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锋三十年-搜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6:04:33
我当时在广播中听到邓小平讲话时的解放感,现在也还有印象。
现在的人也许不明白这话在当时的分量。眼下,工人最怕下岗,大学毕业生争着做白领,你要让他干体力劳动,他就见不得人了。70年代的人,则以成为工人阶级一部分为最大自豪。原因在于,毛泽东曾把知识分子比作“毛”,有一个依附在哪张皮上的问题,这是按照阶级分析的方法划分的。附在工人阶级身上就是革命的,附在资产阶级身上就是反革命。“文革”中,中国科学院80%的高级知识分子被打成“资产阶级反动学术权威”、“反革命修正主义分子”,甚至“外国特务”,这可不是闹着玩的,很多人没有活过来。就以文化界来说,邓拓、吴晗、老舍、杨朔、闻捷、傅雷、丰子恺、张恨水、赵树理、田汉、陈寅恪、邵荃麟、田家英、李广田、周信芳……不就是因为戴上“资产阶级”的帽子,不是被杀就是自杀或是屈死了么?所以,邓小平的讲话,在当时实在是个翻天覆地的大变化。要不然,汪东兴等“凡是派”也不至于抵死反对。
南京天文台台长张钰哲来开会的时候70多岁了,听了邓小平讲话,哭得老泪纵横。中国农科院院长金善宝说,我82岁了,从今天开始要当28岁来过。上海生理研究所所长冯德培说,邓小平讲话把过去许多争论都解决了,大家都可以放心干事情了。
方毅在大会上做了有关发展科学技术的规划和措施的报告。
人们心里都有数,粉碎了“四人帮”,邓小平再度复出之后,华国锋的权威已经逐渐边缘化。所以,在邓小平讲话之后7天,也就是3月25日那一天,华国锋在大会讲话中说了些什么,大家就不那么在意了。
31日,大会闭幕这一天的高潮是播音员代郭沫若朗诵《科学的春天》一文。本来,这位86岁高龄的中科院院长已经在病床上躺了很久,来日无多。可是开幕式那一天,郭沫若喃喃地说:“我要去。”医生们面面相觑,劝他不要去,但是老人执拗得像个孩子,结果是中央批准他去30分钟。他坐着轮椅颤颤巍巍去了一次以后就再也不能来了。
《科学的春天》这个讲话,起初曾请名作家徐迟起草。完稿之后,大家觉得比较散,空洞,决定不用,改由当时国家科委政研室的一位处长胡平执笔。胡平抓住春天这个主题,写了百年来科学技术发展的艰辛历程,科学技术的作用以及解放思想、培养人才等内容。文章言简意赅,富于激情。郭沫若看了很高兴,只改了4个字,就在题目下面签上自己的名字。由于郭沫若不能到场,《科学的春天》作为书面发言,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著名播音员虹云代他朗读:“‘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是革命的春天,这是人民的春天,这是科学的春天!让我们张开双臂,热烈地拥抱这个春天吧!”播音员抑扬顿挫的声音,真切地道出了参加会议的科技工作者的心情。虹云后来回忆说,念几句就被掌声打断,当时都念不下去了。会后两个多月,6月12日,郭沫若去世。
大会结束不久,5月11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发表。国务院各部门中第一个起来响应的就是科学口。方毅主持的中科院、国家科委和中国科协的“三科”干部联合起来讨论真理标准,旗帜鲜明地表态支持。当时有一个科学家讲得非常生动,他说:“毛主席说过这么一句话:‘自有人类四五十万年以来……’大家说,这个话能不能修改啊?根据现在掌握的知识来看,人类已经四五百万年了。随着科学发展,人类的认识在深化嘛!”
这些反响,是与全国科学大会的突破分不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