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一个寻找围龙屋的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01:20:48

寻找梅州围龙屋


 



 


这年五一我去了一趟梅州。去之前找了几位家在梅州的朋友问当地有什么好看的,这几个梅州人挠着头说:“梅州?梅州有什么好玩的。”直到我问起客家地围龙屋他们的眼睛才突然亮起来,大叫道:“对呀对呀!梅州有好多围龙屋啊!



              

  我们查到资料上说梅州仅在市区范围内就有上百幢围龙屋,而在东去的火车上我们就已准备好欣赏这些传奇了,因为在一进入梅州边界兴宁就已有一座极奇异的、足足有6层、却是半圆形的神奇围龙屋。

        

  这梅州的客家围龙屋与别处又自不同,它基本上都不是圆形的,而是半圆形的,屋前却一定要有一个水塘,这个水塘却也呈半圆,水和屋最后合成为一个圆,这是其它的地方所无的。

                 

  我们真正能进入拜访的第一座围屋位于阴那山风景区附近,也就是离叶剑英元帅故居不太远的梅县雁洋镇边的一户人家。当时我们是去那阴山的半路,还没到却先见到一连几个高高的圆形围墙,我们兴奋得大叫“围龙屋!围龙屋!”。开车的梅州司机对我们的兴奋给以了很大的理解,答应我们回来的时候停车让我们进入看看。
                   
  从五一节热闹得无处立足的阴那山公园一出来,我们就直奔这真正的景点。果然是屋前一个半圆形的水池,宁静而清新。这座围屋里现在还有人住着,当我们在门口探看时主人很热情地邀请我们进屋,他们介绍说这门前的水塘下是有一口泉眼的,不管旱涝,常年保持一样的水位,象今年梅州大旱,水库都已见底,但他们家的菜地从没缺过水用。这可真是神奇啊!主人说当年祖先们怎样决定选哪里为新家盖围屋呢,就是先找到一眼泉水,然后就在它对面盖围屋啊!

                 

  我记得上次我去江西和广东边界的那座“燕翼围”,那里是一口水井圈在围屋范围内的,这样当敌人围困时就不怕断水了,而且那边当时修围屋为了抗敌的功用更加明显一点,而这边的情况也许有了一点不同。况且那边是一大家族上百户人家一起聚居,而这里的围屋就小一点,是一家一户一围屋了。

                 

  进得屋来,只见正面就是贡的祖先牌位,墙上是两位身着清朝服饰的老人夫妻的画像,主人说这是他们盖这座围龙屋的祖先。当年是在南洋发了财,寄钱回来建围屋的。今天在家的几位女性都是媳妇,但她们其实平常都已搬到城里去住了,现在是因为五一节放假,一来回来探探老人,二来孩子特别喜爱回来这个山清水绿的祖屋玩耍。

                 

  大门之内,分上中下三个大厅,左右分两厢或四厢,俗称横屋,一直向后延伸,在左右横屋的尽头,筑起围墙形的房屋,把正屋包围起来。我们进到里进,这才看到圆形的围墙,中间地面上现在已用水泥全抹平了,成为了一个小小的晒物场。围绕这半圆形一周大约有七、八间房,有的房看窗门已是久未住人,有的房还修善得较好。见到一个门前有一根用分叉树枝改成的晒衣叉,还是能体会到这里生活的纯朴和艰辛。

                 

  仰头见后墙上有一只鸡高高地站在圆圈的屋顶上向远方瞭望,极雄纠纠的,我大叫快看,然后发现这只鸡对我们的大呼小叫全不理睬,这才知道那是一只“瓷公鸡”!太奇怪了,为什么在后墙上做上一只这样真鸡一样大小的瓷鸡呢?连屋主都说不上确切的道道来了,她们说年代太久远了,这可能需得起老祖宗于地下才能得知了,看来梅州的先祖文化保护得不太好啊。

                 

  在梅州境内最出名的围屋当数大埔的花萼楼,它是一座高三层、围三层的全圆形土楼,建于明朝,中间的公用天井有200多平方米,共有210间房。现楼内仍有三分之二的人居住,古楼人一直保留着勤劳俭朴、自耕自种传统作风。但是它远远地离开梅州市区100多公里,需要乘车先到梅州最东边的大埔县,再找车向东直到与福建省接界的大东镇,实是鞭长莫及,只能忍疼割爱。

                 

  还有一座有特色的是一位华侨建的方形的“联芳楼”。它长近百米,宽四五十米,屋的正面是三个凸起的钟楼式大门,窗户上都装置着匀称的各种动物、花草浮雕,还有天使临门等塑像,大大小小不下一二百幅,整个围楼参合了西方建筑的特点,真可谓一个中西合碧的典范。

                 

  方形围屋里面出名的还有“九井十八厅的南华又庐”,这是一个单层围屋,但它象许多个井字拼成的迷宫一般,也极具特色,另外还有大埔湖寮蓝氏绳武楼等等也很出名。

                  

  要说围屋最集中的地方可能还数梅县的丙村和雁洋一带,我们离开梅州的时候遇到一位出租车司机,他自己就是在丙村长大的,他说那里的乡间象明珠一般散落着无数大型的古老围屋,可惜都还没有开发出来,而且它们多深藏于密林山间,所以除非是生长在当地的人才能找到它们,
好在我们在路上还遇到了一座围屋可以下车一览,它最主要的特点是后半个圆建在一个小山坡上,所以不必从空中俯视,从正面看过去可以清楚地看到那圆润的线条,特别合适拍照,于是我们再一次停车,一头扎入这浑厚的文化积淀中。
                 

  这座围屋已几乎废弃了,荒芜的青砖地面缝中生长出了杂草,到处一片寂静,我们远远走来时看见的一位老婆婆也神秘地消失了,只偶尔有一两只梅州番鸭游荡其间,仿佛要带领我们走到久远的从前,再现百年前的辉煌。转自http://bbs.mzsky.cc/ftopic51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