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危机和全球化背景下的“兵家必争之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9:17:08
      “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

  虽然只是一句电影台词,却简洁而通俗的表达出人才资源竞争的局面。经济全球化早已催生的人才争夺战,在应对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更加显眼。虽然没有硝烟战火,但人才之争却是决定和改变一个国家前途与命运的持久大战。

  

  漫画:留学热持续升温

  流走的不止是人才

  截至2008年中国已经派出近140万名留学生,居世界之最,而归国留学人员不到三成,滞留在海外的留学生超过百万,美国《科学》杂志甚至把清华、北大称为“最肥沃的美国博士培养基地”。

  中国社科院发布《全球政治与安全》报告显示,在成为世界上最大移民输出国的同时,中国流失的精英数量也居世界之首。

  与第一拨混杂偷渡客的底层劳工和第二拨国门初启之时的“洋插队”不同,新世纪中国移民潮的主力成为新富阶层和知识精英。但与此同时,很多外国投资者却把中国当成发财致富机会最多的地方,甚至以投资中国为荣,两相比较,多少令人费解。

  令人担忧的不仅是精英的流失,还有背后难以计算的财富流出。加拿大移民局的数据显示:2009年,加国投资移民全球目标人数为2055人,中国大陆的名额占了1000名左右。一位已经办理移民手续的人士算了这样一笔账:以投资移民到加拿大的起步资产40万加元(约235万人民币)计算,仅2009年,即使只按“门槛标准”计算,从中国流向加拿大的财富至少23.5亿元人民币,相当于一座世博会中国馆。

  2010年4月北京车展上,一则移民广告打得相当煽情:在北京买房?不如移民吧!广告背后心照不宣的潜台词是:在二套房购买门槛提至史上最高,北京二环以内一手房价每平方米均价仍死守3万元时,仍未从金融危机中恢复的美国,已开始推行EB-5类签证,吸引各国有钱人入籍,最低投资50万美元(约人民币342万),即有资格申请美国绿卡。“理论上,居住二环以内的北京人民都具备了移民美国的条件。”北京因私出境中介机构协会会长齐立新笑说。

  事实上的财富转移远远高于以上粗糙的估算。由于投资移民的门槛较高,除了一些硬性的资产数额外,还需要具备相对较高的投资经验,一定的年销售和利润额度,并创造一定量的就业岗位。

  很多资产数额达到甚至超过投资移民要求的中国富人们,宁愿选择相对比较容易的技术移民。根据北京因私出境中介机构协会的数据,近十年申请各国技术移民的数量与投资移民相比,大约为20∶1。技术移民跨越国境的同时,带走了技术,也带走了大量的投资财富。

  透视移民动机

  人们不禁追问,现今中国的富人们为何热衷于移民海外?

  

  优质的教育,健康的环境,安全的食品,规范的法律,甚至身份的象征,都对移民们有着巨大的吸引力。

  在那些谋求移民国外的精英和新贵阶层眼中,为孩子谋求优质教育、为财富寻求安全感是当前两条最具代表也是压倒性的理由。“牺牲我一个,幸福后来人。”一位已经移民加拿大近十年的技术移民不禁如此感慨。

  在他们看来,其送子女去美国留学,还不如选择移民,移民得到的好处更多,中小学免费,比留学生更易上美国名牌大学,毕业后留在美国工作,并能很容易找到一份体面的职业。

  除了子女教育,让中国富人坚定移民决心的原因更主要还是投资环境的区别。

  “在这边办厂比在国内轻松一些,不用送礼行贿,不用请客吃饭,我现在基本天天晚上都在家陪着老婆孩子。”一位已经实现移民梦想的人士如是说。

  随着人才大战的日益白热化,移民目标国家——美国、加拿大、新加坡等,相继推出了新的吸引外国人才的举措。

  近期美国两名议员共同提议设立一种2年期签证,发给能从美国投资人手中得到25万美元资本的移民创业者;2年期满后,如果该创业者的企业在美国创造了5个全职工作岗位、再次筹集到了100万美元或者年营业额达到100万美元,则该创业者就有机会成为美国永久居民。

  新加坡政府同样推出了吸引人才的各种计划。尤其是过去几年新加坡成为国内富豪青睐之地。2008年新加坡取消了遗产税,令该国对国内富豪的吸引力加大。与加拿大不同的是,新加坡对移民没有居住时间的限制,因此许多获得新加坡绿卡的中国富豪仍可以持续在国内经营企业,这点也对国内业务存续的企业家具有很大吸引力。许多国内富豪在新加坡乌节路(属于商务中心)购买公寓房,或者是圣淘沙购买别墅,形成新的生活圈。

  “仇富”心态的蔓延也让富人们对财富和投资环境心有余悸。高达0.5的基尼系数意味着中国的贫富悬殊已达危险阶段。随着贫富差距的进一步拉大,中国社会对富人“原罪”的追问以及不时引发的“仇富”心态也让中国富人找不到安全感。

  中国在行动

  一项国际上的调查研究发现,优秀的创业者在各个国家、各个民族中都是呈小概率分布的一种人,越是优秀当然也就越是稀缺。在“得创业者则可能得天下”的今天,这种高度稀缺的人才资源无疑会成为全球化背景下的“兵家必争之地”。

  

  资料图:5月27日,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在北京召开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座谈会。新华社记者庞兴雷摄

  面对他国的排兵布阵,中国应该怎么办?

  日前,我国第一份人才中长期规划——《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出台,将人才问题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纲要明确提出2020年中国人才发展的总体目标,即培养和造就规模宏大、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确立国家人才竞争比较优势,进入世界人才强国行列,为在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人才基础。

  除了《纲要》的制定,近年来我国已经陆续开始推行一系列吸引“海归”专才的优惠政策。在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及教育部“长江学者计划”的基础上,中央组织部推出了吸引青年科技创新创业人才的“千人计划”,预计在未来五到十年内吸引千名左右海外高层次人才到中国工作,并建立40到50个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基地。

  我国是人才大国,但还不是人才强国。如何主动参与全球高端人才竞争,增强国家人才竞争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半月谈记者 王鹏权)

  

  国际人才竞争的现状与主要特点

  人才改革亟待二次突破

  新华观察:四学者论人才“少年兴则国兴”

  中国该如何应对“人才外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