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一个平衡(转)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06:13:34

寻找一个平衡

                      ——浅谈教育中的“严慈相济

  当得知今天交流的主题为“爱与责任”时,我不禁问自己,“什么是‘爱’,什么又是‘责任’”。我的理解很简单,“爱”就指教师对学生无目的、无功利性的关心,关爱,也有教育工作者称之为“慈”。“责任”就是指教师凭着职业道德、职业良知对学生进行严格地知识传授和人格塑造,也可以称之为“严”。所以我把交流的主题理解成了两个字:“严”和“慈”。可以说这两者是一名合格教师最起码的从业态度。作为一直服务于甬江职高美术专业部的教师,我主要结合我部学生特点来谈这个主题。

    一方面,我们的学生很多是初中学习生活或者中考的失意者,带着迷茫走进了我们学校,更有甚者由于家庭内部的特殊情况使他们心中对学习早已失去信心。这就需要老师与他们的感情更贴近,不鄙视,不歧视,不放弃。熟悉学生心理,尊重他们人格,通过细致的工作,把握他们的心理,找出问题成因,和学生一块去分析、认识、寻求改正办法,树立明确的奋斗目标。比如在我管理的04美术综高7班里有一名很“突出”的男生,他来自宁海农村,由于家庭困境的关系(家有兄弟两个,母长年生病,无收入,靠父亲打工维持家庭)造就了其性格上的自卑和自闭。该男生虽然文化课成绩一般,但在专业课上表现出很高的天赋。专业老师认为他是一棵难得的好苗子,如果加以悉心培养,在未来的高考中是很有希望出成绩的。于是我每星期与其谈心,鼓励,并与其父亲一直保持电话联系,做到及时沟通。还为其申请了学校的学费减免,减轻其家庭负担。他在周记里反映,在甬江职高就读,是他至今为止最开心而且进步最大的一段日子,并且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的话。他在保持专业课优秀的同时在上学期通过了语数外三门省会考。我想自己对他的关爱之举对我而言既是职责又是举手之劳,但对他来说则是份难得的关怀和鼓励。因此,可以这么说我们的学生远比其他学校的学生更需要老师的关心和爱护。

    另外一方面正如俗话所说“可怜之人必有可悲之处”,我们的学生身上都带有或多或少的缺点。比如学习动力缺乏,自我约束能力低下等等,集中表现为纪律散漫,无视校纪校规。这就需要老师诊断其思维脉搏,不姑息,不迁就,不漠视,严肃地指出其缺点,和学生一起寻找成因,分析思想来源、寻找改进办法,并严格督促其切实改进。还是以刚才那个男生为例,他虽然极具艺术天赋,但他身上的缺点和他的天赋是成正比的:爱留长发,不爱穿校服,经常违反住宿纪律等等。而且由于长期的自卑心理逐渐扭曲成了一种另类的自尊——习惯把他人善意的指正当成恶意的针对,并直接导致其屡教不改。针对这一情况我一方面与他继续保持耐心而有理性的沟通,另一方面针对其不思悔改的情况坚决配合部、政教处对其进行严厉而适当的处罚,决不姑息迁就。因为我相信只有好的纪律观念和精神状态才是取得成绩的根本保证。刚开始该生还觉得明显的不适应,但随着时间推移,他的行为已经在不知不觉中逐渐改善。所以说我们的学生除了需要老师的关心和爱护,更需要老师严格的教导和管理。

    我相信自己在教育实践中绝对能够以端正的态度来对待学生,做到既有“慈”又有“严”。但真正让我感到困惑的是如何把握这两种感情的尺度。正如我国先进的教育工作者,北师大教授——林崇德老师提出的观点“严慈相济”。在实践过程中,我感受到,对待学生不能只有单纯的“慈爱”,而没有必要的约束,那样会助长学生的恶习,损害教师的威信,“慈爱”变质成了“纵容”。同样,对待学生也不能只有“严格”,缺乏必要的沟通,那样会造成学生对教师的认同缺失,伤害其自尊,“严格”变质为“野蛮”了。可以说“严慈相济”四个字,前两个字是容易达成的,关键在于如何达到“相济”的境界,换言之就是在两种感情,两种方式中寻找一个适当的平衡点,并最终让两者完美的融合。

    如果说把这一探索平衡点的过程比作是一门武林绝学的修炼过程,那么我这个只入门三年的教坛菜鸟恐怕仅仅是初窥门径。但我已经发现了修炼过程中两种不可或缺的“心法”。其一是责任心,把每个学生都当作自己的弟妹、亲人,无论是爱护还是约束,一切都是为了学生。严从慈出,慈伴严存。另一个则是恒心,无论是用感情去温暖心灵,还是用纪律去纠正恶习,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这少不了水滴石穿的工夫。古人云:治大国如烹小鲜,我们的教育工作又何尝不是这样。

    此时,我也真正明白为什么有人曾经对我说过,“其实教育不是技术,而是艺术”,因为只有真正的艺术才需要我们用心去感受,用时间来证明!