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斌:小偷与教授的赞美诗(中国青年报 2006-11-2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2:39:22
拍案惊奇
小偷与教授的赞美诗
2006-11-22
本报记者 李斌
10月的一天,吕教授走过学校大门时,门卫叫住了他,递过来一个用报纸封好的小包裹,上面歪歪扭扭写着他的姓名和电话。撕开用糨糊糊上的报纸,再扯开一层牛皮纸,一个黑色的钱包出现在吕教授面前。
他大吃一惊:这不是自己一个多月前被偷的钱包吗?钱包里面,2000元现金、身份证、老人优待证、医疗证全都在。吕教授连忙返回去问门卫,东西是什么人送过来的。但门卫只依稀记得,来者“大约二十多岁,一米六多的个子”。
接下来的日子里,吕奎文,广东技术师范学院中文系的这位年近70的全国优秀教师,格外注意手机短信,但对方音信全无。
20多天过去,11月10日,吕奎文和两个学生讨论课题时,收到一封信。信封上只写了收信人的邮编和地址,没有留下寄信人的任何信息,字体“歪歪斜斜”。邮戳显示,此信寄自广州南华邮局,寄出日期为11月8日。
平时,吕奎文经常会收到各种来信,对于这封有点“马虎”的来信,他没有在意,让一位同学打开了信封。信封里,却是他最近一直在期待的答案。
信纸像是一张从作业本上撕下的纸片,有两张常规名片大小。信中的字是竖写的,用的是黑色的钢笔,从右至左排序,短短几行字中有不少错别字:
“吕先生:我偷了你的钱包,看了你的名片,也听了别人对你送名片的乙(应为‘议’,记者注,下同)论,我才知道自己的次(罪)恶……”
一张名片竟能让小偷产生罪恶感,这是怎样的一张名片?原来,吕教授有个习惯:乘坐公共汽车时,谁让座,他就会送人一张名片,名片后印有赞美让座者的诗,告诉大家“送人玫瑰,满手余香”,“付出是一种高层次的享受”。这种名片有两个版本,他已送出几百张。
有人为自己让座时,他送上名片,诗这样写道:朋友,您把座位让给我,我应为您唱首歌;歌里夸你人品好,好人才会让座;座位虽然面积小,小小面积耐琢磨;磨来磨去心开窍,做个好人乐趣多。
有人为别人让座时,他会递上另外一张名片,背后的诗略有不同:您把座位让给他,我要真心把您夸;一夸您的人品好,二夸您有好爸妈;人人都把您来学,神州开遍文明花;文明花啊文明花,开了千家开万家。
之所以印制这种名片,是因为吕奎文发现,在广州有很多人对别人的让座反应麻木,甚至连最起码的谢谢都没有,他觉得“这样做不行”。
吕教授为广州市的“残疾人文学班”免费讲课已有19年。钱包被偷是在两个多月前的一个周末,他挤上公交车去上课。钱包里除了2000多元钱、身份证、老年证等证件外,还有3张写着赞美诗的名片。晚上,他在家里发现钱包不见后,没有声张,也“不觉得有多气愤”,“就当作扶贫了”。
此前,他被偷过至少8次,其中一次,小偷把钱包送回了学校,因为钱包里只有证件和名片,没有钱。吕奎文猜测对方“可能觉得我是老人又是老师,再说拿着证件也没用”。
尽管有过一次“好运”,他这次还是“没抱任何希望”,所以,立即去补办了各种证件。
谁料,钱包居然再次失而复得。吕教授惊讶之余,连连感叹“难得”。当读完小偷写来的信后,他更是兴奋,在电话里一再对记者强调:“他很不错,能有自我检讨的勇气。”
信中,这个小偷责骂自己“象(像)一只死老鼠”,声称为生活所迫,受人唆使,干了一段时间坏事,“一个多月来我都很难受”。信的落款是“一个没有面目的人”。
吕奎文已记不清钱包里有多少钱,但小偷在信中坦承:“我用了你一百多块钱,以后我会想办法还你,但说不准时间。”
吕教授的这段经历被媒体报道后,许多网友纷纷称呼这个小偷为“义贼”。但吕奎文还是有点担心:没有经过对方同意,就把信公开了,会不会伤了他的自尊心,他会不会认为自己人格太低下?所以,后来吕奎文拒绝了广东几家电视台的采访。
如今,和这个小偷联系上并见面,成了吕奎文迫切的愿望。“如果能够见面,”电话那头,他提高了声调,“我会在保护他的前提下,不顾一切地从精神上、物质上来帮助他。”
吕教授曾经给劳改犯开过课,他知道,一个人要变好,“需要爱和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