可以取长补短,相互学习,共同成长。这类小组通常包括有2~4名教师,在课程开发及日常的教学中,每位教师负责一种或几处智能。“智能小组”的出现,使得具有不同特长或智能强项的教师能够取长补短,集思广议,既有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及其智能结构的完善,也有助于多元智能课程与教学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