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特别策划:大旱面前的中国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6:43:08
【编者按】去年入秋以来,包括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在内的我国西南地区遭遇了历史罕见的特大旱灾,百万公顷农作物绝收,千万群众饮水困难。大旱面前,英雄的中国人民不畏灾难,再一次发扬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团结奋斗的精神。
受灾地区群众不等不靠,积极自救,在当地政府的引导和带领下,全家老少一起挖掘深井、开辟水源,谱写出一曲曲“抗天歌”;各地区、各部门迅速行动,部署抗旱救灾措施,抢运抗旱重点物资。专业地质队、抗旱打井突击队奔赴灾区,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社会各界纷纷伸出援助之手,通过红十字会、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等多种渠道捐款,自发召集志愿车队往灾区送水,广大网友更是在网上发出“紧急令”,献计献策……
“老天难不倒人,困难总会过去”,我们相信,在这场为水而战的“战斗”中,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必能取得最终的胜利!
胡锦涛指示军队助抗旱救灾
温家宝到云南指导抗旱救灾工作



3月24日,热水镇营沟村党支部书记杨成普(前右)在取水点帮助村民往水车里装水。 面对百年一遇的特大旱灾,云南宣威市热水镇党员干部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在田间地头、取水点带领群众积极抗旱,每天在抗旱现场一干就是十余个小时,受到百姓们的称赞。 新华社记者 何俊昌 摄
为水而战——记西南旱区的普通人
初春三月,西南大地上映入我们眼帘的是这样一抹颜色,那十丈高枝上盛开的木棉花,硕大如碗,红艳似火。这象征着坚韧不拔精神的英雄花,在遭遇百年大旱的西南大地铅灰土黄的底色上,更显艳丽和坚强。
山石间弓身背水的农妇,盘山路上驱车送水的志愿者车队、田地里指导节水育苗的农技人员、群山间打井找水的水利人员、村落里奔走指挥的基层干部……恰似那扎根石头缝里固水保土的木棉树,越是无甘霖,越扎根向下。
西南五省科学应对罕见旱情 多策促春耕抗旱保民生
灾情就是命令。面对罕见旱情的严峻考验,在各省区市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各地干部群众奋起抗灾。一场万众一心降伏旱魃的战役,在西南大地上打响。
消防车、卡车、拖拉机、牛车、马车、人挑……运用一切手段,把水送到饱受旱灾的村庄、农家,让老百姓吃上水。3月16日,“共产党员抗旱先锋行动”在云岭大地正式展开,所募资金主要用于解决水源缺乏地区特别是困难群众的饮水问题;开展“城乡党组织结对抗旱心连心活动”,省州县三级各部门、各单位党组织以及城市社区党组织,与挂钩扶贫点旱情最严重的村级党组织结成对子,为所帮扶村解决一笔抗旱救灾资金、一批抗旱救灾物资、一个抗旱救灾项目;以村级党组织为单位,由驻村社干部、新农村指导员、大学生“村官”和农村党员骨干组建“共产党员抗旱先锋队”,为群众送饮用水、送物资、送温暖。
云贵川桂罕遇特大干旱 各地保民生不惜一切代价

3月12日,在贵州省水城县发耳乡发耳村,两位村民在一新水源点建水井。新华社记者 杨楹 摄
党员干部带头干 地里找水渡难关
一个艳阳高照的下午,贵阳市息烽县流长乡新中村村民谭洪位一家三口正在田里抓紧修砌水池,“把这股来之不易的水引到家里去,就不怕旱了。”67岁的谭洪位兴高采烈地说。
记者看到,整整一块田地,水管拉出去的距离有七八米长。修砌的水池里,已经从地下渗出一股股的水来。谭洪位说:“这都是老陈想出的法子,要不是他,我们现在还等水吃呢!” 谭洪位口中的“老陈”就是第一个带头从田里挖出水来的老党员陈秀泰。
记者旱区目击:一曲高原“抗天歌”
2月23日,记者在前往兴仁县城北办事处丰岩村的路上,看到一个10来岁小孩赶着牛车颠簸地走在沙石路上,车上装着两个盛满水的大编织袋。他边走边对记者说:“来回路上要花30分钟,一天要拉五六趟”。村民张兴亮早上8时就开始接水,直到下午5时,能盛40斤水的铁皮桶仅装了三分之二。他对记者说:“从去年10月到现在,取水是一天天紧张,刚开始井里的水还能满足村民需求,现在一天装不了两桶水。”
面对罕见旱情,贵州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采取一切有效措施,尽力保障城乡供水和农村人畜饮水。据初步统计,目前,贵州全省共投入抗旱人力55万人、抗旱资金3792万元,出动抗旱机具近2万台套、车辆15210辆,抗旱浇地面积97万亩,解决101万人、45万头大牲畜的临时饮水困难。
抗旱,以生命的名义
两天前,她的父亲因操劳过度,倒在了抗旱救灾第一线。成娟的父亲成名尧,长顺县长寨镇的一名普通干部。罕见的干旱,没有让受灾群众倒下一人,却让这位带领群众抗旱的干部倒下了。
一个干渴县城的抗旱记录
日前,记者在广西百色市重旱区那坡县采访时,目之所及都是干旱带来的严重影响。在那坡县城很多居民家中,所有的桶、盆都装满了水。居民农先生说:“这些水是准备在蓄水时段应急用的。”与农先生同住一个大院的李先生说,即使在供水时段,三楼以上的住户有时都无法正常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