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华孚:《草泥马之歌》的传播学启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4:48:04
谭华孚 发表于 2009-3-22 23:42:00
毫无疑问,《草泥马之歌》是《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之后最为巧妙也最有影响的恶搞作品之王。如果从视觉阅读的字面上看,作为歌词的以下一些语词完全符合人们对一首儿童歌曲的格调期望:明朗、活泼、乐观,它的字面意义也似乎是正派而且具有励志价值的:
在那荒茫美丽马勒戈壁
有一群草泥马,
他们活泼又聪明,
他们调皮又灵敏,
他们自由自在生活在那草泥马戈壁,
他们顽强勇敢克服艰苦环境。
噢,卧槽的草泥马!
噢,狂槽的草泥马!
他们为了卧草不被吃掉打败了河蟹,
河蟹从此消失草泥马戈壁
然而,当人们从听觉音读的角度去感受这首歌曲的时候,它的意义却显得如此恶俗、下流、粗鄙,可谓集中国人粗口脏话之大成。同时,还有一种隐晦地“恶攻”(文革专有名词缩略语,意谓恶毒攻击)主流意识形态的元素。
用眼看时纯真向上,用口读时极其低俗——两层意义的反差是如此巨大,在感受体味它所给予我们的巨大震惊、刺激甚至魅惑之余,我们不禁要追问,这首网络歌曲的恶搞用了何种方略。
恶搞者是有悟性的,因为他发现了一种实有的生物及其子系的称谓,与中国人的一系列国骂用语具有对应相同的发音。在这一基础上,他编写了一段书面意义纯正而音读意义邪恶的歌词,到这一步,恶搞的效果已经相当强烈。然而他到此仍然余兴未了,又为这段歌词配上了一段纯粹的童声合唱曲谱。亦庄亦邪,或者说,半是天使之语、半是魔鬼之言的歌词,在这一段童声合唱旋律的衬托下,强化了搞笑的效果,也增强了作品的反讽味道。它在网络上的流行,似乎在挑衅正在进行的对低俗网站的整治——嘿,您看我该算不算低俗?
由此可见,这个恶搞作品的文化方略得以建构的基础,是汉语言文字在“阅”与“读”两种接受方式上的巨大意义差别。在此之前,一个著名的电视广告——清嘴含片广告中那句著名的广告词:“你们想知道亲嘴的滋味吗?”已经成功地利用过汉语同音词(其实是近音词,因为商品的品名“清嘴”与“亲嘴”一词,“亲”和“清”的韵母有前后鼻音之差)的听觉误差。但是,《草泥马之歌》却在一个新的高度上,成体系地、多角度地利用了汉语语词会同音歧义的特点,于是,它就能够在视觉符号的表意和听觉符号的表意之间,制造出使人震撼的歧义效果,令人捧腹。
这个恶搞的个案,完全可以用作传播符号研究的一个范例,它充分地表明,汉语是一种以视觉符号而不是听觉符号来表意的符号系统,汉语世界是一个以文字为本位的人类文化系统。如果没有文字作为存照,口语的言说将可以歧义极大。我们在中国人的文化语境中进行意义的传播时,不能不虑及这一因素。
当我在一次电视制作课上,以它为例,说明在重要的电视作品中,为解说词或同期声话语打字幕的重要性时,全场160余位大学生的热烈反应使我明白,他们将因此终生难忘这其中蕴含的学理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