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鞍钢:绿色发展就是绿色贡献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6:43:12
作者:胡鞍钢  时间:2008-6-4   来自:学术中国  阅读:人
【字体:大中小】 【打印本文】
第 1 页 胡鞍钢:绿色发展就是绿色贡献
摘要:中国要成为世界环保领域负责任的大国,惟有走绿色发展之路,创造生态环境保护的奇迹。如何夯实绿色发展道路的基石?中国需要实行基于市场机制与公平原则的绿色改革,在环保政策、能源政策、工农业发展、贸易发展等领域实现“中国式跨越”——从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跨越。中国实现绿色崛起的模式,将给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样板,这就是中国对世界的最大贡献——绿色贡献。
一、环保问题是国际关系中的重大挑战和议题
中国目前已经成为能源消耗的“超级大国”,居世界第二位;温室气体排放的“超级大国”,同样居世界第二位。根据国际能源署《2007世界能源展望》的预测,在参考情景中,2005年-2030年的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将上升57%,美国、中国、俄罗斯和印度占增排量的2/3,中国将占增排量的最大份额。中国将在2007年赶上美国而成为世界上最大排放国,印度将在2015年左右成为第三大排放国,但中国和印度的人均排放量在2030年仍然大大低于美国和OECD(经济合作发展组织)国家。中国单位能源产量以及单位GDP对应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更高于OECD国家。2003年-2030年期间,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增长幅度为4.2%,居世界第一。2030年中国占世界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将从2005年的19%上升到27%。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环保问题已经成为构成未来世界格局以及国家发展和安全的重要影响因素。
因此,环保议题成为国际交往当中的重要议题。能源、环境和气候问题已经不是各自独立的问题,也不是某个国家或某些国家能够独立解决的问题。全球能源、环境和气候问题的治理已经成为人类需要共同提供的最大的全球公共产品。十几年前,包括我们自己在内,谁也没有想到,中国将受到越来越大的国际压力。中国作为一个正在崛起的大国,许多国家希望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与其他大国一起提供全球公共产品。中国的挑战就是世界的挑战,中国的成功就是世界的成功。中国只能成功,无论是中国自身还是世界各国,都不会允许中国失败。
二、中国要成为世界环保领域负责任的大国
近几年,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各项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也付出了很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这种状况与经济结构不合理、增长方式粗放直接相关。不加快调整结构、转变增长方式,资源支撑不住,环境容纳不下,社会承受不起,经济发展难以为继。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没有任何别的选择,只有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才是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正确道路。如果说,30年前中国把计划生育作为第一基本国策是明智之举,既有利于中国人口发展,也有利于世界人口发展,今日中国把节能减排作为第一基本国策更是明智之举,既有利于中国环境发展,也有利于世界环境发展。对此,中国政府及时地提出了中国国家环保目标和全球环保目标。
党的十七大报告第一次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理念和国家目标,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是中国执政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文化内涵,也是实现经济发展模式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思想保证,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理念。可以看到,中国共产党和政府具有强烈的政治意愿走出一条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的中国之路。
中国已经在经济增长方面创造了奇迹,1978年—2007年的29年间,GDP总量增长了14.93倍,年平均增长率为9.77%。但是中国还需要在生态环境方面创造环保奇迹,才能成为真正的中国发展奇迹。例如,在中国长江上游因过度砍伐森林而频繁引发洪灾后,从1998年起政府禁止对天然森林进行砍伐,森林覆盖面积因此大幅度增加。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2000年—2005年间,中国每年净增的森林面积居世界首位,中国增加的森林面积是过去五年全球森林砍伐面积的近一半。据国家林业局局长贾治邦介绍,中国现有森林年均生长量达到五亿立方米,年吸收二氧化碳的数量在逐年增加。据国内专家初步估算,2004年中国森林净吸收了约五亿吨二氧化碳当量,相当于同期全国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8%。中国是工业化的后来者,既有机会避免其他国家的错误,又有机会创造本国的发展新模式。因此,我们要避免中国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失败,从而避免世界的失败;我们要争取中国成功,从而争取世界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成功。
三、绿色发展的内涵及其必要性
中国人口与资源的尖锐矛盾,在产生巨大的资源供给压力的同时,也对生态环境系统造成了巨大的破坏。总体来看,当前中国生态环境整体功能仍在下降!这表现为:森林质量不高;草地退化;土地沙化速度加快;水土流失严重;水生态环境仍在恶化;农业和农村能源污染严重,食品安全问题日益突出;有害外来物种入侵,生物多样性锐减,遗传资源丧失,生物资源破坏形势不容乐观;生态安全受到威胁。同时,急速工业化伴随的大规模自然资源消耗过程,也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最为严重的是农村工业污染、城市水污染和大气污染。总之,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压力,生态环境形势十分严峻。
中国正以历史上最脆弱的生态环境承载着历史上最多的人口,担负着历史上最空前的资源消耗和经济活动,面临着历史上最为突出的生态环境挑战。这迫使中国必须摆脱和抛弃黑色发展之路,既不能沿袭传统的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率的苏联式的重工业化模式,也不能模仿和采用高消费、高消耗、高排放的发达国家的现代化模式,必须独辟蹊径,寻求绿色发展之路。
进入21世纪,世界发展的核心是人类发展,人类发展的主题是绿色发展。所谓绿色发展就是强调经济发展与保护环境的统一与协调,即更加积极的、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中国有可能不需要经历许多西方国家曾经经历的高消耗资源、高污染排放的过程,直接进入“绿色发展”阶段;也不必要等达到较高收入时再来实施“绿色发展”战略。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要从传统的“黑色发展”转向“绿色发展”,从生态开发到生态建设,从生态赤字到生态盈余。走绿色发展之路需要实行绿色改革,绿色改革是绿色发展的基石和制度基础。所谓绿色改革就是基于主动的环境政策和社会伙伴关系,更平等地分享经济变革带来益处的政策。它是基于市场机制的改革,基于公平原则的改革,基于良治的有效管理的改革。当前,中国经济增长模式又重新进入了资源高消耗、污染高排放的“黑色”发展模式,只有尽快转变发展模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才能实现绿色发展。
绿色发展将是支撑中国崛起的发展模式,绿色发展模式与科学发展观是一脉相承、相辅相成的,绿色发展应被视为新一代发展战略的核心。
四、2020年中国绿色发展目标
1.绿色发展的国家目标
中国的能源环境问题,归根到底是中国如何实现工业化的问题:是继续西方发达国家的工业化道路,还是探索一条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无论是从中国国情出发,还是从世界世情出发,中国既不可能回到传统计划经济高消耗高增长的老路上,也不可能沿着西方发达国家的人均高能源消费的道路走上现代化,只能创新发展模式,走出一条资源节约和环保型工业化道路。今后几十年对中国来说,对世界而言,不仅是关键时期,也是关键选择。
我在《2020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一书中提出,2020年可持续发展或绿色发展的国家目标是:
(1)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2020年单位产出能耗减少一半;全国总用水量基本不增加,进一步降低农业用水比例,农业用水效率提高20%以上,农业灌溉用水有效系数由0.45提高到0.55。
(2)建立环境友好型社会。全社会对环境保护的投资占GDP比重由1.3%提高到2.5%,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减少1/3以上;森林覆盖面积达到23%~24%,林木蓄积量增长30%以上;各级自然保护区(包括湿地)面积占国土面积比重有所增加。
(3)健全防灾减灾救灾体系。“天灾”是不可避免的,但是防灾、减灾不仅意味着增加GDP,而且意味着增加国民福利。加强防御各种灾害的安全网建设,建立应急处理机制和紧急救援体系,实行全社会灾害保险制度1。
2.中国绿色发展对策
如果我们进一步做出长远设想的话,到2030年,单位GDP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还会进一步大幅度下降;2030年之后中国能源消费量绝对数是有可能出现下降趋势的。中国在实现上述发展目标方面已经具有许多有利条件,也比以往具有更大的实施能力,有可能在发展中国家率先走出绿色发展之路。在此方面,应采取如下具体对策:
在环保政策方面:确立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控制指标;确立交通部门氮化物排放量控制指标;确立机动车铅排放量的控制指标;确立所有部门氮化物和铅排放控制指标;征收二氧化碳排放税和其他污染气体排放税。
在能源政策方面:从肮脏能源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转向清洁能源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大幅度削减煤炭需求与使用量;进口或输入天然气,采用进口液化天然气,以天然气取代煤炭,大幅度提高天然气使用率和普及率;采用清洁煤技术,减少煤炭消费和二氧化碳排放;提高能源使用效率;限制本地发电厂电量规模,使用外地或进口电力;鼓励使用太阳能、风能和潮汐能(实行零增值税)。
在工业发展方面:全面清理污染环境的各类企业,充分利用生产能力过剩、产业结构调整的大好时机,大规模关闭一批工艺技术落后、能耗和物耗高、污染严重的小企业,压缩淘汰落后的生产能力,使产业结构得到优化。
在农业发展方面:实现农业结构由“以粮为纲”转向“多样化农业”。具体地说,大幅度削减粮食播种面积,实行退耕还林、退耕还草、退耕还湖;按照生态系统功能发展多元化、多样化的农业、林业、果树业、牧业、养殖业、水产业;大力发展绿色食品、绿色植物、绿色药品等高附加价值、无公害、市场需求潜力大的农产品;大力发展符合国际标准的、具有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农产品及其加工品出口。
在贸易发展方面:针对日益严格的绿色贸易壁垒,积极发展绿色贸易。中国在发达国家建立的绿色壁垒面前已经付出了较大的代价,特别是中国的农产品和轻工产品受损尤为严重。联合国的一份统计资料表明,中国每年有74亿美元的出口商品受到绿色壁垒的不利影响。我们应当充分认识到,从全球来看,绿色市场、绿色消费是一个发展潜力巨大的新兴市场和新型消费,环保已经成为一种国际竞争力。
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应对气候变化,政府应当发挥主导作用和社会协调作用。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希望碳排放自动减少几乎是不可能的。要实现低碳经济,节能降耗必须通过政府的主动积极干预,实现强制性制度变迁,消除市场在外部性问题上的失灵现象。所谓非常之法,就是中国在保障能源与气候安全方面要实现一步式“大跨越”,直接从高碳经济跨越到低碳经济。例如,通过地方政府的积极创新和提倡,在一些大城市,如北京、上海等城市采用世界最高的节能标准并产生示范效应,实现由点到面再到全局的跨越。政府加强对碳密集型投资的管理和引导,加大对低碳能源的研发,等等。同样的是,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各类企业合作,还会取得更大的效果,取得更大的进展。
五、中国应当对人类做出绿色贡献
中国的发展模式对世界将产生巨大影响,这既可能是正外部性,也可能是负外部性;既可能是贡献,也可能是灾难;既可能是众矢之的,也可能是万世之幸。它可能没有惟一的答案,这在于我们理性的选择。
1956年11月,毛泽东在《纪念孙中山先生》一文中正式提出了所谓的“中国梦”,他讲道:“再过四十五年,就是二千零一年,进入到二十一世纪的时候,中国的面目更加要大变。中国将变成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工业国。……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这句话是毛泽东的一句名言,就是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贡献。为什么?他讲了两个原因,第一,中国人口达到六亿多人;第二,中国国土面积达到960万平方公里,是世界大国。他讲:“这种贡献在过去一个长时期内太少了,这使我们感到惭愧。2”
2007年10月,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中国要在2020年“成为对外更加开放、更加具有亲和力、为人类文明做出更大贡献的国家”。
只有实现绿色改革、绿色发展,中国才能实现绿色崛起;只有实现绿色改革、绿色发展,中国才能把面临的挑战转化为发展机遇。中国实现绿色崛起的模式也给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样板,树立了榜样,这本身就是中国对世界的绿色贡献。要为世界做出绿色贡献,中国不仅需要积极参与全球能源治理,同时也要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治理。如果未来中国能够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话,如同创造经济奇迹一样创造环保奇迹,才能成为真正的中国发展奇迹。那时我们不是感到惭愧,而是感到自豪。
注释:
1 胡鞍钢:《2020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55页-56页
2 毛泽东:《纪念孙中山》(1956年11月12日),载《毛泽东文集》第5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56页-157页。
(原载《绿叶》2008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