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境外媒体的积极心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22:31:17
过去几十年来,中国政府与境外媒体,特别是与西方媒体之间的关系一直不很融洽。其中的矛盾和复杂心态,很难用一个简单的词汇予以概括。因为这不仅牵涉到双方对媒体职责的理解不同,而且还涉及到双方对各自角色的定位有差异。由于这些差异,双方从一开始就不愿意信任对方,所以产生了许许多多的误解、摩擦,甚至对抗。
联合早报社评指出,从历史背景来看,中国政府与境外媒体之间的不融洽,更是中国社会和国际政治现实的直接反映。战后以来,西方主流媒体从来没有对一个共产党国家抱持尊重、客观和公正的心态。反过来,共产党国家也从来没有放松过对西方媒体的戒备和警惕。因此,中国和西方媒体之间不只存在着上述认识上的差异,而更有实实在在的政治和历史恩怨。
前天,中国国务院新闻办主任蔡武宣布,北京将放宽对境外媒体在华采访的限制措施,主动协助境外媒体获取信息,包括将有更多国务院部委定期举行新闻发布会,并且向媒体公布中央和地方政府新闻发言人的电话号码,等等。这些措施虽然在发达国家早已是司空见惯,但就目前信息还不够透明的中国而言,还是值得称道的。
然而,重要的还不是这些决定和措施,而是背后的思维和心态。蔡武主任说,如果中国不主动地把权威和准确的信息向媒体和公众公布,那就会有人越俎代庖,向外界传达不完整、不准确和被歪曲的信息。这句话听起来似乎很简单,但由于它出自中国政府宣传部门的主管人物之口,因此其重要性就不可忽视。可以说,它代表着中国政府正在对思维、心态和政策进行积极的调整。
北京方面过去经常指责西方媒体故意歪曲和丑化中国的形象。首先要承认确实有这样的事实,但是,中国政府在指责外国媒体的同时,却未对自身进行反省,而是把责任全部推到境外记者的身上。
而这一次,蔡武所言有很大不同。“假若自己不这么做,别人就会那么做”,这是一种积极的思考角度,而不再是消极的思考模式。而这种转变,正是中国新闻主管部门最为需要的。与有关官员过去一味抱怨和批评境外媒体的做法相比,蔡武主任真正看到了问题的根本之所在。
在前天的记者会上,蔡武还说,中国政府将把国际媒体当作“建设性合作伙伴”。这是一种崭新的定位,在观念上是一个本质性的飞跃,着实令外界感到欣慰。
如上所述,在长期形成的惯性思维的驱使下,中国各级官员对外国媒体,尤其是对西方媒体的不信任和戒心,可以说是根深蒂固。“人前只说三分话”,“防人之心不可无”,便是不少官员面对西方媒体时的心态。可是,越是吞吞吐吐,越是说话不痛快,西方记者就越是感到神秘,越是处处怀疑。
把国际媒体当作“合作伙伴”,这是中国政府首次将自己和境外媒体的关系,放在正确的位置上。而这种公开的表态,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对外宣传姿态,对境外媒体和公众具有亲和力。
观念的转变最难,但也最为重要,因为它迟早都会带来政策和行为的改变。中国目前的实力、国际环境和国民心态的成熟,已足以让舆论主管部门以更开放的胸怀面对国外媒体。这不只是简单意义上的面子和形象问题,而更是强化软实力、巩固中国作为世界大国地位的战略性课题。
当然,不只是针对境外媒体,同时更要对自己国内的媒体采取平等和开放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