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灵活性理论概念及关于教学的观点1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1 11:04:30

认知灵活性理论

是指学习者通过多种方式同时建构自己的知识,以便在情境发生根本变化时能够做出适应的反应。

这个定义的含义是学习者在学习复杂和非良构领域的知识时,要通过多维表征的方式才能完成对知识的全面理解,此外,通过多维表征所建构的知识,能够较好地移到其他领域。

认知灵活性理论对知识领域的划分

良构领域知识和非良构领域知识

良构领域的知识,是指有关某一主题的事实、概念、规则和原理,它们之间是以一定的层次结构组织在一起的。(显性知识)

非良构领域的知识是将良构领域的知识应用于具体情境时而产生的,即有关概念应用的知识,这意味着,良构领域中的同一个概念应用在各个具体实例中,其内涵将表现出一定的差异。非良构领域的知识是具有概念的复杂性和实例的不规则性两个特点。(隐形知识)网络教育应用着重强调

认知灵活性理论关于学习的方法——“十字交叉形”学习法

由美国教育家斯皮罗提出的。这一方法的图解如图所示,其中a,b,c,d,及其指向o的箭头表示在不同背景或情境中对知识的理解,o表示最终的理解,从o指向abcd的箭头表示知识可以迁移到不同的情境中去,椭圆表示不同背景中对知识的理解相互影响。

认知灵活性理论关于教学的观点——随机通达教学

在认知灵活性理论的指导下,斯皮罗等人提出了针对高级学习的"随机通达教学"(Random Access Instruction)

核心主张是,对同一内容的学习,要在不同时间、在重新安排的情境下、带着不同目的以及从不同的角度多次进行,以此达到道济知识获得的目标。

遵循的原则:

1)教学活动必须为学习者提供知识的多元表征方式
2)教学设计应注意构建由概念与案例交织组成的十字交叉形,使用多个案例理解复杂知识,揭示抽象概念在非良构领域中的细微变化,以保证知识的高度概括性与具体性的结合,使知识富裕灵活性。
3)教学材料应避免内容过于简单化。
4)教学应基于情景、基于案例、基于问题解决,强调学习者对知识的建构,而不是信息的传递与接受。
5)作为学习材料的教学内容应该是高度联系的知识整体,而不是孤立的、分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