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总编为啥丢了饭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4:06:21

副总编为啥丢了饭碗

     北京两会前夕,3月1日《经济观察报》等13份报纸共同发表社论《提请两会代表委员敦促加快户籍改革》。共同社论的首段指出:“中国患户籍制度之苦久矣!我们崇信人生而自由,人生而拥有自由迁徙之权利!”文革中,代表中央声音的两报一刊社论,人们见得多了。而如此多的媒体共同发出草根声音,实在前所未闻。有人称在中国新闻史上将留下一笔。

      3月9日美国《华尔街日报》中文网刊登了组织共同社论的原《经济观察网》副总编辑张宏的文章《我是温和的建言者》。文章介绍了共同社论的缘起。共同社论这种形式的设想源于《经济观察报》去年与英国《卫报》一起发表关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56家媒体共同社论。张宏就是那篇社论的操作者之一。此后便萌发出在国内是否可以也以相同形式发表社论的想法。“选取此为议题,主要考虑到的是户籍制度的改革已经在多点突破,许多城市正在加快推进,而包括温家宝总理在内的中央政府高层官员对此项改革也有过多次公开场合的表态。我们认为就此议题发表社论是符合中国政府改革方向、符合广大民众利益,风险应该不大。”

     文章说:“在这件事出来后,我本人获得了相应的处罚,其他同事和合作媒体也受到连累。想及此,颇有负疚之感。”“最后请大家记住,我现在是一位独立的评论人。”显然,副总编辑丢了饭碗。

曾有官员问:“你是为党说话,还是为老百姓说话?”看来,为老百姓说话,还真是有风险啊。

 

附上本人一个旧帖,凑个热闹。

 

种姓、种族、户籍:世界三大隔离制度的兴衰

 

    平等,是人类古老的理想;不平等,则是久远的社会现实。不过,把不平等制度化,把不同人群隔离起来的,人类史上并不多见。种姓制度(以印度为代表)、种族制度(以南非为代表)、户籍制度(以中国为代表)是其中具有特色的三大隔离制度。

 

    印度种姓制度

    这曾是一种古老的制度。

    公元前2000年雅利安人进入南亚,便区分雅利安人和当地的土著。约公元前1000年,开始形成以人种和职业不同为基础的四个种姓:婆罗门,祭司贵族,掌握神权,垄断文化,形成专门的祭司阶级;刹帝利,掌握军政大权的武士阶级;吠舍:普通劳动者;首陀罗,基本上是被征服的土著居民,是被压迫、遭奴役、受歧视的无权居民等级。在职业上,各种种姓原则上是世袭不变的。

  编纂时间相当于中国汉代的《摩奴法典》规定,婆罗门是人世的主宰,首陀罗只能温顺地为其他种姓服劳役。

  种姓之间界限森严,互相不能通婚、交往,不能共食、并坐。

    印度独立以後,废除了种姓制度。1950年《印度宪法》是全世界各国宪法中对“平等”最为强调的一部,宪法中明确规定 “任何人不得因种姓、宗教、出生地而受歧视”,“所有国民都享受免费医疗”。

 

    南非种族隔离制度

    南非种族隔离制度是英国和荷兰白人殖民集团剥削和压迫土著黑人的制度。

    1911年南非联邦成立。联邦宪法规定,白人是南非的主人。随后1913年颁布《原住民土地法》,1923年颁布《城市居住法》。1948年全面实行种族隔离制度。

    法律以四种人为分类:白人、有色人种、印度人与黑人。 种种隔离法,例如:  隔离设施法——公共场合的坐位与使用以白人与非白人作为差别;集团地区法——以人种作为居住地区的限制; 混种婚姻禁止法——禁止人种不同的男女结婚;背德法——对于恋爱行为的限制与惩罚。

  早在古希腊,智者学派就提出了“人是万物的尺度,大家在各方面都是平等的,并且无论是蛮族人,还是希腊人,都是如此”。启蒙思想家卢梭宣扬平等,提出“天赋人权”的主张。南非实行种族隔离遭到广大黑人和部分白人民众的反对,遭到国际社会的声讨和制裁等“干涉”。

    1973年11月30日联合国大会通过的《禁止并惩治种族隔离罪行国际公约 》 宣布: 种族隔离违反国际法原则,特别是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对国际和平和安全构成严重的威胁,是危害人类的罪行。

    1989年南非政府释放因反对种族隔离政策而入狱的纳尔逊·曼德拉,并且于1990年解除戒严;1991年南非共和国废止人口登记法、原住民土地法与集团地区法,在法律上取消了种族隔离政策。1994年,曼德拉成为南非第一位黑人总统。

 

    中国户籍隔离制度

    首先需要澄清:国际通行登记户口制,在公民具有自由迁徙权的情况下并不构成“隔离”。

    1948年《世界人权宣言》规定“人人在各国境内有权自由迁徙和居住”。作为新中国临时宪法的《共同纲领》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迁徙的自由权。1954年,中国颁布实施第一部宪法,也规定公民有“迁徙和居住的自由”。

  1958年1月,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为标志,中国政府开始对人口自由流动实行严格限制和政府管制。第一次明确将城乡居民区分为“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两种不同户籍。在事实上废弃了宪法中关于迁徙自由的规定。1975年,宪法正式取消了有关迁徙自由的规定。几亿人变成了“植物”。

    20世纪50年代,各国经济纷纷腾飞。中国则由于毛氏“折腾”而导致经济走向崩溃。户籍制度最初是由于生活用品严重匮乏,为了有选择地实施配给而采取的手段。非农户口的发粮票,农业户口的不发粮票。

    户籍制度的隔离,导致占了中国人口大多数的农民在就业、医疗、社会保障、教育,乃至公共投入、税费、金融、电力、土地、人才、组织等种种领域和方面遭到歧视。

    户籍与种种权利、福利捆绑在一起,人分贵贱,还要一代代延续下去,它便事实上成为一系列歧视制度的基础,成为一项隔离制度。它出现在20世纪,这无疑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个“奇迹”。

    1978年以后,户籍隔离有所松动。大批农民脱离土地,走进城市。

    然而,千百万农民在城市做工、经商,生儿育女,几年、十几年、几十年,还是无法转化为城市居民。孩子在城里高中毕业,得回乡下老家高考。他们只能像候鸟一样穿梭于城乡之间,形成所谓的“民工潮”。 竟然流行荒唐的名称“农民工”。

    人们看到,户籍隔离制度成为经济发展的障碍,引发许多社会问题,特别是它对公民权力造成严重的伤害,对当代中国的国际形象大大抹黑。户籍制度的改革已经喊了多年。但决策者却总是说 “要慢慢来”。为什么印度一建国就立法人人平等(1950年人均GDP 印度只有44美元,中国是46美元),而建国60年,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年财政收入6万亿元,人均GDP号称3000多美元的中国仍不肯摘去扣在农民头上的“二等公民”帽子?

    当今世界仅存的隔离制度,还要延续到何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