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营报 知识产权:中美经济的新坐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3:27:28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犹如一个在房顶上,一个在地面上。发达国家为了避免后来者居上,就用保护知识产权的名义,撤掉梯子,维护技术差距。
“中美战略经济对话”拉开帷幕之后,中美经贸摩擦迅速转入战略对话。在中美经贸关系中,尽管人民币汇率一开始便是美国关注的主要问题,但这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并未将其当做主要议题,而是把知识产权摆在非常重要的位置。显然,美国关心的重点已经逐渐转移到中美的生产力及其结构的变化。
当前,全球化已成为时代的标识。全球化最明显的特征是经济活动的全球化,企业的投资、生产、采购、销售甚至研发已不再有国界的概念。全球范围成为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空间。这种时空观的变化,使贸易、投资等企业活动的自由化成为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中美经济的发展便体现了这种全球化下的“开放型经济”特征。
二十年来,中国借助外资,确立了“世界工厂”地位,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而美国经济则发生了三大变异:第一,中间阶层的丢失。1995年到2004年美国单位时间的劳动生产率上升了3%左右,但中间阶层的实质工资仅增长1%不到,1999年到2004年甚至减少了近4%。中间阶层并未享受到美国经济繁荣的恩惠,美国社会趋于“扁平化”,支撑民主主义的中坚力量开始动摇;第二,美国经济出现“沃尔玛现象”。在IT革命下,美国生产率急剧上升的部门不是IT制造业本身,而是应用IT的服务业。流通领域的批发、零售业,金融领域的证券、保险业等生产率上升显著。大型超市沃尔玛因大胆创新企业组织结构,应用IT技术实现了生产率快速提升,成为典型代表;第三,服务业岗位流失。以往这种情况仅在制造业发生,例如在服装、纺织行业,发展中国家的廉价熟练工人取代了美国本土劳动力。如今,随着因特网的普及,会计、数据处理、程序设计等新兴服务业也实现了网上对外委托。印度、中国等人才足不出户,即可在网上获得订单,实现“远程就业”,进而吸收了美国的服务业岗位。
其结果导致美国经济呈现出一种不合逻辑的怪诞现象,即新增就业人数连续39个月上升,同时,失业率也跟随上升。这种统计上的不合逻辑,表明美国经济处于结构性转型状态:一方面企业用工增加;另一方面,企业淘汰员工的速度也在加快,新兴企业迅速涌现,破产企业也层出不穷。
经济表象的背后总隐藏着政治命题。因此,在布什执政六年后,目前美国政治体系中,保护主义又重新抬头。而这一轮的保护主义带有明显的“唯生产力论”特征。19世纪40年代,德国经济学家李斯特在《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中,从蓄积、振兴生产力角度,提出了贸易保护主义原论。布什的“唯生产力论”当源于李斯特,而其出发点则是“知识产权保护论”。
这种转变的一个重要体现是在今年11月下旬,41个发达国家在东京签署了专利制度统一化的新条约。关于专利取得资格,美国第一次放弃“发明在先”,认可“申请在先”原则。当时,日本舆论就指出这是对发展中国家的“撤梯子”行动。
关于这种“撤梯子”理论,近期英国牛津大学出版了一本《梯子》,其中就有明确的阐述:在经济发展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犹如一个在房顶上,一个在地面上。发展中国家要爬上房顶,其路径就是模仿发达国家。而发达国家为了避免后来者居上,就用保护知识产权的名义,撤掉梯子,维护技术差距。
由此,就可以理解,为何美国在“中美战略经济对话”中,将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看做最重要的话题,其保持、扩大中美产业战略差距的意味已经显现无疑,或许这也是其一再申明“中国责任论”的用意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