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的歌谣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23:12:19
2008年10月5日
1907年广州时事画报的《放鹞》,重现当年重阳节粤秀山上的生动场面清末妇女的小脚让她们呆在家中做怨妇重阳节的广州起义,举起的是陆皓东(1868年-1895年)设计的“四周青地、中有白日”的旗帜
□施巧
今年10月7日(农历九月九日)是重阳节。旧时依照风俗,是日广州人人去爬白云山和粤秀山(越秀山),大人志在登高,小孩喜欢放鹞(鹞,又作鸢,即风筝),据说是为了行运和避灾,透过清末人们唱的粤讴,和出版的画报可略知一二———
1895年重阳节的广州起义
清末的中国社会动荡,民不聊生。1893年春,孙中山考虑到日后要建立民主国家必要有一面旗帜,对既是同乡又是革命党人的陆皓东说:“当今世界各国都有国旗作为国家的象征,我等倡议革命,灭清立国,迟早必有成功之日,亦应预谋国旗事。”陆皓东立即赞同道:“对,现在很必要有一面代表我们团结一心的旗,以后举义时也可作为革命军的旗帜。”在孙中山的要求下,擅长绘画的陆皓东很快就在尢列(四大寇之一)广州的家“听涛阁”里设计了一面“四周青地、中有白日”的旗帜,预备作为革命的旗帜。
1895年(乙未年)3月,孙中山在香港召开兴中会会议,决定当年重阳节在广州举行起义暴动,采纳陆皓东设计的旗帜为革命军旗,并打算在广州起义时使用。起义方针既定,陆皓东等随同孙中山来到广州,在双门底王家祠以“农学会”名义作掩护,进行筹备工作。经过半年多的准备,联络了三元里的团防,北江、西江、汕头、香山、顺德一带的会党,以及城内外防营、水师的部分官兵。一切布置就绪,革命党计划利用重阳节四乡群众结队到省城祭祖扫墓时乘机运械聚合,在重阳节攻打广州城内各重要官署,其他各路分途响应。
10月26日(重阳节)清晨,作为主力的香港队伍迟迟未到,等了几个小时,始得通知,说香港队伍要推迟两天到达,原来的起义计划被全盘打乱。以后,清朝广州海关搜获起义军偷运的手枪600余枝,两广总督谭钟麟接到密报,急调1000多个清兵回城防范,并四出搜捕革命党人。当时陆皓东不幸被捕,在重阳节后不到两个星期,即11月7日,陆皓东英勇就义,年仅27岁。孙中山称陆皓东为“中国有史以来为共和革命牺牲者之第一人”。后来中华民国的国旗也源于陆皓东设计的这面旗帜。尽管乙未起义失败,但以后重阳节也成了人们宣传革命,号召推翻清朝统治的日子。1906年重阳节,香港《东方报》有粤讴《九月九》唱道:
九月九,係重阳,登高人仔一双双。绿女红男随处咁荡,你睇扯旗山下几多女娇娘。係咯呢阵男女平权民气渐长,好似黄花晚节,你话几咁馨香,止怕落帽龙山,年年咁混账。可惜只知寻乐,不记得国破家亡,罢咯等我趁此良辰,便把民族高唱,万望大家齐醒,快把革命提倡。个阵扫尽胡儿除尽魍魉。唉,须要细想,避灾係咁样,古云匹夫有责,莫个自弃权强。
重阳节那天,在香港扯旗山(即今太平山)上,红男绿女,随处游荡。粤讴提醒青年人不要只顾寻乐,忘记了国恨家仇,要起来参加革命,争取民族自强。
女子在重阳的埋怨
重阳秋高气爽,确是登高的好时节。惟旧时许多妇女都以布缠脚,“三寸金莲”连出街都不便,如何上山呢?1906年香港《少年报》有题为《奴又点去》的粤讴,里面唱道:
奴又点去,拜得吓重阳。可恨我个良人,都尚未返乡。你本岁岁都係依期,无乜异向。做乜今日你重连书唔寄,究竟立乜野心肠。唔通係在半路避风,唔赶得上。抑或恋住烟花丛里,顾住醉月飞觞。亏我影只形单,无一个倚仗。况且又试秋风长夜,愈觉凄凉。虽则女子都去得登高,我亦唔怕试帐。总係扎成个对臭野,睇见就心伤。大抵係前世唔修,故此今遭此孽瘴。唉!情惨怆。好把金莲放。睇吓人地走得如飞咁快,就要早日思量。
重阳节到了,出门在外的丈夫不能依期回家,妻子守着空房,加上阵阵秋风,越觉凄凉。看到年青一辈齐去登高,面对自己那双裹着的小脚,妻子立下要“放脚”的决心。
该报另一首名为《重阳节》粤讴也是一个妇女的埋怨,她唱道:
重阳节,又试话登高。究竟年年如是,有乜功劳?虽则係如画嘅秋山,游吓亦好,做乜偏要向往重阳个日,至晓得风骚。你话敢样就可以避灾,亦何不大早。点解你单身前往、又试剩落个的妻孥。开讲话一部通书,都唔睇得到老。况係个的区区陈迹,重驶乜咁心操。既係你上日唔知,我亦唔怪得你去做。唉!悭吓脚步,何苦去寻烦恼。不若静坐思量,想吓边一样可图。
这是一个境况不好的家庭,重阳节到了,丈夫丢下全家老小,独自一人去“避灾”。妻子说丈夫重阳节去登高是一本通书睇到老,年年如是,一点作用都没有,不如在家思考,看看有无其他途径可以改变困境还实际。
粤秀山上放纸鹞
1907年,由潘达微、高剑父等著名人士在广州编辑的《时事画报》第23期,有一幅《放鹞》图画,生动地反映了当年重阳节粤秀山上放鹞情形,画中有文字写道:
九月九日,为重阳佳节,登高远眺,人插茱萸,诚韵事也。粤垣每逢是日,则粤秀山头,登高者联翩而至,其儿童则放纸鹞以取乐。惟于纸鹞上大书“流灾流难”四字,放至高处,则将线割,使之流落别处,谓如是则脱除灾难,则未免迷信矣。
九月九,个个都去登高,你睇个班嫩仔,走得气嘈嘈。放起个只纸鹞在高处舞,扶汉声声(响弓声),唤起个的懦夫,总系企在个处风头,须要努力正好。虽有声威,可惜你未满羽毛,怕只怕失足云霄,个阵就遗恨万古。咪估个条包索,可以把天箍,既替得个佬流灾流难,边处唔流到。唉!难把身世顾,只望得天怜悯,俾你有点功劳。
在粤秀山,一班儿童在兴高采烈地放纸鹞,站在一旁的大人望着年幼无知的儿童,告诫他们要努力做好,谨防失足。
(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 金羊网 -- 羊城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