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会议假期刊还只是“小儿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3:01:57

假会议假期刊还只是“小儿科”

政协委员痛斥科研欺诈愈演愈烈

2010年3月10日   03:两会专刊   稿件来源:解放日报

  

本报特派记者 张骏 夏俊

    假“学术会议”、“学术期刊”,那些只是“小儿科”。全国政协委员高抒在“两会”上痛斥科技领域欺诈行为:伪造数据、无中生有申报项目、套取别人学术思想……“诈骗手段高明的,屡屡得手,还能名利双收” 。

    高抒说,近年来,科技领域出现了不少欺诈行为,且有愈演愈烈之势。他认为,此现象若不整治,今后将危害到科技界在全国人民心目中的形象,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造成巨大损失。他建议,除了要揭露欺诈的手段,使广大科技工作者认清特征,自觉抵制,更重要的是对欺诈行为应有严厉惩罚的制度。“科研项目主持人的学术声誉建立在成果的质量上,而不是建立在口齿伶俐、能说会道等一些外在能力上。”他还建议,应当加大对科技成果真实性的评判力度;对经费去向要明晰化,打击贪污科技经费的行为;对项目和奖励申报中的投诉应认真对待。 (本报北京3月9日专电)

5种常见科研造假

■ “愿者上钩” 一些团伙伪装成正规的科研机构甚至国家政府部门,向科技人

员散发“学术会议”通知,从中捞取大笔活动经费,或者以国家级学术期刊为名,广发电子邮件,宣称可发所有领域的学术论文,以此骗取高额“版面费”。

■ “胡编乱造”伪造数据,炮制造假文章,骗取学术声誉和经费。获得项目后,通过

使用假发票报销、列支虚假开销等方式套走大部分经费,再用一部分经费堵住专家的嘴,用虚假成果交账。所有经费几乎在吃喝、搞关系、贿赂、贪污中化为乌有。

■ “巧取豪夺”强拿别人成果去申报,骗取奖励。常得逞的手段,是包装虚假成

果,并腐蚀拉拢评委。甚至还有的通过各种手段,迫使成果完成人把成果交给欺诈者来申报。公示制度形同虚设,三鹿集团的假成果也是在公示之后堂而皇之地获了奖。

■ “无中生有”编造“假说”,骗取项目立项。“在这个过程中,事实和逻辑的评审

环节被忽视,一些专家像喝了迷魂汤似地被欺骗。一旦经费落到欺诈者手里,最后往往以‘科学要宽容失败’为由搪塞了事。”

■ “移花接木”诈骗者宣扬自己正研究某个重要科学问题,借着与别的科技人员

交流的机会,套取别人的学术思想,然后把别人的研究成果说成是自己的。一旦欺诈者用窃取的学术思想获得了项目支持,就会宣称对学术思想的拥有权,再从学术期刊和研究报告中寻找相关的材料,最后变成了成果的完成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