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经济全球化对人才素质和人才培养方式提出的挑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1:14:58
首都师范大学校务委员会主任、教授  谢维和

经济全球化改变着过去单一的国民经济,也改变着过去完全建立在国民经济基础之上的国民教育体系。它要求中国的高等教育必须进一步国际化。这种在新的经济全球化基础上的教育的国际交往,与过去的国际交往是不同的。过去是以不同的根据和规则所进行的交往,是不同的规则主体之间的交往;现在,各个国家之间的教育交往与竞争将是在比较相同的根据和规则中进行的交往与竞争。因此可以认为,这样的交往和竞争既能够给不同的国家提供更多的机会,也必然增加彼此之间竞争的强度和激烈程度;充分认识这样的变化,对于我们更好地利用这种机会发展教育,以及适应这种变化对人才素质和培养方式的挑战,都是非常重要的。而我们在讨论和研究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教育发展中人才素质和培养方式的变化,也应该着眼于这种新的变化。

这种经济全球化对教育的影响,以及对教育的新的要求和挑战,首先意味着我们的教育交流和竞争的规则发生了变化,教育发展和改革的空间发生了变化,衡量与评价教育发展和成就的标准也发生了变化,当然,各个国家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资源与市场结构等都发生了变化。所有这些,对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提出的挑战是多方面的。我认为,其中最重要的方面之一是人才素质的国际化。而在人才素质的国际化中,非常重要的则是我们所培养的人才应该具有一种国际化的视野与眼光。
教育的一个重要功能是“提升”。简单地说,这种提升的基本含义就是通过知识的传授,以及对世界的进一步了解,使人们生存的意义空间不断发展,同时也不断扩大人们的生存视野,使得人们学会不仅从个人的角度考虑问题,而且能够从社会的角度考虑问题;不仅能够从自己所生活的狭隘时空去分析问题,而且也能够从更大的甚至是世界的角度去认识世界和自己。正如雅斯贝尔斯所说:“教育正是借助于个人的存在将个人带人全体之中。个人进入世界而不是固守自己的一隅之地,因此他狭小的存在被注入了新的生气。如果一个人与一个更明朗、更充实的世界合为一体的话,人就能够真正成为他自己。”
这种国际化的视野与眼光,可以使我们所培养的人才能够比较准确地对各种问题和现象信出适当的判断,使我们对于在中国经济走向全球化的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有一个清楚的认识,进而从更加广阔的背景中找到解决中国现实经济和社会发展问题的办法。例如,加入WTO,实现经济的全球化,必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中国过去的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这种变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我国在整个国际经济系统中的比较优势和比较差距将发生变化。同样,我国教育体系在整个世界教育系统中的比较优势和差距也将出现新的情况和特点。把握这些新的比较优势和差距,需要有一种国际化的视野和眼光。同样,把握这些新的比较优势和差距,也可以使得我们在国际交往与竞争中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以及更加直接和准确地学习其他国家的经验,不至于盲目地放弃了自己在国际上的比较优势。例如,我国在各级教育中一直非常重视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教育,这就是我们教育的一个非常重要和突出的比较优势;而创新意识的培养和操作能力方面的训练则是一个比较明显的差距。又比如,成人教育是中国教育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特色,特别是中国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既是中国教育制度的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创新,也是中国成人和继续教育方面的一个非常成功的制度和经验。同样,相比较而言,中国的职业技术教育的确是一个十分值得注意的薄弱环节。
这种国际化的视野和眼光,可以使我们所培养的人才在经济全球化中,与其他国家或经济系统的对话具有一个比较共同的语境,从而能够更好地与其他国家、地区或者经济社会系统进行交流,获得相互的理解和合作。例如,关于高等教育的发展,国际上已经有了一个新的概念和统计口径,即所谓的“第三级教育”。OECD的有关机构甚至专门出版了一本研究报告,题目就是“重新定义第三级教育”。这种关于高等教育的新的概念不仅包括职前的教育,而且也包括职后的教育;它不仅指学历的教育,而且也包括非学历的教育。尽管我们过去也比较广泛地进行国际交往,但是,我们一直是在过去比较传统的高等教育的概念范围中进行交往,以至于在OECD关于国际教育的统计中,有关我国教育的许多方面的数据都是空白或缺少。更加重要的是,由于这种视野的限制,我国高等教育本身的发展也受到了限制,职后的教育和非学历的教育一直不能受到应有的重视。因此,这种视野的限制,将直接影响我国教育的发展与改革。
这种国际化的视野和眼光,还可以使我们所培养的人才能够更加广泛地发现和利用各种资源和信息,寻求各种发展的机会与可能,从而使中国的社会经济和教育发展能够更好地为世界服务,同时也能够使中国的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获得更加广泛的支持和基础。例如,从目前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发展所出现的新的问题来说,人们所需要的各种知识和信息资源并不完全是数量的问题,而更多的是适用性的问题,是如何进行选择的问题。换句话说,我们需要在众多的知识和信息资源中选择对中国社会经济和教育发展更加有用的资源。而这种选择的能力也是人才培养的重要方面。盲目引进给我们带来的不仅不是利益,而只能是问题和麻烦。

培养学生国际化的视野和眼光,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它包括外语教学、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的改革、教学方法的改革,等等。但是我认为,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视野与眼光,应该特别重视人文社会科学的教育。
不难看到,在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视野中,比较主要的问题和困难并不是单纯地学习其他国家的先进经验和文化,引进其他地方的资源,而是在学习的过程中不同经验和文化之间,以及我国的经验和文化与其他国家的教育和文化之间的冲突与融合的问题,是不同价值观念之间的协调问题,是如何将其他国家的教育和资源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的问题。而这些困难和问题的解决,以及掌握解决这些困难和问题的能力,更加需要人文社会科学的教育。因为人文社会科学教育的特点和功能,正是在于它能够帮助学生形成一种新的价值观念、了解不同文化的特点与优势的鉴别能力、协调各种冲突和矛盾的本事,以及应付各种不确定因素与环境,等等。而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和冲突,往往与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是有关的。
当然,重视人文社会科学的教育,一方面需要加强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在整个教育中的地位,加强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的建设;另一方面,人文社会科学本身也应该不断地改革与创新,扩大课程的多元性和选择性,增加人文社会科学的综合性及其与社会现实的联系,以及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融合,等等。
(《中国教育国际论坛》,人民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