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美风情录——走进秘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7:44:10
',1)">
秘鲁素有“玉米之仓”的美誉,它还被人们称为土豆之乡、兰花故乡;
游走在首都利马古城,感受着太平洋的博大胸怀;
徘徊在马丘比丘的印加古道,沐浴着古老文明散发的光芒;
走进秘鲁,走进印加文明古国。
印加古国--秘鲁
解说:秘鲁是古“印加帝国”的所在地。公元10世纪前后,印第安的印加族人以秘鲁南部的库斯科为首都,建立了“印加帝国”。15至16世纪初形成美洲的古代文明之一--印加文明
“印加”人在印第安语中的意思是“太阳的子孙”。公元1531年,西班牙殖民主义者率领雇佣军侵入印加国境,以欺诈手段取得印加国王的信任而俘虏了国王,接着将王族一网打尽,劫掠了王宫大量的金银珠宝,然后野蛮地将库斯科城烧毁。从此秘鲁沦为西班牙的殖民地,被统治了近三百年。
在古印第安语中,秘鲁意为“玉米之仓”,因此地盛产玉米而得名。除此之外,秘鲁还被人们认为是“土豆之乡”。传说1万多年前,生活在安第斯山区土著居民就开始种植土豆。7000年前,土豆成为了当地人最主要的粮食。据说,全世界一共有3000多种土豆,光秘鲁就有2800多种。近年来,秘鲁农业部越来越重视土豆的种植,经常在安第斯山区组织土豆种植比赛。
秘鲁还被人们称为兰花的故乡。世界上兰花的品种多达3.5万种,而气候多样、物种丰富的秘鲁就有近3500种兰花,而且数量还在不断增加。兰花,有着淡雅的色彩,冷艳而芬芳。它给人带来一种幽静和清淡的花香。走进位于秘鲁首都利马友谊公园内的兰花展大厅,就如同进入了一个多姿多彩、争奇斗艳的兰花世界。
“不雨城”利马
解说:秘鲁共和国首都、利马省首府利马紧邻太平洋,是世界闻名的“不雨城”,四季无雨。这里的气候四季如春,平均温度为16摄氏度至23.5摄氏度。
利马建于1535年,长期为西班牙在南美洲的殖民地。1821年秘鲁独立后,利马被定为首都。利马城区分新老两部分。老城在北面,靠近里马克河,多殖民统治时期的建筑。老城的一些建筑物堪称建筑艺术瑰宝。其中许多巴洛克式的建筑多为橙黄色,在阳光下分外抢眼。老城的中心是“武装广场”。广场往南行到达博洛格内西广场,这两个广场之间宽阔的街道就是新城的商业中心。新城的博利瓦尔广场周围有许多博物馆。1991年,利马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为“人类文化遗产”。
印加帝国的中心--库斯科古城
解说:利马的新老城区诠释了秘鲁的昨天和今天,而秘鲁高原古都库斯科则是秘鲁历史的最好见证者。
库斯科坐落在安第斯山脉上,海拔3000米, 从11世纪初到16世纪西班牙人到来之前,这里一直是印加帝国的首都。尽管历经岁月的洗礼,但今天的库斯科依然显露出浓郁的西班牙和印加文化融合的色彩。
在印加人讲的盖丘亚语言中,库斯科的意思是“中心”--印加帝国的中心。当年,印加人统治着一个以库斯科为中心的强大帝国,沿着安第斯山脉从北到南数千公里的土地都在其管辖之下。16世纪西班牙殖民者入侵后,将当地很多建筑夷为平地,并建造了不少西班牙风格的教堂,从那个时候开始,西班牙文化和印加文化就逐渐融合起来。现在,库斯科城内还有一些印加帝国时代的街道、宫殿、庙宇和房屋建筑,加上西班牙殖民者后来修建的大批房屋,这两类建筑风格已经融合成一种独特的建筑方式。
库斯科城是灿烂的古印加文化的摇篮,秘鲁人亲切地称之为“安第斯山王冠上的明珠”。同时,这里林木葱郁,气候凉爽,也是南美洲最受青睐的旅游胜地之一。
印加古道--马丘比丘
解说:离库斯科古城不远,还坐落着另外一座古印加帝国的古城,那就是马丘比丘。
马丘比丘位于古印加帝国首都库斯科城南部112公里的高原上。“马丘比丘”在印加语中意为“古老的山巅”。古城海拔2280米,两侧都有高约600米的悬崖,峭壁下则是日夜奔流的乌鲁班巴河。
马丘比丘建于印加帝国后期1440年-1500年间。1532年,西班牙殖民者入侵秘鲁攻占了马丘比丘,但最终将它遗弃。
1911年,美国探险家海勒姆·宾厄姆发现了完全掩盖在一片厚厚热带树林之下的古城遗址。此后,随着神秘面纱逐步被揭开,古老的马丘比丘开始向现代社会透射出它曾经辉煌的帝国文明。
古城建于安第斯山两座险峰间的鞍形山脊上,面积13平方公里。古城遗址虽只剩下残垣断壁,但当初兴盛时期的壮观风貌依稀可见。宫殿、寺院、作坊、堡垒等各具特色。它们多用巨石堆砌而成,没有灰浆等粘合物,大小石块严丝合缝,甚至连一个刀片都插不进去。    古城3面是陡峭的悬崖,仅南面可供出入。城墙带有城壕,城门建在山脊最高处。城中心广场周围有神庙、宫室及民居住宅,砌筑均很牢固,城郊四周山麓布满梯田,充分显示出印加人精于石构工程和山区农作的特点。
这里发掘出的太阳日晷,显示了古印加帝国高超的文明程度:在一块大圆石盘上,刻出度数,随着太阳的升落,石盘中间的小棒在阳光的照射下投下阴影,指明一天的时间。考古学家在这里还发掘出成千印加人的残骸和头盖骨。废墟石壁上还刻有许多尚未人知的标志符号。
经过妥善开发和保护,昔日沉睡的马丘比丘古城已成为秘鲁最繁忙的旅游胜地。马丘比丘遗址1983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2007年入选“世界新七大奇观”。
秘鲁美食名扬天下
解说:参观宏伟的库斯科古城、探秘壮观的马丘比丘印加遗址曾经是外国游客探访秘鲁的首选项目。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秘鲁的美食文化逐渐得到世人的认可。今天到秘鲁来的游客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旅游项目,他们来到这个安第斯国家的主要目的已变成一个欲罢不能的选择,那就是品尝当地特色美食。
秘鲁曾经是南美文化中心,印加人和西班牙人在这里留下了深深的足迹。伴随着历史的变迁,秘鲁的烹饪技术至今已走过两千多年的路程,它是当地土著印第安人和西班牙殖民者烹调方式的结合,后来又受到非洲奴隶、亚洲和欧洲以及阿拉伯国家移民的生活饮食习惯的影响,形成了如今丰盛可口且种类繁多的秘鲁美食。可以说,秘鲁美食在融汇世界各地烹调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但又突出了本地的传统特色。     在秘鲁餐中,人们即可品尝到地道的本地传统菜,又可欣赏到经过改良的非洲风味、阿拉伯风味甚至是中餐风味菜,与世界其他地方所不同的是,秘鲁餐中加入的调料大多是本地生长的,有不少是我们叫不出名字的秘鲁产植物做成的。
秘鲁美食味道鲜美独特,并且是多种文化的有机结合,它现在已被列入秘鲁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秘鲁国菜:生鱼片“塞维切”
解说:在秘鲁的各类传统美食中,最受欢迎的当属生鱼片“塞维切”了。
生鱼片是风靡拉美地区的一道风味菜肴,不同地方有不同的做法。秘鲁生鱼片“塞维切”诞生于西班牙殖民时代。据史料记载,当时在秘鲁沿海地区,人们就习惯吃生鱼肉,称生鱼餐为“瓜尔耿”。到了17世纪,印第安人将它改名为“塞维切”,并增添了柠檬腌制的手法,流传至今。
秘鲁“塞维切”配料繁多,味道酸辣,深受人们的喜爱。其基本做法是将经过加工的新鲜鱼、虾、贝、章鱼等海产品与切碎的洋葱、辣椒等一起用柠檬汁腌制而成,享用时配上煮熟的红薯和嫩玉米等。
同期声:秘鲁罗西塔塞维切餐厅老板何塞·罗伯斯·甘博亚
经典的、传统的、正宗的塞维切要有5种原料:生鱼片、柠檬、葱头、辣椒和盐,这才是真正的、传统的塞维切。”
解说:他还说,吃之前在盘中先垫上一层生菜叶,放上生鱼片后还要加上葱头丝、辣椒、大玉米粒、红薯块儿等配料。
“塞维切”以它独特的口味赢得了秘鲁“国菜”的美誉。2004年4月,秘鲁全国文化协会宣布将生鱼片“塞维切”列为国家文化遗产。
秘鲁国酒:皮斯科
解说:谈到秘鲁美食,热情开朗的秘鲁人总是要对国酒皮斯科酒夸赞一番。
皮斯科酒原产于秘鲁皮斯科地区,它是以当地的葡萄汁为原料,经蒸馏酿制而成的一种白酒,其口感醇厚、别具风味。秘鲁人喜欢在皮斯科酒里泡上一种水果干或干花、干树叶。经过一段时间,皮斯科酒就变成了所泡水果或植物的味道。
皮斯科酒是秘鲁人的骄傲,是一种文化的象征。1916年,利马莫里斯酒吧的调酒师以皮斯科酒作为基本原料,加上柠檬汁、鸡蛋清、糖浆和冰块混合配制成一种味道清香、爽口的鸡尾酒,受到人们的喜爱。2004年,秘鲁政府宣布将每年2月的第一个星期六定为全国“皮斯科鸡尾酒节”。
在一年一度的皮斯科鸡尾酒节上,秘鲁人会举办皮斯科鸡尾酒大赛,以示庆祝。比赛集中了各省市的调酒高手。在比赛中,调酒师们比速度,比技能,比心理素质,一场综合素质和技能的较量展现在观众面前。皮斯科酒、柠檬汁、鸡蛋清、糖浆、冰块和一个不锈钢调酒器,经调酒师们的精心配制和有节奏的摇动后,几分钟之后就变成一杯杯味道清香、爽口的皮斯科鸡尾酒。调酒师们或双手双向摇动,或双手单向摇动,动作稳健,体态优美、大方,博得观众的喝彩。最后,在调酒速度、鸡尾酒的气味、口感、外观及调制百分比的准确度等方面获得高分者方能获胜。
2007年,皮斯科鸡尾酒被秘鲁政府确定为国家文化遗产。
印加古国的民间舞蹈盛会
解说:秘鲁不仅拥有灿烂的印加文明、多元的美食文化,它还跟其他拉美国家一样,拥有自己独特的音乐和舞蹈。这些最具民族特点的音乐和舞蹈,分布在秘鲁的沿海、高山和亚马孙丛林等地区,其中不少已被列为秘鲁国家文化遗产。
马里涅拉是世界著名的秘鲁民间舞蹈,主要流行于沿海地区。马里涅拉是海员、水手的意思,因此又被称为海军舞,为男女双人舞。如今,马里涅拉分为北部、利马和南部三大类,在表演上有略微区别,但表演程序大致相同:男女相遇、追逐、相爱。伴奏的乐曲一般为铜管乐队,音乐为3/4拍,是黑人和印第安音乐的混合。1960年以来,秘鲁每年举行一次马里涅拉比赛。
“迪阿布拉达”舞是玻利维亚、秘鲁和智利三国交界的高原地区居民在狂欢节时跳的一种传统舞蹈。“迪阿布拉达”是从西班牙语“魔鬼”一词演变而来,人们也称这种舞蹈为“魔鬼之舞”。表演者一般都打扮成各式各样的魔鬼,头戴面目狰狞的面具,肩披斗篷,身穿绣有金龙或昆虫眼睛等绚丽的彩甲,在“魔王”的带领下,伴随着激昂、欢快的旋律,在大街上边跳边喊。如今,在秘鲁,“迪阿布拉达”舞也根据地域不同,服装及面具样式也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