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美风情录——走进巴拿马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3:37:09
',1)">
这里有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的船闸式运河--巴拿马运河;这里有欧洲人在拉丁美洲太平洋海岸建立的第一座城池--巴拿马古城; 这里还有独一无二的“蛋壳”礼拜堂;这里就是巴拿马共和国。
巴拿马共和国
巴拿马共和国位于中美洲地峡,地理位置十分独特。陆地上巴拿马将中美洲和南美洲连接,巴拿马运河又由北至南沟通大西洋和太平洋。
巴拿马地峡原为奇布查、加勒比等印第安人部落聚居地。1501年,巴拿马开始成为西班牙殖民地。1821年,巴拿马成为大哥伦比亚共和国的一部分。在美国支持下,巴拿马于1903年11月3日独立。
首都巴拿马城位于巴拿马运河太平洋岸河口附近的半岛上,风景如画。巴拿马城由新城、老城和古城组成。2009年新落成的滨海大道风景带成为巴拿马城的新地标。风景带占地面积35公顷,宛如“城市绿肺”,贯穿于高楼林立的滨海地段,将巴拿马城最具现代气息的一面展现出来。这条填海造陆而成的滨海大道风景带,也成为外国游客必到的景点之一。而要想考证巴拿马的历史渊源,就不得不去一个地方,那就是巴拿马古城。
巴拿马古城遗址
巴拿马古城遗址位于巴拿马城以东的太平洋沿岸,占地28.5公顷。这座古城是欧洲人在拉丁美洲太平洋海岸建立的第一座城池,已有近500年历史。     最初,巴拿马古城不过是一个印第安人的小渔村。1519年,西班牙殖民者佩德罗·阿里亚斯·德阿维拉在这里建起一座城市。随后,这里成为西班牙殖民者征服南美洲的前哨基地。1532年,前往印加帝国的远征军就是从巴拿马古城出发的。
之后,巴拿马古城逐渐成为西班牙殖民者在拉丁美洲搜刮金银财宝、贩卖黑奴的集散地。来自南美印加帝国的黄金白银从秘鲁运到这里卸船,然后由骡马队运过巴拿马地峡到达大西洋海岸,最后再由船队运往西班牙。
1671年,臭名昭著的英国海盗亨利·摩根将巴拿马古城洗劫一空,又放一把火将其烧成一片废墟。1673年,巴拿马人在古城遗址以西8公里处另建城池,这便是今天的巴拿马老城区。
今天,当人们行走在巴拿马古城遗址,仍能看出当年大火的痕迹。只有主教堂塔楼和国王桥尚能依稀辨出当年容貌,其余的修道院、医院和住宅都已成为断壁残垣。漫步于古树与砖石之间,亲手触摸饱经风霜的历史遗迹,仿佛重新回到殖民者、海盗和奴隶的时代。
巴拿马古城上演真实版“耶稣受难”
在巴拿马古城遗址,每到“耶稣受难日”,数百名当地居民就会举办传统纪念活动,还原再现“耶稣受难”时的景象。
“耶稣受难日”是复活节前的星期五,是耶稣基督被钉在十字架上受难的日子。巴拿马80%的居民信仰天主教。每年“耶稣受难日”,当地青年男子都要扮演“受难耶稣”,以体验耶稣当年遭受的苦难。许多人则举家前往巴拿马古城遗址,观看这一圣周纪念活动。
扮演“耶稣”的巴拿马男子头戴荆棘,在“罗马士兵”的鞭打下,背负沉重的木制十字架,一路穿过大街小巷走完赴难路,最后被钉上十字架。“圣母玛丽亚”和其余女眷则在一旁哭泣。所有演员都穿着中世纪的服装,一部分罗马士兵的扮演者还骑着马,以求真实再现《圣经》中“耶稣受难”的一幕。
拥有近500年历史的巴拿马古城遗址,与当地人上演的“耶稣受难剧”相得益彰。
加勒比海边的圣洛伦索遗址
臭名昭著的英国海盗亨利·摩根烧毁了巴拿马古城,而一样历经劫难的还有颇负盛名的圣洛伦索要塞。
圣洛伦索是美洲最古老的西班牙军事要塞之一,坐落在巴拿马北部科隆省,历经战火的洗礼。要塞由战壕、大型半月堡、防御工事和几门排炮组成,三面被繁茂的热带雨林环绕,一面朝向广袤的加勒比海。
16世纪末,巴拿马地峡由于其天然便利,是早期西班牙殖民者将秘鲁金银财宝运回国的必经之路。1597年,西班牙殖民者开始在巴拿马查格雷斯河的入海口修建圣洛伦索要塞,以抵御加勒比海盗的攻击。然而,圣洛伦索要塞于1671年被臭名昭著的英国海盗亨利·摩根一举攻下,并从此成为亨利·摩根在巴拿马的大本营。这名杀人越货无数的海盗在离开圣洛伦索时,顺便将其付之一炬,烧成一片废墟。
6年后,西班牙人将其修葺一新,加强其防御能力,并装上了火炮。但是,1740年,这里又遭到英国人攻击。1750年,圣洛伦索要塞得以再次重建。
1821年,巴拿马从西班牙殖民者手中解放出来。浩浩荡荡的西班牙军队正是从圣洛伦索要塞踏上归国轮船,启程挥别巴拿马的。
如今,圣洛伦索要塞遗址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这座几经摧毁、几经重建的军事要塞,在400多年后的今天,仅留下一片遗址,默默讲述历史的沧桑。
独一无二的巴拿马“蛋壳”礼拜堂
作为拉美文化的一部分,各具地方特色的建筑是世界游客必到之处。在巴拿马首都巴拿马城近郊,一座独一无二的“蛋壳”礼拜堂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目光。    “蛋壳”礼拜堂位于一座222米高的小山上。之所以称其为“蛋壳”礼拜堂,是因为它的白色屋顶像蛋壳一样倒扣着,由9堵红褐色大理石墙支撑,石墙高26米。蓝色天空、白色屋顶、红褐墙壁、青翠树木相互映衬,十分美丽。
“蛋壳”礼拜堂由英籍建筑师彼德.蒂洛森设计,耗资100万美元,于1972年4月29日向公众开放。整座教堂设计简洁质朴,9道仅用栏杆隔开的“门”让礼拜堂有充分的采光和通风。礼拜堂内可容纳550人,内设几排长椅、1个讲坛。
“蛋壳”礼拜堂是当地巴哈伊教举行宗教仪式的地方。巴哈伊教形成于19世纪中叶,最高宗旨与中国人说的“天下大同”十分相似。它不设神职,也没有固定的礼拜仪式。    目前世界上现存7座巴哈伊教礼拜堂。除“蛋壳”礼拜堂外,其他6座分别位于印度、澳大利亚、美国、德国和乌干达等地,其中莲花状的印度礼拜堂最负盛名。
这里有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的船闸式运河—巴拿马运河;
这里有欧洲人在拉丁美洲太平洋海岸建立的第一座城池—巴拿马古城;
这里还有独一无二的“蛋壳”礼拜堂;
这里就是巴拿马共和国。
(标题)“世界桥梁”--巴拿马运河
解说:每当提起巴拿马,人们便会不由自主地想起巴拿马运河。
巴拿马运河位于美洲大陆中部,纵贯巴拿马地峡,是一条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的船闸式运河,被誉为世界七大工程奇迹之一。运河全长81.3公里,最窄处为152米,最宽处为304米。从运河中线分别向两侧延伸16.09公里所包括的地带为巴拿马运河区,总面积为1432平方公里。
根据1903年美国与巴拿马签订的《巴拿马运河条约》,美国以一次付给1000万美元、9年后每年再付租金25万美元的代价,取得开凿运河和“永久使用、占领和控制”运河和运河区的权利。1904年,运河动工开凿,1914年8月15日正式通航。
运河的开通使美洲东西海岸航程缩短了7000至8000海里,亚洲到欧洲之间的航程缩短4000至5000海里。开通后的巴拿马运河极大地促进了世界海运业的发展。目前,巴拿马运河每年承担全世界5%的贸易货运,因此,巴拿马运河素有“世界桥梁”的美誉。
但对巴拿马来说,运河的开凿通航却使自己丧失了主权和领土的完整。为了废除不平等的“美巴条约”和收回运河区的主权,巴拿马人民进行了几十年不屈不挠的斗争。1999年12月31日,巴拿马从美国手中收回运河的管理和防务权,美军全部撤出。至此,这条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的“黄金水道”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巴拿马运河与苏伊士运河是世界上最具有战略意义的两条人工水道,但与苏伊士运河不同,巴拿马运河并非海平面式运河,而是船闸升降式运河。由于巴拿马运河中加通湖的水面比大西洋高出26米,而且由于潮汐原因,两大洋的海平面也不在同一高度,因此巴拿马运河只能采取船闸升降式。
随着全球贸易活动及货运量的大幅增加,以及越来越多的超巴拿马型船投入运营,船闸式的巴拿马运河现已难以满足世界船只通航需要。因此,巴拿马政府于2006年4月24日正式提出总投资为52.5亿美元的运河扩建计划,并于同年10月由全民公投通过扩建决定。2007年9月3日,巴拿马运河扩建工程正式开工。该工程将于2014年巴拿马运河建成100周年时竣工。届时,巴拿马运河“世界桥梁”的作用将得到更好的发挥。
(标题)运河区边的恩贝拉族印第安人部落
解说:巴拿马运河不仅是一条为世界航运和贸易作出贡献的“世界桥梁”,还是一个生态环境保持良好的热带雨林风景区。就在离运河区不远的地方,生活着一群恩贝拉族印第安原住民。
这些原住民的衣着十分野性和原始。青年女子在腰间围一块彩布,在脖子上挂一件用串珠和金属亮片做成的胸衣,有的还在头上戴一个花环。青年男子则用串珠做成的“超短裙”围住臀部,正前方再挂一块长方形遮羞布。每当客人来访,恩贝拉人便会敲起椰子壳,打起小鼓,赤脚跳起印第安舞蹈。
这里的酋长介绍,他们部落现在共24户人家,108口人。平时他们都说恩贝拉语,有些人也会说西班牙语。恩贝拉族人的生活非常原始,不通自来水、不通电,基本上仍是刀耕火种,自己筑茅草屋、造独木舟、种草药,以鱼和水果为生。烤鱼和油炸香蕉片几乎是他们每天都吃的东西。
小小的恩贝拉部落很美,20多幢精致的茅草屋,美丽的恩贝拉族女子和花草点缀其间。每户人家都有一幢属于自己的屋子。有的吊脚屋之间用天桥相连。忙时外出捕鱼,闲时躺在吊床上小憩,生活悠然自得。
然而,这里并非完全意义的世外桃源,现代文明也在不知不觉地渗入到当地人的生活中。如今,恩贝拉人造好独木舟,都会在船尾安装一个与独木舟格格不入的马达,而不再像从前那样只依靠桨和橹。
可以说,恩贝拉人一脚踏在刀耕火种的原始社会,而另一脚已踏入科技发达的现代社会。
(标题)运河区中的“卡布奇诺猴”
解说:在巴拿马运河区中间,还生活着一群“卡布奇诺猴”。这些卷尾猴之所以被当地人称为“卡布奇诺猴”,是因为它全身黑毛,只有面部和胸前呈白色,好似一杯漂浮着白色泡沫的“卡布奇诺”咖啡。
在巴拿马运河中的加通湖内,散布着许多岛屿,“卡布奇诺猴”所居住的“猴岛”便是其中之一。“猴岛”面积不大,但小岛上郁郁葱葱,长满了参天大树,非常适宜猴子居住。
外国游客每来到巴拿马运河热带雨林风景区,都忍不住要乘船去探望一下这群野生猴。这些“卡布奇诺猴”也早已习惯人类的造访,面对陌生人毫无惧色。为了得到美食,它们会从枝头跃上小艇,抢夺游客的零食。“卡布奇诺猴”个头不大,但非常机灵。游客手中小块的食物往往难以满足它们,藏在人们身后的整袋食品才是它们的真正目标。它们经常趁人不备,将游客包里整袋的食品“偷走”,并迅速“窜逃”回“猴岛”。每每得手之后,他们还会坐在树枝上炫耀“战利品”,样子滑稽可爱。
据当地人介绍,“卡布奇诺猴”智商很高。在灵长类动物中,它的聪明程度仅次于黑猩猩。如今,可爱的“卡布奇诺猴”俨然已成为巴拿马热带雨林风景区的标志。
除“卡布奇诺猴”之外,巴拿马运河区还生活着鳄鱼、蜥蜴和乌龟等野生动物,就仿佛一幅生动的动物画卷展开在巴拿马运河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