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灵活性理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7:29:31
2.1.1 认知灵活性理论简介    认知灵活性理论是由斯皮罗(Spiro)等人提出并倡导的一个理论,在建构主义的各种流派中,认知灵活性理论为基于网络的教学系统设计提供了最合适的理论模型。认知灵活性理论继承了建构主义关于学习的基本观点,即学习是学习者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中以自己的方式主动建构内部心里表征的过程。其目的是促进复杂或 非良构领域的知识 的获取。认知灵活性理论使用超文本为知识的多维表征和知识组分的多种互连交叉来重新安排教学序列。 
2.1.2 认知灵活性理论对知识领域的划分
  
   认知灵活性理论将知识划分为良构领域( Well-structured Domain)的知识和非良构领域( Ill-structured Domain)的知识。所谓良构领域的知识,是指有关某一主题的事实、概念、规则和原理,它们之间是以一定的层次结构组织在一起的。非良构领域的知识则是将良构领域的知识应用于具体问题情境时而产生的,即有关概念应用的知识,这意味着,良构领域中的同一个概念应用在各个具体实例中,其内涵将表现出一定的差异。非良构领域的知识具有概念的复杂性和实例的不规则性两个特点。
 
 
2.1.3 认知灵活性理论的含义
  
   所谓的认知灵活性是指学习者通过多种方式同时建构自己的知识,以便在情景发生根本变化的时候能够做出适宜的反应。这个定义的含义是,学习者在学习复杂和非良构领域的知识时,要通过多维表征的方式才能完成对知识意义的建构,才能够达到对知识的全面理解,此外,通过多维表征所建构的知识,能够较好地迁移到其他领域。
 
 
2.1.4 学习的分类和阶段
  
   斯皮罗等人将学习分为初级学习和高级学习两类;在此基础上将知识的获取分为三个阶段:初级学习阶段、高级学习阶段和专家知识学习阶段。 初级学习是学习中的低级阶段,教师只要求学习者知道一些重要的概念和事实,在测验中只要求他们将所学的东西按原样再生出来,这时所涉及的内容主要是良构领域的知识。 高级学习要求学习者把握概念的复杂性,并广泛而灵活地运用到具体情景中,这时,概念的复杂性以及实例间的差异性都显而易见,因而大量涉及到非良构领域的问题。
.1.5 认知灵活性理论关于学习的方法 1. 学习良构领域知识的方法  (1)使用单一概念作为知识表征的基础
  (2)从恰好应用某种知识的前后背景中抽象该知识
  (3)使用过分简单的学习材料学习
  (4)割裂知识成分之间的相互联系
  (5)强调记忆2. 认知灵活性理论关于学习的方法-“十字交叉形”   十字交叉形是斯皮罗提出的认知灵活性理论关于学习的方法。这一方法的图解如图2.2所示。其中a、b、c、d及其指向o的箭头表示在不同背景或主题中对知识的理解,o表示最终的理解。从o指向a、b、c、d的箭头表示知识可以迁移到不同的情境中去。椭圆表示不同背景中对知识的理解相互影响。              
 良构领域的知识是指有关某一主题的事实、概念、规则和原理,它们之间是以一定的层次结构组织在一起的 。
 非良构领域的知识是指将良构领域的知识应用于具体问题情景时产生的,即有关概念应用的知识,具有概念的复杂性和实例的不规则性。 认知灵活性是指学习者通过多种方式同时建构自己的知识,以便在情景发生根本变化的时候能够做出适宜的反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