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医学发展高峰论坛在北京隆重举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1:06:39


着眼基层医疗促进全民健康

倡导临床医学与预防医学、公共卫生的整合

迎接专科发展与医学整合并进的新时期

首届医学发展高峰论坛在北京隆重举行

 

由21所大学和《医学与哲学》杂志社共同发起,本会等6个全国学会联合举办的以“医学整合”为主题的首届医学发展高峰论坛于2009年11月21日至22日在北京隆重举行。

来自全国各地从事预防和公共卫生及临床的专家、人文学者、卫生行政官员300多人出席了会议。此次论坛组委会主席胡大一致开幕词;卫生部副部长尹力,全国人大常委、科教文卫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原副部长、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副理事长吴启迪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华医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吴明江主持了开幕式。

21个发起单位的院校长,中华医学会、中华预防医学会、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国医院协会、中国医师协会、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6个主办学会的负责人出席了开幕式。

十分关心此次论坛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韩启德院士,因主持国际性会议未能到会,特致信论坛组织委员会。

此次“论坛”选定“医学整合”这一主题,是从当代社会人口和疾病结构、医学目的及其社会功能、医学模式、以及保健服务体制等正在发生转型与整合的背景出发,其主旨是着眼于加强基层医疗、关注全民健康促进,以医学整合为切入点,倡导临床医学与预防医学、公共卫生的整合,大医院与城乡基层卫生保健的整合,防控当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慢性病的蔓延,降低医疗费用的过快上涨,为实现人人健康的目标创造条件。

“论坛”对于当前一些医院正在探索的临床学科之间的整合给予充分肯定,认为这是对近半个世纪以来医学发展中出现的整体化趋势的回应,专科深入与整合两翼并飞,是今后临床医学发展的大趋势,它对于为病人提供最优的服务意义深远;“论坛”对医学科学与医学人文的结合予以很大的关注,认为提高诊疗技术的人文性,满足广大公众对人性化医疗的期望,是当前医疗卫生服务中的重要课题;“论坛”认为中医药在保健、养生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在全民健康促进中大有可为;“论坛”强调医学教育要适应全民健康促进的客观需要,在医学人才培养目标、专业和学制设置、教学内容作相应的调整与整合。

此次“论坛”向医务界推出医学整合的理念,其用意在于倡导医务界以医学整合的理念,思考、分析和解决当代医学发展和保健服务的种种问题。

卫生部副部长尹力对本次论坛做了充分的肯定和高度评价,认为这是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会议。他说:当今世界,全球传染病防治、公平有效的医疗服务等卫生改革发展问题备受国际社会关注和各国政府重视。现代医学在综合融合现代科学技术过程中日新月异地发展,也在应用过程中不断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现代医学范畴已超越单纯的医学技术问题,成为社会性、经济性、政治性、国际性很强的综合性问题,需要宽广的视角、深远的视野、多学科领域的协作、科学严谨持久的努力,需要从技术、人文和哲学等多层面深入研究。

尹力副部长还高度肯定了此次论坛“医学整合”的主题。他认为:卫生改革与发展同医学科学息息相关。现代医学经历了长期深入分化,对生命和疾病的认识具有多维性。科学技术发展史表明,任何学科的分化既不是发展的目的,也不代表其发展意义,而其分化后的再次综合所解决的问题和创造的使用价值,才是最有意义的。当前,我国许多卫生问题的解决,迫切需要综合措施,迫切需要多学科协作,迫切需要学科分化后的整合。现代医学已经进入深入分化与整合整体并进的时代。并在顺应医学科学发展规律,大力推进临床医学与预防医学、公共卫生的有效整合,倡导专科化与多学科的协同发展,加强医学科学与医学人文的结合,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健康促进中的作用,改革医学教育的模式,转变医学服务的方式,是有效解决我国卫生问题,促进和增进国民健康的必由之路。尹力副部长还赞扬了此次由21所大学发起、6个全国学会共同举办论坛的做法。

全国人大常委、原教育部副部长、本会副理事长吴启迪发言指出:医院的分科是按病人得病的器官来分的,这种分科是必要的。一个医生不可能什么都懂。但对病人来说,往往同时可能得几种病;即使是患一种病,也总是与整个机体相连,医生应当围绕病人整体考虑,这也是以人为本的需要,所以医学整合很有必要。她还特别强调了大医院与中小医院、社区医疗整合的必要。她说:现在病人都奔向大医院,大医院不堪重负,医生们的压力太大了,这就有必要在大医院与中小医院、社区医疗之间进行整合。这种整合有利于预防疾病、减少费用。她认为,包括医学与人文、医学与其他科学技术之间的整合都很重要。

作为此次论坛的重头戏的10个主题报告,受到与会学者们的极大关注,它们从不同侧面对医学整合做了全面的诠释。这些主题报告分别阐述了当前处于转型期医学与整合的关系,论证了医学整合对于防控慢性病、实现全民健康、推进卫生公平、深化卫生改革的意义,同时对教育如何适应全民健康目标、中医学在全民健康促进中的作用,以及如何推进医学科学与医学人文的结合做了科学分析。

卫生部信息中心主任饶克勤以“健康转型与医学整合”为题的报告认为:我国处在快速的健康转型阶段,疾病负担呈明显加速趋势,慢性病主要危险因素处于失控状态,面对这些情况,必须加快医学模式转换,促进医学整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杨功焕深入分析了当前我国慢性病的流行特点,认为慢性病和慢性病的相关危险因素目前在中国均呈快速上升趋势,慢性病的现状和快速上升趋势,可能吞噬社会经济发展成果,严重影响和谐社会建设,并提出整合各种卫生资源搞好慢性病的防控建议;北京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教授、WHO健康问题社会决定因素委员会委员郭岩的题为“健康的社会决定因素与医学整合”的报告,就健康与社会决定因素的概念与背景,WHO健康的社会决定因素行动策略,健康社会决定因素与医学的整合做了深刻的分析;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会长胡大一教授的报告,具体剖析了心血管疾病当前防控的情况,认为心血管内科可以而且能够在实现健康中国的宏伟任务中发挥领跑作用;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党委书记李立明详细分析了我国医药卫生改革的内容与特点,认为医学整合是实现卫生改革目标的关键;中国中医科学院资深研究员、国医大师陆广莘深入分析了中医药的特点,认为在实现全民健康目标中,中医药可以发挥独特的作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前院长、中国高等医学教育学会副会长文历阳,强调了医学教育必须从全民健康的目标出发,对医学教育的培养目标、学制、教学内容进行全面的调整,与当前保健服务的客观需求整合;北京宣武医院神经外科主任、中华神经外科学会血管内科治疗学组长凌锋以“医学人文与医学科学的结合”为题,解析了现代医学人文关怀发生问题的原因,以多个案例说明医学人文关怀最重要的是尊重生命和敬畏生命,她的报告获得了众多人文学者的认同;本会医学与哲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医学与哲学》杂志主编杜治政,以“医学转型与医学整合”为题,分析了当代医学整合的必然趋势,同时就《医学发展高峰论坛北京共识》做了说明。    这些精心准备的高水平的报告,受到与会者的欢迎。

论坛设计的7场专题讨论,即:校长、院长、专家、官员的对话;医院临床学科的整合与学科建设;临床医学与预防医学、公共卫生的整合;中医药在全民健康促进中的作用;医学与人文的理念与实践;全民健康背景下的高等医学教育;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30年回顾,为与会全体学者提供了对话与交流的机会,几乎每场讨论都座无虚席,发言、提问与讨论十分活跃。

由于事先摸清了这7场专题讨论涉及的热门话题,同时挑选了主旨发言人,因而每场讨论都比较深入,受到与会者的热烈欢迎。校长、院长、专家与官员的对话,充分肯定此次论坛合作联办的形式,认为有利于相互交流,有利于讨论一些共同关心的问题,有利于彼此的合作,而当前医疗保健服务特别需要此种合作。与会者认为,应当每三至四年举办一次,并坚持下去。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党委书记郑尚维同志在会上表示了承办下次论坛的初步意愿。

论坛开幕前一天举行的新闻发布会,向首都16家媒体发布了此次论坛的新闻发布稿和相关资料。

论坛由本会医学与哲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社长袁钟,本会医学与哲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本次论坛组委会秘书长赵明杰主持。论坛组委会两位主席胡大一、杜治政分别介绍了组织此次论坛的背景、目的和准备推出“医学整合”这一理念的意义。北京人民医院院长王杉介绍了该院推进三级医院与二级医院、社区基层医疗、厂校卫生所组建疾病防控共同体、开展全民健康促进的做法和经验。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科主任游潮、副院长万学红介绍了该院探索临床学科和全院各方面工作整合的实践与经验。

论坛期间举办的新闻发布会气氛热烈,发布方回答了记者们提出的问题。

此次“论坛”的重要成果之一,是与会学者就会前和会中进行了充分酝酿的《医学发展高峰论坛北京共识》(以下简称《共识》)达成了一致认识,并在22日举行的闭幕式上一致通过,同意在文字上做些加工后公开发表。

《共识》呼吁从实现全民健康这一宏伟目标出发,顺应当代医学发展进程中出现的整体化趋势,以医学整合的理念,重新思考医疗服务的模式与功能,改革传统的医疗服务管理体制与模式,有计划、高效率地推进健康促进工作,调整保健服务方略,对卫生资源各方面的力量进行整合,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遏制慢性病的蔓延与发展,为实现人人健康打下坚实的基础。

《共识》从当前我国医学发展与卫生改革的需要出发,强调以下几方面的整合:积极推进实力雄厚的以治疗为主的医院系统与预防、公共卫生、初级保健的整合,构建全民健康促进大军;探索临床医学学科的整合的途径和形式,迎接专科深入与整体综合并进的医学发展新时代;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健康促进中的作用;认真倡导医学科学与医学人文的结合,提高诊疗技术的人文水平;医学教育要适应全民健康的客观形势,满足对健康促进的人才需求。

论坛期间,还举行了“30年医学人文成就展”。来自全国的21所高等院校的人文教学部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医学与哲学》杂志社,通过照片、图表、文字,全面介绍了各自单位在近几十年来在医学人文教学、学术交流、人才培养、课题研究和医学人文实践方面所做的工作,展示了我国医学人文在近几十年的长足进步。尹力副部长、吴启迪常委、首都新闻界和与会的院校领导及学者参观了此次展览。虽然此次展览仅是我国医学人文成就的一部分,但终究是我国医学人文学成就的一次公开展示,将鼓舞人文学者继续努力,坚持不懈地推动我国医学人文事业的发展。

闭幕式上,胡大一教授的闭幕词充分肯定了此次论坛的成功举办,他指出,参与论坛的学者和各方面的专家,均接受了医学整合的概念,这将对我国医学科学和保健事业产生深远的影响。

发起此次论坛的21所大学是(排名不分先后):北京大学医学部、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天津医科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中国医科大学、大连医科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河北医科大学、山西医科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南京医科大学、山东大学、潍坊医学院、郑州大学、广州医学院、广州中医药大学、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第三军医大学、重庆医科大学。

《医学与哲学》杂志社是促成此次论坛的发起单位。

主办此次论坛的6个全国学会是:中华医学会、中华预防医学会、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国医院协会、中国医师协会、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

承办此次论坛的单位是:《医学与哲学》杂志社、北京大学医学人文研究院、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医学与哲学专业委员会供稿)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协主席韩启德
本会医学与哲学专业委员会主任杜治政教授的亲笔信



医学发展高峰论坛北京共识

(2009年11月22日首届医学发展高峰论坛大会全体通过)


  我们,来自全国各地的医疗卫生服务机构、高等医学院校、卫生行政部门的300余名各方人士,出席了由21所大学和医学与哲学杂志社发起、6个全国学会举办的以“医学整合”为主题的“首届医学发展高峰论坛”,经过两天的讨论,达成如下共识:

一、医学整合是实现全民健康宏伟目标的重要方略

当今社会的人口和疾病结构,医学的目的、医学的社会功能、保健服务体制、服务手段等都处于转型和整合过程中,医学各方面正面临新的发展态势。我们应从实现全民健康目标出发,顺应当代医学发展进程中出现的整体化趋势,重新思考医疗服务的模式与功能,改革传统的医疗服务管理体制,调整医疗卫生和保健服务方略,整合卫生资源,倡导中西医、基本卫生保健、预防与公共卫生和医学教育的协调发展,切实贯彻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预防、控制传染病的传播,遏制慢性病的蔓延,为实现人人健康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积极推进临床医学与预防医学、公共卫生的整合

20世纪初期开始建立的公共卫生学院,在促进预防医学的发展、控制急性传染病方面起了重大作用,但由此而开始的临床医学与预防医学、公共卫生的分离,却不利于今天对传染病与慢性病的防控。促进临床医学与预防医学、公共卫生的整合,尽快弥合临床医学与预防医学、公共卫生之间的裂痕,改变症状驱动式的医疗服务模式,实行防治并重,对慢性病患者进行长期干预,逐步实现“上工治未病”的理想,是有效控制慢性病的发展、逐步降低医疗费用、实现健康公平和人人健康的关键。

在实现这一整合中,大医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为此,大医院应在继续做好诊治危急重症与疑难复杂病患的同时,积极开展预防保健工作,部署适当的医疗力量,走出医院大门,进入社区农村基层,利用自身在防治慢性病实践中积累的经验,指导并和社区卫生人员一起,搞好三级预防,防控慢性病的复发与发展,同时开展健康教育,引导社区群众科学规范生活和行为方式,预防和控制慢性病蔓延。以医院尤其是大医院为主体的医疗系统,具有向社会公众进行健康教育、引导人们自我保健的有利条件。在国家一定财力支持下,他们加盟预防与公共卫生,以社区初级保健服务机构为基础,与基层单位的卫生机构、疾病预防与控制、妇幼保健等机构组成疾病防控共同体,有利于改善目前对慢性病预防工作绩效不高的局面,使预防为主的方针落到实处。

从根本上促进临床医学与预防医学、公共卫生的结合,需要从医学教育、医学科研和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全盘统筹,做出具体的设计,探索实施路径。

我们期望,按照国家“2020健康中国”的目标,通过多支医疗卫生力量的整合与相互协作,以城乡基层卫生机构为基地,以预防为重点,在国家提供的财力支持下,开展健康促进工作,争取10年至15年的时间,使慢性病的发展势头得到控制,为实现全民健康打下基础。

三、倡导专科化与多学科整合的协同发展

临床诊疗科室的整合是医学整合的重要部分,也是当代医学整体化趋势的重要方面。目前一些医院正在探索临床诊疗科室的整合,对于落实以病人为中心、简化和优化诊疗流程、提高医疗质量和工作效率、降低医疗成本、推动相关学科共同发展,全面认识疾病、促进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实践,都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应该积极支持和提倡。

临床诊疗科室的合并与重组,应根据诊治疾病的规律、学科特点和医院的不同情况,特别是合并重组后学科带头人等具体情况,采取多学科协作、同一系统疾病的内外科的合作与合并、组建疾病诊疗中心、构建多学科与多维度的疾病诊疗单元(如脑卒中单元)等不同形式逐步进行,切忌行政命令式的合并;要适应心理社会医学诊疗的需要,探索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心理社会医学的诊疗机构;对于某些原来就不太合理的科室,要本着创新的精神,探索建立有利于病人诊疗和医学发展的新科室。

专科研究仍是医学进步的重要途径。专科的深入研究是多学科协作与医学整体化的基础;多学科协作和医学整体化是专科深入的归宿。所有专科深入研究的最终目标,是为了还原对人体生命和疾病的全面与完整的认识,为病人提供最好的服务。

临床科室的整合,涉及原有专业职务的评定、利益关系的重组、学科的分类、专业学会的管理等诸多方面,只能在不断摸索中前进;专科深入与多学科整合(协作)两翼并飞,是今后临床医学发展的大趋势,是当今临床学科建设的重要课题,也是病人与全民健康利益的要求,我们应当积极为此努力。

四、重视发挥中医药在健康促进中的优势与作用

中医在疾病预防、治疗、康复、保健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充分发挥中医药的优势,对于促进全民健康具有重要意义。要认真研究、整理、归纳中医在疾病治疗和养生保健方面的经验,针对目前影响广大人群健康的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精神神经病、疲劳综合征等慢性病的实际,向广大群众推荐简便、有效的中医药防治方法,引导群众根据自己的情况,长期坚持,开展多种形式的健身活动。

应将中医药预防、治疗、康复、保健及传统健身方法纳入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中医院医生应深入社区,指导社区卫生机构应用中医药及传统保健方法,开展健康促进工作;有条件的社区,可尝试建立独立的中医保健科室,以更好地满足群众的中医和传统的健身方法的服务需求。

五、促进医学科学与医学人文的整合

医学科学与医学人文本是并蒂连生。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涌现的高新技术愈来愈多,医学对人体干预愈来愈大,引发的人文社会问题也愈来愈多,医学就愈要关心和重视医学的人文性。这是我们为何要强调医学科学与医学人文结合、促进医学科学回归医学人文的理由。

促进医学科学与医学人文的结合,满足人民群众对人性化医疗服务的要求,需要始终坚持将公众健康和病人利益放在首位、进一步改进服务态度、加强医患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营造医院的人文环境、实行人性化的医院管理等多方面着手。当前需要引起重视和探索解决的是医疗诊治技术中人文性的提升。为此,需要认真实践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为病人提供最适宜的诊疗服务,不滥用高新技术,不搞过度医疗;探索微创或无创的诊疗技术,尽量减轻对病人的伤害与痛苦;重视治疗,也重视照料和管理;在临床人体试验和采用高新技术时严格把好伦理关口;重视研究当代中国社会不同阶层人们的心理行为特点和精神障碍并为此提供适宜的心理服务,都是医学科学与医学人文结合的重要方面。

要为医学科学和医学人文对话与结合提供平台。诸如在医学专业刊物中开设人文专栏,在医学专业会议中增设人文论坛,在相关医学教材中增加有关的人文章节,临床教学老师参与人文课程的教学等,都有利于促进医学科学与医学人文的整合,应当大力提倡。

六、顺应全民健康的需求改革医学教育

大量的实践证明,对慢性病的防控,主要不是依靠治疗,而是预防与公共卫生工作的加强,是对疾病与健康的管理。医学教育应根据医疗卫生和保健服务发展的趋势,重新审视医学教育的培养目标、学制和专业设置,统筹专科教育、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技术教育,统筹教学体制的设置。

医学教育、毕业后教育和继续教育的学制与内容,要适应全民健康的需求做较大的调整与整合,满足初级卫生保健的人才需求;要注重培养学生和医生的复合型知识与技能,适应卫生事业改革与发展的需求,由单纯教会学生看病治病转向既会治病,同时也会管理疾病和管理健康;在医学教育课程设置中增大预防医学、社会医学、公共卫生、心理卫生知识的比重;既重视生物医学知识的传授,又能重视心理社会方面知识的培养;在生物医学专业知识的教学方面,也要适应医学综合化与整体化的客观趋势,对原有学科设置做必要和可能的整合,克服学生知识片面、狭窄、封闭、零碎的缺点,帮助他们形成系统、综合和融会贯通的整体医学思维。

医学科学与医学人文的整合,是医学教育整合的重要方面。要根据学校的不同情况,适当增加人文学科和学时的比重;要改进人文课程的教学方法,精选人文核心课程及内容,探索人文教学的规律,提高教学实效;要引导学生讨论和正确对待当前医疗保健服务面临的难题与挑战,强化学生关爱病人、敬畏生命的价值观念;要加强医学人文课题研究;临床教学要增加有关伦理、社会、法学方面的内容,并帮助临床教学的教师搞好这方面的课堂教学。

七、医学整合的政策支持

医学整合是医学资源的重新组合,其中涉及原有体制和管理规章的变革,涉及诸多利益格局的调整,这就需要在政策和管理上给予支持。我们建议,国家卫生部门和教育部门支持对医学整合的探索和研究,鼓励医学院校和医院在这方面的创新与探索;国家要在财政上给予必要的保障,特别是对走出医院从事预防和健康教育的劳动给以合理的补偿,为这方面的工作提供经济支持;对于从事临床流行病学研究及在防控疾病方面取得的成果予以奖励,改变医学科研只重视生物医学研究成果、忽视人文社会医学和管理方面成果的传统习惯;在职称评定方面要考虑从事预防、健康教育、全科医师的实际,形成新的激励机制;在学科和技术管理、技术交流、诊疗规范制定方面,要注意综合性学科和多学科协调的需要。

医学和医疗卫生服务是一项庞大的事业,涉及方方面面,需要有不同的分工,从各个不同方面努力去做。但医学和医疗卫生服务终究是一个整体,其总体目标都是为人民群众提供良好的医疗卫生服务。这就需要医学各方面资源的协调与合作。此次各方人士齐聚一堂,就医学和卫生事业发展中的一些全局性和前瞻性问题进行探讨,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我们期待医学界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为增进人民的健康做出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