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总复习资料大全(13)--诗词鉴赏类(3)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2:58:36
二十、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君问归期未有期”这句诗看似平淡,实则内含丰富,请简要分析。
示例:作者采用看似一问一答的方式,表现了夫妻之间的关怀惦念及宦游人的乡愁及歉意。
2、“巴山夜雨涨秋池”句中“涨”有什么表达效果?
示例:涨既写出了秋雨满池子,又暗喻了心中的愁思。
3、“秋”字在诗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示例:“秋”字点明了季节,同时烘托了人物心情。
4请用简洁的语言,写出诗人“今夜”的心境。
示例:漂泊在外的孤寂,苦雨深秋的落寞,归期无期的无奈,相见共语的期盼。
5、请简要分析本诗虚实相映的写作手法。
示例:诗歌一、二两句由叙述转为写景,这是实写,后两句想象他日两人同在长安共话巴山夜雨时的情景,这是虚写。虚实相映,丰富地展示了彼此的相思之意。
6、文中两次写“巴山夜雨”,其中它们的内含有什么不同?
示例:第一次写“巴山夜雨”是以景衬情,表现其孤寂凄凉。第二次写“巴山夜雨”,想象异日重逢两人同在长安共话巴山夜雨时的情景,丰富地展示了彼此的相思之意。
7、如果把“君问归期未有期”与“巴山夜雨涨秋池”对调好不好?
示例:先写作者的乡愁,再用凄凉的秋夜雨景来加深作者对妻子的思念之情,也更见作者之寂寞,能进一步把作者的思归之情推向高潮,由此产生想象,也就水到渠成。
二十一、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岱宗”是指什么?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分别是怎样扣住一个“望”来行文的?
示例:岱宗指泰山,首联是远望,描写泰山的山势市的高大与连绵,颔联写近望中的泰山的神奇秀丽巍峨高大,颈联凝望泰山,写泰山景色的神奇多变、尾联仰望泰山,写想象中登临泰山之顶后的感受。
2、颔联中的“钟”和“割”向来为人们所称道,请品析这两个字的妙处。
示例:“钟”将大自然写得有情,也表现了作者对泰山的喜爱。“割”运用拟人手法,突出了泰山高峻雄伟。
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千古名句,试说说它成为千古名句的道理。
示例:这两句话从仰望的角度和想象的角度写泰山,既写出了泰山的高大雄伟,又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的精神和俯视一切的雄心和壮志。
4、全诗紧扣“望”字着笔,写出了泰山的雄伟气势,显示了诗人蓬勃向上的朝气。
二十二、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点明诗人春游起点的一句诗:
示例:孤山寺北贾亭西,诗人了望西湖湖面,所看到的景象是:水面初平云脚低。
2、以动物的变化来写早春景象的诗句:示例: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3、以植物的变化来写早春景象的诗句:示例: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4、既充分表达了诗人对湖东一带的迷恋,又交代了这次春游西湖的终点的句子是: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5、全诗以什么为线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示例:以“爱”为线索,表达了诗人对早春景色的喜爱之情。
二十三、登飞来峰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1、“闻说鸡鸣见日升”描绘了鸡鸣日出的灿烂图景,这是作者亲眼所见吗?它有什么象征意义?
示例:不是作者亲眼所见:鸡鸣日出的灿烂图景,象征了诗人美好的前景。
2、“不畏浮云遮望眼”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精神?
示例:反映了诗人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
3、“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中的“浮云”比喻什么?“最高层”指什么?
示例:“浮云”比喻当时的保守势力。“最高层”字面上指千寻塔的最高层,实则暗喻政治上的最高决策层。
二十四、雁门太守行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黑云压城城欲摧”一句中“黑云”暗喻什么?“压”字有什么表达作用?这一句有什么表达效果?
示例:“黑云”暗喻敌军的嚣张气焰。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等,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这一句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
2、“甲光向日金鳞开”一句描绘了什么景象?有何作用?
示例:风云变幻,一缕日光从云缝里透射下来,映照在守城将士的甲衣上,只见金光闪闪,耀人眼目。这里借向日之金光来显示守军的雄姿英发,情景相生,奇妙无比。
3、“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描绘了什么景象?有何作用?
示例:时值深秋,万木摇落,在一片死寂之中,那角声呜呜咽咽地鸣响起来。战斗从白昼持续到黄昏,晚霞映照着战场,那大块大块的胭脂般鲜红的血迹,透过夜雾凝结在大地上呈现出一片紫色。
这两句分别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铺写阴寒惨切的战地气氛。暗示攻守双方都有大量伤亡,守城将士依然处于不利的地位,为下面写友军的援救作了必要的铺垫。
4、“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两句中“易水”二字让人联想到什么典故?“临易水”有什么表达作用?
示例:“易水”让人联想到荆轲刺秦王的典故。“临易水”既表明交战的地点,又暗示将士们具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那样一种壮怀激烈的豪情。
5、“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引用了什么典故?引用这一典故的作用?
示例:引用了战国时燕昭王黄金台以重金招揽天下士的典故。诗人引用这个典故,既与战争地点相吻合,又是对天子和将士的称颂。
二十五、己亥杂诗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落红”、“护花”象征了什么?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
示例:“落红”、“护花”是崇高献身精神的象征,表达了诗人对理想和信念的执着的追求。
2、第一、二句抒写辞官离京时的什么心境?
示例:忧虑、怨恨、失落。
3、“浩荡离愁白日斜”中的“浩荡”有什么表达效果?
示例:形容愁思之深、无穷无尽。
4、“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精神?
示例:以新奇的比喻表现自己的理想和信念,是新生命的赞歌,“落红”、“护花”是崇高献身精神的象征,表达了诗人对理想和信念的执着的追求。
二十六、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吏,都护在燕然。
1、全诗紧扣题目,叙述描绘了哪三层意思?
示例:出使路线、沿途风光、最新消息。
2、试体会“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一联,表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示例:诗人以征蓬与归雁自比,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的情感,抒发了自己身世浮沉之感和思乡之情。
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近人王国维称之为“千古壮观”的名句,意境奇特,气象博大。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这幅画面。
示例:示例:大漠无垠,一缕狼烟冲天而起,直上云霄;远处的黄河如绵长的锦带,映衬着西沉的夕阳。
4、古诗讲求炼字,请你说说“直”“圆”的妙处。
示例:“直”状孤烟之高,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写出了狼烟直上云霄的气势;“圆”,状落日之低,给人温暖而又苍茫的感受。这两个字准确而又生动,烘托出大漠雄奇壮丽的景象。
5、诗中用典的诗句是那句,这用典的好处。
示例:“萧关逢侯骑,都户在燕然”,途中得知军情,语透英豪,显出一位使臣对边疆战事的关心。
二十七、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这首散曲是如何借景抒情的?
示例:借助秋天迟暮的自然景物,巧妙地传达出天涯游子寂寞愁苦的情思。
2、放飞思绪,想想曲中“断肠人”一旦与亲人相聚会说些什么?
示例:倾诉示例:回家的感觉真好!(能表达欣慰之情即可)
3、试分析“昏鸦”这个意象精妙之处。
示例:傍晚时栖息在树上的乌鸦能引起旅人思归之念。
4、有人说“小桥流水人家”是恬静明丽的景物,与全文渲染的孤寂凄楚的氛围似乎不太协调,你是怎么看的?
示例:协调,因为旅人在荒郊野外见到如此安逸的人家,只会引起“日暮乡关何处是”的愁绪。
5、小令前三句写景的方法有什么特别之处?
示例:每句都是三个名词性的短语排在一起,短语之间,句子这间没有任何关联词语,让读者根据前后几个连贯的画面,意会秋思的主题。
6、这首小令主要选了具有富秋天特征性的景物加以描绘,其用意是什么?
示例:创造一种萧瑟凄凉的意境,用以衬托天涯游子孤寂凄楚的心情。
二十八、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凄凉地”“弃置身”中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示例:被朝廷长期冷落的不满。
2、三、四两句分别运用了什么典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示例:向秀的“闻笛赋”王质的烂柯人,表达了世事沧伤,亲朋凋零的伤感及贬谪时间太长的不满和人事全非,时光不再的慨叹思想感情。
3、“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境界,告诉了我们怎样的道理?
示例:表现了作者的豁达乐观的、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规律,告诉我们没落的事物,就让它没落吧,新生事物依然要按照自己的规律发展下去的道理。
4、末两句点明了酬答白居易的题意,反映了诗人怎样的生活态度?
示例:对友的的感激及振作精神,重新投入到生活中去。
5、体会“空吟”的表达作用。
示例:人事全非,时光不再的慨叹。对友人的怀念。
二十九、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有一般滋味在心头。
1、“无言独上西楼”句中“无言”内涵丰富,试作分析,写出了作者怎样的感受。
示例:“无言”表现了作者内心的情绪,他的痛苦无人与说,也不愿与人说,说了也没有丝毫作用,也无人理解。写出了被囚禁的人有着一般人难以体会的孤独与寂寞的感受。
2、词的上片写词人眼中之景,这些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示例:词的上片写词人眼中之景,带有冷落凄清的色彩,词人借景抒情,寄寓了词人的寂寞、凄凉、愁苦的心情。
3、举例分析上阕如何体现情景交融这一特点?
示例:“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清秋”这都是后主眼中之景,渲染出一片孤寂凄凉的气氛,与后主内心的苦闷之情融为一体。
4、词人眼中的月亮为什么偏是如钩之月呢?这里又寄寓了怎样的含义?
示例:词人眼中的缺月,象征着人事的缺憾,寄寓了词人的寂寞与愁苦。
5、体会词中“锁”字的妙处?
示例:“锁”字既写出了冷月的清光照着梧桐的疏影,寂寞庭院,重门深锁的清冷环境,又写出了词人被锁在深院中,悲愁无尽、寂寞无比的心境。
6、“剪不断,理还乱”是用来比喻什么?有何妙处?现在人们用这一比喻有什么新意?
示例:用“剪不断,理还乱”的千丝万缕,比喻纷繁、难以解开的愁思,仿佛使人看到离愁就像一团转动的乱丝,紧紧盘绕纠缠着人,而无法摆脱,把愁思特点极其深刻形象地写出来了。现在用来形容人内心烦乱,或形容某些事难以解决处理。
7、这首词中抒发了怎样情感?上下片在抒情方式上有什么不同?
示例:词人抒发了家国破亡、身陷囹圄的孤独、痛苦、悲凉和无尽的悔恨与惆怅。上片写景,情景交融;下片直抒胸臆。
8、“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中“滋味”表达词人复杂的内心世界,结合词人的经历,谈谈你的理解?(或者作者内心有那些愁思呢)词人为什么不说出滋味的具体内容呢?
示例:词人此时愁情万端,有对过去的种种回忆,有对现状的种种伤感,有对未来的种种忧虑。“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也就是说不出是怎样的一种滋味,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实际上这正是经历离愁之苦的人最为真切的体验。
三十、浣溪沙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1、“一曲新词酒一杯”反映出词人怎样的心境?
示例:反映了词人经年以来就埋藏在心底的一种深沉的无法派遣的寂寞与惆怅。
2、请想象出“去年天气旧亭台”的情景,由此可见词人内心惆怅的真正内容是什么?
示例:暮春世界,群贤会聚,共酌春酿,觥筹交错,起坐喧哗,把酒听歌,同品新词,热闹非凡。词人的惆怅:好景不常,欢聚难再,人事变迁,聚散无定。
3、“夕阳西下几时回”一句寓情于景,请简要分析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感情?
示例:这既是写景,也是词人心情的反映。抒发了词人对人事的变迁、流光的易逝的慨叹,同时也暗含了但愿美好希望重现的微妙情怀。
4、“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试分析两句好在哪里?
示例:抒写了对春意衰残,时光流逝的悼惜,和对人事变迁、飘散无定的惆怅。前一句是伤春,后一句是伤别,这两句将自然现象和人的感受巧妙结合,景中寓情,赋中有比,委婉含蓄,富有情趣。
5、“小园香径独徘徊”写出了词人怎样的内心世界?一个“独”字好在哪里?
示例:写出了词人忧郁的心情,词人孤寂、伤感无人能知,更无人能理解。他只能在往昔携手同游的花间小路上沉默无语,独自徘徊,完全沉浸在往事的回忆与思念之中。一个“独”字道出了孤寂之深,伤感之重。
6、这首词的主旨是什么?
示例:这首词抒写对人事变迁、聚散无定的惆怅,有对春意衰残、时光流逝的悼惜。
7、这首词中多处运用对比反衬的手法,请找出其中一例,并简要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示例:“新”与“旧”对比,或“去”与“来”对比。好处在于“新”唱的是新词,“旧”昔日群贤会聚,把酒听歌时的环境,新词旧景的对比,抒发了人事变迁,流光易逝的惆怅和寂寞。“去”是花落去,“来”是燕归来,来去对比,增加了对时光逝去的惋惜之情。
8、词的上下片各侧重写了什么?
示例:上片因今思苦,追忆难忘的欢聚,感叹流光的易逝。下片描写落花,归燕,抒发了伤春坏人的感慨。
9、这首词哪一句反映了物候观察。反映了怎样的物候现象?
示例:“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一句反映了物候现象,花开花落,燕、去燕归反映了春秋之更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