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案惊奇:“省厅”里的来电(中国青年报 2006-12-6)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8:46:09
拍案惊奇
“省厅”里的来电
2006-12-06
本报记者 张伟
骗局,从一个陌生女子的来电开始。
她不是用贵州当地方言,而是用纯正的普通话。11月24日,一个星期五,贵州省铜仁地区国土资源局一位副局长的手机突然响起,号码是陌生的。接听,手机里传来这名陌生女子的声音。
哦,这是一个“省厅里的来电”。女子声称是贵州省国土资源厅办公室的工作人员。自报姓名身份以后,她“通知”这位副局长,省厅的张厅长,“有点事儿”要找铜仁地区下属某县的国土资源局负责同志。
“厅长原来的手机号换了,请你转告一下,让他给厅长打过去。”对方公事公办地说出了厅长的新号码。
“厅长的新号码”从这位副局长嘴里,迅速传达到该下属县国土资源局局长耳边。同样迅速地,这位局长拨通了“厅长”的手机。
电话里的“厅长”,说话客气而“有分寸”。他只是非常简单地说,自己有一个亲戚,“在贵县有点事儿,麻烦你过问一下”。
到底是什么事儿呢?局长不敢怠慢,连忙又拨通了“厅长”提供的该亲戚的电话。出人意料地,这名亲戚婉拒了局长的好意。
同样操一口普通话的这名亲戚,表示自己在该县一处边远地区“出了点事儿”,不过“已经处理完了”,让局长“不用管了”。说完,电话挂断。
故事本该结束了,可是,“厅长”交代的事儿,哪能“不用管了”?于是,局长又一次拨通了该亲戚的电话,再次表示愿提供帮助。
电话里的亲戚,推辞再三,终于说了“实话”:她在当地出了事,“撞死了人”。经过协商,对方已经答应私了,协议都签好了,要赔9万块钱。不巧的是,她的卡里就剩1万多块了,这可怎么办?
你来我往,劝说推阻一番,该亲戚终于“答应”向局长借8万块钱,并一再强调,“过了周末,周一我就还给你”。
局长为表示诚意,要亲自把钱送过去。对方则称,地方太远了,不用麻烦。商量的结果,局长的8万块钱,当天就打到了“厅长亲戚”提供的储蓄卡里。
当然,正如后来贵州省国土资源厅向媒体通报的那样,这位县局局长的8万元人民币,算是打了水漂。
骗局的拆穿极其简单。事发之后,铜仁地区的那位副局长得到汇报,于是给省厅打了个电话。接电话的省国土资源厅办公室陈主任告诉他,办公室的确有一位同名的女工作人员,但“并不说普通话”。
然而一场骗局揭穿了,接下来的骗局却仍在上演。3天后,同样一个“省厅里的来电”,同一个说普通话的工作人员,让另一个县的国土资源局局长,轻易上当。连“厅长的新号码”,都是一样的。
不久之后,其他一些州县市的国土资源局负责人,也接到了类似的电话。
据查,诈骗团伙使用的是贵阳本地手机号,银行账号的开户地在云南,而诈骗得手后,所得款项则在湖南被迅速提取。
省厅办公室陈主任称,这是一个有组织的诈骗团伙。目前,该案已被提交贵州省公安厅立案,尚在侦破中。
陈主任向被骗局长详细了解了事情经过,并对记者做了细致的说明。“他们骗得很高明,一开始并不提钱的事,一步一步诱骗你上钩。”他对记者说,因为电话是通过上级领导传达的,受骗人完全没有产生怀疑。
已知的两起类似诈骗,时间最短的只用了23分钟。
此事引起了贵州省国土资源厅领导的高度重视。第二起诈骗发生的次日,由陈主任负责调研并起草,《关于提高反诈骗意识严防上当受骗的紧急通知》的红头文件,在全省国土资源系统里传达。
通知强调,厅领导和机关工作人员“从未以任何方式违规向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要求赞助财物,或解决个人特殊困难。
通知中并未透露被骗人的详细信息,而以“某县国土资源局局长”代之。记者提出希望采访两名受骗的局长以核实细节,被婉绝。
“他们自己掏的钱,已经很恼火了,你们就不要再批评他们了。”内部人士称。
当记者通过电话,向当事两县国土资源局工作人员核实此事时,对方均坚决予以否认。
“你说的是有人举报吗?”一位工作人员似乎没听清楚记者的问题。
“没有,我们这里没有这回事,我根本没听说过。”另一位工作人员回答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