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遇罗克蒙难四十周年 (作者:人在旅途) - 历史论坛 - 真名论坛 宽容、平等、理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1 09:18:56




    遇罗克(1942年—1970年3月5日),北京人,父亲是水利工程师,曾留日学习,回国后从事工商业。1957年父母均被打成“右派”,因此,他高中毕业后不被准许进入大学。

    1966年7月,遇罗克写作《出身论》,驳斥了当时甚嚣尘上的“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反动儿□□”的“血统论”,1967年1月18日发表在《中学文革报》第1期上,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但是,真理并不为当时的主流意识所容,1967年4月17日,当时的“中央文革”表了态,说《出身论》是反动的。1968年1月1日,遇罗克被捕。

    遇罗克被逮捕后,他们对遇罗克进行了八十多次的“预审”,想从他口中找到所谓“恶毒攻击”,以及“组织反革命集团”的事实,以作为杀害这个无辜青年的口实。但是,他们没有捞到半点证据,最后,竟以“思想反动透顶”、“反革命气焰十分嚣张”等,莫须有罪名,判处遇罗克死刑。

    1970年3月5日,在北京工人体育场内,十万人聚集其中,一片红色的海洋,口号声震耳欲聋,遇罗克被剃光了脑袋,五花大绑,从这里,他被押向刑场。遇罗克在同胞的麻木与堕落中,被杀害了。

    1979年11月21日,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宣告遇罗克无罪。

   “文革”中为坚持真理而献身的英雄

    对今天大多数和我一般大的青年来说,“遇罗克”已经是一个十分陌生的名字了。当然,这个名字从来就没有显赫过。但在三十多年前,在“血统论”甚嚣尘上的时候,他勇敢地站了出来,指出了一个在现在看来已是基本常识的道理:人人生而平等。然而,他为他的自由的言说,付出了代价——他的生命。

    如今,要想了解一下遇罗克和他的思想,就不能不对那个时代作一回顾。三十多年的时间尘封了一段惨痛的记忆,“出身”似乎已经是那么的遥不可及。

    1966年7月至9月,社会处在一片被阶级成分分裂和切割的癫狂中。“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反动儿□□”的“血统论”,决定着每一个个体的政治命运。一个人出身的红与黑,决定了他(她)在读书、参军、就业、紧缺的生活资料分配的方方面面。“红五类”抑或“黑五类”,这个新的种姓制度,造成了不亚于西方和印度种姓制度的人权危机。

    这个理论的荒诞性是不言而喻的,但更荒诞的是,没有人公开站出来指责它的荒诞性。

    遇罗克是一个早熟的觉悟者,他说,“这一时期,有多少无辜青年,死于非命,溺死于唯出身论的深渊之中,面对这样严重的问题,任何一个关心国家命运的人,不能不正视,不能不研究。”

    25岁的北京徒工遇罗克,为了向社会公开其独立思考和向血统论发起挑战,伏案写下了著名的《出身论》等文章。

    遇罗克,他以《皇帝的新装》中那个儿童所有的智慧,指出了一个普世的常识:人生而平等!

    遇罗克之所以能够“举世皆浊我独清”,与他被剥夺上大学机会,但仍在坚持学习,并研读大量哲学、历史书籍有关。遇罗克在疯狂的年代中,逐步走上了的觉醒之路、抗争之路。40年的岁月,至今并没有封尘遇罗克思想的光华。

    历史,挤满了沉默的理性的大多数,遇罗克的悲剧,不在于他因说出了真理而导致的死,而在于他死亡之后,大面积的长久沉默。而正是后者,向我们彰示了人民崛起的艰难。

*********************************************************************************

                遇罗克狱中诗作:《赠友人》

                     攻读健泳手足情,
                     遗业艰难赖众英。
                     未必清明牲壮鬼,
                     乾坤特重我头轻。


                   《宣告》——献给遇罗克

                           北岛

                     也许最后的时刻到了
                     我没有留下遗嘱
                     只留下笔,给我的母亲
                     我并不是英雄
                     在没有英雄的年代里,
                     我只想做一个人。


                     宁静的地平线
                     分开了生者和死者的行列
                     我只能选择天空
                     决不跪在地上
                     以显出刽子手们的高大
                     好阻挡自由的风


                     从星星的弹孔里
                     将流出血红的黎明


                     是的,我要永远地记住,
                     这个才华横溢,坚定勇敢的年轻人


    北岛,(1949—),原名赵振开,祖籍浙江湖州,出生于北京。曾做过建筑工人和编辑。1978年,他和诗人芒克在北京创办自1949年以来第一份非官方文学杂志《今天》。两年后被迫停刊的《今天》,于1990年在海外复刊,他一直担任主编。

    1989年后,他在欧洲6个国家居住过,1993年搬到美国,现任教于加利福尼亚州戴维斯大学。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诗集有《北岛诗选》,《在天涯》,《午夜歌手》,《零度以下的风景》,《开锁》,小说集《归来的陌生人》,散文集《蓝房子》。

*******************************************************

                  让遇罗克进入公共文化视野

                           丁东

    今年清明节,我应邀到宋庄美术馆参加遇罗克雕像揭幕仪式。到场者,除了发起人徐晓,还有雕像作者郑敏,遇罗克的胞弟遇罗勉,任众、郝治等遇罗克生前友好,还有一些认同遇罗克的朋友,约二十人。

    当大家称赞这尊雕像传神时,我内心的想法却是庆幸,庆幸京郊宋庄出现了一片民间文化的沃土,有栗宪庭这样的独立评论家,担任宋庄美术馆馆长,徐晓和她的朋友的努力,才获得了表达和展示的空间,遇罗克的精神终于有了一个艺术的载体。

    中国美术馆最近收藏了一幅李斌的大型油画,画面是张志新和胡耀邦、任仲夷,这种艺术眼光值得称道。但馆藏艺术品,毕竟很少有机会再次展出。相比之下,还是长年展出的遇罗克的雕像,更能发挥艺术的社会功能。

    当时的参加者还,有定居宋庄的社会学家于建嵘。那天的观感引出了于建嵘的一篇文章:《法学博士不知遇罗克,是一种遗憾》,后来以《请记住那些曾仰望星空的人》在《新京报》发表。起因是有一位名校毕业的年轻法学博士,指着新落成的雕像问他:遇罗克是什么人,人们为什么要为他献花?

    其实,同样的问题,十年前我就遇到过。当时我和徐晓、徐友渔一起编辑了《遇罗克:遗作与回忆》一书,有个电视台的记者问我:遇罗克是谁?我只好从头讲述中国曾经普遍存在的家庭出身歧视和《出身论》的意义,讲述遇罗克为什么殉难。的确,从70后到80后到90后,在一代又一代青年当中,知道遇罗克的确太少了。

    是遇罗克的意义过时了,新一代青年无需了解吗?我认为,不是。虽然家庭出身引起的人权歧视已经在改革开放中逐步克服,但我国公民的不平等仍然存在,市民和农民的不平等,仍然有待于从制度层面上革除;虽然因表达思想招来杀身之祸,已经成为历史,但因言获罪的阴影还没有消散,前几天还发生了河南灵宝市警方,到上海抓捕网上发言的公民王帅的怪事。

    至于遇罗克那种“乾坤特重我头轻”,为了公共利益而献身的精神,到什么时候都是民族精神沉沦的解毒剂。正如于建嵘所说,如果不知道遇罗克的年青人占绝大多数,这不仅仅是一种知识的欠缺,更是一种精神的失落。

    因而,理应让遇罗克进入中学教材,进入电视台节目,让这个只活了27岁的人权先驱的名字,成为青年常识的一部分。

    和遇罗克同时代,美国也产生过一个人权先驱,他就是黑人牧师马丁·路德·金。有一次,我去美国,和遇罗克的弟弟遇罗文,到朋友家做客,碰到一个陌生的美国人来访,朋友介绍,遇罗文的哥哥是“中国的马丁·路德·金”,那位美国人顿生敬意。

    由此,我感受到马丁·路德·金在美国公众心目中的地位。这种标志性的人物进入公众的常识,消除种族歧视就有了坚实的文化基础。现在,奥巴马当选总统,马丁·路德·金的梦想成为现实,正是瓜熟蒂落的过程。

    什么样的人物在公共文化视野里最活跃,影响着一个国家的发展走向。我们的公共文化视野里,帝王将相多多,娱乐明星多多,但能够唤起和提升中国公民觉悟的人物,却了了无几。

    让遇罗克走进公共的文化视野,乃是民之所需,国之所幸。


纪念遇罗克蒙难四十周年 (作者:人在旅途) - 历史论坛 - 真名论坛 宽容、平等、理性、... 触摸文革(旧文一篇) - 历史论坛 - 真名论坛 宽容、平等、理性、捍卫言论自由,追求品味... 石章辉 三年大饥荒:5个村庄调查/回忆 - 历史论坛 - 真名论坛 宽容、平等、理性、捍卫... 爱国是什么?看名人咋说? - 真名茶馆 - 真名论坛 宽容、平等、理性、捍卫言论自由,追求... 改革的重大步骤需要全民公决 - 学术论坛 - 真名论坛 宽容、平等、理性、捍卫言论自由,追... 不是迷信,而是不信 中国传统节日的尴尬 - 学术论坛 - 真名论坛 宽容、平等、理性、捍卫... 《红楼梦》里怎样过春节 - 学术论坛 - 真名论坛 宽容、平等、理性、捍卫言论自由,追求品... 发人深省的“日本第三” - 经济观察 - 真名论坛 宽容、平等、理性、捍卫言论自由,追求品... 德国推倒了柏林墙,我们该推倒什么? - 真名茶馆 - 真名论坛 宽容、平等、理性、捍卫言论... 民主与自由——国家最强大的国防 - 学术论坛 - 真名论坛 宽容、平等、理性、捍卫言论自由... 周其仁:十年间央行资产负债率升到999‰以上 - 经济观察 - 真名论坛 宽容、平等、理性... 谢国忠:低利率致每年向储户征税1.4万亿 - 经济观察 - 真名论坛 宽容、平等、理性、捍... 股指期货必将对中国股市产生深刻的影响  - 经济观察 - 真名论坛 宽容、平等、理性、捍卫... 龙应台:历史课 - 历史科学 - 真名论坛真名网|真名论坛 1984年,兄弟:战火青春为和平!(纪念老山轮战26周年) - 保卫边疆 - 历史论坛 纪念抗战65周年:有关提前取得胜利的思索 - 国家历史 - 凤凰论坛 纪念毛泽东逝世三十三周年! - 复兴论坛 - 央视网论坛 纪念建军80周年——共和国13年西南大剿匪纪实 - 中国历史 - 铁血历史论坛 - 铁血社... 萧功秦:从千年史看百年史 - 历史科学 - 真名论坛 <<野百合花>>原文 作者 王实味(建国前因文蒙难第一人) - 百姓话题 - 梦溪论坛 镇... [转贴]纪念全息生物学创始人张颖清教授诞辰六十周年暨蒙难三周年 [转帖]亚洲奇迹的神话——一个警世寓言 - 经济观察 - 真名论坛真名网|真名论坛 -纪念严凤英逝世四十周年 中华网论坛十周年--论毛泽东的平等观 --网友影响中国--全国最大社区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