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歌谣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10:18:21
生命的歌谣

(2003-09-05 14:18:26)

2003年9月5日星期五

荆楚在线(湖北日报)文/何存中

一个人生命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在娘肚子里,十月怀胎,过程在母腹,母腹是精神家园。第二阶段在世上,七十或八十,不管换多少地方,家乡是精神家园。母腹和家乡是一个生命一生总也忘不了的地方。

家乡是叫人神往的地方。我一生下地听的就是家乡民歌。娘娘抱我在怀,一边奶我,一边拍着我的屁股唱着:月亮也,团摸摸,爹打鼓婆唱歌,媳妇旁边吹海螺。娘死后,外婆抱着我唱:黄鸡儿尾巴拖,三岁伢儿会唱歌,不要爷娘教给我,自己聪明咬来的歌。长大后,父亲想娘想苦了,夜深人静时,低低地唱,山歌本是古人留,留给今人解忧愁。其声幽长幽深,如月光遍地。所以我的根长在家乡的民歌里,一辈子也扯不出来。我望见家乡的雾里的山水,就有民歌在耳边回响。家乡民歌对我大恩大爱,我对家乡民歌情有独钟。

民歌是生命中的大喜大悲的产物,生命里没有大喜和大悲是不能产生优秀民歌的。在生命体验中,养育自己的亲人死了,忽然就割断了血脉,痛得你流不出眼泪。俗话说流得出泪的不是真痛,这话我信。那么当你痛得流不出眼泪的时候,你就忽然觉得头上青天高了一层,脚下的大地厚了一层,头脑里空空作响,就在这时候到达了生命的至静,也就是在这时候心中就有旋律升起,歌儿依附着旋律在生命的至境里徘徊,于是民歌就在这伟大的时候产生了。再就是大喜的时候,比方说与心爱的人儿洞房花烛,比方说生儿育女,比方说空前未有的丰收,高兴过后便是至静,至静得感谢苍天,心里便有歌儿伴随旋律升起,于是在这伟大的时候民歌就产生了。这是我的民歌诞生观。

可以说浠水民歌是巴楚文化完美结合的产物。鄂东的民歌所有的基调都可以从浠水民歌里找到,而且浠水的旋律都可以从四川民歌中找到出处。因为民歌是活着的历史。大别山南的鄂东向西流淌的五条河,举水、倒水、巴水、浠水、蕲水是古巴人的流放之地,早在周朝的时候,楚国灭巴国之后,便将敢于造反的巴人流放到鄂东的五水流域,并在五条河居中的巴水设县管理五水蛮。鄂东民歌不管怎样地发展,但基调仍是巴人精神的基调。不信你到三峡深处巴人的故乡去的时候,当你听到那丧歌那情歌的旋律你会感到心头一震,有一种深深的东西打动着你。

巴水河本是四川大山深处的一条河,怎么跑到大别山南来了呢?现代人不知道,但历史知道。当时流放的巴人是由楚人押着顺长江下来的。巴人携妻带子,带着家乡河流的名字和家乡的民歌,离乡背井,来到了蛮荒的鄂东。后来随着朝代的更迭,他们一次次造反,一部分巴人一次次溯长江而上逃回故乡,又被流放回来。两千多年来流放的巴人在鄂东这块土地上创造了生命的原始歌谣。这些歌谣有着向命运不屈的抗争,迸溅的热血和熊熊的大火变成了号子;男女的情爱、丰收的喜悦、幸福和痛苦的眼泪化作了旋律。这一切追根溯源都是长江的伟大。

作为生命中常青之树的民歌,是很难改变的,因为它有一代代继承精神的人们。比方说浠水民歌。浠水民歌的搜集整理,远的不说,只说解放后。解放后浠水一代代的文化人,从来就没有间断过对于浠水民歌的搜集整理。解放初就由县委县政府出面组织专人,搜集整理的民歌《绣手巾》和《扇子花》,演到了中南海。就是文化大革命中,浠水文人们也没有停止过浠水民歌的搜集整理工作。为了搜集整理反映太平天国的民歌《兵荒歌》,县文化馆一个姓杨的音乐干部被斗死,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改革开放以后,浠水县文化馆一代代的辅导干部们走遍全县山山水水,发掘整理浠水民歌,及时地抢救民间遗产,记谱录音,组织民间艺人传唱,用现代传媒方法,将浠水优秀民歌制成光碟,并由县委县政府出钱资助出书。表现出一个县文化的薪火相传。

民歌是生命的常青之树,与人类整个生命的过程同在,并不断发扬光大,生生不息。(作者单位:黄冈市文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