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分析:三大误区羁绊网校的发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22:07:49
名校上网不等于网上名校
暑期已到,又到了广大学生和家长准备课外补习、辅导的高峰期,与往年家长“一窝蜂”为孩子报各种补习学校、课外辅导班的情形不同,今年许多家长为孩子选择了“网校”,让孩子通过电脑上网,自主安排课外学习,成为一种新的学习时尚。伴随着网校培训的加温,“网校”大战的帷幕也徐徐拉开。来自权威部门的统计表明,自1996年我国第一家中小学网校成立至今,我国已有网上中学200余所,注册学生近60万名,其中主要集中在北京地区。目前,仅北京地区就有30余所网络学校,比较著名的有精华听课网、211教学网、101远程教育网、北京四中网校、景山网校等。
“但是现在的状况是鱼龙混杂,水平参差不齐”,北京精华网校校长、原北京四中教师廖锡瑞指出,在目前网络学校的发展中还存在三大误区:过分注重“名校”招牌、忽视网络互动功能、技术优势无法体现等。
-缺乏互动性成为最大弊端
“网络学校是对正规、日常中学教学的一个必要的、有益的补充”,北京四中教授数学课的特级教师刘坤告诉记者,“但北京等大城市和中西部偏远乡村的教育水平差距很大,就连同是北京的学校,名校和普通学校之间也同样存在较大的差异。没有考上名校的学生要想得到名师的指点甚至是直接听名师讲课,几乎是不可能的。”“而网络技术的发展就提供了这种可能。”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员、特级教师姚家祥更是一语中的。
据了解,在中国网络教育发展的启蒙阶段,网络教育通常是通过互联网传输以文本形式为主的课件。这一时期的网校主要是以名校的师资和品牌为依托,将名校教师的讲义、教参、习题集转换成电子文本后直接放到网上,学员可通过网络下载。这使那些与名校无缘的学生有机会看到名校的讲义,这在一定程度上启蒙了中国的网络教育市场。
然而,就是这种技术弊端与认识上的误区成为了制约网校发展的瓶颈。“缺乏互动性是早期网络教育的一个弊端,”姚家祥说。
“网校主要以各自独立的中小学学校为依托,课件基本是文本形态,传递静态信息,缺乏声音效果和视觉冲击力。而且,学生在网络上学习课件的感觉,和传统的课堂教学相去甚远,实际效果大打折扣,如果能够听到教师的原声,效果应该更好”,刘坤老师告诉记者。“这个时期,网上教学缺少互动性,没有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双向交流,因此影响了教学效果”。
日前,211教学网先发制人,针对高端用户提出了赔款计划,即一次性收取全年辅导费5万元,凡是与211教育机构签约的初二、高二学生,保证其考入市内重点中学和“211工程”内的重点大学,反之根据合同作出相应的经济赔偿――这就是211推出的课外教学新概念――赔款辅导。
北京211教学网的用户可365天在211教学网上进行在线答疑,主要解答当天课堂遗留问题;每逢周末听211名师面授班,重点强攻板块与单元的前后连贯问题;最后与上门家教的一对一辅导形成有机配合,把在以上学习中没有弄懂的最后难点彻底攻克。精华听课网通过独创的技术实现了在“窄带”上做到“声音与文字兼备”、“讲解和板书同步”,逐渐达到课堂面授的效果,从而摆脱“文稿为主、静态传输”的落后局面,使网上学习与传统的教学更为贴近。
-“名校+企业”不等于名校
“某些网校以某一所单独的名校为依托,师资力量仍然受到限制。这是因为,即使是在全国颇负盛名的名牌中学,如果只是各自独立办网校,那么一所学校的名师总还是屈指可数的。绝不可能有那么一所名校在高、初中各个年级、各个科目上全拥有比其他学校都高出一等的名师,”姚家祥老师告诉记者。
“值得注意的是,在‘单校独办’模式的网校当中,还有一些网校采取‘名校+企业’联合办学的形式,即网校由一所知名中学与一家网络公司合办。从表面上看,由知名中学提供教育资源,由网络公司提供技术支持,似乎顺理成章。殊不知背后却大有文章。一些名校与网络公司采取的是授权合作的形式,学校仅提供‘名校招牌’用于招生,网校却由网络公司实际经营。在网上授课、答疑的教师并非都是出自名校,而是网络公司从社会上招聘的教师,教学质量与网校宣传大相径庭。个别网校为了节约成本,一线授课教师甚至由刚刚毕业甚至在校的大学生担任。”一提起这事,廖锡瑞就很气愤。
“更何况还有一些令人敬佩的名师根本就不在人们所谓的‘网络名校’之中。他们有的受‘人才单位所有制’的束缚,或者本人无意加入。无缘进入‘名校’。与此类似,那些归属于各级教委的教研机构的名师,他们却不属于任何‘名校’,”北京精华网校校长廖锡瑞告诉记者。
-让网络为教育服务
应该说,一些网校的办学者开始认识到上述这些弊端,并顺应网络教育发展新阶段的要求,开拓出新的网校教学形式。如精华听课网就率先打破了单所名校独办网校的局面,广泛聘请多所名校(市、区重点校18所)和多所非重点校及有关教研机构的一批名师,把他们有机地组合在一起,从而在根本上克服了以前网校教师资源的局限性。除此之外,他们还充分考虑到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家庭还不具备“宽带入户”的实际情况,通过独创的技术实现了在“窄带”上做到“声音与文字兼备”、“讲解和板书同步”,逐渐达到课堂面授的效果,从而摆脱“文稿为主、静态传输”的落后局面,使网上学习与传统的教学更为贴近。
“目前,家长和学生在网校的选择上存在一定的误区,即倾慕于重点中学的成绩,而忽视了背后隐含的生源的巨大差异,忽视了培养名校‘尖子生’和普通校一般生方法上的差异,这点尤其值得注意,”廖锡瑞告诉记者。
课件内容和教学形式是网校与学生相互作用的直接媒介,它集中体现了网校对于教育的理解。目前,在网络课件的设计上存在两方面的误区,其一是部分网校受教育理念和网络技术水平的限制,所谓课件仅是将电子化的教案和习题集等简单地搬上网,对其形式缺乏足够的重视和投入,这类误区集中于以名中学为依托的网校;其二是部分网校陷入了“技术本位”的误区,忽视了教育在其中的本原地位,陷入诸如界面等技术细节的泥潭,这主要集中于以网络方案提供商为主要依托的网校。“能否走出这些误区,让网络成为为教育服务的手段,已成为网校未来健康发展的重要瓶颈,”廖锡瑞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