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原一个真实的抗战反攻历史 —从《血战台儿庄》到《滇西,1944》 - 历史\文学\经济...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1:57:27
还原一个真实的抗战反攻历史 ——从《血战台儿庄》到《滇西,1944》 [原创 2010-02-11 09:11:42]    字号:大 中 小

文章来源: 原创

                                      还原一个真实的抗战反攻历史

                                                   ——从《血战台儿庄》到《滇西,1944

       中国的文学作品,尤其是影视剧,开始正式地再现抗日战争正面战场的抗日业绩,恢复历史的本来面目,应该说是从1986年一个地方电影制片厂拍摄的电影《血战台儿庄》开始。原作者田军利、费林军的剧本在《八一电影》刊登后坐了三年冷板凳,才被广西电影制片厂文学部主任陈敦德慧眼识货,推荐给新任广西电影制片厂主管制片的副厂长杨少毅。为剧本感动的杨少毅,在经费短缺,政治风险极大的前提下,第一个尝梨子,多方游说申请,终于得到广西政府和中影公司的支持,得以合资并聘请八一电影制片厂主力阵容,开拍了这部划时代的军事历史电影巨制,一举震撼了全国影坛,把一个抗战初期破灭了日本帝国主义不可战胜的神话的真正大战全方位地展示在世人面前,成就了军事历史题材影片的世纪辉煌。

       那是真正的正面抗战战场,用“一寸山河一寸血”来形容一点也不过分。台儿庄大战的惨烈程度可以让日月无光,天地饮血哭泣,更令观众感怀落泪。被剧本反映的历史真实激励感怀的演职人员,尤其是导演杨光远,为了再现那段感天动地的历史画面,大胆地在影片中以一个“血”字贯穿全剧,从临沂之战、滕县之战、台儿庄保卫战,全用鲜血写就,每一个会战关节,无不是血染的画面。那是所谓“消极抗日”的正面战场,用血与火表现的自己曾经的抗日历程。中国人在震撼之余,终于明白了一点,抗日的本来面目原来是这么一回事,完全不是我们小时候教科书上所写的那样。

       从那以后,抗战真实面的禁区被缓慢打开,正面战场抗敌史实渐渐在《七七事变》、《捷报》、《黑谷喋血》等影视剧中得到表现。但是,从正史的角度,从历史转折的关键点来反映抗战的作品并没有真正地问世。直到2008年出现反映滇西远征军作战的电视连续剧《我的团长,我的团》。它的价值在于第一次从崭新的角度再现了被历史尘封六十余年的远征军的史实。但他重在表现这一历史关键中的小人物的命运和表现,展示他们不同的情怀,同时再现战争本身。而不能站在正视历史的高度,全方位地展示这一关键战役的全过程。以及演绎和主宰这场战争的敌我双方——从决策层,到高级指挥官、普通将佐、谍报人员,甚至平民百姓的战争表现,以演示战争最终胜负的必然归宿,以及一个曾经弱小的民族怎样同仇敌忾、气壮山河地用赤子的身躯和鲜血铸就了这个民族钢铁的长城。而电视剧《滇西1944》做到了这一点。所以,它是又一部划时代的军事影视剧杰作;也是第一部被主流媒体承认,搬上中央电视台主要频道首播的抗日正面战场影视大剧。

   从1942年到1944年,为了滇缅公路这条关系中国抗战的生命线的畅通和收复,国民革命军不得不动用主力血本,以伤亡二十余万人的代价,最终在美国盟军支持下,歼灭了日寇驻缅军和驻滇西部队第二师团、第十八师团、第三十三师团、第五十六师团等,打通了滇缅公路,驱逐了全缅甸的日寇,第一次在异国侵略者手中凭实力收回了滇西失土。它实质是抗战由相持阶段转入反攻阶段的开始。我们的正史过去掩盖与泯灭了它,但并不能否认历史事实本身。今天,电视连续剧《滇西 1944》再现了它,这就是一个伟大的创举,一个对曾经的历史教科书的纠偏与对历史事实本身的正视。

       远征军司令卫立煌将军,和蒋介石既有同僚之谊,又有隔膜的国民革命军五虎上将。笔者曾见到他在滇缅大撤退时,肃穆而平静地站在公路一侧,为撤退军民让路的一幅真实图片。他不是一个危难到来,率先逃跑的将军,而是一个真正的抗日英雄。一个指挥忻口血战,重创日军的爱国将领,一个数次在危急时刻担纲重任的朴实、真诚、忠于职守的国之干臣。电视剧表现了他临危不惧,勇挑重担,礼贤下士,甘愿肝脑涂地,为国夙夜忧思的平实形象,再现了一个有血有肉,有思想、人格、节操的卫立煌,第一次以正面人物形象讴歌了他。至于黑丛林敢死队的司令马成龙、成员韩老贵、小山东、王西华、汤姆、宋莹莹、猴子、胡子等,既是虚构的人物,又是真正的英雄。正是这些无名和有名的英雄,中下级官佐士兵们,用自己的青春和血肉之躯,筑起了中华民族新的长城,捍卫了我们的祖国,使这个民族得以繁衍生息,长存于世。他们的形象是真实的。虽然他们是国民革命军军人、美国军人,但他们活在祖国的青山土地里,活在滇西人民的心里!至于预二团团长彭刚,防守南天门的师长王胡子等,其原型则是率众率先登上松山主峰的第八军副军长李弥,这个由排长升任将军的抗日英雄,有传奇的人生,数次化险为夷,大难不死,全寿而终。但他就是一个活生生的张自忠,以军长的高职,敢于率领敢死队,端着冲锋枪,提着手榴弹,身先士卒,冒死冲锋,直到夺下松山。因为微妙的原因,电视剧降低了他的身份,把他分解为几人,还是掩盖不了他的英雄形象。

       电视剧也强调了谍战对于现代战争的重要作用,塑造了一群有血肉的中日谍报军官。无论是有瑕疵的印晓环,还是视死如归、坚守本职的沈丽萍,固执己见,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的道长,他们与敌酋斗智斗勇,前赴后继,不愧为这个民族的脊梁。尽管他们隶属的组织曾经被历史诟病,但是,在坚持抗战,主流绝不叛国投敌这一点上,历史也不能泯灭他们大多数成员人格的光辉。《滇西1944》从正面歌颂与肯定了这一点,这就是他的光彩所在。

       历史虽然是最后胜利者书写的,但是失败者也是历史曾经的一员,没有他们的演出,就不会有威武雄壮的一页页抗日壮举的英雄话剧。中国八年抗战的胜利,不是某一个伟人缔造,也不是一党一派的功德,它是全体抗日军民共同奋斗牺牲的结果,也是世界正义力量,反法西斯联盟浴血奋战的结果。换言之,正面战场和游击战场互为依存,没有前者的英勇抵抗和作战,后者就没有空间和时间发展;没有后者的牵制、策应,前者就要付出更大的牺牲。这就是辩证法,也就是中国真实的抗战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